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馆子,是艺术史不会遗忘的角落。
走进《戏馆子》,来感受不曾感受的感受;然后坐进煌煌当代大戏院,去悟知方曾悟知的悟知。
戏班,却是社会学不可失落的记忆。
参与《戏班》吧——中国戏非歌舞所能概括,更非一个“戏”字所能了得。
国剧者,惟漫远求索不能“要略”,惟要义钻研不得“漫谈”。读一读本《文论》,或可访到成就这位戏曲理论大宗师之堂奥。
本书收进直击戏曲艺术理论的四种文献:《戏馆子》《戏班》《国剧要略》和《国剧漫谈》。其中《戏馆子》的编辑底本是此前向未面世的手写本。
齐如山关于戏曲艺术的真知灼见发掘难穷。他之所以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理论之宗师,《文论》可见一斑。
《齐如山文论》:《国剧画报》合订本(上卷)封面书影。民国二十年(1931),齐如山同梅兰芳、余叔岩、庄清逸、张伯驹、傅芸子等发起创立了北平国剧学会,会址租用宣武南大街虎坊桥路北一所大房宅。学会研究国剧原理,搜罗国剧资料,于1952年1月相继创办《戏剧丛刊》《国剧画报》,并设国剧传习所。《国剧画报》惜于1933年8月停刊,总计出版53期,合订为上卷40期本和下卷13期本。
本书之宗旨,本系述说吾国戏馆营业组织之情形,但戏馆建筑之来源,亦不可不稍为述及,因其亦有极重要之历史及变迁关系也。查吾国演戏之场所,除宫中戏台及新式仿欧美戏馆外,其余如宋元明等朝之戏台,及乡间庙宇前之席棚、石台等等构造,皆极简单草率。然此正为其特殊精神处,何也?因吾国演戏,向为平民式(欧洲古代亦然,但久已改变,且其当时之情形,亦不及吾国之尤为平民化也)。平常演戏,大致皆为庆贺、赛神等事。故出资者不是一家独任,便是阖村公集。至看戏之人,则未有出一钱者。故乡间之席棚,庙前之戏台,南方之戏船,演戏时尽系任人观看,无一毫检查限制之手续。就是城池中庙宇前,及会馆饭庄内之戏台,亦专为租与人家赛神、庆贺而设,其性质与乡间亦同。故亦无管理员、司账、卖座、看座、夫役人等之组织。所以与乡间稍异者,只有与主人相熟者方得进观,不似乡间之任人观看耳。然观剧者不用出资,则与乡间无以异也。至明清间,之查楼旧图构造之形式,车马皆可到台下,则观剧亦似不必出资者。吾国观剧出资,不知起于何时,大致有清一代方始盛行,故戏园已有帐房卖座、查座(当年并不用票,故名日卖座、查座)等等人员之组织。但咸丰以前,观剧者虽出资而仍系茶钱性质,盖当年茶园为招来顾客起见,特约戏班在园中演唱,任人观听,借可多收茶钱,观客固不必另出观剧之费也。故演剧之场所,至民国后仍名日茶园。在咸丰前,观剧者出茶钱不过五六文;以现时银价衡之,约合洋元二三分耳。同光间茶钱渐涨,由十余文涨至二十余文;约合现在洋元四分至八分。光绪晚年,茶资之名乃改称戏价。戏价之名兴,茶钱之名乃废。以后戏馆除戏价外,虽有茶资之名,然不过是赏茶役者,初不以茶之优劣、水之多寡计价也。故不饮茶者亦有茶资之犒赏。在有清二百余年间,虽有出资观剧之事实,而仍无出资观剧之名称。是犹有当年平民式之遗意也。民国后,欧风东渐,始建筑欧式剧场,出资购券,对号入座;茶点则以杯碟计价,用则出资,不用听便。至此,名称事实则纯粹为出资观剧,将昔日平民式自由观剧之情形,完全消灭矣。然除十数处大城商埠外,其余全国乡间演戏,则仍如往昔。观客仍无出资者。故演剧之场所,仍无一些营业式之设备。综以上往昔演戏之情形观之,皆纯为民众公共娱乐场所,绝无一些营业性质。则其构造之不宏丽,组织之不完备者,非不能也,盖不必也。余藏有古今及各省戏台图画,及影片数百种,兹先将极特别之非营业式者,略述数种如下。广场式(图一)吾国演戏场所,*初多系临时性质,大致情形不过如此。所谓鹿场隙地,歌场舞场者是也。迄今评书杂耍各场,皆仍如此。大江以北,年节之“五虎”“少林”各种歌舞升平之会,均系扮演故事。其性质与戏剧无异,而其会场亦仍如此,盖皆为岁辰临时性质。故其场所布置,仍如旧惯,尚未有重大之变更也。观客可随便往来。席棚式(图二)此种便可名日戏台或戏棚矣。按此较广场式又进一步。盖因广场式在平地,倘观众人数太多,则后立者不易观看。于是乃特搭为高台,歌舞其上,则观众皆得观矣。如今乡间,*普通之戏台仍系如此。凡遇丰年报赛,歌舞升平,喜庆诸事演剧,每次不过三五日,故皆临时搭一板台及席棚。遇有巧匠,则往往有极美观者。然费亦不赀。两旁搭有席棚,皆为妇女观戏之所;中间乃男客立观之处,观客可随便往来。布棚式(图三)此图系由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摩绘者。余所见图画中之戏台,以此为*早。台系木质搭成,而前台之棚,则系布帐。当然亦系临时生质,与现在之席棚情形无大分别,固知席棚之来源亦很远也;观客亦可随便往来。方台式(图四)此种真可名日戏台。因其除一台外,无他物也。大河以北,乡间庙前多有之。只用砖石筑一方台,盖较木板台又进一步。山村中尤多,因石料便宜,且建筑耐久。每逢演戏,则临时搭一席棚。有时演各种杂耍,或并席棚亦不搭,观客可随便往来,不至壅挤,尤为此式之特长。
