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聘主持与圣严、星云等合称“当代四大名僧”的净空法师详述中国**心性励志宝典,以佛解义,诠释如何立命、改过、积善及培养谦德。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切法从心想生。
古人常云:“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可见读书贵在“变化气质,希圣希贤”;所谓“读书志在圣贤”。可惜现代教育未能注重于此。故欲净化人心、社会和谐,抑或个人学习、教育子女,《了凡四训》这部书尤其值得提倡。
本书解读《了凡四训》,共分四篇,**篇“立命之学”、第二篇“改过之法”、第三篇“积善之方”、第四篇“谦德之效”。
《改造命运·心想事成·了凡四训(讲记)》内容简介:当年印光大师极力提倡《了凡四训》、《安士全书》和《感应篇汇编》,而且流通量很大,我感到非常惊讶!印祖是佛门大德,净宗一代祖师,为何不流通佛经,而流通这三部书?我认为其中必有大道理。因为中国在晚近的一个世纪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多有疏忽,而佛教也衰微到了极处。虽然儒与佛是世间纯正之法,但是疏忽的时间太久了,如果再以儒跟佛来教化众生,至少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收到效果。因此,印祖才采取因果教育,这真是印祖真实智慧与无尽悲心的表征。
我们凡夫无法做到无心(无念),因此如何将念头控制住,就要用方法。云谷禅师教了凡先生用持咒的方法。有人听我这么讲,就有疑问:“我们是念准提咒,还是继续念阿弥陀佛?”我们学习要善用心,画符、参禅、念咒、念佛,方法、手段虽然不同,其目的与原理完全相同。所以,他念准提咒,我们念阿弥陀佛。“无记无数”,这是一个共同的原则,但是也要因人而异。中上根性的人可以不要记数,中下根性的人最好是记数,而且念珠的作用就是记数。一天固定记多少数,精进而不懈怠,这样能将妄念消除,这是初步功夫。如此用功,几年之后,妄念少了,心地逐渐清净,就不要记数了。因为记数还是分心,佛号一句接着一句,无记无数,念念在佛号上,妄念自然不生。念佛的功夫贵在“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功夫纯熟到“持中不持,不持中持”,念与不念合一,就入不二法门,功夫到家了。念佛、念咒都一样,功夫有很多层次。“记数”是最低的功夫,从记数提升到“无记无数”,再提升到“持而不持,不持而持”,这是第三层境界。明白此理,自然得到“灵验”。灵验的原理是“诚则灵”,灵是感应;“诚则明”,明是智慧现前。云谷禅师的教导,到此告一段落。下面是了凡先生自己修持的经历,他如何将大师这一番开示,完全落实在自己的思想、行为上,这是真实功夫,值得我们学习。【余初号学海。是日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我们从了凡先生的“号”也能看出他的为人,“学海”是他好学,喜欢读书,但是这个口气很大,我们能觉察出他的贡高我慢。他从接受云谷禅师教诲的这一天起,改号“了凡”,“了”是明了、了脱,“凡”是凡夫。他知道命运可以改造,“数”可以突破,他不愿意再做凡夫,一心想超越,所以改号“了凡”。【从此而后。终日兢兢。便觉与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厉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了凡先生从这个时候开始,才算是认真用功,每天依照功过格做反省的功夫,于是觉得与从前不一样。从前每天悠悠放任过日子,现在感觉自己战战兢兢,时时刻刻有警惕的念头,唯恐起恶念、说错话、做错事,得罪天地鬼神,有一点不同的气象。从前遇到有人憎恨、讨厌、毁谤,他不会轻易饶人,决定要报复。现在他不报复,心平了,心量慢慢拓开,能够“恬然容受”,包容别人,这是修持功夫得力了。我们也要常常勘验自己,我今天有没有空过?如果功夫不得
净空法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南昆士兰大学荣誉博士,澳洲净宗学院院长、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董事主席。 净空老法师,法名觉净,字净空,一九二七年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俗名徐业鸿,一九四九年旅居台湾省,一九五四年先后追随一代大哲桐城方东美教授、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与儒佛大家济南李炳南老教授,学习经史哲学以及佛法十三年,而于佛教净土宗着力最多。 一九五九年,法师于台北临济寺剃度,遂以恢复圣哲伦理道德教育、弘扬大乘佛法慈悲精神为己任,至今讲经教学五十年,从无间断。首倡“佛教”乃“佛陀教育”正名之说,大开印赠经典及运用影音设备、网络、卫星电视普及仁慈博爱之全民教育的风气。至今已印购六千五百套以上的《大藏经》赠送全球高等学府、国家图书馆及各宗教团体。曾受聘任台北十普寺三藏学院教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台湾中国内学院院长。创办华藏视听图书馆、佛陀教育基金会与澳洲净宗学院。指导新加坡净宗学会创办“弘法人才培训班”。现今全球有百余所的佛陀教育机构聘请法师为永久导师;成千上万的听众,通过远程教学向法师学习。 除讲经教学外,法师对各类医药、教育、慈善救济事业也非常关注,不分国家、宗教、族群,平等真诚地贡献力量。一九九七年始,旅居新加坡三年,致力团结新加坡九大宗教,告知世人“世界不同宗教确实是可以团结的”!先后荣获美国得州荣誉公民、达拉斯荣誉市民、澳大利亚图文巴荣誉市民、印度尼西亚宗教部最高荣誉,以及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大学、南昆士兰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与荣誉教授。二○○五年,荣获英国女王AM勋衔,再次肯定了法师对多元文化教育与宗教团结的卓越贡献。半个世纪以来,法师足迹遍及五大洲。多次代表各大学至亚、澳等地参加国际和平会议;数次陪同新加坡九大宗教、印度尼西亚五大宗教代表团,访问中国、罗马、埃及等宗教圣地与大学。所到之处,不仅深受佛教信众的拥护爱戴,而且与各宗教人士亲切交流,真诚学习,成为坦诚相待的老朋友。 …… 简言之,“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净空老法师立身处世不变的原则。“仁慈博爱”,“修身为本、教学为先”是他讲经教学的纯一主旨。“诚敬谦和”、“普令众生破迷启悟、离苦得乐”则为其生命的真实意义。
宗教与印度社会 内容简介 《宗教与印度社会》从宗教角度审视、分析了印度社会文化,让读者了解印度社会的另一个侧面。在绘画艺术方面,阿旃陀石窟壁画当首屈一指。该石窟...
