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纪(学术思想的启门与文化制度的创设)》:感时阅世步太史公之后尘,披史揽文还孔夫子之真身。孔子,中国**知识人,千古无人堪与比伦:集其生前数千年文化积累之大成,为中国学术思想启门;开其身后数千年文化制度之创设,建立中国文化理想之道统。 斯书行文流畅,深入浅出,既有学术思想之辨析,又有人物形象之塑造,还原经典文献所记载的其时其境,体味其人其事的温度与气氛,在深厚复杂的历史文化层面上,再现了真实、鲜活而充满人情、人心的孔子形象。 作者对孔子研究及上古史作出了一系列新发见与新论证——孔子系野合而生乃是出自上古时代之“高裸”制度;根据“周礼”关于“男子二十而冠”以及“冠礼”之后才能举行“昏礼”的规定,论证孔子的生年应为公元前552年,而不是现在官方认定的公元前551年;论证孔子造就中国的“士”阶层,开创了以布衣之身积极入世、担当天下的知识人精神;论证孔子所开创的孔门所特有的认过改过之学……我们在与孔子亲近的同时,能够获得历史与思想的崭新体验。
《孔子纪(学术思想的启门与文化制度的创设)》从历史元典出发,结合近年来的出土文献研究,对孔子的家世、生平进行了新的考订,在很多关键点上找出了以往的孔子研究和思想史研究未发现的证据,作出了合乎历史文化逻辑的全新推论。《孔子纪(学术思想的启门与文化制度的创设)》的重要学术思想贡献在于深入辨析了孔子与“六经”的关系,在元典中找到并论证了前人未曾发现的孔子删述、整理“六经”的一系列历史证据,并对《尚书》《春秋》《易经》在两千多年的传承过程中被遮蔽的文化和思想内涵进行了新的探讨和论述——《尚书》中所蕴含的一种完美的政治伦理结构:“天一天子一民”三者之间的循环监督制约关系;孔子作《春秋》的两条证据链:“祝史正辞”与“诸侯之策”的历史背景与相应的制度沿革,厘清了孔子作《春秋》的礼乐冲动和史料来源;《周易》是人类文明史上迄今未能得到充分认知的神秘而又完美的形式逻辑系统,孔门传《易》所带来的礼乐之“定”与易学之“变”之间的紧张互动关系。
第一章 孔子之前的“天下”在孔子之前,以黄河中下游流域为中心,经过几千年、乃至上万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冲突与融合,先民们已经形成了以“华夏”为共同归属概念的大的族群。在地理概念上,华夏族群居住的这块辽阔的土地被称之为“天下”。对于人类文明来说,那是一个朦胧的历史时期,因其朦胧,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搭乘时光飞船回溯到那个年代,也许会发觉那时的中国比之今天更加可爱也更加有趣一些。研究历史气候变迁的学者们为我们大致勾勒出了那个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先民们的生存环境一一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中国处在“仰韶暖期”,与当时全球性的“大西洋气候期”相对应。黄河流域当时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高大约3℃。那时的夏天冬天温差小,雨水充沛,草木茂盛,和现在长江流域的亚热带气候相当。而当时长江流域气候则与现在珠江流域气候相当,为热带雨林所覆盖。考古学家罗振玉在《五十日梦痕录》中记载了他于1916年春天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搜求殷墟甲骨的时候,收集到了象匕、象蹄、象牙、象齿等殷代先人遗物。古生物学家杨钟键在出版于1936年《中国古生物学志》中也提到,在河南安阳殷墟(约前1400-前1100)遗址中发现了象、貘、水牛等属于热带动物的遗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也有不少关于象的记载。在当代的气候条件下,亚洲象只能生活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巾,而野生貘的生存环境则局限在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的沼泽和森林中。这些只能生活在热带雨林地区的古动物遗骸出现在中原地带的殷墟,有力地证明了当时黄河流域气候的温暖和潮湿程度超出今天我们的想象。所以,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我国上古时期流传着“十日并出,羿射九日”的神话。《诗经》里不断出现歌颂黄河流域各诸侯国的水稻和桑田诗句,稻子需要种在水田里,虽然今天黄河流域没多少水田,主要的农作物是麦子和玉米这些旱地作物,但西周乃至更早的年代情况则不然,《诗经·豳风·七月》里唱道:“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经·唐风·鸨羽》则控诉道:“王事靡盬,不能艺稻粱。”看来,当时黄河流域的确与今天大不相同,完全是一派江南水乡的风光。至于当时的长江流域,因为实在太热,所以史籍上有“岛夷卉服”的记载(岛夷即当时的扬州人,也被称为“越人”),当时的越人热得只好整天光着膀子,“断发文身”,用长满树叶的树枝做成“衣服”遮住羞处,其气候环境和今天的南洋诸岛很有一比。比气候的温暖更加有趣的是,那时候我们的原始汉语还在形成的
刘方炜(1957-),职业作家、学者。山东曲阜人,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著有长篇小说、历史文化著作若干。近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文明与现代中国之关系。
裘盛戎传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记述了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一代名净、裘派艺术创始人、中国京剧艺术20世纪发展水平的代表者之一,裘盛戎先生创始裘派艺术的经历,比较详...
