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四部分:精神断想;访问文学;见证军魂;诗性视像。内容包括:新语境下的文学担当;文学,不一般的场所;你是“精神上的拿破仑”吗?等。
《化蛹为蝶》是范咏戈继《在戎谈文》《新时期的军事文学》《蓝禾儿·红樱桃》等文艺评论集后的又一部文集。 《化蛹为蝶》收集了范咏戈近十年来所撰写的文艺评论120余篇,分“精神断想”“访问文学”“见证军魂”“诗意视像”四个部分。有评论家认为,范咏戈的文艺评论如同与读者促膝谈心,平易中不失机智、冷静中时时透出热情,流畅的行文中每见峰峦迭起、电火迸射,而总的格调则是鉴赏的清新和思索的深沉。
《化蛹为蝶》几乎可以看作是对中国文坛近期一次全景的扫描。它集纳了对这一时期中国当代作家、诗人们部分文学方面成果的展示与评说,涉及到《第二个太阳》、《末日之门》、《女同志》、《吉宽的马车》、《长街行》、《大秦帝国》、《青木川》、《大爱无边》《守望昆仑》等诸多作品。评论集中对这一时期出现的精品电视剧如《戈壁母亲》、《闯关东》、《乡村爱情》、《亮剑》、《沙场点兵》、《士兵突击》、《我的青春谁做主》、《保卫延安》、《潜伏》等,均有热情、中肯的评论。如果你对以上作品未曾来得及阅读到观赏,那么,读咏戈的评论将是一个很精彩、很理想的弥补。
新语境下的文学担当首先,我要感谢南师大文学院的邀请,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在这所百年老校和文艺学的硕士生们见面。文学院的领导让我借主持本届硕士毕业答辩时能够就当前文学发展的宏观形势给大家做个演讲,这使我非常惶恐,这个题目对于我很难胜任,我只是在一家报社工作,接触一些文艺批评,只能就自己所了解、所思索的些许想法和同学们交流。不管我们是不是关心时局,都不得不承认最近几年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从治国方略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这样的社会不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要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很重要,至少对文学很重要。文学关注克服劳动异化,克服人在科学发展下的孤独、疏离和创造力的泯灭等等。和谐不仅是一种新的治国方略、治国机制、治国目标,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和谐”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涵。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从孔孟到康有为、孙中山都对此做过理想性的描述,也许只有今天我们才能对它做出现实性的描述。几十年前,我所在的山东一座古老的中学,那座中学也是一所百年老校。校合是大运河畔的山陕会馆,会馆大门两侧刻有四个大字:“蹈中履和”,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蹈中履和”一直是我们社会的行为准则,教育和思想道德准则。再有一个理由就是我们的社会在由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而一些国家的发展史表明,国民生产总值从人均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矛盾的凸现期,社会利益关系处在调整中,人们的心理也会发生微妙和复杂的变化。正所谓“人在饥饿时有一种烦恼,吃饱后便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当下中国正处在这样的一个发展时期。文章合为时而著,研究当下的文学发展离不开时代和特殊的语境。我想强调指出我们现在的文学语境是崭新的,讨论一切问题要从这个实际出发。不妨稍加回顾拨乱反正后近30年来我们文学语境的几次大的变化。从粉碎“四人帮”到1985年大概有七八年的时间里是非常明晰的拨乱反正的阶段。那时的文学以关注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为特征,也成为它井喷式大发展的突破口。这个时期的文学成就已经载入史册。进入1985年以后在开放的背景下大量吸收西方现代派文艺,文学以本身的“减负”为口号,以“回归”文学自身为发展目标,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也有论家说进入了所谓“无主潮”的发展阶段。但是,我要说的是这个时期文学提出给自己“减负”和“回归”的目标其实并没有实现。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学又遭遇了商业化的冲击,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被卷入了商业化的大潮,这个阶段文学语境变得十分复杂,尚待厘清。但进入新世纪后文学又开始回归理性,不论是“回归现实主义”还是“呼唤英雄主义”还是“关注底层写作”,文学朝着一种理性的回归的方向发展。现下我们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觉得这是一个把社会建设和文化精神价值高度统一的语境。近30年的中国文学经过几次语境的变化,现在似乎更意识到文学还是要有所担当。那么,在新语境下文学应该有哪些担当呢?我认为至少有这样三个方面:一、精神抚慰担当。文学这个东西很奇怪,说它有用看似无用,说它无用有时候又很起作用。对此俄苏大批评家阿·托尔斯泰曾很生动地描述过:一个阴沉沉的日子里,神情忧郁的居民伊凡因生活拮据、身心疲惫在街上闲逛。他看到一家戏院正在上演一出戏,就花了3个卢布买了张票,心想反正是消遣。此前他根本没有接触过戏剧,而且对戏剧抱着几分敌意,认为那都是些无聊的人弄的一些骗人的东西。伊凡进了戏院以后心情依然不好,看看左右坐着的那些普通人衣服上都落满了尘土,前边一个胖老太太头不断扭来扭去挡住了视线,他暗暗骂了她一句“臭妖精”。正在这时舞台亮起一道白光,锣声响起幕布分开,几个化了妆的人在一间用厚麻布搭起的房子里交谈。其实这个房间只有三扇墙,可是这几个化了妆的人却认为有四扇墙,而且还毫不在乎地对着那扇假想的墙壁谈话。伊凡心想,他们这些人是多么的笨拙和造作啊。但伊凡不能白白糟蹋3个卢布,必须听他们讲什么。看着看着他人戏了,可不是吗?他想,那个医生到现在还不疑心,那个穿条纹裤子的人就是他老婆的情夫!于是伊凡上钩了。现在那些化了妆的人还要一步一步去感化他、哄他、骗他,赤手空拳地去俘虏他,让他抹眼泪、抹鼻涕、揉眼睛,时而放声大笑,时而把耳朵竖起来,连一秒钟的小差都不愿意开了,否则他就会摸不到故事的边际,那样的话他的3个卢布就白花了。伊凡从来没有经历过舞台上的生活像旋风似的飞驰,2个半的小时里能够体验整整一场人生经历和许多年的生活,有喜悦、有灾祸、有幸福、有欢乐也有悲伤。P3-5
圣经解读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勾画的是环绕圣经文本的文化语境,内容包括圣经形成的地理环境、圣经编著者、古代犹太教和初期基督的成长历程、圣经卷籍获得正典地位的经过等...