理想国 本书特色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具代表性的作品,它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为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堪称“乌托邦文学的鼻祖”。《理想国...
心经修心课-不烦恼的活法 本书特色 ▲《心经修心课:不烦恼的活法》是当今世界讲得*好的心经,本书作者濑户内寂听是日本*具影响力的尼僧,中国美食大家蔡澜先生曾专门...
王国维论学集 本书特色 本书较全面地反映了王国维的学术思想,涉及哲学、文学、历史研究等方面,由复旦教授傅杰编校,并附有罗振玉、陈寅恪评论数则,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
狄奧尼修斯的神學是百科全書式的,研究狄氏就是穿越東西方基督教的歷史長廊,探索各主要教父如何直接或間接地承傳與改造狄氏的神秘
天台判教论 内容简介 判教是佛教中国化的思想成果,也是进一步促动佛教中国化的学术方法。天台智才大师以“五味八教”为能判之法,以全部佛教经典和理论为所判之教,对佛...
老子开讲 本书特色时代日新月异,人们仍旧为孤独、烦恼、焦虑、痛苦所困扰;时尚不断更新,人们依旧要去面对虚伪、做作、狡猾、阴险。因此我们把老子请上前台,面对我们这...
一提起佛教,自然就聯想到素食,對中國人而言,所謂的「出家人」就是「吃齋」的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除了濟公等少數傳說中的人
美学原理 内容简介 《美学》是克罗齐的**部著作,它所讨论的不仅是普通的美学问题,尤其是美学在整个哲学中的地位,审美活动与其他心灵活动的分别与关系。克罗齐认为哲...
白话楞伽经 本书特色 《白话楞伽经》采用对译加注释、解说并配图的形式全新地诠释了《楞伽经》,是一部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的经典著作。《白话楞伽经》插图皆由陕西历史...
哲学家和他的穷人们 本书特色 雅克·朗西埃编著的《哲学家和他的穷人们(精)》介绍了,哲学的首要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谁可以讨论哲学问题?在柏拉图看来,公民应该接受一...
了凡四训 本书特色 《了凡四训》为明代袁了凡,于六十九岁时所作,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全文分“立命之学”、“改过之...
中国传统学术,经历清后期的低迷徘徊之后,从清末民初起,涌现出了一批大师级的学者。他们以渊深的国学根底,融通中西,不仅擘划
图注玉髓真经-传统数术名家精粹 内容简介 风水领域,名人辈出,著述甚多,为风水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东晋郭璞,是历史上一个给风水定义的人,被尊为风水鼻...
希腊哲学史-上下-4 本书特色 《<希腊哲学史>(第4卷)(套装上下册)》:哲学史家文库。希腊哲学史-上下-4 内容简介 《希腊哲学史》第四卷研究后亚里士多德至...
《傅佩荣解读易经》是一本“可以看得懂的《易经》”。《易经》位列《十三经注疏》之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为古老而又成熟的伟大
索尔·克里普克(SaulKripke1941—),美国著名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模态逻辑语义学创始人之一。他少年时期已显得颇有才华,16岁念
《人物志》是中国古代典籍名著之一。宋人阮逸说:“是书也,博而畅,辩而不肆,非众说之流也。王者得之为知人之龟鉴,士君子得之
理想国 本书特色 《理想国》一书是古希腊哲学三杰之一柏拉图作于壮年的代表作品,全书用对话体写成,以苏格拉底为主角,共分10卷,集中体现了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
季羡林 禅心佛语 内容简介 据我个人的看法,人一死就是涅架,不用你苦苦去追求。那种追求是“可怜无补费工夫”。在亿万年地球存在的期间,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