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国风云(下):血酬游戏》讲述了公元534年,北朝的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与南朝的梁三国鼎立。随后,东魏被北齐高洋所篡,西魏为北周宇文家族继承,梁朝也经侯景之乱后被陈霸先所取。新成立的三国,开始了新一轮的互相攻伐。公元577年,北周在宇文邕的带领下攻灭北齐,随即却被外戚杨坚窃取,*终隋朝于公元589年消灭陈朝,三国归隋。
前三国上承秦汉,后三国开启隋唐。在这场政权与江山的争夺中,我们看到了以流血与死亡的风险所换得的血酬。在这种暴力掠夺,暴力抢劫的血酬中,有人长袖善舞,巧取果实,有人付出生命,却一无所有。
在历史的真相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思考——什么是*有力的,来自于人心的征服?完美无双的君王,唯一的一根软肋在哪里?怎样在矛盾中抉择,直指胜与负?
这段以血为代价的后三国风云,是每一个看中国历史的人,都跳不过击的一页!
《后三国风云(下):血酬游戏》是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1)血酬理论是*犀利的剖析历史的一刀!
(2)《后三国风云》是比肩吴思的《潜规则》、《血酬定律》的一个经典读本!
(3)一部讲述中国历史上*乱年代的生存哲学,与付遥的《猎天下》相呼应!
这世上有哪种文明,既历史悠久,又从未断裂?
古巴比伦?不是,它早已灭绝!古埃及、古印度?也不是,土地虽还是那片土地,可早已物是人非了。在这地球上,只有一个答案:华夏文明。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值得骄傲的。因为,你去读几千年前的文章,会毫无隔阂;要是孔丘还活着,你也可以和他随意交谈,除了他的鲁国口音会给你带来点障碍。
难道是华夏民族的运气特别好,从未遭受过大的劫难?并非如此。
中华文明也有过数次灭顶之灾,比如宋亡于元,明毁于清时,士大夫们都曾发出过“亡天下”的悲切之声,可后来都凤凰涅槃式的重生了。这两次亡于异族的劫难和五胡乱华引起的灾难相比,却只能算小巫见大巫了。
我们文明的**次灭顶之灾,便起源于西晋时的五胡乱华。我们的文明遭受了外来野蛮民族的侵袭,到了命悬一线的地步。这一次民族融合、文明重铸的时间之漫长,融合之艰难,争斗之血腥,都让后世难以企及。这段历史也是我们俗称的“两晋南北朝”。
西晋王朝八王之乱时,匈奴、羯族、氐族、羌族、鲜卑族如潮水般涌进中原,整个黄河流域成了异族征服、屠杀华族的修罗场。而代表华族的东晋王朝则躲在江南瑟瑟发抖。这一闹,便是上百年,这便是连奴隶也做不稳的年代。
要结束各族混战的局面,要依托强有力的力量。历史选择了以暴制暴,北魏的道武帝拓跋珪和太武帝拓跋焘爷孙俩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南北朝由此拉开序幕。
要摆脱野蛮状态,则需要蛮族内部有人挺身而出,促进各族融合。结果英明君主孝文帝元宏横空出世,主动全面推行汉化,北方又回到了华夏文明的时代。
不过,在六镇之乱后,胡化的潮流再次逆涨,北魏王朝东西两分,迎来了南北朝的三国鼎立时期。*终北周在皇帝宇文邕的带领下于公元577年攻灭北齐,但随即北周的政权被外戚杨坚所窃取,隋朝于公元589年渡过长江,轻而易举消灭陈朝,完成三国统一大业。
在接受了这近三百年血与火的洗礼后,我们的民族终于走出了这漫漫长夜,直至创造了隋唐两宋的巅峰时代。