红楼梦中人-反看《红楼梦》也是一种修行 本书特色 李铁,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在新华社甘肃分社担任十年一线记者,参与过很多报道。工作之...
歌德诗选-外国文学经典.名家名译(全译本) 本书特色 《歌德诗选(全译本)》是一本德国伟大诗人歌德的诗歌精粹选集,它带领读者进入诗人与诗歌创作融为一体的一生:浪...
收获60周年纪念文存:珍藏版:人生访谈卷:已经忘却的日子 不合时宜 本书特色 《已经忘却的日子 不合时宜》是一部随笔集,是《收获》60周年纪念文存(珍藏版)人生...
背影-朱自清散文 本书特色 《背影》收录了以《背影》、《给亡妇》为代表的被称为“天地间**等至情文学”的散文,还有《绿》、《春》、《荷塘月色》等借景抒情的散文佳...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专科阶段 目录 宋代部分 村行 王禹 (3)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王禹 (5)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 先(9) 渔家傲(秋思) 范...
符号车间:流行文化关键词 本书特色 《符号车间--流行文化关键词》选择当代中国* 具典型性的文化符号,内容涉及流行的“器物符号” 、“视觉符号”、“空间符号”、...
龚自珍诗选-明清十大家诗选 目录 前言秋夜听俞秋圃弹琵琶,赋诗书诸老辈赠诗册子尾饮少宰王定九丈鼎宅,少宰命赋诗行路易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选...
生命不是用来工作的 本书特色 本书为随笔结集。分“男左女右”“原色空间”“兴手拈来”“史海新煲”“闲情琐语”五辑,共106篇文章,作者以犀利活泼不乏幽默的文风,...
小女生大旅行:十八岁独行全国的火车之旅 本书特色 她,18岁,大学一年级,独自旅行全中国。遇过小偷,上过黑车,被高原反应折磨36小时;得过帮助,交过朋友,见识了...
行间距:诗集2008-2012 本书特色 ●翟永明是当代*优秀的女诗人,以独特奇诡的语言与惊世骇俗的女性立场震撼文坛,这本集子是她近年来精心创作的新诗集结。●“...
《传统与变革:20世纪五六十年代山西乡村社会研究》内容简介: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乡村社会经历了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的巨大
国民政府主席的最后结局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选择中华民国历史上的主席及代主席在中华民国历史上某一领域的影响进行编写,主要对这些人物的一生作一简介,重点写其晚年的...
林译日本古典-枕草子 本书特色 《枕草子》是日本平安时代的散文集,十一世纪初完成。作者清少纳言,平安时代有名的才女,家学渊源,深通和歌又熟谙汉学。作品以“春曙为...
艾青精选集 内容简介 “世纪文学60家”书系的出版,旨在囊括20世纪华文创作的精华,展示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家作品,打造一份适于典藏的精品书目。她凝聚了数十位专家的...
诗建设-(总第5期)-2012 05 本书特色 泉子主编的《诗建设(2012.5总第5期)》旨在通过持续关注与追踪致力于现代汉语精神与语言探索的诗与人,通过一个...
《孟威村的雨季》内容简介:2008年上半年,小鹏30岁,他的背包之旅即将终止…… 人过30,该做点正经事了,要不要向同龄人看齐? 立
《漫歌》内容简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巴勃罗·聂鲁达 诗歌总集: “我只不过是个诗人,爱着你们每一个人;我来到这里只是为了歌唱
从有意义到有意思-《新周刊》生活观 本书特色《从有意义到有意思:生活观》是《新周刊》二十周年系列丛书之一,以《新周刊》生活关为主题,书中精选了《新周刊》创刊20...
时间的果 本书特色 做滋养自己的事,一心一意成为自己。唯有如此,生命才能结出它*饱满的果实。作家黎戈*新随笔精选集韩松落X沈书枝X王这么X黄雷蕾诚意推荐!1、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