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经纶之本、济世箴言、教育漫谈、午夜沉思、心宇寄语五编,内容包括:我的学问之道、中国经济要不要融入世界经济、堵车的损失、谁妨碍我们致富、方便怎么成了麻烦等。
《一个经济学家的独特视角:推进社会进步》讲了睿智通达:心藏良知的经济学者,振聋发聩:视角独特而备受争议。“经济学界的鲁迅”——茅于轼关于社会、民生、经济的思考。独特的视角,睿智的头脑,他在吹响推动民族复兴的号角。
《一个经济学家的独特视角:推进社会进步》主要讲述了中国政府决定批准联合国有关人权的几个公约,特别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从此结束了过去几十年将人权视为洪水猛兽的时代。但是,开启真正新的人权时代还非常之困难。虽然2006年修改宪法时,将尊重人权写进了宪法,但是似乎大多数官员还是将人权解释为优质生活的“发展权”,而将人民*迫切需要的人人平等、保障自由、消除特权等*重要的人权内容排除在外。因此,近年来我国的人权事业进展非常有限。倒是我国在批评美国政府侵犯美国人民人权的时候,对人权的理解比较接近公约的原意。比如对某些人群的歧视,警察殴打百姓,监狱里对犯人的侮辱,对舆论的干涉,等等。可见这些官员并非真正不懂人权,而是面对国内的人权问题有所顾虑。这种做法给人以口头讲一套,实际做的是另一套,口是心非的印象。这对于一个在国际舞台上活动的大国是非常不体面的。现在,我国政府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口号,这应该是一个极好的契机。我们应当通过对人权的宣传和应用,达到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本书收入了作者近十年来写的文章和演讲稿73篇。这些文章和演讲,都是作者对身边遇到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直率的建议。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根据文章不同内容,分为五编,即:**编:经纶之本;第二编:济世箴言;第三编:教育漫谈;第四编:午夜沉思;第五编,心宇寄语。可能有的文章包含了不同栏目的内容,分得不怎么科学。姑且这么分吧,只是给读者一个参考罢了。
第一编经纶之本我的学问之道我的体会是:只有能将理论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时,才真正掌握了它。我在大学时学的是机械,毕业二十多年以后改行研究经济学,至今又过去了另一个二十五年,成了一个经济学家。我所学的机械究竟与我后来所从事的经济学有什么关系?我试图来回答这个问题。现在回想起来,大学里对我最有用的几门课是:数学、物理、化学、热工和机械设计。英语和汉语只在大学一年级学了一年,比起中学学的内容没有多大的长进。但是我们所有的教科书都是用英文写的,做习题和考试也都用英文,个别的老师还用英语上课,所以在大学里有充分使用英语的机会。这一点使我终生受益。工作以后,我一直在研究部门工作,接触英语的机会较多。改革开放以后,和国外交流的机会多了,我能很快地适应这种变化。大学里学的微积分有非常大的用场,微分方程则基本上没用过(这要看是什么专业),那时我们还选修了高等微积分。毕业以后又花了大约三年时间学数学,其中有复变函数论、数理方程、数值计算、概率论、数理统计、变化分法、线性代数、矩阵、矢量和张量分析等。在后来的工作中,有的数学知识完全没有用,有的又学得很不够。那时没有高级研究员的指导,全靠自己摸索,浪费了许多时间。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训。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但是数学的分支很多,各门专业用的数学差别很大,一定要针对需要来学。我相信,不但自然科学,连社会科学也都需要数学知识,它最基本的功能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当然,有些学科本身就需要通过数学才能理解。现在的经济学要用大量数学,连历史学都要用计量经济学。我猜想懂数学的人,头脑中的世界和一般的人不同,因为数学能帮助人理解世界。针对需要而学习,但有时也有例外。有些重大的科学发现往往是跨学科理论的应用。所以从科研角度来看,兴趣广泛是有益的。在大学里学物理和化学,最主要的用场是把中学里学的内容彻底搞清楚了。我记得在中学的时候,许多内容都没有真正弄懂,或者只会做习题,不会应用,其实就是没有弄懂。举例说,电学里的欧姆定理,说的是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问的关系。一个人触电会不会死,取决于通过身体的电流的大小,此外再没有别的因素。也就是说,取决于电压和人体的电阻。有人说,除此以外还取决于人的心情。这是不对的。如果心情能起作用,是因为心情会改变人体的电阻。认为除了电压和人体电阻之外还有心情也起作用,正是没有真正弄懂欧姆定理的含义。其他
茅于轼,著名经济学家,被誉为“经济学界的鲁迅”。1929年出生于南京,抗战时辗转于大后方。1946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以后20余年从事铁道机车车辆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开始运输经济、数理经济的研究。1984年从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1993年退休后创办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曾在北京经济学院、中国矿业学院研究生部、广州外语外贸大学、澳大利亚昆十兰大学等院校教授经济学,并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美圈哈佛大学从事经济学研究,先后担任亚洲开发银行、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组、联台国开发计划署顾问。现任国内外十二种杂志的主编、顾问编辑和编委,2008年1月被聘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特别顾问。曾入选美国Marquis1993至1995年世界名人。著有《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经济学的智慧》、《生活中的经济学》等书,发表了几百篇有关经济理论、经济政策、能源、环境、道德等方面的论文和研究报告。
作品目录第一章 业农世家第二章 跻身士林第三章 锐意功名第四章 走向高官第五章 团练大臣第六章 屡遭坎坷第七章 初试锋芒第八章
初探金庸 本书特色 《陈墨评金庸:初探金庸》是"陈墨评金庸系列"13部中的第二部,本书共分三卷,"绪论卷""人论卷""文论卷",篇章上又分为雅俗篇、武侠篇、情孽...
