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早期研究
中国史前文化研究的心路历程
中国远古文化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的评述
从一元到多元——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心路历程
是谁最先认定中国有石器时代
蒙特留斯与中国考古学
中国近代科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安特生致瑞典王太子的信及其释读
陈梦家致高本汉的两封信
跋新发现的杨钟健哥安特生交往的一点史料
李济与安特生——从高本汉写给李济的三封信谈起
裴文中与安特生——跋新发现的裴安通信
胡适与安特生——兼谈胡适对20世纪前半叶中国考古学的看法
《甘肃考古发现》与《甘肃考古记》——一个学术史的问题
安特生在中国的命运:从学者到学者的回归
安特生先生半个世纪以前的一封信——纪念仰韶文化发现八十周年
安特生当年发掘的文物是如何运出国的
张光直课堂笔记所见李济晚年在台大教书的片段
夏鼐与张光直交往的一点史料
跋夏鼐先生给安志敏先生的一封信——纪念考古学家夏鼐、尹达和安志敏先生
旧闻新读——考古人类学界的人和事
高本汉与广州中山大学——跋一封新发现的中山大学致高本汉的聘请函
丁文江的古史观——跋丁文江和安特生的两封通信
前言:
这二十多篇文章,是我过去十年学习中国考古学史的一点心得。
2001年9月18日,“ 九一一”过后的第七天,我应时任瑞典东方博物馆馆长马思中(Magnus )博士的邀请,从美国波士顿飞越大西洋,到东方博物馆作短期学术访问。马思中博士邀请我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协助他举办一个名为“中国之前的中国”的大型展览,二是合作写一本与展览配套的馆藏中国史前文物的大型图录。基于这两个目的,到2004年9月4日“中国之前的中国”展览开幕之前,我又三次访问该馆,翻拍和阅读了馆藏(J.G..Andersson)和安特生高本汉(B.Kadgren)先生的通讯档案,观摩了安特生带回瑞典的中国史前文物,对东方博物馆和安特生等瑞典学者20世纪前半中国考古学的关系有了更加深人的了解。由于种种原因,展览比我们原来计划的规模要小,中英文对照的大型图录没有写成。最后只请东方博物馆的Eva Myrdal博士写成了瑞典文的同名图录。展览完全依据安特生在中国考古的采集品展开。为了让读者了解这批采集品的来龙去脉,我和马思中博士赶在展览开幕之前,出版了《中国之前的中国:安特生、丁文江与中国史前史的发现》一书(中英文双语版,斯德哥尔摩,2004),算是为观众了解这个展览尽了一点心力。尽管我过去写过一本《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北京,1997;社科文献出版社,北京,2007),自觉对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略有所知,但是为了写好图录并办好这次展览,还是很认真地阅读了东方博物馆的大量馆藏档案,特别是安特生和丁文江、翁文灏等中国前辈学者的通信,得到许多书本上看不到的知识。
本书收录的许多文章,比如有关蒙德留斯(Oscar Montclius)、安特生、李济、胡适、丁文江、杨钟健、裴文中、高本汉、陈梦家等等的论述便是以东方博物馆馆藏档案为依据撰写的,它们也为撰写《中国之前的中国》做了准备和铺垫。必须说明,这些文章多是与马思中博士合写的,感谢他允许我把这些文章收人本书。这本书是我们多年合作的美好见证,但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中瑞考古学界在21世纪继续合作的象征。
本书其他文章,有的是对中国史前考古学早期研究的讨论,有的是对中国史前文化研究心路历程的分析,还有的是对中国远古文化某些关键问题的述评,多少都反映了我对⒛ 世纪中国考古学发展历史的认识。剩余的那些篇章,也多是根据档案(包括田野考察笔记、日记、通信等)撰写的。关于李济晚年在台大教书的故事、夏鼐和张光直交往的故事,均是根据张光直先生的夫人李卉师母惠示先生的手稿和通信写成;而有关夏鼐、尹达和安志敏的故事,则是根据安志敏先生保存下来的一封通信写成。和前述根据东方博物馆档案写成的文章一样,这些文章水平不高,收录在这里是为了保存史料,这也是我写作这些文章的目的。
陈星灿,男,汉族。1964年出生于河南省长葛县,198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系,获博士学位,同年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现任副所长、研究员,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专职教授。
一直工作于原社会考古研究室,曾参加过江苏吴县五峰山、深圳咸头岭、河南汝州李楼、灵宝北阳平等遗址的发掘工作。目前主持或联合主持中澳伊洛河下游地区和河南灵宝铸鼎塬聚落考古两个学术项目。并撰写了共近百篇(部)发掘报告、论文、译文和专著。
研究领域主要为中国新时器时代考古学、中国史前考古学史、中国史前社会生活史。
主要代表作:
一、专著:
1、《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三联书店1997年。
2、《考古随笔》,文物出版社2002年。
3、《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State formation in ...