历史的烟尘虽已遥远,可读史观世,我们近世的百年沧桑与这三百年又是何其相似:近世是我们在西方船坚炮利下的痛苦转型,那时是先祖在蛮族兵戈铁马下血与火的融合,我们民族的苦痛与那时如出一辙,而我们的入侵者也是如狼似虎,对黎明的等待同样漫长得让人绝望。
唐徳刚先生说从1840年开始后的这两百年是中国的历史三峡,是我们的文明艰难转型的风口浪尖时期。而华夏文明两晋南北朝的三峡之旅更是险象环生,比近世更让人绝望,从商周时代一直传承下来的中华文明随时有触礁沉没的危险。可今天我们还在历史的三峡中摸索,而我们的先祖却已穿越了这三百年的滔天巨浪。只有懂得那段历史,以此为鉴,我们才能避开眼前的层层旋涡,穿越迷雾。
更值得关注的,两晋南北朝并不只是中华文明的劫难时期,同时也是世界其他各大农耕文明的三峡时期。在那数百年里,北半球气候变冷,游牧民族纷纷南迁,自东向西向农耕文化发起冲击。在蛮族人的冲击下,各大农耕文明王朝都遍体鳞伤,整个农耕文明都受到了重创。
与汉人王朝一样,腐朽不堪的西罗马帝国也受到了严重冲击,*终倒在了蛮族的铁蹄下。罗马帝国以完全崩溃的形态结束了它的光荣岁月,欧洲重回到了日耳曼人统治下的丛林时代。罗马大帝国铸就的辉煌一去不返。
也就从此刻起,我们一直领先了西方近千年——因为我们重迎来了隋唐两宋帝国的辉煌,而西方却走入了漫长的中世纪。与西方相比,他们有他们的罗马帝国,我们有我们的秦汉王朝,两者旗鼓相当。而到了16世纪以后,他们走出了中世纪,我们还是一成不变的帝国形态,从此我们便止步不前。如今我们的确落后了。但如果我们知道我们的文明曾领先了西方上千年,我们还会为这几百年的落后如此妄自菲薄,认为我们的文明一无是处吗?
所以,了解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在今日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一样的艰难险阻前,我们穿越了迷雾,领先了西方近千年。唯有了解这段历史,我们才会真切感悟中华文明的韧性有多强,包容有多广。这才是我们建立民族自信心的*好来源,复兴中华大业才不会成为一句空文。
也正是在这三百年的乱世中,我们的民族锻炼出了极强的韧性,如同孙猴子在太上老君的香炉里锤炼出了不坏之身一般。从那以后,我们虽然经历了宋的灭亡、明的陷落,可我们文明复兴大业的自信却始终存在,从不绝望,在马下酝酿新的征服。
唯有了解这段历史,才能以古鉴今,穿越历史迷雾,走出三峡的旋涡。唯有了解这段历史,才能建立民族自信,挺起民族脊梁,才能更深切地明白是府兵制、均田制这些华夷交融的制度让我们走出了历史的沼泽,而如今对科学、民主、市场这些西方的舶来品更要大胆拿来。
让《狼图腾》宣扬的“狼血论”滚蛋去吧!若真是如此,为何面对同样的一群狼,别的民族被撕得粉碎,而我们的民族却能浴火重生?
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折服、教化了那些马背民族,迅速将他们同化,让他们也成为了中华文明薪尽火传的一员。
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让所有的中华儿女紧紧团聚在一块,能化干戈为玉帛,依然亲如一家。
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让中华子女能坚挺脊梁,傲然面对一切强敌;是它让中华子女能痛定思痛,励精图治,终于君临天下,让万国来朝。
来吧,征服我们吧,可我们终会让你们拜服在我们的脚下。
一国之民有如此沉痛之历史,一国之民有如此雄厚文明之积淀,一国之民有如此百折不挠之精神,这个民族的伟大复兴还会遥远吗?
看哪,我们中华的赫赫伟业在世界的东方正喷薄欲出,而我们的民族就是传说中那只浴火重出的凤凰!
