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馆子,是艺术史不会遗忘的角落。
走进《戏馆子》,来感受不曾感受的感受;然后坐进煌煌当代大戏院,去悟知方曾悟知的悟知。
戏班,却是社会学不可失落的记忆。
参与《戏班》吧——中国戏非歌舞所能概括,更非一个“戏”字所能了得。
国剧者,惟漫远求索不能“要略”,惟要义钻研不得“漫谈”。读一读本《文论》,或可访到成就这位戏曲理论大宗师之堂奥。
本书收进直击戏曲艺术理论的四种文献:《戏馆子》《戏班》《国剧要略》和《国剧漫谈》。其中《戏馆子》的编辑底本是此前向未面世的手写本。
齐如山关于戏曲艺术的真知灼见发掘难穷。他之所以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理论之宗师,《文论》可见一斑。
《齐如山文论》:《国剧画报》合订本(上卷)封面书影。民国二十年(1931),齐如山同梅兰芳、余叔岩、庄清逸、张伯驹、傅芸子等发起创立了北平国剧学会,会址租用宣武南大街虎坊桥路北一所大房宅。学会研究国剧原理,搜罗国剧资料,于1952年1月相继创办《戏剧丛刊》《国剧画报》,并设国剧传习所。《国剧画报》惜于1933年8月停刊,总计出版53期,合订为上卷40期本和下卷13期本。
本书之宗旨,本系述说吾国戏馆营业组织之情形,但戏馆建筑之来源,亦不可不稍为述及,因其亦有极重要之历史及变迁关系也。查吾国演戏之场所,除宫中戏台及新式仿欧美戏馆外,其余如宋元明等朝之戏台,及乡间庙宇前之席棚、石台等等构造,皆极简单草率。然此正为其特殊精神处,何也?因吾国演戏,向为平民式(欧洲古代亦然,但久已改变,且其当时之情形,亦不及吾国之尤为平民化也)。平常演戏,大致皆为庆贺、赛神等事。故出资者不是一家独任,便是阖村公集。至看戏之人,则未有出一钱者。故乡间之席棚,庙前之戏台,南方之戏船,演戏时尽系任人观看,无一毫检查限制之手续。就是城池中庙宇前,及会馆饭庄内之戏台,亦专为租与人家赛神、庆贺而设,其性质与乡间亦同。故亦无管理员、司账、卖座、看座、夫役人等之组织。所以与乡间稍异者,只有与主人相熟者方得进观,不似乡间之任人观看耳。然观剧者不用出资,则与乡间无以异也。至明清间,之查楼旧图构造之形式,车马皆可到台下,则观剧亦似不必出资者。吾国观剧出资,不知起于何时,大致有清一代方始盛行,故戏园已有帐房卖座、查座(当年并不用票,故名日卖座、查座)等等人员之组织。但咸丰以前,观剧者虽出资而仍系茶钱性质,盖当年茶园为招来顾客起见,特约戏班在园中演唱,任人观听,借可多收茶钱,观客固不必另出观剧之费也。故演剧之场所,至民国后仍名日茶园。在咸丰前,观剧者出茶钱不过五六文;以现时银价衡之,约合洋元二三分耳。同光间茶钱渐涨,由十余文涨至二十余文;约合现在洋元四分至八分。光绪晚年,茶资之名乃改称戏价。戏价之名兴,茶钱之名乃废。以后戏馆除戏价外,虽有茶资之名,然不过是赏茶役者,初不以茶之优劣、水之多寡计价也。故不饮茶者亦有茶资之犒赏。在有清二百余年间,虽有出资观剧之事实,而仍无出资观剧之名称。是犹有当年平民式之遗意也。民国后,欧风东渐,始建筑欧式剧场,出资购券,对号入座;茶点则以杯碟计价,用则出资,不用听便。至此,名称事实则纯粹为出资观剧,将昔日平民式自由观剧之情形,完全消灭矣。然除十数处大城商埠外,其余全国乡间演戏,则仍如往昔。观客仍无出资者。故演剧之场所,仍无一些营业式之设备。综以上往昔演戏之情形观之,皆纯为民众公共娱乐场所,绝无一些营业性质。则其构造之不宏丽,组织之不完备者,非不能也,盖不必也。余藏有古今及各省戏台图画,及影片数百种,兹先将极特别之非营业式者,略述数种如下。广场式(图一)吾国演戏场所,*初多系临时性质,大致情形不过如此。所谓鹿场隙地,歌场舞场者是也。迄今评书杂耍各场,皆仍如此。大江以北,年节之“五虎”“少林”各种歌舞升平之会,均系扮演故事。其性质与戏剧无异,而其会场亦仍如此,盖皆为岁辰临时性质。故其场所布置,仍如旧惯,尚未有重大之变更也。观客可随便往来。席棚式(图二)此种便可名日戏台或戏棚矣。按此较广场式又进一步。盖因广场式在平地,倘观众人数太多,则后立者不易观看。于是乃特搭为高台,歌舞其上,则观众皆得观矣。如今乡间,*普通之戏台仍系如此。凡遇丰年报赛,歌舞升平,喜庆诸事演剧,每次不过三五日,故皆临时搭一板台及席棚。遇有巧匠,则往往有极美观者。然费亦不赀。两旁搭有席棚,皆为妇女观戏之所;中间乃男客立观之处,观客可随便往来。布棚式(图三)此图系由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摩绘者。余所见图画中之戏台,以此为*早。台系木质搭成,而前台之棚,则系布帐。当然亦系临时生质,与现在之席棚情形无大分别,固知席棚之来源亦很远也;观客亦可随便往来。方台式(图四)此种真可名日戏台。因其除一台外,无他物也。大河以北,乡间庙前多有之。只用砖石筑一方台,盖较木板台又进一步。山村中尤多,因石料便宜,且建筑耐久。每逢演戏,则临时搭一席棚。有时演各种杂耍,或并席棚亦不搭,观客可随便往来,不至壅挤,尤为此式之特长。
