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术,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呈现了学术思想的高度繁荣。两汉时代,经学成为正统;魏晋之世,玄学称盛;隋唐时代,儒释道三教并尊;到宋代而理学兴起;迨及清世,朴学蔚为主流。各个时代的学术各有特色。综观周秦以来至于近代。可以说有三次思想活跃的时期。**次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竞胜。第二次为北宋时代,张程关洛之学、荆公新学、苏氏蜀学,同时并兴,理论思维达到新的高度。第三次为近代时期,晚清以来,中国遭受列强的凌侵,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于是志士仁人、英才俊杰莫不殚精积思,探索救亡之道,各自立说.期于救国,形成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第三次众说竞胜的高潮。
试观中国近代的学风,有一显著的倾向.即融会中西。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对于中国学人影响渐深。深识之士.莫不资西学以立论。初期或止于浅尝,渐进乃达于深解。同时这些学者又具有深厚的旧学根柢,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故能在传统学术的基础之上汲取西方的智慧,从而达到较高的成就。
试以梁任公(启超)、章太炎(炳麟)、王静安(国维)、陈寅恪四家为例,说明中国近代学术融会中西的学风。梁任公先生尝评论自己的学术云:“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辈,……欲以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盖固有之旧思想既根深蒂固,而外来之新思想又来源浅觳,汲而易竭。其支绌灭裂,固宜然矣。”(《清代学术概论》)所谓“不中不西即中即西”正表现了融合中西的倾向,不过梁氏对西学的了解不够深切而已。梁氏自称“适成为清代思想史之结束人物”,这未免过谦,事实上梁氏是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启蒙思想家,诚如他自己所说“为《新民丛报》、《新小说》等诸杂志,……二十年来学子之思想颇蒙其影响.……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梁氏虽未能提出自己的学说体系,但其影响是深巨的。他的许多学术史著作今日读之仍能受益。
章太炎先生在《蓟汉微言》中自述思想迁变之迹说:“少时治经,谨守朴学……及囚系上海,三岁不觌,专修慈氏世亲之书……乃达大乘深趣……既出狱,东走日本,尽瘁光复之业,鞅掌余间,旁览彼土所译希腊德意志哲人之书……凡古近政俗之消息、社会都野之情状.华梵圣哲之义谛、东西学人之所说……操齐物以解纷,明天倪以为量.割制大理,莫不孙顺。”这是讲他兼明华梵以及西哲之说。有清一代。汉宋之学争论不休,章氏加以评论云:“世故有疏通知远、好为玄谈者,亦有言理密察、实事求是者,及夫主静主敬、皆足澄心……苟外能利物,内以遣忧,亦各从其志尔!汉宋争执。焉用调人?喻以四民各勤其业,瑕衅何为而不息乎?”这是表示,章氏之学已超越了汉学和宋学了。太炎更自赞云:“自揣平生学术,始则转俗成真,终乃回真向俗……秦汉以来,依违于彼是之间,局促于一曲之内,盖未尝睹是也。乃若昔人所谓专志精微,反致陆沉;穷研训诂,遂成无用者,余虽无腆,固足以雪斯耻。”太炎自负甚高,梁任公引此曾加评论云:“其所自述,殆非溢关。”章氏博通华梵及西哲之书,可谓超越前哲,但在哲学上建树亦不甚高,晚岁又回到朴学的道路上了。
《严复评传》展现严复一生的心路历程和学术活动,着重对他早年求学经历、维新文化观、西学译述、老庄评语及其中西文化观等问题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重新解释了他的晚年思想,从而将这位文化巨子的历史形象清晰地勾勒出来。在此基础上对新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作了新的探索。
1840年以降,西方近世文明以其无可抗拒的强大优势,狂风暴雨般冲刺、震撼着东方的古老文明,给中华这个老大帝国以空前的挫辱。本来这场以战争形式所表现的冲突,实质上是一种文明的冲突,是“扩张的、进行国际贸易和战争的西方同坚持农业经济和官僚政治的中国文明之间的文化对抗”①。但当时的中国人除了为之震惊外,却看不出隐藏在历史表象背后的深层意义。极个别先进分子经过上下求索,从挤开的门缝,依稀看到外间照射进来的一线光束,找到了自己与时代的结合点,从而也大体找到了自己人生道路的正确指向。严复的早期生活道路正是这样一个过程。他从传统私塾,走向洋务之“新学”;再远涉重洋,去西方寻求真理,走在时代的前列。其间历尽人间沧桑,饱尝时代风雨的洗炼,然而他却有幸使自己成为一个先进的中国人。
严复晚期在给他的弟子熊纯如的一封信中,谈及他对子女教育的意见时说:“复教子弟,以现时学校之难信,故宁在家延师先治中学,至十四五而后,放手专治西文,一切新学皆用西书,不假译本,而后相时度力,送其出洋,大抵八年而后卒业,至于所治何科,所执何业,亦就少年性质之所近而喜好者,无所专尚也。”①严复所设想的这种青少年教育模式及其学习进程安排,并非无中生有,而是他个人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回溯他的早期求学生涯,我们就可获致这一认识。
严复于1854年1月8日(咸丰三年十二月初十)诞生在福建侯官(今闽侯)县阳崎乡一个儒医家庭。初名严传初,乳名体乾;考入马江船政学堂,易名宗光,字又陵;走入仕途时始用严复,字几道;晚年号愈懋老人,又别号尊疑尺庵,别署天演宗哲学家。民国时期,因侯官并人闽县,故又被人称为“闽侯”。②
不如我们从头来过-张国荣传-典藏版 本书特色 张国荣,二十世纪艺坛巨星,影视歌多栖发展的*成功代表人物之一。本书讲述张国荣从出生伊始,到结缘音乐、相识电影,再到...
