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作品至今还在世界各地上演,长盛不衰。这是一个人、一个芭蕾舞团和一个辉煌时代的不朽传奇。俄裔法籍历史学家弗拉基米尔·赞多洛夫斯基荣获法国“法语作家奖”作品再现《红菱艳》的真实原型,撩开俄罗斯芭蕾舞团的神秘面纱。
俄罗斯青年时代
这个在童年时吻过格林卡妹妹的手,听着“柴可夫斯基舅舅”的浪漫曲入睡的人,1900年在圣彼得堡兴起一场运动,目的是要他的国家向先锋派艺术潮流打开大门,后来又成了俄罗斯芭蕾舞团不容置疑的领袖、“芭蕾沙皇”、皮格马利翁,给舞蹈实现了真正的革新。
他天生一副倔强的斯拉夫性格,虽然后来离开了祖国,但一生对它矢忠不渝。他走遍全世界要给它带来新的颤抖,做个卓越的艺术倡导者,好像总是在回应内心悸动的艺术情趣。
佳吉列夫把他的芭蕾剧改造成整体艺术演出,知道要邀请当时*伟大的艺术家参与到舞蹈中去。他善于挖掘感情与天才,凭直觉也从不出错。
评论家什奇尔巴托夫由于两人性格差异,决不会对他奉承,下面是他对佳吉列夫的描述。
佳吉列夫“尽管脸上常带笑容,身上显出一种冷淡与极端自高自大的神气。
“他多才多艺,毫无疑问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他在音乐上极有天赋,感觉一切形式中表现的美,理解音乐、歌唱、绘画,是戏剧、歌剧和芭蕾的大鉴赏家;这是个能干的内行,富有创见,工作不知疲劳,懂得激励别人工作,恰如其分地使用他们,让他们发挥天才,叫他们入迷;尽管笼络他们,也同样会毫无怜悯地剥削他们和离开他们。
“这是一位真正的领袖,具有独裁者倾向的领导人,深知自己的价值。
“他绝不容忍什么事和什么人,横在他的道路上跟他进行较量。”
他会讨好,把话说到你的心坎里,既残酷又可亲,热心仗义,又突然拿不定主意,要求苛刻与反复无常,大胆到莽撞无礼的程度,亲昵又会奉承,他可以得到朋友和崇拜者,但是决不会引起别人不痛不痒的中性感情,他可以叫人迷惑和叫人讨厌,但是也令人既不亲近也不反感。
他这人性格复杂,也常招人非议,艺术界充满损招、嫉妒、诬蔑和八卦,他身处其中知道如何见风使舵。
谢尔盖·佳吉列夫实际上就是这么一个人,充满了矛盾。
他1872年生于俄罗斯中部彼尔姆,属于小康家庭。他的祖父保罗是个惊人的汉子。真是生来铜皮铁骨,干活从不知道累,他早年灵机一动出售伏特加给教会增添财富。后来,又成了很风光的东正教主教。
保罗·佳吉列夫有四个儿子和四个女儿。
长女安娜(1837~1912)嫁给弗拉基米尔·基米特里维奇.菲洛索福夫,“皇室私人顾问”(沙皇政府中重要官职),他的家族来自弗拉基米尔州。19世纪60年代兴起一股自由主义运动,安娜变成维护妇女权利的一名积极战士,关心社会事务。在那时,她加入了一群被称为“流浪汉”的画家。这群画家拿着自己的作品走遍全国,这些人宣称给学院派艺术掸去灰尘,让它变得更人性化,更通俗易懂。
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遇刺后,他的继承者亚历山大三世回到尼古拉二世的保守主义,他憎恨安娜·菲洛索福夫以及她所代表的一切,因而把她放逐在外。
保罗·巴甫洛维奇·佳吉列夫(1849~1914),安娜的弟弟,为人和气的志愿军人,是谢尔盖的父亲。这位骑兵近卫队将军平时也爱音乐,有一副好嗓子。
因而谢尔盖继承了祖父和姑妈的禀赋;又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对艺术与音乐的爱好。