(此书写了两年之久,颇费周折。儿子小树也在此期间出生。将此书作为小礼物送给这个小家伙吧,当然前提是他得愿意笑纳。感谢妻儿的陪伴和付出:写东西虽不容易,可碰上家人写东西就更不容易了。)
赵王2009年4月完稿于杭州
一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萧衍的冰火两重天
书香世家
先让跛子侯景在慕容绍宗的追击下抱头鼠窜一番,我们把目光拉回到南边,去了解了解梁武帝萧衍这老头。
先前,我似乎说了萧衍很多坏话,诸如他昏庸无能,导致陈庆之因无援而败北;他三次任人唯亲,使十数万大军毁于一旦。其实,这只是他人性中阴暗的一面,而且是在晚年更加凸显而已。
我们先来看看梁武帝执政的时期——南朝(依次为宋、齐、梁、陈),那是一个“君君臣臣”观念靠边站的特殊年代,宫廷政变频发,改朝换代如同儿戏。在萧衍执政前,宋、齐两代死于非命的皇帝便有九个之多,比如,宋少帝刘义符为大臣所杀,理由只是调皮过头,没有人君之相;而大名鼎鼎的宋文帝刘义隆是被儿子砍死的;宋前废帝刘子业是被叔叔废掉的;宋后废帝刘昱和宋顺帝刘凖是被权臣萧道成收拾的。刘宋王朝八个正牌皇帝里得以善终的只有三个。而接下来的萧齐王朝更是短命,头尾只有二十四年,七个皇帝里也只有三人善终。
在南北朝,拳头便是真理,只要你力气大,当皇帝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像刘汉、赵宋、朱明那些观念正统的王朝,你辛辛苦苦爬上来了,可底下的那些方孝孺们都会活活把你气死。
可见作为宋、齐王朝的接盘手,萧衍四周的环境是很险恶的,若是一直昏庸如此,应该老早被居心叵测的手下砍了头了。在南朝的二十四个皇帝里,梁武帝的执政时间是*长的,头尾达四十八年之久,接近占了整个南朝的三分之一。这虽然得归功于萧老头顽强的生命力,他活了八十六岁,在中国所有皇帝里荣居第二——比“十全老人”乾隆少了三年。从这可以看出,梁武帝的执政能力肯定是有过人之处的。
先撇开萧衍的帝王身份,光是以个人能力来看,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几近全能;而单以个人品德来看,他的表现也近乎完美。借用我们伟大领袖赞扬白求恩的话说,萧衍就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先说说他的文学才华。当年南齐王朝竟陵王萧子良雅好文学,天下文士纷纷归附。萧衍和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等都是座上之客,号曰“竟陵八友”。能与谢朓这种连李白都敬慕不已的诗坛巨匠酬唱应和、平起平坐,萧衍的文学水平可见一斑。当了皇帝后,他的诗兴依然不减,七言诗更是写得得心应手,仿效者四起。其中以他的《东飞伯劳歌》*为著名: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法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幄帷绮帐脂粉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连后来唐代的“诗佛”王维都在抄袭他的诗意——王维的《洛阳女儿行》一开口便是“洛阳女儿对门居”,几乎照抄照搬。别看李、杜把七言诗写得气势磅礴、得心应手,要不是萧衍和他的朋友圈子对着花草、脂粉等无聊之物吟诗作对,研究“四声八病”这些让人头昏脑眩的韵律,甘当垫脚石,探路摸索,唐诗的雄伟气象肯定要推迟好多年。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于萧衍的大力推行,梁朝文风大盛,形成了好几个文学集团。先不说文人骚客,便是那些赳赳武夫也以能吟诗对韵为荣。曹景宗是梁武帝手下的大将,粗人一个,有回把北魏军队揍得鼻青脸肿,居功甚伟,胜利归来,萧衍自然大摆庆功宴,为其接风洗尘。有萧衍压阵,这次宴会的格调当然非常高了,朝贵们都要连句赋诗。
齐梁诗人吟诵的境界虽不高,不外男男女女、花花草草、山山水水,但追求的难度却很高——设定韵脚赋诗。这种高难度的活,萧衍自然一片好心,不会去为难曹大将军——曹将军虽读过点史书,可*爱干的活是打猎,以为“此乐可让人忘生死”。
结果一群文人骚客抢先把韵脚几乎用光了。这下把曹景宗急坏了,他拉下睑,请求赋诗。萧衍忙说:“爱卿技能甚多,才华出众,何必在乎能不能做诗呢。”言下之意是,你打仗的水平就够你臭屁了,不要在写诗上自取其辱了,那是文士的事。要是换个朝代,或者换位将军,皇帝都已好言相劝,有个台阶自然就下了。但曹景宗却偏偏不从,趁着酒意,不依不饶。人家好歹是得胜归来,不能太扫他的兴,萧衍只得应承下来。但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头:前面的文士很不讲义气,已经争先恐后把那些好使的韵脚抢着用了,只剩下“竞”、“病”两字了。这难度太大了,别说曹景宗这粗人,便是换成旁边那位负责发放韵脚的尚书左仆射沈约,估计也得搜肠刮肚一番。