齐如山,河北高阳人,戏曲理论家、民俗学家。一生著述丰富,撰写并编辑大量戏曲著作、和大量介绍北京(中国北方)风俗掌故作品。 齐如山在台湾有“文豪”之誉,大陆亦推崇其“戏曲理论家”之实。其著述丰富、篇章浩繁、涉猎广泛,皆令人惊叹;尤其笔触所向之雅俗兼备堪称观止。
自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王朝,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王朝,史称周代。这一时期周武王、周平王分别建都西安与洛阳,由此
汉西岳华山庙碑 本书特色 《历代碑帖法书选:汉西岳华山庙碑》碑文内容为记叙周至汉间历朝祭西岳华山的祀典农太守袁逢,继任矿产守系璆主持重修西岳华山庙之事。据《金石...
日本美术出版社专注于艺术与设计领域,拥有近120年历史的日本美术出版社,在日本艺术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美术出版社聚焦于世界艺术趋势与动态,发掘并培养了许多位...
颜体.颜勤礼碑.基本笔画-书法练字纸 本书特色 《书法练字纸:颜体·颜勤礼碑·基本笔画》突出了笔画、偏旁部首、结构的技法讲解与练习。...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内容简介 目前,书法图书品种繁多,定价、开本、印刷工艺良莠不齐,令读者眼花缭乱,而市场上*为缺少的是高端精品书法图书。本系列图书属于高端产品,...
电影是什么? 本书特色 2008年是“法国电影新浪潮之父”安德烈巴赞诞辰90周年、逝世50周年纪念,2009年又将是“法国电影新浪潮”50周年纪念,正如米特里被...
中国书画史会要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由美术史论专家朱和平、郭孟良、张同标主编★ 本书将陶宗仪撰《书史会要》九卷、朱谋堊撰《续书史会要...
世界艺术宝库印度艺术 内容简介 两千年前佛教穿越千山万水来到中国时,恒河文化与黄河文化发生了意义深远的巨大碰撞。自此,佛教文化开始在中国扎根落户并且发生不息,在...
面具-中国国粹艺术读本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而又简明地讲述了面具产生及发展演变的历史,全书随文配图一百五十余幅,感性而又直观地阐述了面具由起源于远古先民之生活需要...
周信芳全集:22:二:演剧广告卷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周信芳全集》是首次对周信芳艺术成就和麒派京剧艺术进行精心梳理和全方位总结,其中部分内容属首次公...
《张衡(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内容简介: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他不仅提出了浑天学说,发明了为后
《编剧备忘录:故事结构和角色的秘密》通过案例精读和电影剧照、插图、图表的使用,为那些正从事编剧工作、学习编剧或者对编剧感兴
柳公权《玄秘塔碑》 内容简介 中国书法艺术历经数千年绵延不断的发展,至今依然光彩照人,主要就在于它兼具审美和实用两方面的功能。即使在硬笔书写及电脑使用十分普及的...
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欧阳询兰亭记/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本书特色 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历经陈、隋、唐三朝,官至太子率更令,人称&ldq...
弘一大师遗墨 本书特色 此书为1929年夏丐尊先生主编,大师自序,1930年开明书店付锌,印数极少,抗战中原版毁于炮火。1969于上海旧书摊中偶得一旧刊本,丰子...
★《狼图腾》导演钦定美术团队★500余幅珍藏设计稿精美呈现★近千个日夜的第一手幕后记录★来自金鸡奖最佳美术指导的独家创作笔记
哆唻咪快乐音乐教与学丛书京剧唱腔鼓套子技巧与练习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入门的、普及性的、方便于读者学习的初、中级器乐演奏教程,尤其对于准备考级或者准备继续考取高一...
宋苏轼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本书特色 抱持*虔诚的清净之心抄写佛经,称为“抄经”或“写经”。本书以苏轼所书《般若波...
《明清政争与人物探实》内容简介:本书共分7章,收录33篇文章,另有3篇附录及1篇后记。本书系作者已发表学术论文的选编,主题为明清
中国图书网定制抄经筒(16张) 本书特色 ★ 规格74*30CM,每种心经各2张,共计16张★ 康熙、乾隆、欧阳询、沈度、邓石如、林则徐6位名家运用篆、楷、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