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评民国名流,一言难尽者当数吴稚晖他怀揣中西文化,脚踏政治、文化两条船,复杂而独特他是孙中山的朋友,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却为无政府主义张目。他爱国,抗战时,在寓所壁上作诗明志:‘国破山河在,人存国必兴。倭奴休猖獗,异日上东京。’他反共,口诛笔伐过共产主义。他雄辩滔滔,刊布过振聋发聩的宏言阔调;又信口雌黄,发表过令人作呕的奇谈怪论。”
(张昌华《“一个坏透了的好人”——政治国外的吴稚晖》)
“1923年早春,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论战,即‘科学与玄学’之争。……在双方酣战接近尾声之际,被称为‘白发青年’的吴稚晖撰写了近10万字的《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及《箴洋八股之理学》两文,宣布了他‘反传统’的道德观,‘漆黑一团’的宇宙观以及‘自然主义’的人生观等观点,直截了当地表明了其‘科学万能’的文化立场,作为‘科学派’的主帅,胡适在为这场论战作的总结中对吴稚晖的观点十分欣赏他说:若没有吴老先生参战,‘这场大战真成了一场大混战,只得一哄散场’。言语中充满着对吴稚晖的敬意。由此可见,吴稚晖的观点在科学派中颇有代表性。”(欧人、王世勇《评吴稚晖“反传统”的道德观》
国民党尊之为元老:
蒋介石待之以师礼:
蒋梦麟称之为中国学术界一颗光芒四射的彗星:
胡适誉之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四大反理学的思想家之一:
章太炎称之为“康有为门下之小史,盛宣怀校内之洋奴”;
冯玉祥斥之为“变节为一人之老狗”;
既有人吹他、捧他.也有人骂他、恨他……
善耶,恶耶?
这也不足为怪,因为他是生活在特殊时代的一个独特的人物。
《布衣大佬:吴稚晖》内容简介:国民党尊之为元老:蒋介石待之以师礼:蒋梦麟称之为中国学术界一颗光芒四射的彗星:胡适誉之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四大反理学的思想家之一:章太炎称之为“康有为门下之小史,盛宣怀校内之洋奴”;冯玉祥斥之为“变节为一人之老狗”;既有人吹他、捧他.也有人骂他、恨他……善耶,恶耶?这也不足为怪,因为他是生活在特殊时代的一个独特的人物。
插图:吴稚晖,名眺,幼名纪灵,后名敬恒,稚晖为其字。吴稚晖于一八六五年三月二十三日(旧历二月二十八日)出生于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一九一二年并入武进县,今为常州市武进区)雪堰桥镇的一个耕读之家。其父名有成,字屺峰,母亲邹氏。有成名实并不相符,一生并无什么显著成就,既未进学,更未为宦,经商多年,但多为他人跑腿,一生穷困潦倒。但有成为人淳厚朴讷,并以善人著称于乡里。邹氏十八岁便下嫁吴家,同那个年代所有妇女一样,操持家务,服侍翁姑。吴稚晖是有成夫妇的长子。据说,他出生时,其家人曾得一谶语:“郭巨埋儿天赐银。”于是为其取名为纪灵。取其谐音,又名寄。到了晚年,吴稚晖特将书斋取名寄斋。吴家虽在江南富庶之地,名义上也是耕读之家,但吴有成终其一生,绝无东晋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别致。实际上,有成家境极为贫寒,仅有旧屋四问,薄田三亩,风调雨顺之年,尚可勉强维持温饱;遇上年景不好,就得举债度日。祖父吴治永年老体衰,便在家门口开一个小茶馆,聊以补贴生计。吴家人丁也不兴旺,数代单传。有成夫妇头胎生下个儿子,全家自然欢喜得不得了。可是,吴家还是摆脱不了单传的命。吴稚晖三岁那年,其妹美宜出生,过了两年,又得一妹,但不久即患惊风而夭折。当时邹氏年仅二十五岁,因痛失幼女悲伤过度,加上饮食失调,旋即患上痢疾。邹氏患疾后,因无钱医治,拖了数日,便离开人世。吴母去世前,曾哭泣着对邻居钱老太说:“我病将不愈,死不足惜,惟小儿年幼,无人照料,一切烦请代为照应。”话刚说完,即人弥留状态。钱老太见状,心中也极为悲痛,乃一面以手指紧捏其唇皮,一面高呼纪灵快来。正在玩耍的吴稚晖听到呼声,跑到母亲床边。钱老太便令其将扫帚垫地,跪在天井里的一块大石头旁,祈求上天保佑,能使母亲转危为安。吴稚晖虽然年幼,少不更事,但聪明伶俐,于是很乖巧地按照钱老太的话做了。可是,跪了一会,就听到钱老太的哭声,吴稚晖立即奔入母亲房中,只见母亲仍有一只眼睛尚未瞑合,而唇皮微微颤动似有所言。他从钱老太的哭声中,隐约感到母亲已是撒手人寰,也跟着放声大哭。其时吴有成并不在家,而是拿着好不容易借到的一点钱,正前往无锡城中,准备为病妻购药治病。等到他傍晚购药回家,夫妻相见已幽明异路,情状甚为凄惨。对于幼时的记忆,吴稚晖年长后说,其他均已相忘,唯有母亲去世的惨景时常历历在目。邹氏去世后,吴有成为谋生计,乃在无锡城里开了一家陶器行,小本经营,以资糊口。可这样一来,子女家务,便无人照料。吴稚晖的外祖母住在无锡城郊的江尖,离雪堰桥镇不过二十余里,外祖母心疼外孙与外孙女,见姐弟俩无人照料,乃将其接到家中抚养。这时,吴稚晖年仅六岁。自此之后,吴稚晖便长住在外婆家.直至中举之后。
《公文写作中最常见的100个错误》内容简介:《公文写作中最常见的100个错误》可谓别具一格,具有较大创新性。《公文写作中最常见的
匠人匠心(齐白石自述) 本书特色 ◆ 中国“匠人”有学者说,现代中国称得上“匠人”的人,只有齐白石。他的作品独具匠意,为笔墨赋予了生机和活力。◆ 被授予“人民艺...