In1997,TonyBlairwonthebiggestLabourvictoryinhistorytosweepthepartytopowerandende...
《波拉尼奥:最后的访谈》内容简介:1998年,罗贝托·波拉尼奥的小说《荒野侦探》发表,记者玛丽斯坦发现了这位“可以和自己的读者
民国夫妻档案-夫唱妇不随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写民国人物的散文畅销书。本书所选取的10对民国夫妻、20位男女,皆为民国时期有着一定影响的人物,将他们对照书写,两两...
《月亮会不会掉下来》内容简介:月球自古就被看作是一个神秘美丽的存在,承载着嫦娥奔月的美好愿望,又寄托着离家游子的辗转乡思。
泉之空间-陈之泉传 本书特色 陈之泉的人生,为官、治学、诗书,样样皆出众。对于亲人来说,陈之泉绝对是个重情的好人;对于朋友来说,陈之泉绝对是个重义的良友;对于后...
陈垣(1880-1971),字援庵,广东新会人。自幼自学,曾习西医。参与创办广州《时事画报》及《震旦日报》。民国成立,当选为众议院议
现代文化名人自传丛书-贫女的嫁妆 本书特色 黄宗英历任上海昆仑影业公司演员,上海制片厂文学部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专业作家,上海人大常委,上海市政协常委。...
新四军人物志 内容简介 丁公量,浙江省定海县人。一九二一年十月生,一九三八年一月参加新四军,同年五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初期,历任新四军教导总队锄奸干事,新...
圈子 内容简介 在中国古代政治系统中,“圈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圈子一说,在百姓而言只是个生活范围的概念,但在政治系统中,却是一个官员安身立命的本钱。一个...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特色 本书并不是一本关于民国人物的普通传记,而是一场有关日常生活的发现之旅。作者借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尤其是赫勒的“...
叔本华评传 本书特色 本书记述了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作为哲人的一生。叔本华的思想不仅对19世纪后半期以来的哲学和思潮有着重要影响,他的著作也深受作家、艺术家和普...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永远的瞬间幻觉 本书特色 爱因斯坦是德裔美国物理学家(拥有瑞士国籍),思想家及哲学家,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
李自成(第五卷.上下) 内容简介 甲申年四月,多尔衮摄政后,怀着争夺中国的勃勃野心,立即亲率大军南征;吴三桂降清。 四月二十日,李自成亲率六万人马抵达山海关西郊...
从北京到华盛顿-我的中美历史回忆 本书特色 王冀:他是克林顿、希拉里、宋楚瑜的老师;他“在美国政府机构中地位甚高”,他是中美40年交往的亲历者,历史细节缔造了一...
您即将打开一卷迷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是一位坚强得难以置信的美国南卡罗莱纳州人。他此生的旅程,无论是在政坛、监狱、商
圣哲.常人.疯子.大哲学家 本书特色 劳马在工作中实际上是一个生活的人,在生活中是一个小说家,在小说创作中他又是一个剧作家。这非常难得,没有一个人有这么多身份。...
张伯苓自述 本书特色 张伯苓,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中国现代奇偶碍于的一位创造者;中国奥运先驱者、南开大学及其系列学校创办者;曹禺、老舍、梅贻琦、吴大猷、范文澜、...
卧底,在敌人的心脏 本书特色 在国民党的首脑机关或政要身旁,有一批我党的优秀儿女潜伏在那里,为人民的解放事业默默无闻的工作着。他们用智慧、谋略、胆识获取了...
苦斗与壮游-王云五评传 本书特色 《苦斗与壮游:王云五评传》主要结合历史讲述了王云五从少年到老年的经历,以及如何与书结缘并*终从事了教书、译书、著书、编书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