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更没有无缘无故的胜利,德川家康能取得*后的胜利,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而本书就要为你揭开德川家康的胜利密码。
在这本书里,我们将看到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孝子的家康,他在战国群雄里始终保持着忠厚长者的形象,孝顺的品质就是基础。我们还会看到一个武士、一个乱世英雄的德川家康,他相信统领天下的人,是受到神佛庇护的人。他忍耐、等待、积累,直到认为神佛终于改变了心意,在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后,选择了他来掌管天下。这个过程如此漫长,江山都几易其主,四十三年,少年头上也爬满华发。因为心中的“天下”二字,他忘却人质之耻,担待丧子之痛,背负不忠之名,从冈崎城赶往江户,完成他的使命。
“三代五代不是太平,十五代才算得上是太平盛世。”母亲临终前的遗言,竟一语成谶。德川幕府恰好传承了十五代,作为开创者,德川家康当无愧于母亲的嘱托,也无愧于后人的评说。
我们无意为德川家康贴上十全十美的标签。他与正夫人之间的感情隔阂,酿成了长子切腹的悲剧,堂堂幕府将军,也躲不过婚姻的难题,他和一个普通人并无两样;我们也不必为尊者讳,掩盖他的“厚黑”,因为该出手时就出手,是一个成熟政治家的职业要求,也是他德川家康的志向所在。为大义背骂名,功过留给后人评说。
谁控制了自己,谁就能控制天下,此言不差。他视奢华风雅为累赘,面对无常世事,他能屈能伸,强攻善守。发于当发,止于当止,一举一动都不偏不倚,一言一行能恰到好处,当天下已经唾手可得的时候,他也已经是众望所归的“天下人”。
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认识世界,而应该积极地改变世界。本书展示德川家康的超人智慧,并不是仅仅供观者“认识”这样一位战国英雄,更希望掩卷之后,读者能借鉴德川家康的智慧,在面对各种困难的时候,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德川家康的智慧首本励志警世录,是一本不得不读的经典励志书。独特角度解读精彩故事,看德川家康如何从危局中崛起。
经商要读胡雪岩·做企业家要读德川家康
为官要学曾国藩·做领导者要学德川家康
把浩如烟海的《德川家康》读薄了只撷取*刻骨铭心的人生拐点
把洋洋洒洒的《德川家康》读精了淘洗出*发人深省的历史智慧
拂去乱世的纷扰战场的血腥权力的浮华
在落定的尘埃里领略兵家智慧与帝王谋略
在乱世英雄的沉浮中读懂人生于悲欢聚散的拐点处感悟智慧
**部多角度深入评点德川家康的精简读本
**部以中国视角解读德川家康的励志之作
佑为日本史上*后一个乱世的终结者,他用雄心支撑人生,用耐心等来机遇,用进取心直面成败;
作为日本史上*后一个幕府的开创者,他以诚心广纳贤才,以信心威慑四夷,以平常心淡看荣辱。
日本史上的英雄智慧,同样照亮我们的人生路。
在更精练的文字里
重温日本战国群雄的乱世纷争
在深刻的评点中
解读目本式的东方智慧
**卷修养智慧篇
**辑怀诚恳之心,在平凡中颠覆平庸
远离欺诈的沼泽
德川家康在20岁时,便与尾张国的织田信长立下盟誓,要辅佐他打天下。织田信长死后,身为重要盟友的德川家康希望自己可以接管织田信长的兵力,不想,却被草民出身的丰臣秀吉抢去了机会。
德川家康先是与丰臣秀吉敌对,后来,由于丰臣秀吉再三邀请他联手平定战乱,也多次表达自己的诚意,德川家康终于答应向丰臣秀吉称臣。在与丰臣秀吉一起出兵攻打小田原城的时候,丰臣秀吉的贴身随从常常很少。德川家康的家臣井伊直政悄悄劝道:“现在正是除掉秀吉的好机会,不要错过啊!”但是德川家康却摇摇头:“我既然接受了秀吉的托付,就不能做这样背信弃义的事。能否取得天下是由命运来决定的,人力无可挽回。”
