《明朝那些事儿》这篇文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章 朱高炽的勇气和疑团
历经千辛万苦的大胖子朱高炽终于登上了皇位,定年号洪熙。
事实证明,这个体态臃肿的大胖子确实是一个仁厚宽人的皇帝,在他那肥胖残疾的外表下,是一颗并不残疾的,温和的心。
他登上皇位后,立刻下令释放还在牢房里面坚持学习的杨溥同学,并将其召入内阁。此时杨士奇和杨荣已经是内阁成员。明代历史上*强内阁之一——“三杨”内阁就此形成。
但此时一个问题出现了,虽然大家都知道内阁是皇帝*为信任的机构,其权力也*大,但由于这些内阁成员仅仅是五品官,要让那些二品尚书们向他们低头确实是很难的。
这个问题看似很容易解决,既然如此,那就改吧,把内阁学士提成二品,不就没事了吗?
事情哪里有那么简单!你说改就改?你爹留下的制度,尸骨未寒,你就敢动手改造?正统的文官们在这个问题上一向是很有道理的。
可是不改似乎又不行,问题总得解决啊。
在这个世界上的无数国家民族中,要排聪明程度,中国人绝对可以排在前几位,而其*大的智慧之一就在于变通。这样做不行,那就换个做法,反正达到目的就可以了。
所谓此路不通,我就绕路走,正是这一智慧的集中体现。
朱高炽没有改动父亲的大学士品位设置,却搞了一套兼职体系。
他任命杨荣为太常寺卿,杨士奇为礼部侍郎,金幼孜为户部侍郎,同时还担任内阁大学士。这样原先只有五品的小官一下子成了三品大员,办起事情来也就方便了。
目的达到了,父亲的制度也没有违反,从此这一兼职制度延续了二百多年,并成为了内阁的固定制度之一。
这类的事情在之后的历史中比比皆是,每看及此,不得不为中国人的智慧而惊叹。
登基后的朱高炽并没有忘记那些当年和他共患难的朋友们,洪熙元年(1425),他用自己的行为回报了他的朋友。
在一般人看来,皇帝回报大臣无非是赏赐点东西,夸奖两句,而这位朱高炽的回报方式却着实让人吃惊,在历代皇帝中也算极为罕见了。
同年四月的一天,朱高炽散朝后,留下了杨士奇和蹇义,他有话对这两个人说。
在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之中,无数人背叛了他,背离了他,只有这两个人在他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忠实地跟随着他,杨士奇自不必说,蹇义虽然为人低调,却也一直在他身边。
年华逝去,大浪淘沙,这两个历经考验的人决不仅仅是他的属下,也是他的朋友。
朱高炽注视着他的两个朋友,深情地说道:“我监国二十年,不断有小人想陷害我,无论时局之艰难,形势之险恶,心中之苦,我们三个人共同承担,*后多亏父亲仁明,我才有今天啊!”
回顾以前的艰难岁月,朱高炽感触良多,说着说着竟流下了眼泪。
杨士奇和蹇义也泣不成声,说道:“先帝之明,也是被陛下的诚孝仁厚所感动的啊。”
就这样,经历苦难辛酸的三个朋友哭成一团。
在我看来,这种真情的表述远比那些金银珠宝更能表达朱高炽的谢意。
朱高炽没有辜负杨士奇的期望,他确实是一个好皇帝。
虽然他是一个短命的皇帝,皇位还没坐热,就去向他父亲报到了,但在其短短一年的执政时间内,他。。。(以下略去若干字),保持了大明帝国的繁荣。
为什么要略去呢,因为这些夸奖皇帝的内容千篇一律,什么恢复生产,勤于政务等等等等。这些套话废话我实在不愿写,大家估计也不喜欢看,如有意深入探究,可参考相关教科书。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皇帝的本分事情,而真正能够体现朱高炽的宽仁并给他留下不朽名声的,是这样的一件事:
我们已经说过,朱棣是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去世的,根据规定,如无特殊情况,皇太子在父亲死后可以马上登基为帝,但是,绝对不能马上将当年改换成自己的年号元年,必须等到第二年,老爹的尸体凉透了,才能立下自己的字号。
比如朱棣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去世,朱高炽立即即位,并有了自己的年号洪熙。从七月到十二月,实际上已经是他的统治时期,但这段时间还是只能算在永乐二十二年内,只有到第二年(1425)年,才能被称为洪熙元年。
在这段时间内,是皇太子们的适应期,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走出自己父亲的影子,一般在这段时间内,新皇帝们还不敢太放肆,对父亲们留下的各项命令政策都照本宣科,即使想要自己当家作主,改天换地的,也多半不会挑这个时候。
可是就是这个忠厚老实的朱高炽,在尚未站稳脚跟的情况下,在这段时间内,就敢于更改自己父亲当年的命令。
这在当时的很多大臣们看来,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但在我看来,朱高炽的这一改实在干得好,干得大快人心!
