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剧艺术林林总总,本书是一本大全之书。
这本书是奠定齐如山“戏曲理论家”名分的书。
读这本书使戏盲也能睁眼,使木瓜也能开窍。
《国剧艺术汇考》:封面图注:浙江武义郭洞村何氏宗祠戏台立面。
《国剧艺术汇考》内容简介:齐如山(1899-1962),是作家,更是戏曲理论家。这部收入《齐如山作品系列》的《国剧艺术汇考》,诚如台静农先生所评价:体大思精;亦无愧梁实秋文、张大夏《跋》中先河后海之判断。编辑工作,主要依据台湾联经出版事业的《齐如山全集》第六册所载同名专著,也曾参考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国剧艺术汇考》(依据齐如山同名作的再编本)。现在仍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呈给读者的版本,我们遵守《齐如山作品系列》的一般规矩,对京剧术语一概不敢苟且,先生习惯用词也尽量葆以原态。
背供者,背人供招也,乃背人自道心思之意。两人或几人说话时,其中一人,心内偶有感触,便用神色表现,以便观众知晓(在真人也有这种情形),倘感触之情节复杂,全靠神色表现,不易充足,则用白和唱,暗含说出,故打背供时,须用袖子遮隔,或往台旁走几步,都是只使观众明了,不使台上他人知道及理会的意思。按背供这件事情,为国剧之特点,乃东西各国戏剧都没有的动作,亦为研究写实剧者所不满,但我则以为当年研究发明出这种办法来,实为国剧特优之点,也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发明,何也?因戏剧一有背供,则省却无数笔墨,省却无数烘托,而添出许多情趣。他的办法,种类也极多,极轻微的,使观众未理会而已过去;其繁复者,在台上做了许久的功夫,观众不知他是背供。兹简单举几种如下:极简单之背供这种只一露神气便足,毫无话白。例如《武家坡》,王宝钏说“军爷请稍待”之后,薛平贵用袖一遮一出神。再《审头刺汤》,把一应人犯带上堂时,汤勤一见雪艳便一出神,这都是背供。戏中这种情形极多,几几乎每戏都有,不必多赘。加一两句话白之背供这种是除抬袖遮隔外,还加一句话白。例如《武家坡》,王宝钏唱“狠心的强盗”一句时,薛平贵总加一句白日:“他倒骂起来了。”又如《戏凤》,正德命斟酒时,凤姐无法,乃云“待我来哄他一哄”等等,这也都是背供,戏中这种情形也多的很,几几乎是每戏都有,不必多举。加大段话白的背供这种是说“哎呀且住”一语之后,还有大段的话白或唱功。例如《戏凤》风姐说“哎呀且住,想他这银子是打劫皇家来的”云云。又后边正德说“且住,这丫头真喊叫起来,惊动乡邻地保”云云,也都是背供。戏中这种地方也很多。繁复的背供这种有许多观众看戏多少年,不知他是背供。例如《樊江关》,薛金莲、樊梨花二人坐定后,樊梨花日“来呀”,他的差官说“有”,樊说:“问问薛侯爷带来多少人马。”这几句话,虽然观众都听到了,但薛金莲及他的带队官都没有听见。这是樊与差官的背供。差官到台脸,暗唤薛之带队官,带队官问何事,差官说’“我们侯爷问薛侯爷带来多少人马”,带队官说“三千零一个”。这几句话是差官与带队官说的,而薛、樊两人都没听见。这是他二人的背供。差官回禀“他们有三千零一个”,樊说“每人赏银五两”。这几句话,薛与带队官,都算没听见。差官又至台脸唤带队官说“我们侯爷说每人赏银五两”。这几句话,薛、樊都未听见,带队官回明,薛命前去谢赏之后,薛命带队官问“樊江关有多少人马”,这两句话,樊与差官都未听见。带队官至台脸叫差官问“樊江关有多少人马”,答以“十万零一个”。这几句话,樊、薛又都未听见。带队官回薛说有“十万零一个”,薛云“十万有余么,原赏退回”等语,这些话樊与差官又都未听见。带队官又到台脸,叫差官告以原赏退回。这几句话,薛、樊又都未听见。差官回樊说,“薛侯爷原赏退回”等语。这几句话,薛与带队官又都未听见。请看这种背供有多复杂,日久观众就不知道他是背供了,这种情形在戏中虽不多见,然亦往往有之,如《四进士》一戏,宋士杰、万氏救杨素贞一场,带回家去,都坐定后,宋士杰使万氏问杨素贞姓什么,杨素贞说杨,又问叫什么等等一大段话白,也都是背供。