德川家康一生都信守诺言,与织田信长立誓之后,他对织田信长的事业倾尽全力,直到织田信长去世;与丰臣秀吉结盟之后,又曾安排好身后之事与丰臣秀吉共赴战场。当丰臣秀吉行将就木之时,要将儿子丰臣秀赖托付给德川家康,并且再次意图通过联姻来稳固两家的关系。德川家康已经感觉到,老年的丰臣秀吉已经不是当年心怀天下的秀吉了,他不是为了天下而托付后事,而是为了丰臣家。因此,德川家康一直没有正面回答丰臣秀吉的话,他既不想让这位神志不清的太阁伤心离世,又不想为了敷衍他而假意答应。直到丰臣秀吉咽气,德川家康仍然没有承诺要对丰臣秀赖负责。因为他知道,有朝一日他会与丰臣秀赖为敌,必定是你死我活的结局。
战国时代,就算早上歃血为盟、晚上短兵相接也并不奇怪,在乱世中求生存,欺诈和背叛已是司空见惯。但是德川家康不愿意做乘人之危的事,也不做尔虞我诈之人。答应的事情,他一定办到;办不到的事情,他就不轻言承诺,诚信是他的做人底线。
做人为什么要讲究诚信?如果说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那么诚信带给人们的“利”,就是内心的坦然。说谎、虚假、欺瞒,对人的良心是巨大的损伤,让人的心境处在灰暗、忐忑、提心吊胆、惴惴不安的状态中。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令人费解。人们只知道,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年迈的马克•吐温独自在大雪中站了3个小时,结果得了严重的肺炎,不幸去世。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后人终于从马克•吐温留下的文字中找到了答案。
原来,马克•吐温曾犯下一个令他痛苦终生的错误。那还是他年轻的时候,有一天,他的夫人外出,临走的时候再三叮嘱他照管好出世还不到四个月的孩子,马克•吐温连声答应。
夫人离开之后,他看到天气不错,就把孩子放在摇篮里,推到走廊透透气,自己则坐在一张摇椅上看书。当时室外气温零下19度。由于阅读入神,这位大作家忘记了一切。当他放下书时,才突然想起孩子还睡在走廊里,此时孩子已经冻得奄奄一息。
妻子回来后,马克•吐温没有勇气说出真相。不久,孩子就死了,夫妇俩为此悲恸欲绝。马克•吐温深感自己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这个巨大的秘密一直藏在他的心中,直到妻子去世,他才在自传中袒露了这件使他抱憾终生的往事,并且以在大雪中受冻来作为对自己的惩罚。
马克•吐温的悲剧,不仅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害死了孩子,更是因为他没有勇气面对这件意外,独自承受着痛苦。逃避让自责日益积累,这份孤独的内疚,更让他的生命无法承受。风烛残年的他既不要求人们的宽恕,也无法得到自己的宽恕。在找不到救赎之路时,他宁愿让自己的身体受苦,来缓解内心的悲伤。
著名诗人萨迪说:“宁可因为真话负罪,不可靠假话开脱。”德川家康信守承诺,赢得了后人的景仰和称赞,而马克•吐温背上了谎言的十字架,尽管孩子的死已成为过去,但是他心上的伤口一直在沉默中腐烂。
欺骗有时候会帮助人解一时之围,但是为了圆一个谎言,需要更多的谎言来填补。于是谎言一个接着一个,形成可怕的欺骗沼泽,到头来是“聪明”了一时,糊涂了一世。
欺人者,实是自欺。珍惜一颗诚实的良心,保护好对自己、对他人许下的承诺,自然天高地广,人生大道通途。
予人友善,存二三君子之交
德川家康深受家臣的爱戴,一方面是因为他有主见、善于把握机会,重振了冈崎城,使松平一门成为人人羡慕的德川氏;另一方面因为他为人厚道,对待家臣从来都遵循武士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庇护。
有一个人叫本多作左卫门,他为人坦白,毫不掩饰自己的好恶,哪怕是对位高权重的丰臣秀吉,批评起来也毫不顾忌。本多作左卫门一直到去世之前,只要一听人提到丰臣秀吉,他还骂不绝口。但是提到德川家康,他却说自己一生*仰慕的人就是德川家康。德川家康其实并没有主动向本多作左卫门示好,那么本多对德川家康的尊敬从何而来呢?