十一月的一天,朱高炽突然下达诏令,凡是建文帝时期因为靖难而被罚没为奴的大臣家属们,一律赦免为老百姓,并发给土地,让他们安居乐业。
靖难之时,朱棣杀人无数,罚奴无数,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也被定性为奸臣,此事已是板上钉钉,断无更改之理。
然而此时,他的儿子朱高炽却突然下了这样一道旨意,让很多大臣措手不及。可更让他们吃惊的还在后面。
朱高炽接着问大臣:“齐泰和黄子澄还有无后人?”
大臣半天才反应过来,答道:“齐泰有一个儿子,当年只有六岁,所以免死,被罚戍边。黄子澄没有后代(后得知,黄子澄有个儿子当年改姓逃脱,后被赦免)。”
朱高炽沉吟许久,说道:“赦免齐泰的儿子,把他接回来吧。”
他接着问:“方孝孺可有后代?”
大臣们目瞪口呆。
方孝孺?您说的是那个灭了十族的方孝孺?
十族都灭了,还去那里找后代?您不会是拿死人开心吧!
可皇帝已经下令了,就快去查吧
这一查还查出来了,虽然没有后代,但确实有个亲戚。
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有个弟弟叫方克家,这位方克家有个儿子叫方孝复(方孝孺的堂兄),当时也被罚充军戍边,至此终于回家了。
比起这些宽仁行为,更让人吃惊的是朱高炽所说的一句话。
朱高炽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说道:“建文时期的很多大臣们,都被杀掉了,但像方孝孺这一类人,都是忠臣啊!”
底下的大臣们又是一片目瞪口呆,鸦雀无声。
忠臣?您父亲不是说他们是奸党么?到您这里就给改了?那么说您父亲还是杀错了?
就在这样的一片争议声中,朱高炽完成了他的壮举。
在立足未稳之时,朱高炽敢于凭借自己的正义感和良心改正自己父亲的错误,不畏人言,不怕反对,这是毫无疑问的壮举。
真正的仁厚也是需要勇气的。
朱高炽是一个勇敢的人。
虽然这位明仁宗短命,只做了一年皇帝,在明朝的所有皇帝中排名倒数第二,但他仅凭这一件事情,就足以对得起他谥号中的那个仁字,也无愧他一代英主的美名。
如果让这位明仁宗接着干下去,相信大明帝国一定能够繁荣兴盛,欣欣向荣,但还是应了那句老话——“好人不长命”,洪熙元年(1425)五月,只做了十个月皇帝的朱高炽病重,不久之后就去世了。
这位厚道的皇帝就此结束了他的一生,但他的义举将始终为人所牢记。
至少那些被赦免的人们会记得。
谋杀的疑团
皇帝的位置又空了,但这个位置注定不会太久,很多人都排队等着呢。
朱高炽病重,英明神武的太子朱瞻基自然十分关注,但除此之外,还有一双眼睛盯着皇位,这自然就是我们的老朋友朱高煦。
朱高煦虽然屡战屡败,却屡败屡战,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决心和毅力,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搞阴谋,搞破坏,朱高炽十分仁厚,并未因此处罚他,只是警告而已。而这位无赖兄却越发嚣张跋扈,现在眼见朱高炽病重,他也开始了自己的又一次夺位阴谋。
吸取上次的教训,朱高煦加强了情报工作,安排了很多眼线时刻盯着朱高炽,当然不是为了保证他的安全,而是要确定他什么时候死。
他的计划是这样的,考虑到京城的三大营要收拾自己手下那些虾兵蟹将易如反掌,出兵攻打没有把握,几乎等于自杀,他决定拿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开刀。
他准备等到朱高炽的死讯后,便立刻在道路上埋伏士兵,等朱瞻基奔丧路过之时,一举将其击灭,然后趁乱登上皇位。
朱高煦对自己的计划很有信心,何来信心?来自作案时间。
之前说过,他的封地在山东乐安,而太子朱瞻基在南京(根据惯例,太子守南京),只要死讯传出,太子必然会从南京出发,所需时日很长,而他却可以从容不迫地安排好士兵等着太子的到来。
乐安离京城很近,南京离京城很远,朱高炽一死,*先得到消息的自然是我朱高煦,等你听到风声,赶来京城的时候,我的士兵早就在路上等着你了!