此时即便谁和曹景宗关系再铁,估计也只能收起同情的目光,等着看笑话了:都是你自找的。然而喝得醉醺醺的曹景宗却让旁边的文士再次抓狂,他提笔须臾而成:“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
诗意虽朴实,但与曹景宗此回北伐之事完全贴切。好诗!萧衍折服了,惊叹不已;而沈约这位专事研究“四声八病”的文士也为此击节多日。无须多言,将此事载入史册,梁武帝如此下令。
其实做诗的确不是曹景宗的强项,可他为何执意冒此风险,而不怕丢人现眼?因为在梁朝这个文风大盛的环境里,在萧衍手下混饭,你不会骑马,不会打仗,没关系,没人瞧不起你,因为那是粗人的活;可你不会做诗,你就不人流了。
赳赳武夫都能如此,围绕萧衍左右的文士更是文采斐然。萧衍的儿子萧统(梁昭明太子)、萧纲(梁简文帝)、萧绎(梁元帝)都是吟诗作文的高手,身边文士云集。中国*早的文学选集,便是出自萧统之手,俗称《昭明文选》,也是后人挑灯夜读来汲取文学营养的重大奶源。
说太多,反正大伙也记不住,一句话:中国帝王喜弄风骚者甚多,可多数都是附庸风雅,纯粹浪费唾沫和纸张的,能在文学史上留下个名字,并切实作了继往开来责献的,萧衍父子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几位。
中国的诗骚之徒和道学中人的形象有时统一,有时却近乎对立。擅长诗骚的人对国学不一定通晓,让李白吟诗,斗酒虽可千篇,但真刀真枪作起道学文章来,肯定要累得半死。而宋明时代的那批理学家,讲起十三经的来龙去脉来,可以天花乱坠,但一旦写起五绝七律来却是缩手缩脚,满篇匠气。
可萧衍父子们却是特例,他们将这两种形象合二为一。萧衍虽喜吟诵风月,但儒玄之学的底子却相当惊人。出身大族的他,“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后来虽然当了皇帝,可他在日理万机之余,依然燃烛夜读,卷不辍手,常至午夜方休。这种近似“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精神完全可以和后代科举考生一拼高下了。
皇帝一旦与书共枕,后宫的嫔妃们便无事可干了。要知道南朝的皇帝都是出了名的荒淫——不要说民间的粉黛以及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堂妹表姐之流,便是亲姐(宋前废帝刘子业)、亲娘(宋孝武帝刘骏)都不放过。然而萧衍却对后宫粉黛没有太大的兴趣,*后便连男人在床笫里的基本权利也放弃了——很明显,不是他身体的问题。堂堂帝王,置三千佳丽不顾,却是青灯一盏,夜夜苦读,让人实在难以想象。如果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是后人苦读的动力,不知这位已登上九五至尊之位的帝王还在追求什么?答案只有一个:纯粹是兴趣惹的祸。
儒、玄两家萧衍都有研究,《周易讲疏》《尚书大义》《春秋答问》《孔子正言》《老子讲疏》等,浩浩两百余卷,光是这书名便让人望而生畏——这可是咱们中国*艰深的学问。说他著作等身,毫不为过。他不仅自己研究,而且还要影响整个王朝——那些王侯大臣和他探讨义理都是家常便饭。由于儒学传统从汉末便已时断时续,日渐式微,他便设立五馆,广收生员,置五经博士,在儒学存亡绝续之时出力不少。汉武帝刘彻提倡“独尊儒术”,看似是儒家的忠实粉丝,但实际上儒学对他来说只是一种手段,而萧衍则纯粹到了迷恋的程度。
除儒、玄之学外,他还喜欢撰史。他对先前断代史的写法不以为然,认为那是将历史强行割断,便自己主持编撰了六百卷的《通史》(比《资治通鉴》早得多)。虽然此书后来失传,但他自我迷恋的话我们可以记一下:“我造《通史》,此书若成,众史可废。”没底气的人是不敢吹这种牛的。
有这样一个孜孜不倦追求文化的老爹,他的儿子自然也是满腹经纶。他的大儿子萧统三岁便要学《孝经》《论语》,五岁便可吟诵《易经》《春秋》《尚书》这些*难的经典,足以让现在的国学家们汗颜了。
赵王,原名赵波。 江南人,与书结缘。编书养家糊口,写书娱人悦己,读书磨时度日。
新书--美国国家图书馆珍藏名传:皮洛士国王 本书特色皮洛士是伊庇鲁斯国王。他生于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分裂的希腊化世界。他是一位战争艺术的大师,战略之父汉尼拔就自称是...