剑白旧事 本书特色 本书以祝振华(字剑白)的真实经历为基础,叙述了他的一生求学、工作的经历,特别是1942-1945年间他所在的复兴商业公司、国民政府特许中国运...
行健自强(第一辑) 本书特色 《行健自强:清华经管学院校友人生华彩录(第1辑)》是陈章武编写的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行健自强(第一辑)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是清华...
走近院士 本书特色 “走近院士”书系,是一部对我国各科技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八位院士的珍贵访谈录,他们分别是:王梦恕、陈可冀、黄其励、缪昌文、王陇德、秦顺全、齐康...
我的老师高本汉-一位学者的肖像 本书特色 早在1920年代,高本汉(1889—1978)就因其在中国方言和语言史领域开创性的研究工作而蜚声国际,...
乾隆传 本书特色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
成吉思汗小传 本书特色 《成吉思汗小传》主要内容包括:时代和家世、在多难中成长、汗位的恢复、统一全蒙古、大蒙古国的创建、攻掠金朝、金室南迁和汗的北返、灭西辽和西...
亡友鲁迅印象记 本书特色 许寿裳是鲁迅的同乡,更是鲁迅情逾兄弟的挚友,两人自1902年在日本留学期间相识,此后一直保持着亲密的联系.许寿裳回忆鲁迅的文章,对于研...
《约定》内容简介:本雅明、苏珊·桑塔格之后最具魅力的艺术写作。苏珊·桑塔格将约翰·伯格奉为当代英语作家之翘楚,梁文道亦称约
Firstpublishedoverfiftyyearsago,IsaiahBerlinscompellingportraitofthefatherofmode...
毛泽东与贺子珍 本书特色 大革命时期的“永新一枝花”,“永新暴动”后的“神枪手”与“双枪女将”,秋收起义后与毛泽东的井冈之恋。枪林弹雨中的“模范夫妇”,长征路上...
蒋梦麟自传 本书特色 哈佛大学远东研究所重要参考书,台湾年轻人几乎人手一册“人生教科书”。蒋梦麟自传 内容简介 这部书记录了1842 年至1941年中国的百年历...
《让火箭起飞的女孩》内容简介:美国亚马逊年度图书,《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畅销书 电影《隐藏人物》(Hidden Figures)是否曾
大女人 本书特色 掀开历史的序幕,用文字一笔笔地勾画出她们的轮廓,如果你想听,那么我将作一位*好的讲述者,向您来描述那一个个传奇的女子,讲述她们那些惊心动魄的往...
历史说帝王清圣祖 康熙 本书特色 康熙是个懂得孝道的帝王,他曾多次全国寻父;康熙是个有勇有谋的少年天子,他凭借年少的心智捉拿鳌拜,消除心腹之患;康熙更是一个为中...
三岛由纪夫之剑 本书特色 2007年“桐山奖”获奖作品。《三岛由纪夫之剑》生动地记叙了罗斯寻找一把名剑的旅行,同时也是理解三岛由纪夫及其祖国的旅行。千丝万缕的线...
黄济口述史 目录 **章 老于愤慨述说家世一、家世与童年二、祖父与祖母三、二祖父、二祖母与二姑母四、母亲的家世五、继母江氏的琐事六、记忆中的家庭经济状况第二章 ...
王冶秋传(一个传奇人物的一生) 本书特色 《王冶秋传》主人公王冶秋是我国文物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同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一样,德才兼备,文武双全,为国家和...
红:艺术张国荣 本书特色 红 像年华盛放的气焰;红 像斜阳渐远的纪念;是你与我纷飞的那副笑脸;如你与我掌心的生命伏线;也像 红尘泛过一样 明艳。《红》是张国荣签...
每一个渴望成功和伟大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它告诉你一个人怎样不断战胜自我和环境走向辉煌的人生之巅。大概每个人所说的关于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