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北京、广东、江苏等地,出现了研究张弼士的热潮,并成立专门研究机构,确定研究课题,举办研讨会,撰写了不少学术论文,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此书实属必要。
张弼士(1841~1916),广东大埔人。17岁赴南洋打工,经过30年的艰苦奋斗,成为东南亚客属华侨的首富,被美国人称为“中国的洛克菲勒”。1894年回国投资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为清末民初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本书汇集了张弼士遗文、研究张弼士的论文、还有近年发掘的张弼士史料等,内容翔实,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是近年来张弼士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
韩信夫,男,汉族,1938年1月出生,湖北省武汉市人。196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1963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华民国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长期从事民国史研究。与姜克夫主编《中华民国大事记》(五册),与曾景忠主编《20世纪中国大事典》,合著《鏖兵台儿庄》。发表论文《试论国民党抗日游击战场》、《台儿庄战役及其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辛亥革命之我见》、《孙中山与美国》等多篇。近年来从事客家学研究。发表论文《黄巢起义与客家祖地宁化石壁》、《黄石华教授与客家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15年张弼士率实业团访美的历史考察》等多篇。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Ⅲ 本书特色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历来被称为西方古典文库中的瑰宝,是一部融历史。文学和人生哲学于一炉的鸿篇巨制。古代希腊、罗马许多历史人物的形...
孙文与陈炯明史事编年 内容简介 11月中旬独立各省计划筹组中央政府。浙江都督汤寿潜和江苏都督程德全于11月11日联名致电上海都督陈其美,提出“美利坚合众之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十大名将丛书--蒙哥马利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十大名将丛书。蒙哥马利是二战时期英国杰出的军事领导人。征战阿拉曼大败“非洲军团”,扭转北非战局,...
名家说史:中国古代名君 本书特色 著名史学家陈梧桐、冯尔康、陈高华等评说中国古代名君。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文治武功,雄才伟略。读名君之传记,知帝王之功过。名家说...
海豚启蒙丛书:民初名人的爱情 本书特色 《民初名人的爱情》以"民国名人的爱情"专栏连载,结集改为此书名。收罗王闿运、林琴南、辜鸿铭、易顺鼎、章太炎、蔡元培、梁启...
《无师自通学工笔:荷花》内容简介:工笔画又称为“细笔画”,是中国画技法类别之一,是以精湛细腻的技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
让不可能成为可能-李昌钰的成功之路 本书特色 全球刑侦破案*著名、*牛、*跩的人!全世界破案率*高、*快、*有效的人!肯尼迪遇刺案!陈水扁枪击案!辛普森杀妻案!...
毕加索.杜拉斯 本书特色 《金色年华出版工程?艺术家传记系列:毕加索?杜拉斯》分毕加索、杜拉斯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早期生活和作品、年轻的艺术家、绘画革命、立体...
杰拉德自传-我的故事 本书特色 从8岁加入利物浦青训营,到35岁飞赴洛杉矶,史蒂文·杰拉德将其27年欧洲足球生涯的全部,都奉献给了利物浦,伴随了整...
我在中国那些年-陈纳德回忆录 本书特色 1937年,陈纳德以一位退休上尉的身份来到中国,成为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队长。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率领的航空队共击落、炸...
《宪法学说(修订译本)》内容简介:《宪法学说》从公法角度对魏玛宪法及其所依托的议会民主制作了细致剖析,既是法制思想史,又是
名家自述丛书-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 内容简介 本书的前九篇,曾收在抗日战争前出版的创作经验集《老牛破车》中。抗日战争期间和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断断续续地写了一些有关...
情人、母亲、战士和女王:克娄巴特拉的故事 内容简介 阉人含泪的目光投于公主身上,像无声的抱怨。他想,她真白,而她姐姐贝勒奈西的肤色是黄的,她父王的皮肤几乎是棕色...
曾国藩家书 本书特色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在世时即有“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美誉。《曾国藩家书(传忠书局刊刻足本)》是曾国藩家书传忠书局足本。以时间...
《德里达传》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德里达的故事: 阿尔及尔那个12岁便被逐出学校的犹太孩子,后来成为全世界被翻译作品最多的法国哲
文人剪影 本书特色 元月十一日,著名作家、画家高莽,黄永厚,牧惠亲临北京图书大厦,与广大热心读者见面座谈,并为读者签售*近由武汉出版社出版的新作《行吟者丛书》。...
《3ds Max游戏场景设计与制作实例教程(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是以实例制作为主的专业三维游戏场景制作教程,以提高实战能力为主
悲鸿往事录 内容简介 当年西方传入一种叫做“反英雄”的手法,即:明明是英雄,而专说他有多软弱、多窝囊,英雄变成了供捏的软柿子。这种曲笔能否为作者借来一用?夹了这...
《沼泽》内容简介:英国沼泽,地形复杂,氛围诡异。泥泞小径,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会把自己饿死成鳗鱼形态……一所房子,或许会爱上一
葉啟政出生在日治時期末年的新竹,在肅殺的1950年代就讀於學風開放的新竹中學,培養了對於思想、電影的興趣,並不顧家庭反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