佳吉列夫从母系来说是柴可夫斯基的小外甥,他*初的艺术觉悟就来自这位天才作曲家,那时后者还没有成名。他的音乐对这个男孩产生深刻、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影响,以致谢尔盖永远忘不了他到两旁都是桦树的克林庄园里“彼得舅舅”家首次做客的情景。直至他临终前几天,他倾听着柴可夫斯基的乐曲,感到无比安慰。
他的母亲在生他时去世,父亲娶伊莱娜·巴那耶娃作为续弦。谢尔盖很爱这位继母,称她是“世界上*好的女人”。不久在她的刨议下,彼尔姆的贵族庄园里搭起了一个私家歌剧院,叫小谢尔盖喜欢得不得了,他后来跟同时代*伟大的作曲家之一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学习作曲艺术。
佳吉列夫一直有意从事音乐,但是父亲却鼓励他去圣彼得堡学法律。即使他不想当律师,凭一纸法学文凭也能让他在政府里得到一个高薪的职位。即使有造诣的作曲家也不会不愿这样做。比如说,穆索尔斯基就曾在交通部里当差。柴可夫斯基在司法部上过班。
这样,佳吉列夫1890年到了首都。他一开始就爱上了这座城市,城里橙黄色、玫瑰色、蔚蓝色、绿色与灰色的房子,宽阔的涅夫斯基大道,两边延伸到极目处都是宫殿、旅店、教堂,还有银色的运河与白色的夜晚。
那时候,圣彼得堡是一座喧闹的大城市。柴可夫斯基从前坐过的马车已经让位于方兴未艾的电车。马路上电灯正在替代煤气灯。
9月份,俄罗斯贵族家庭从他们的庄园归来。从圣彼得堡附近的小岛上开过来一长串大小车辆,装着家具、餐具和各种什物。皇家剧院和大学那时又重启大门。
法律学习好像让年轻的谢尔盖感觉不到兴趣。况且,像我们看到的,这门学习更是一个借口,而不是个目的。他更喜欢的还是散步闲逛,动物园是他的必经之路(因为他的偶像柴可夫斯基经常去那里看小熊嬉戏)。他也喜欢上剧院去,仔细品味其氛围,尤其当大厅灯光渐渐暗下,指挥从乐池里钻出来,用他的指挥棒敲打乐谱架边沿,然后引出一个美妙的音乐,随着舞台灯光照亮的紫红色幕布的缓缓拉开袅袅而起。
年轻的谢尔盖还没有十分迷恋古典舞蹈,但是艺术家冲天的舞姿、舞台宽阔的空间、田园牧歌的布景装饰,使他兴奋。他上马林斯基剧院观剧,他保留的印象是在参加一个真正的节庆。幕间休息,他的姑夫叫人从连接包厢的小厅里送来香槟和巧克力。这时芭蕾爱好者开始无休无止的谈话。
对舞蹈的热情,煽动了莫斯科与圣彼得堡之间传统的敌对情绪,这时发展到公开冲突的程度。在圣彼得堡,舆论认为莫斯科舞蹈家在技巧上避重就轻牺牲传统。圣彼得堡的艺术家则相反,被人指责说过于注重技术,损害了雅致与风范。
这两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芭蕾舞校,置于沙皇*高领导之下。经过考试后,学校的学生变成真正的舞蹈公务员。从那时起,对他们来说开始了一个令人陶醉的光辉生涯,历经勾心斗角、凯旋与幻灭的过程。
那时,青年佳吉列夫的生活离这个艺术世界尚还远着呢。
佳吉列夫寄住在安娜·菲洛索福娃姑妈地处首都市中心的家里,跟表兄季米特里同居一室。表兄是“一个英俊挺拔的青年,目光总带着无比的忧郁”,与他长期保持着通信关系。这样的密切使这两个男孩持续多年保持了亲切友谊。他十九岁,他们的往来后来延续了十五年。
从童年起,圣诞节就是佳吉列夫一年中*喜欢的时节。他好多年来一直欣赏彼尔姆的庆祝会,1890这一年冬季将要给他带来他还从未见过的美好演出。
在圣彼得堡,圣诞节是个颇不寻常的时刻,令人心平气和。整个城市气氛黯淡奇异。所有大小教堂都举行宗教仪式,有演戏赛会,神父两人一行并排走过,头戴丝绒高帽,助祭修士和诵经员穿缎子服装。*后是穿精绣祭袍的大主教往前走。