国民党人物春秋 本书特色 从蒋介石、张学良、宋子文,到蒋经国、连战、宋楚瑜、马英九……这些国民党高层人物,串接起国民党近百年的发展演变历程,也折射出百年中国历史...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冯玉祥自传(第三卷) 内容简介 冯玉祥将军(1882-1948)身经两朝(清、民国)数代(从光绪、宣统以至蒋介石),历尽沧桑,饱尝忧患,毕生追...
周恩来读古书实录 本书特色 黄丽镛、黄晨编写的《周恩来读古书实录》以时间为序,采用实录体的形式,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周恩来总理的读古书历程,既能供一般读者...
王世襄传 本书特色 《王世襄传》:“王世襄”三个字早已经是中国文化艺术精致学问的象征,他一生的文稿也早已经成了稀世的善本和清责的珍闻了,合该无憾!张建智先生早就...
傅雷的最后17年 本书特色 在历史的废墟上,仍能隐约听到他情纯的声音,家书与家国思想的芦苇脆弱而优美,令人伤杯,让心明净。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以劫难磨炼...
況周颐年谱 本书特色 况周颐以词为专业,致力50年,为晚清四大家之一。20岁前,词作主“性灵”,“好为侧艳语”,“固无所谓感事”(赵尊岳《蕙风词史》)。辛亥革命...
《契诃夫传》内容简介:以俄罗斯文学信徒的视角重新阐释契诃夫的文学地位 认识契诃夫就是获取一种生活的力量 本书是苏联学者格罗莫
我的父亲郑振铎 内容简介 主编逸事身为作家、编辑的父亲,在他长期主编《文学旬刊》、《小说月报》等著名文学刊物过程中,曾发现并亲手栽培了不少优秀作家,他们当中,后...
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我所知道的张学良 本书特色 本书曾于2003年1月初版。全书以弥足珍贵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记述了张...
说首脑:随笔 本书特色 聚焦全球首脑,读政治家悲喜故事;直面海外政要,说大人物处世之理。说首脑:随笔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世界各国首脑人物言行为诉说对象,将高高在上...
徐志摩的前世今生-----飞扬与落寞 本书特色 阅读本书的理由:他是一个“完全不设防”的人,真诚坦荡而又宽厚仁爱。胡适称他“整个的只是一团同情心”、“只是一团爱...
往日琐事-一位美国女传教士的中国记忆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位美国女传教士清朝末年在中国山东省胶东地区生活回忆录的中文译本。普鲁伊特夫妇曾在中国山东省黄县一带生活与...
国民党八十四位中常委实录-(全二册) 本书特色 《国民党八十四位中常委实录(上下)/民国档案系列》编著者金雄鹤。本书通过对八十四位中常委生平的简约描述,从另一个...
第四野战军十虎将 内容简介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时期和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编制序列上存在过一支威震四海、名冠九洲的主力部队——第三野战军。这支野战军由华东野...
《律师想要的东西》内容简介:谈律师,说司法,聊世相。52篇短文,分为“舶来的律师”“也曾苟且”“律师想要的东西”“司法如何独
牛棚杂忆(典藏版) 本书特色 季羡林著的《牛棚杂忆(典藏版)(精)》是季羡林老先生对其在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
郁达夫正传 本书特色 《郁达夫正传》:陈漱渝,凌宇、钱理群、宋益乔、王兆胜、陈丹晨、舒乙、黄侯兴、钟桂松、桑逢康超强作者阵容,精心结撰重现名家风貌,汇聚历史英华...
永远的朝内166号-与前辈魂灵相遇 本书特色 《永远的朝内166号——与前辈魂灵相遇》(增订本) 《永远的朝内166号——与前辈魂灵相遇》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