原来,德川家康看似疏远了本多,与丰臣秀吉之间往来更甚,但其实是在保护本多。本多早就冒犯了丰臣秀吉,而丰臣秀吉又对德川家康有所忌讳,如果德川家康再和本多往来密切,甚至赏赐他大名的身份,无疑会让丰臣秀吉更加厌恶本多,甚至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德川家康的用心本多心领神会,所以他一直将德川家康视为自己的恩人。
在背信弃义为家常便饭的战国时代,德川家康能获得像本多这样的刚直之人的敬仰,实为难能可贵。究其原因,乃是德川家康对本多有一颗热忱友善的心。
“士为知己者死”,怀着一颗热忱友善的心,在心灵上给予别人恩惠,那么,别人自然会用心来报答。
李鸿章是一个胆识过人的人,在曾国藩的幕僚中,李鸿章不仅起草文牍十分了得,对战事的判断和预测也远在众人之上。但也正因为李鸿章是极有主见的人,所以经常因固执己见而与曾国藩起冲突。
1860年,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遂决定将大营迂往安徽祁门。但李鸿章认为祁门地势如同“釜底”,毫无进退余地,从战略上看到在那里安营扎寨十分危险。在太平军攻击下,的确险情不断,李鸿章等人一再要求移师他处。但曾国藩坚持己见,甚至对李鸿章等人说:“诸君如胆怯,可各散去。”不久,双方又因李元度事件矛盾再起,更加尖锐,李鸿章一怒之下负气而走,前往江西准备独自闯荡一番。这件事使曾国藩大为恼火,认为李鸿章不明大义,不达事理,在自己困难时借故离去,甚至得出“此君难与共患难”的结论。
后来曾国藩因为自己的决策失误险些命丧祁门大营,多亏鲍超、曾国荃胜仗解围,才得以渡过危机。事后,他认真反思了自己的过失,*终采纳了李鸿章的建议离开祁门,移师东流。他对李鸿章也尽弃前嫌,诚恳写信邀其回营,共创大业。后来,李鸿章的淮军成为曾国藩手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对于曾国藩的宽宏大量,李鸿章非常感激。李鸿章在晚年时,仍十分敬佩地对人谈起曾国藩:“别人都晓得我前半部分的功业是老师提携的,似乎讲到洋务运动老师还不如我内行。不知我办一辈子外交,没有闹出乱子,都是我老师一言指示之力。”
人生中,许多东西是无法用世俗之物去等价偿还的,例如朋友间的挚情。德川家康对本多没有提携和赞扬,但是他在背后默默地考虑本多的安危,看来友情不在乎直白的形式;曾国藩曾写下对李鸿章的判词,其中都是误解,但是他愿意主动认错,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看来友情不在乎一时的误会。拨开包裹在人情上的种种装饰,我们发现,*质朴的情感,其实就是一颗毫无杂念、为人着想的心。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付出怎样的感情,就会得到怎样的回应。不论身份与地位上的差异,如德川家康与本多之间;不计较曾经的误会和瓜葛,就像曾国藩与李鸿章。经历一两份君子之交,人生才算得上富有。
重诺豪爽真性情
德川家康的一生中,*精彩之处不仅在他南征北讨、平定战国上,与丰臣秀吉等盖世英豪的相识共事,也是他波澜壮阔的人生当中值得赞叹的一浪。
丰臣秀吉代织田信长之位不久,很多大名为了讨好他,纷纷主动将自己的妻儿送给丰臣秀吉作为人质,表示自己绝无二心,唯独德川家康毫无表示。于是,丰臣秀吉同时也向德川家康派出使者,要其交出重臣之子作为人质。在此之前,德川家康已交出次子,但当时是作为丰臣秀吉养子的名义送出的,这次丰臣秀吉则是清清楚楚地要求交出入质。
德川家康召集家臣问道:“秀吉想要我们交出入质,你们有什么想法?”