齐如山,河北高阳人,戏曲理论家、民俗学家。一生著述丰富,撰写并编辑大量戏曲著作、和大量介绍北京(中国北方)风俗掌故作品。 齐如山在台湾有“文豪”之誉,大陆亦推崇其“戏曲理论家”之实。其著述丰富、篇章浩繁、涉猎广泛,皆令人惊叹;尤其笔触所向之雅俗兼备堪称观止。
《奏响色彩》内容简介:颜色,究竟从何而来? 日本国宝级染织家志村福美,长年来坚持以“草木染”的天然方式为丝线染色,以求让色彩
《河岳英靈集研究》内容简介:本书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有关《河岳英灵集》及编选者殷璠的评论、考证,后一部分是《河岳英灵集》的整
云南民族民间艺术的伦理观研究 本书特色 刘红所著的《云南民族民间艺术的伦理观研究》将立足于前辈学者调查所得的丰富资料,综合考察舞蹈、美术与文学这些云南民族民间艺...
纸马 本书特色 纸马,中国民间用以祭神的木版印刷图像,在敬神的背后,也蕴含着平民百姓的愿望、情感和精神慰藉。它起源和普及于北宋,明清达于鼎盛,目前以很少见到了。...
历代碑帖经典 (册页版):唐 颜真卿颜勤礼碑 本书特色 ★8开经折装,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军颜君神道碑》,是...
吴让之篆书庾信诗-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本书特色 本书收吴让之篆书庾信诗。此卷高四十九厘米,横三百二十七点五厘米,纸本。篆字二十七行,行三字,总计八十字。有专...
即将消失的艺术-评书 本书特色 在人类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如春风夏雨,评书伴随人类成长,让人们生活丰富多彩。评书在中国有它的起源。这个起源有可能是远古氏族部落的男...
Thisworkon20th-centuryarchitecturecombinesacleargeneraloutlinewithanalysisandint...
影视纪录片创作 内容简介 这套丛书,是以北京广播学院影视艺术学教学大纲作为基本框架,针对影视艺术创作人员所需要的*重要知识结构设计的,涵盖了编剧、导演、表演、摄...
《蜂鸟摄影学院新手学摄影(人像篇)》内容简介:《蜂鸟摄影学院新手学摄影(人像篇)》是蜂鸟网根据摄影初学者的要求和实际学习情
篆刻十讲 本书特色 为了使广大篆刻爱好者更好地掌握篆刻的要领与技法,根据我国已故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范节庵先生之遗愿,其弟子编辑整理了先师的这本《篆刻十讲》。十讲...
设计新视点丛书:盖塔诺.佩思的产品设计 本书特色 《盖塔诺·佩思的产品设计》是盖塔诺·佩思的产品设计照片集。《盖塔诺·佩思的产品设计》共有近百幅作品,其...
设计新视点丛书:汉里.艾伦的产品设计 本书特色 本书系“设计新视点”丛书之一。向读者介绍了汉里·艾伦的产品设计。全书装帧精美,视觉效果极好。光与影相揉合,图与文...
陈岸瑛,1973年生于湖北武汉,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今任教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现任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
记忆红楼 本书特色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欧阳奋强深情自述,全体主创只员集体回忆,海量珍藏剧照首次曝光。红楼沉酣一梦,宝玉回首千行,“晓旭,想...
间架结构描红字帖 内容简介 描红是学习书法*常用*有效地方法之一,它能使练习者直接地掌握汉字的笔法与结构特点。而对汉字各具形态的间架结构把握与否,和能不能写得手...
《导演的自我超越(增订本)》内容简介:本书为已故著名导演艺术家胡伟民先生所著。是部论述导演艺术及戏剧革新大趋势的书。作者结
《5G+区块链》内容简介:5G与区块链是什么?为什么说5G与区块链是“新基建”的底层设计?区块链如何智联万物,以构建新基建的深度信
《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全二册)》内容简介:中晚唐宦官政治是一个颇具学术价值的课题。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本
图形创意 内容简介 图形创意的教学始终是动态的、多元的,这种教学中的弹性实际上是保持必要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但并不是说图形创意就无章可循。鉴于图形创意本身尚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