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四部分:精神断想;访问文学;见证军魂;诗性视像。内容包括:新语境下的文学担当;文学,不一般的场所;你是“精神上的拿破仑”吗?等。
《化蛹为蝶》是范咏戈继《在戎谈文》《新时期的军事文学》《蓝禾儿·红樱桃》等文艺评论集后的又一部文集。 《化蛹为蝶》收集了范咏戈近十年来所撰写的文艺评论120余篇,分“精神断想”“访问文学”“见证军魂”“诗意视像”四个部分。有评论家认为,范咏戈的文艺评论如同与读者促膝谈心,平易中不失机智、冷静中时时透出热情,流畅的行文中每见峰峦迭起、电火迸射,而总的格调则是鉴赏的清新和思索的深沉。
《化蛹为蝶》几乎可以看作是对中国文坛近期一次全景的扫描。它集纳了对这一时期中国当代作家、诗人们部分文学方面成果的展示与评说,涉及到《第二个太阳》、《末日之门》、《女同志》、《吉宽的马车》、《长街行》、《大秦帝国》、《青木川》、《大爱无边》《守望昆仑》等诸多作品。评论集中对这一时期出现的精品电视剧如《戈壁母亲》、《闯关东》、《乡村爱情》、《亮剑》、《沙场点兵》、《士兵突击》、《我的青春谁做主》、《保卫延安》、《潜伏》等,均有热情、中肯的评论。如果你对以上作品未曾来得及阅读到观赏,那么,读咏戈的评论将是一个很精彩、很理想的弥补。
新语境下的文学担当首先,我要感谢南师大文学院的邀请,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在这所百年老校和文艺学的硕士生们见面。文学院的领导让我借主持本届硕士毕业答辩时能够就当前文学发展的宏观形势给大家做个演讲,这使我非常惶恐,这个题目对于我很难胜任,我只是在一家报社工作,接触一些文艺批评,只能就自己所了解、所思索的些许想法和同学们交流。不管我们是不是关心时局,都不得不承认最近几年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从治国方略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这样的社会不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要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很重要,至少对文学很重要。文学关注克服劳动异化,克服人在科学发展下的孤独、疏离和创造力的泯灭等等。和谐不仅是一种新的治国方略、治国机制、治国目标,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和谐”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涵。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从孔孟到康有为、孙中山都对此做过理想性的描述,也许只有今天我们才能对它做出现实性的描述。几十年前,我所在的山东一座古老的中学,那座中学也是一所百年老校。校合是大运河畔的山陕会馆,会馆大门两侧刻有四个大字:“蹈中履和”,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蹈中履和”一直是我们社会的行为准则,教育和思想道德准则。再有一个理由就是我们的社会在由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而一些国家的发展史表明,国民生产总值从人均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矛盾的凸现期,社会利益关系处在调整中,人们的心理也会发生微妙和复杂的变化。正所谓“人在饥饿时有一种烦恼,吃饱后便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当下中国正处在这样的一个发展时期。文章合为时而著,研究当下的文学发展离不开时代和特殊的语境。我想强调指出我们现在的文学语境是崭新的,讨论一切问题要从这个实际出发。不妨稍加回顾拨乱反正后近30年来我们文学语境的几次大的变化。从粉碎“四人帮”到1985年大概有七八年的时间里是非常明晰的拨乱反正的阶段。那时的文学以关注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为特征,也成为它井喷式大发展的突破口。这个时期的文学成就已经载入史册。进入1985年以后在开放的背景下大量吸收西方现代派文艺,文学以本身的“减负”为口号,以“回归”文学自身为发展目标,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也有论家说进入了所谓“无主潮”的发展阶段。但是,我要说的是这个时期文学提出给自己“减负”和“回归”的目标其实并没有实现。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学又遭遇了商业化的冲击,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被卷入了商业化的大潮,这个阶段文学语境变得十分复杂,尚待厘清。但进入新世纪后文学又开始回归理性,不论是“回归现实主义”还是“呼唤英雄主义”还是“关注底层写作”,文学朝着一种理性的回归的方向发展。现下我们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觉得这是一个把社会建设和文化精神价值高度统一的语境。近30年的中国文学经过几次语境的变化,现在似乎更意识到文学还是要有所担当。那么,在新语境下文学应该有哪些担当呢?我认为至少有这样三个方面:一、精神抚慰担当。文学这个东西很奇怪,说它有用看似无用,说它无用有时候又很起作用。对此俄苏大批评家阿·托尔斯泰曾很生动地描述过:一个阴沉沉的日子里,神情忧郁的居民伊凡因生活拮据、身心疲惫在街上闲逛。他看到一家戏院正在上演一出戏,就花了3个卢布买了张票,心想反正是消遣。此前他根本没有接触过戏剧,而且对戏剧抱着几分敌意,认为那都是些无聊的人弄的一些骗人的东西。伊凡进了戏院以后心情依然不好,看看左右坐着的那些普通人衣服上都落满了尘土,前边一个胖老太太头不断扭来扭去挡住了视线,他暗暗骂了她一句“臭妖精”。正在这时舞台亮起一道白光,锣声响起幕布分开,几个化了妆的人在一间用厚麻布搭起的房子里交谈。其实这个房间只有三扇墙,可是这几个化了妆的人却认为有四扇墙,而且还毫不在乎地对着那扇假想的墙壁谈话。伊凡心想,他们这些人是多么的笨拙和造作啊。但伊凡不能白白糟蹋3个卢布,必须听他们讲什么。看着看着他人戏了,可不是吗?他想,那个医生到现在还不疑心,那个穿条纹裤子的人就是他老婆的情夫!于是伊凡上钩了。现在那些化了妆的人还要一步一步去感化他、哄他、骗他,赤手空拳地去俘虏他,让他抹眼泪、抹鼻涕、揉眼睛,时而放声大笑,时而把耳朵竖起来,连一秒钟的小差都不愿意开了,否则他就会摸不到故事的边际,那样的话他的3个卢布就白花了。伊凡从来没有经历过舞台上的生活像旋风似的飞驰,2个半的小时里能够体验整整一场人生经历和许多年的生活,有喜悦、有灾祸、有幸福、有欢乐也有悲伤。P3-5
中国最佳 杂文 本书特色在社会生活日趋商业化的今天,文学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开始越来越多的远离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现在的文学领域在商业经济的感染下,鱼龙混杂,泥沙俱...