大家都说不能这样轻易答应秀吉,以免日后要仰人鼻息。德川家康微笑着说:“我也是这样想的呢。”于是,他立即回绝了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也不是轻言放弃的人,不久又派了使者去找德川家康,但吃了一顿唾沫星子就回来了。丰臣秀吉听说德川家康扬言要挑战秀吉军,非但没有发怒,反而大笑起来:“真是个固执的家伙!要是我还年轻的话,一定要让他拜倒在我的膝下。”
丰臣秀吉见威逼不行,只好“利诱”,他要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德川家康为妻。面对丰臣秀吉的纠缠,德川家康哭笑不得,但竟也被丰臣秀吉的执著打动了几分。
……
王艳明,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爱好文史,学跨中西,关注中日文化比较,闲来无事喜与日本历史小说家宫尾美登子心灵对话,对日本文化有独到的见解,惯用全球视野解读历史经典,编著有《领导者的国学三书:孙子兵法、贞观政要、资治通鉴》、《钱穆说史》等书。
九刺客 本书特色 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有很多种,文人可以写文章,经国治天下;武将 可以去打仗,建立不朽功勋;贩夫走卒挣钱养家,把日子过得不那么辛 苦,自然也是一种...
历届格莱美最佳流行音乐男歌手 本书特色 科学界有“诺贝尔奖”,电影界有“奥斯卡奖”,当今的世界乐坛,则有“格莱美”大奖。本册是《格莱美音乐之旅》丛书之一《历届格...
屠隆年谱:1543:1605 内容简介 本书中有《由拳集》、《白榆集》、《栖真馆集》、《鸿苞》等诗文集, 及《昙花记》、《彩毫记》、《修文记》三部传奇。本谱对其...
《宇宙到底在哪里》内容简介:宇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是一切空间和时间的综合。一般理解的宇宙指我们所存
这是一部记载卡特政府期间美国对外政策和对外活动的回忆录。作者布热津斯基,在卡特执政的四年间一直担任卡特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北京的莫理循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澳大利亚作家西里尔·珀尔的同名作品翻译而成的。原作基本上是依据莫里循的日记所写的传记。莫理循从1897年开始作为《泰晤士报》驻...
《汉字书法之美》内容简介:五千多年前,象征黎明曙光的第一个汉字出现了,文字在天地之间被创造出来,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竹
朱德-从琳琅山到中南海 本书特色 本书记叙了朱德寻求救国救民、报国为民的心路历程,重点展示了南昌起义中真实的朱德、朱毛会师的前前后后、动乱岁月的隐情朱德...
《性别视角:回顾与反思》内容简介:本书内容包含“经验与性别考察”“知识与性别反思”“科技与性别社会”三部分,所选文章分析了
走近苏东坡 内容简介 这是著名作家李国文研读苏东坡的诗文及所处时代背景后写出的感悟性文字。作者围绕苏东坡的性格、命运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深入到苏东坡的精神世界...
魏源评传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魏源是嘉道时期倡导社会变革的杰出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
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胡蝶 本书特色 有人把胡蝶的一生当成一个“神话”,确有几分道理。但细细思量,觉得与其说她是一个“神话”,不如说她是一个“梦”。 昔者庄周梦为...
一个真实的于凤至 本书特色 本书写了于凤至这个传奇女人的传奇一生。她的命运大开大合,大起大落。悲欢离合,跌宕不已。从小镇才女到少帅夫人,再到华尔街顽强再生,创造...
开国上将张爱萍的戎马生涯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传记,介绍了开国上将张爱萍的戎马生涯。开国上将张爱萍的戎马生涯 目录 **章 拔剑起蒿莱逍遥游“看鞭——!”“长大...
《当下的力量实践手册(白金版)》内容简介:《当下的力量》改变了无数人的心灵和命运,本书则是不可或缺的行动指南。作者埃克哈特
《雍正和他的甄嬛们》内容简介:《雍正和他的甄嬛们》以热播电视剧《甄嬛传》为线索,将电视剧中几位引人注目的后、妃、嫔与其历史
北洋三雄:徐世昌 曹锟 孙传芳 本书特色 荐:独家珍贵史料全方位揭示“北洋政府”内幕亲历者揭秘北洋军阀派系斗争真相知情者披露乱世枭雄掌权内幕一段鲜为人知的军团裂...
茜茜公主-罗密.施奈德 内容简介 她演茜茜公主,不是让自己像茜茜公主,而是让茜茜公主像自己,一位演员所能达到的*高境界也不过如此,她就有这样的本领,那时她还不到...
《万古江河(2023版)》内容简介:在世界文明存在与变化的剧烈大潮之中,中国如何自处,如何看待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中国从何处来,
圣人是怎样炼成的-孔子别传 内容简介 本书用孔子的文献资料做依据,以他一生的行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于孔子的家族、本人、社会关系、历史背景等等,进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