中国历史大讲堂:五代史话 内容简介 五代史是宋朝人的近代史,可是不知为何后来说的人渐渐地少了,终于从茶馆书场里消失。我们虽则还能看到宋人的《新编五代史平话》残本...
五代十国史 本书特色 这本《中国大百科?名家文库:五代十国史》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内容权威、通俗、易懂本书作者张泽咸是汉唐史研究的权威人物,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
《牛津通识课:拿破仑战争》内容简介:拿破仑战争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场现代战争,对欧洲的军事管理、政治思想、国际关系等方面产
《北京地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培养模式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以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为研究对象,对北京市各高校进行数据分析
《Live软件开发面面谈》内容简介:现实的软件开发会遇到许多具体的问题,例如,如何消除依赖?怎样进行事件驱动编程?如何在迥异的
《服务业性别优势密码》内容简介:本书在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女性营销能力的相关概念做了界定,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全面的
中国古史分期讨论的回顾与反思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四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古史分期讨论、新中国建立至“文化大革命”爆发...
时刻关注:大审判 本书特色 《大审判》站在广大人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站在炙烫的废墟焦土和冷峻的法庭之间,静静地记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战胜国针对纳粹战犯的审判时历史...
1968-撞击世界之年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1968年是充满了争议的一年。这是*好的一年,也是*坏的一年;不了解1968,不足以了解当今世界。这一年中,世界各地发...
◆一个女人最好也最坏的记忆和活下去的热望,造就德国国民小吃的传奇诞生◆战火中的幽室炽恋,黑暗时代里的光明瞬间◆《朗读者》
《东北史纲(傅斯年文集)》内容简介:《东北史纲》是傅斯年在“九一八”事变后心焦如焚的情绪下赶出来的作品,主要是为了说服国联
《成事在天:走进王志纲工作室》内容简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智纲智库的战略策划之路又再次昭示了这个传统而又充满现代内涵的道
《现代艺术:1851—1929》内容简介:本书探讨的是西方艺术发生剧变的历史时期,权威性地总结了现代艺术勃兴期间的文化、经济和历史
本书是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的采访录,包括对基辛格、阮文绍、武元甲、西哈努克、甘地夫人、果尔达•梅厄、约旦的侯赛
亡天下 本书特色 著名历史写作狂人赫连勃勃大王(梅毅)历史散文巅峰之作!亡天下 内容简介 回顾那个崩溃的时代,在那个病态人格比比皆是的混乱社会中,甚至是慷慨成仁...
世界大历史-1900至反恐战争 本书特色本书是“世界大历史”系列丛书的第五本。时间跨度为1900年至今。 时间进入近代,饱受帝国主义列强蹂躏的中国人奋起抗争,在...
《历史与记忆》内容简介:近年来,“记忆”已成为历史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记忆”一词既代表着一个新的、独特的研究领域,又代表
中国农民战争史论辩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是一套熔资料性、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炉的大型系列书籍,是二十世纪关于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重...
世纪最猛列强BOSS干仗史 本书特色 ★美英法德俄日六大列强世纪角逐,现代***强BOSS的干仗实录。★以八卦角度侃军政牛人,以玩家分析扯世纪战争。★现代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