风骨随身 内容简介 作家秉承知行合一的信余,一路走来。风骨随身:沉潜多年后推出此部力作。视野广及古今中外文化,在比较透视中。还原着历史,还原着思想的精义。更彰显...
杂图记趣 本书特色 《杂图记趣》由张家荣著:图画有趣味。大的历史杜撰,小的生活细节,都会反映在里面。图画把“记录”的接力棒交给文字后,几乎就变成了“艺术”的代名...
现代散文-谢冰莹散文选集 本书特色 获首届国家图书奖。现代散文-谢冰莹散文选集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象珍珠般在熠熠生辉!《百花散文书系》不敢说已...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20》内容简介:自《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06》出版以来,《解析》每年出版一本,形成品牌,受到新闻传播专业
家 内容简介 作者编写这套丛书的动机就是想突出不同文化环境中个人的体验和差异,并期待在这一过程中,遥远的地域环境、悠久的历史进程、迥异的文化氛围都会从这些体验和...
运河人家 本书特色 《运河人家》是英国作家米范威·布莱恩特的作品,书中通过描写华北平原上大运河岸边一个基督教徒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向读者展示了20...
《喜:一个秦吏和他的世界》内容简介:★拼接出秦人喜从自然人成为黔首,再到踏上为吏之途的历程。★在历史中发现人,勾勒卑微个体
《一起沉默》简介:磊子一召唤,包括我在内的一帮子人立即会扔掉什么周作人曹聚仁的研究工作,把电脑围得密不透风。此时,磊子就会大叫“散开啦,CPU温度太高了”,于是...
窗外飞过一只鸟-如何成为一个观鸟者 本书特色 《泰晤士报》首席记者西蒙·巴恩斯秉持对自然的敬畏,引领读者走出门去,观察街头、水边、林间的鸟儿,放松因工作、责任而...
散发弄舟-蔡澜作品自选集-卷八 内容简介 此本主要是美食类文章,但笔触并不限于“舌尖”;从果、茶、酒、药、各式小吃,从曼谷大酒店到京东小酒吧,从自己秀厨艺到看别...
流学的一年 本书特色 《流学的一年》记录了作者骑行大半个中国的“流学”之旅。与其坐在家里羡慕别人去留学,不如收拾行囊自己去“流学”。2010年,生活在上海的异乡...
2010-散文-21世纪年度散文选 内容简介 我社自一九八○年起,曾经编选和出版过《1980-1984年散文选》、《1985-1987年散文选》、《1988-1...
词部-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第二辑第二册 内容简介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五千年以上文明史而且未曾中断的国家,诗歌发展至先秦,已趋成熟。《诗经》舆《楚辞》为黄河、...
天使与魔鬼-(插图珍藏版)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清晰而内敛的笔法、精彩刺激的故事、丰富多元的知识构架,集宗教、科学、谋杀、推理和建筑...
猫腻,著名通俗小说作家。代表作有《庆余年》《间客》《将夜》《择天记》《朱雀记》等。其作品结构大气,文风细腻,受到各界读者的广泛喜爱。曾获新浪原创文学奖、玄幻类金...
《词学通论》是吴梅在大学教书时的一本讲义。所谓通论,含综论、统论之意,即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来研究词。它既是宏观的,也是
成都是一个古城 本书特色 《成都是一个古城》是李劼人散文的精选、对成都文化的介绍文章等。全书依内容的异同归类排列,同类中以发表时间先后为序。 李劼人的散文,内容...
老海棠树 内容简介 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颗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奶奶,和一棵老海...
唐诗日历2020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现代人视野解读唐诗之大V、畅销书作家六神磊磊选编366组唐诗金句,再以金句式的点评来完成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