文人的另一种交往 内容简介 在历史的沉浮与人生的跌宕中,文人们留给历史的,并不仅仅是著述,还有无数鲜活的个性呈现,无数美好的交往生活。本书是从一些具有纪念意义、...
增广贤文 本书特色 张齐明译注的《增广贤文/中小学传统文化** 经典丛书》由中华蒙学经典《增广贤文》改型而来,保留了原书稿中的原文、注释、译文、点评等文字内容,...
安妮日记-大家小书洋经典 内容简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历史就是不同文明交融的过程。“洋经典”系列为读者推荐了一批小巧玲珑的外国文化好书。小巧的篇幅容纳了文...
伍子豪,90后,浙江人,现居上海。知名微博博主@张爱猴,编剧,小说写作者,豆瓣阅读签约作者。编剧作品有《万万没想到》《名侦探狄仁杰》等。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公园东...
回味:沉默的风景 本书特色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在古城山水中开掘历史意蕴,在历史文化中升华民族精神。从文字和岁月深处,采撷文化名城的风云故事,人文轶趣,也展现作者对...
闲谈中西 本书特色 本书中的书评,往往因了作者对论坛之感情而格外滋润,戴新伟、孟庆德、小奚奴、程蝉……不由人不赞叹,需要什么样的胸襟才能写出他们那样清洁、涤净烟...
《徐玲亲情小说·浓情版:我的狼妈妈》内容简介:妈妈意外离开人世后,白歌非常伤心和害怕,她以为自己成了一个孤儿,没想到有一天
修订重排本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是在初版的基础上,增添篇目内容,加重艺术分析,改写而成的。书中全收了各种版本《红楼梦》
王小波全集(平)02-我的精神家园 本书特色 为了纪念这位不朽作家离世十周年,首次编辑出版了《王小波全集》十卷本,该套书收录了王小波生前的重要著述,其中相当一部...
未解的结-宗璞散文全编 本书特色宗璞出身名门,见识广博,她的散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优美的感情世界,体现出高雅的格调。宗璞散文表现出丰富优美的感情:有对祖国...
姚义文艺评论续集 本书特色 《姚义文艺评论续集》主要收集了姚义文学评论40余篇。全书分为诗改探索、诗歌欣赏、小说漫评、散文品读、纪实·报告&mid...
澄明之境:旅行是为了在路上 本书特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印刷和交通现代化的今天,并非难事。但读有灼见,行得真知,真正实践“旅行是为了在路上”,则实属不易...
中国散文精品选读:初试美人舌 本书特色 选文或记趣、或遣兴、或谈民俗历史、或讲诗酒人生、或“参”茶悟道、或以茶酒会友……既充满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又蕴含冲淡虚静...
东方近代和现代文学 本书特色 《文学名家名著故事全集》的宗旨,在于将东方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风格、流派、文体、理论等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格调...
所有亏欠,岁月都会如数还你 本书特色 本书将现实的残忍、梦想的烦恼、爱情的苦闷、生活的挣扎一一剖析,揭示影响我们人生走向的隐形定律,如何限制和驱动我们。所有亏欠...
加西亚·洛尔迦(1898-1936),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西班牙诗人。他的诗同民谣结合,创造出全新的诗体:节奏优美,想象丰富,易于吟唱,显示了超凡的诗艺。
《君子:清华名师谈育人》内容简介:优秀人才的培养关乎国家的强盛、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清华建校百年以来,大师云集、群星璀
《浦安迪自选集》是作者的自选文集,收录了其有关中国早期思想与经典、明清小说、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等的研究文章24篇,展现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