(展开全部)
安阳的发掘,使从考古学上审视历史时期的中国古代文明与仰韶文化的关系成为可能,而1930年龙山文化的发现和1931年安阳后岗仰韶、龙山、商文化三叠层的发现,更使从考古学上追踪中国文明的起源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引自第4页
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及翻译理论大师,不列颠学会会员,同时以研究犹太大屠杀和西方文化之关系闻名。曾任《经济学人》杂志编辑,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剑桥、日内瓦等知名大学,...
盘式干燥器及新型传导干燥技术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多年开发、研究、设计和生产传导干燥设备的经验总结,既有干燥技术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实用性强。第1章...
蓝云舒女,生于湖南,居于北京。学过几个专业,码过各种文章,最后才发现,自己最爱干的事情是宅着,最爱码的文字是小说。原因无他,人生平淡,性格疏懒,而心底那些或波澜...
消费者权益保护篇-中国人的法律课堂 本书特色“中国人的法律课堂”系列丛书是一套以案例解析为主要方式,引导大家去学习、领悟、使用法律的丛书。丛书案例来源于我们的实...
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1901-1985),美籍奥地利历史哲学家和政治哲学家,20世纪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家之一。用尤金·韦伯的话说,沃格林“...
郭敬明中国畅销小说家,导演,编剧。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最小说》杂志主编,《文艺风象》《文艺风赏》杂志出品人,“80后”作家群的代表人物,青春文学市...
严晓星,江苏南通人,媒体编辑。业余从事古琴历史与文献研究,著有《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查阜西与张充和》《近世古琴逸话》《梅庵琴人传》《七弦古意:古琴历史与文献...
It seems too good to be true. After centuries of bitter strife and fatal treache...
行业卷-中国针灸交流通鉴 本书特色 针灸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针灸方法的选择和技术操作,直接影响到防治疾病的效果。《针法卷》以其系统、全面的特点介绍了从古到今...
艾萨克•阿西莫夫 Isaac Asimov (1920 ~1992)俄裔美籍作家,全知全能,被全世界读者誉为“神一样的人”。美国政府授予他“国家的资源和大自然的...
罗兰・斯特龙伯格(1916-2004),美国历史学家,先后在马里兰大学、南依利诺大学和威斯康星-密尔沃大学任教。著有:《16世纪英国的宗教主义自由》、《欧洲现代...
医方守约 本书特色 胡先容老先生将自己的书稿定名为《医方守约》是有深意的。书稿中记录了伤寒证一百三十方,金匮杂病一百四十六方及《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翟晓斐:80后 天津人,毕业燕山大学东北分院,法学专业。作为80后大军的一员,我经历了从业大军的激流,竞业的残酷,生活的打磨,对文学的爱好和执着,始终如一。在不...
拍案叫绝 本书特色 本书介绍了诸多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治疗经验,所涉及案例来源真实,讲述方式轻松风趣。拍案叫绝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医小说普及系列丛书之一,作...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阅读题源荣获2020年首届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年度思想大奖———————————————————————————————————“倘若...
作品目录第一章 导论:西方社会运动研究概览 第一节 西方社会运动研究的发展脉络 一、美国社会运动研究传统的源流 二、美国传统
名师讲中药-四十年临床心悟 本书特色 本书集作者四十春秋之临床用药精研心得,既有前贤之深刻认识,更有作者自己的独到观点和临床经验、体会和验方。全书载药203味,...
作品目录编者说明 科学作为天职 马克斯·韦伯著 李康译 I 韦伯与他的时代 吉砚茹译 科学的天职 卡勒尔 科学的革命 特洛尔奇 韦伯
本书为哈佛经济学家推理系列第一本。在加勒比海林木繁茂的圣约翰岛上,月桂湾蔗园饭店是个理想的度假胜地──看来是如此。但是对于前来度假的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亨利•斯皮...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关键时刻”,比如:指出上司的做法欠妥男女朋友要结束一段关系和叛逆期的孩子沟通让伴侣的父母停止干涉自己的生活让朋友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