佳吉列夫,由季米特里陪同在首都发现了“他的圣诞节”,倾慕不已。
当他们听合唱时,蜡烛一支支先后熄灭,让教堂渐渐落人黑暗中。蜡的气味使谢尔盖想起童年圣诞树的蜡烛;还有装饰树上迷人的香火味,树上挂着金纸剪的天使和星星,还有雨一般的银色亮片。对圣诞节的这份热情直到晚年还是时时袭上他的心头。
谢尔盖以后常爱提起这件事:他一到圣彼得堡首先是弥补自己所受外省教育中的不足,要努力“塑造”自己的命运,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命道路。他得益于季米特里·菲洛索福夫的良好影响,以罕见的速度不但追上而且还超过他这一代圣彼得堡人的水平。
季米特里把表弟带到亚历山大·伯努瓦家。这是个出色的青年,爱好体育,出生在一个建筑师与画家家庭。父亲有法德血统,母亲是威尼斯人,伯努瓦自小身边就围绕着各门学科的艺术家。他在父母精致的公寓里成立一个“诗社”,那些青年大多数是大学生和艺术爱好者,努力扩大他们的知识范围。他们热衷于探索,人人都在思考——就像当时人说的——“美的创造与定义问题”。他们觉得自己是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群体,响应号召前来建立俄罗斯社会的美学情趣。
亚历山大.伯努瓦,知友都称呼他楚拉,主持的就是这样一个会社,每周他们就在汇集了名家绘画与形形色色收藏品的客厅里召开会议,氛围非常自由轻松,场面上少不了兴高采烈开玩笑,在这里开讲座议论绘画与音乐上的大师。这个快活的团体的支柱之一是穷大学生列昂.罗森伯格。但是这人以后载人20世纪史册中用的是祖父的名字巴克斯特。小组的音乐专家是华德努韦尔。
佳吉列夫在这个小团体里受到不冷不热的接待。他外表青春朝气,两腮红润,不论遇到什么都会笑得像个孩子,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初,他的蝴蝶结从不离身,“英俊的谢尔盖”被人看成是活泼爱闹的小青年,不太聪明,还有点肤浅。然而他也有意对这些更觉醒更有教养的大学生躲着一点。小圈子的成员看到他疏远的态度,捉摸不定的脾气,奇异的情趣,之所以接受他,说实在的还是因为他是他们的朋友季米特里·菲洛索福夫的亲戚。再加上他是同性恋,这使他的感情发展得更敏感、更挑剔细腻,在圣彼得堡与人相处得并不容易。虽则特殊方式的友谊在这个圈子里还是可以让人接受的。
谢尔盖确实只受男人的吸引。他只有一次跟一个女人发生了性关系,却因此得了感染。从此他再不与异性打这类交道。
……
“这就是俄罗斯芭蕾舞团的情欲,以及他们的苦难。这是我的错。”
——佳吉列夫
“我若不是对《睡美人》爱得发疯,若不是把我的热忱传播给周围的人,我肯定就没有俄罗斯芭蕾舞团,没有由此而掀起的对舞蹈的狂热。”
——亚历山大·伯努瓦
“佳吉列夫是一位真正的领袖,具有独裁者倾向的领导人,深知自己的价值。”
——什奇尔巴托夫
“我是个跳跃的人,不是个坐定的人。所以我按照自己的注释方法给我的芭蕾做注释……”
——尼金斯基
“会的,我会创造一部芭蕾,我还会创造不止一部,而是许多部。一百部,我向你发誓。”
——马辛“我要在这里画布景。……我给佳吉列夫、巴克斯特和芭蕾女画漫画。”
——毕加索
“您要是相信我会有出息,送我去意大利投在尼金斯基和巴芙洛娃的老师塞奇蒂门下。我愿意试一试。零是不成功,就算!”
——里法尔
“这力量是从哪里来的,你们知道吗?不要忘了我是佳吉列夫的继承者!”