我有充分的作案时间,朱瞻基,你就认命吧!
……
吕思勉:中国近代史 本书特色 吕思勉著,杜贞霞主编的《吕思勉中国近代史/中国学术名著丛书》具备以下特点,一是传承传统的史学理念,鉴往世兴衰,考当今得失,因此著史...
文化,是“记忆”抵抗“遗忘”的一种方式。2003年9月25日,萨义德因患白血病去世,本书于当年底出版,是他生前最后数年美国知名媒
苦笑录(现代稀见史料书系) 内容简介 本书记述其1925-1936年的经历,叙述国民党内部派系活动,国民党政府的内政、外交。本书写成后,陈公博“知道出版是无期的...
《中外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新模式解析》内容简介:《非诚勿扰》《职来职往》《12道锋味》……这些电视节目就是电视人口中的电视生活
《冲浪之歌》内容简介:本书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鲜活故事,生动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上海电视创业创新和产业化运作的冲
血日苍茫-太平天国在南方的最后一个传奇 本书特色 天京失陷后第二年(1865年)四月间,太平天国在南方的*后一支部队约十万人众在康王汪海洋的率领下,从闽西进入广...
《《世说新语》美学研究》内容简介:《美学研究》以文献学为基础,立足于《世说新语》及相关研究著作,从第壹手材料出发,以逻辑为
人心之争-美国、苏联与冷战 本书特色 本书可被视为国际关系史和冷战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他在书中甄选出冷战过程中的五个关键时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斯大林和杜...
从法国大革命的实践来看,人民主权的原则也有可能被误用来论证某种前所未有的暴政。贡斯当是在对卢梭著作的不断评注和反思的时候
《跟奥运冠军学跳水(漫画版)》内容简介:本书教广大青少年学跳水的书,形式是漫画为主,文字为辅。以漫画形式展示了如何跳水。将
《中国文学中的维摩与观音》内容简介:观世音信仰和维摩诘信仰在中国佛教与整个中国文化中的受容、发展、演变,不仅相当典型地体现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与方法》内容简介:本书分享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开展口语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解决教学实际困惑,突破瓶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总共组建了19个集团军群,B集团军群三次重组。1943年,B集团军群第三次组建完成。到1944年,它成为第三帝
紫禁城的荣光-明清全史 本书特色 雄壮威严的中国皇帝之皇城——紫禁城,是由蒙古人始建,并经满族人之手才得以保存至今的。游牧帝国与农耕帝国的合二为一造就了庞大的多...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内容简介:社会治理是学术界重点关注和研究的中国特色社会学概念。基层社会治理是中国社会学学者参与社会治理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广州起义 内容简介 《广州起义》为该书系之一。《岭南文化知识书系》是由《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和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合编的一套全面介绍岭南文化...
明清时期的“官当” 本书特色 官当起源于《晋律》中的“杂抵罪”,即用夺爵位、除名籍和免官来抵罪。在南朝的陈出现了正式的“官当”名称,所以一般认为这种制度是陈所确...
结束十六国纷乱局面的拓跋鲜,是怎样从落后的状态乘时崛起,提当了开启北朝,从而孕育隋唐的因史任务?本书作者对这个问题作了回
柏林1961-肯尼迪.赫鲁晓夫和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 本书特色 两个棋手的数次对弈决定了一个民族近三十年分裂的开始柏林墙倒塌25周年纪念 2011年《经济学人》历...
北京大学史学丛书萧朝贵与太平天国早期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研究太平天国萧朝贵的学术著作。萧朝贵是太平天国的重要领导人。本书关于萧朝贵之于太平天国的历史贡献,萧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