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手书真迹》全3册,16开插盒布面精装,西苑出版社出版。收入毛泽东各类手书真迹近500幅,1083页。包含了他的古诗文、书信、文稿、题字以及自作诗词。每幅手书下面均有注解,内容系统而全面,是品评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世纪伟人思想性格的珍品。装帧精美,制作豪华,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
毛泽东在奋斗求索一生中的墨迹,与中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承载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丰富内容。毛泽东的手书,既是一部思想史、革命史、也是一份弥足珍贵的艺术珍品。
《毛泽东手书真迹》收入毛泽东各类手书真迹近500幅珍贵墨迹,1000余页,其中自作诗词35幅,书信152幅,文稿70幅,题词题字115幅,手书古诗词98幅,这些字的基本规律是从临摹晋唐楷书、魏碑开始,向行书和草书发展,*后向狂草进军,形成一体的书法风格。
本书旨在从一个重要的侧面,领略一代伟人独具特色的书法魅力,重现中国二十世纪的风云历程。各卷以时间为序,以展现毛泽东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同时就毛泽东书法起源、执笔、用笔方法、稿纸选择、墨法、章法、题款、印章和如何赏析、临摹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这对于毛泽东书法爱好者的学习有极大指导意义。
杨宪金,山东省肥城市人,1946年生。1964年进入中南海警卫团,1980年被任命为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主任,1992年受命筹建西苑出版社,任社长兼总编。现为中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墨研究院院长。
迈耶•夏皮罗(Meyer Schapiro, 1904-1996),曾为哥伦比亚大学校级教授,艺术史学科中最卓越的人物之一。与思想史界的以赛亚•伯林齐名,长期以...
启功-欧颜柳赵启五体楷书习字帖 本书特色 本丛书是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启功五位在书法史上有特殊影响的楷书作品中,按照一定的部首规律精心选编的楷书集...
《光之城:巴黎重建与现代大都会的诞生》内容简介:1853年,法国国王路易·拿破仑指派塞纳河省长乔治-欧仁·奥斯曼开启了一项庞大而
本书对采用高清拍摄的制片决策、技术基础,拍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不同品牌和机型的性能与特点,进行了全面系统
本书是为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宿白先生80华诞而特别编辑的纪念文集。共收录高水平的研究论文34篇,分考古学、石窟研究及外国考古
本书是德国新电影代表人物、《铁皮鼓》导演施隆多夫的回忆录。从二战后期的童年生活一直写到自己坎坷的电影之路。记述了与君特·
唐柳公权书玄秘塔碑-历代碑帖法书选-(修订版) 本书特色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简称《大达法师...
论书绝句-(注释本) 本书特色 启功先生的《论书绝句》是一部颇具价值的学术著作。书中收录了先生历年评论书学理论的七言绝句百首、对历代书法名家、书法名迹碑帖进行评...
川西手艺人 本书特色 一部中国民间手艺人的传奇缩影木匠、石匠、泥水匠、铁匠、篾匠、打更匠…在四川西部的农村和乡镇,曾活跃着一批这样的能人,他们或游...
中国印--符号中国读图时代 本书特色 《读图时代符号中国:中国印》的版式设计新颖,图片解析精彩,尤其是对部分书画作品的钤印赏析、解读,颇费心思,也见功力,相信会...
《教育的常识》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凝聚了尹建莉老师教育理念精华以及古今中外圣贤以及心理学大家教育箴言的教育常识经典。正如尹建
《语石》,十卷。清叶昌炽撰。这是一部笔记体的石刻通论性专著。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自序云:“访求逾二十年,藏碑至八千余通,朝
吉祥图 内容简介 《吉祥系列纹样-吉祥图》主要讲解工艺美术,建筑装饰,服饰织绣,家具装饰,宗教文饰,民间美术,岁时节庆等内容。吉祥图 目录 1.工艺美术2.建筑...
城市居住小区景观设计 内容简介 本书由刘裕荣主编,以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实际工程的全过程为线索进行编写,从实践出发,侧重实际工程中必须掌握的国家规范、设计方...
“吉卜力的作品不仅是关于亚洲和日本的历史寓言,而且还鞭挞了忘却历史的愚蠢和浅陋。秦刚先生研究吉卜力的方法论,是对日本人不
卡通共和国-小孩学画(06) 内容简介 想了解孩子,教育孩子,绘画是打开儿童心灵的钥匙。儿童成才*重要的还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美术教育陶冶人的情感,使人具有...
被肯尼思•克拉克描述为“我所读过的最才华横溢的艺术批评著作之一”的《艺术与错觉》,是一部有关制像的经典研究。它试图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何以会有被称作风格的东西?...
草本花卉与景观 本书特色 王意成著的《草本花卉与景观》在这样一个草本花卉应用飞速发展的年代,为了做好我国城市环境“美容师”们的帮手,笔者从众多的草本花卉中精选出...
学艺微言-苗老汉聊天 本书特色 《学艺微言》由黄苗子所著,从说“美”开篇,继而边谈论从艺者的人品心性及道德休养,边引领读者在民歌、诗词、书法、绘画、音乐、戏剧中...
1920-1930-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 内容简介 作者提出了“民族认同”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贯穿1920年代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主题,认为它既是促动中国电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