——努里耶夫
弗拉基米尔•费多洛夫斯基(1950-)1950年生手莫斯科。精通英语、法语、阿拉伯语。1977年进苏联驻巴黎大使馆工作,全面接触法国文化。后回莫斯科进外交部,苏联改革时期任外交顾问。后迁居巴黎,1995年加入法国雷籍。法国媒体经常向他咨询俄罗斯政治与历史方面的知识,现今为法国书籍沙龙联合会的名誉主席。1992年开始用法语进行创作。第一部小说《两姐妹》(1997)得“小说家奖”。主要作品有三部曲《圣彼得堡的故事》(2003,欧洲奖)、《克里姆林宫的故事》(2004,路易鲍威尔斯奖)、《俄罗斯的故事》(2003—2004)、《巴黎与圣彼得堡三百年罗曼史》等《俄罗斯芭营秘史》于2002年创作,荣获“法语作家奖”。
《新媒体文案策划与写作(微课版 第2版)》内容简介:在信息高速传播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文案只有被广泛传播才有意义,那些具有传
学生易写错用错字硬笔楷书字帖 本书特色 《学生易写错用错字硬笔楷书字帖》适合中小学生使用。每个人的情趣爱好不同,对不同风格的字帖审美观念也有所不同。如果你一见某...
最美之物 本书特色 《*美之物》是一场有温度的日本器物之旅为您精选日本二十县市数十窑口成就的美好器物向您讲述民艺师们历练、成长和创作的一路甘苦与您分享别具一格的...
设计转化-伊索系统的制作原则 本书特色本书是奥托纽拉特的妻子、研究助手同时也是“国际印刷图形教育系统”(伊索系统)共同的发明者玛丽纽拉特所写的一部简明扼要的著作...
米芾行书集唐诗 内容简介 《米芾行书集唐诗》是根据人们学习和欣赏的需要编写的.诗是从唐代众多诗人作品中选出,这些诗的艺术性强,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和智慧才能.字...
转型期的欧美电影: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欧美电影研究 本书特色 《转型期的欧美电影》在八章二十四节的篇幅中,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欧美主要国家、有影响的导演和他们的电...
跟POP大师学手绘插画 本书特色 本书由国内两位知名的pop大师联手创作,共同讲授手绘pop插画。简仁吉老师以介绍简单易学的技巧为主,从基础技巧、三只笔的概念、...
原始艺术史 内容简介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史前艺术和原始艺术。史前艺术指的是考古发掘出来史前原始社会的艺术品;原始艺术指的是近、现代原始部落的艺术。同时,在我国,原...
汉字书写经纬十字定位法 本书特色 ★ 祁继庆于上世纪70年代先后师从楷书大家金玉振、草书大家黎凡,曾出版《新魏书字帖》等书法专著,20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中国汉字...
《自己的园地》内容简介:本书是周作人早期自选散文集,分三辑,共56篇散文。所收文章多为山水小品和随笔,风格恬淡。其中“自己的
钢笔行书通用汉字7000 本书特色 《钢笔行书通用汉字7000》按照《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书写。7000个字根据字的笔画数排列,同笔画数的字则以笔顺“横、竖、撇、...
故事策略 电影剧本必备的23个故事段落 本书特色 2012年亚马逊剧本类畅销新书,《故事策略——电影剧本**的23个故事段落》教你如何用故事塑造人物,又通过人物...
楷书笔画偏旁-田英章硬笔书法入门教程 本书特色 《田英章硬笔书法入门教程(楷书笔画偏旁)》为我国著名书法家田英章先生倾力打造的一本全方位介绍其楷书和行书书写技法...
油画棒-色彩 内容简介 《色彩·油画棒》作者张秀霞以培养儿童绘画兴趣,开发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教学出发点,根据长期从事儿童色彩·油画棒教学经验,搜集了大量的作品...
西岳华山庙碑 内容简介 本书是《书法技法讲座》丛书之一。这套书选用我国历代精品碑帖为蓝本,在编辑上力求实用,在整体的字体、结构和造型上基本保留了前人的艺术风格和...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系列:木渎镇》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通俗读物、休闲读物,它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著作。力图运用通俗易懂、生动
王宠临二王小楷 本书特色 本系列图书精选历代名家临摹传世名碑名帖,通过名家的临摹示范,编者精准简要的技法点拨,使读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易掌握书法精髓要义。书法的...
当代书法篆刻获奖者作品点评 本书特色 世纪之交,中国当代书法发展到了一个转折点,得以让人们思考,二十世纪*后二十年,即人们常说的新时期改革开放二十年的书法发展现...
《DM8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内容简介:本书以达梦数据交换平台4.0为蓝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达梦数据交换平台的体系结构、安装与配置、
李·切希尔(Lee Cheshire)是泰特美术馆的资深编辑兼文案作者,同时为泰特美术馆杂志《Tate Etc.》供稿,曾编辑特刊,宣传泰特现代美术馆扩建的新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