其实这种情况,宋士杰有何不可直问杨呢?他所以如此者,乃欲以背供情形加添情趣耳。不但此,就说《春秋配?捡柴》一场,姜秋莲所唱两段,也都是背供性质,比方他唱“问君子尊名上姓”等句,都是他唱完后,再由乳娘去问,这就是他所唱之词,乃是对乳娘说的话,李春发并未听见也。这种办法,在写实剧中当然是没有,但国剧有此,乃特别另有他的一种情趣。我所编的《凤还巢》末一场,洪功问了程浦,又问穆居易,再问程浦等等的情节,也是利用的这种办法,若当面互问,则情趣减少多了。同场的背供比如前边所谈的《樊江关》等等之背供,也是同场而各有背供,何以这一种又特名日同场呢?这因为彼同场又同坐,乃是在一处,此则虽同场,而是各在一处,彼此不但不闻,且亦不见。例如《翠屏山?吵家》一场,杨雄出门,潘老丈、巧云、英儿三人还在场上,而石秀出场,与杨雄说了几句话,石知已不可留,乃进门与潘巧云算帐。这场杨雄与石秀所说之话,潘巧云等都未听见,因为二人是在门外说话也。又如《二进宫》徐、杨二人出场,命敲宫门,进门后二人唱了不少句,此时太后虽在场,但也一句未听见,因二人是在殿庭外唱也。其实这种场子,很可不必如此,比方杨雄出门,潘老丈等也下去,石秀进门,再把他请出来,有何不可,但是不及如此则另有点情趣耳。按这种情形,于戏台有关(说详后第十二章),不一定说是背供,戏界老辈,向来也没有人说他是背供的,但我曾和他们讨论过许多次,我说这与其他场上有人,又有人来者,如《捉放》吕伯奢在场,陈、曹又上者,稍有不同。
齐如山,河北高阳人,戏曲理论家、民俗学家。一生著述丰富,撰写并编辑大量戏曲著作、和大量介绍北京(中国北方)风俗掌故作品。 齐如山在台湾有“文豪”之誉,大陆亦推崇其“戏曲理论家”之实。其著述丰富、篇章浩繁、涉猎广泛,皆令人惊叹;尤其笔触所向之雅俗兼备堪称观止
电影<<喜宴>>的缘来及最初的剧本.目录 前言13緣起19喜宴之前20劇本45劇本前言46喜宴之前劇本63工作照241更多>>前言13緣起19喜宴
本书用纪实文学的形式,叙述了南越王墓发现、发掘那曲折而动人的经过,也充分展现了南越王国风起云涌、大喜大悲的历史画面。读来
临创合一大字帖.玄秘塔碑 内容简介 《临创合一大字帖-玄秘塔碑》主要内容包括:实事求是,言而有信、道法自然,山高水长、诗情画意,春华秋实、锲而不舍,知难而进、自...
亨利克·菲弗(Heinrich Pfeiffer)是耶稣会士,1939年出生于德国,先后就学于图宾根、伦敦、佛罗伦萨、柏林、摩纳哥、罗马、巴塞尔等地。研究领域为...
篆刻艺术赏析 本书特色 篆刻在我国的形成与发展,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在开始阶段它具有实用和欣赏的双重价值,后来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不仅在中国,在邻近的国家也有...
Thewordsweusewhenwetalkandwriteaboutarchitecturedescribemorethanjustbricksandmor...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研究手册 本书特色 本书是张舒予率领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研究所的年轻教师、博士生和硕士生历经8年时间持续坚持编写并不断补充完善的资料性作品。前...
生活游乐场-小孩学画(03) 内容简介 想了解孩子,教育孩子,绘画是打开儿童心灵的钥匙。儿童成才*重要的还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美术教育陶冶人的情感,使人具有...
硬笔描摹智永《楷书千字文》 本书特色 本书以“书圣”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为范本,《硬笔描摹智永(楷书千字文)》精选其真书即楷书中有代表性的字和点画、...
孙机,1929年9月28日生于山东青岛,文物学家。1949年,孙机自尚未解放的青岛来到北京,进入华北军政大学学习。1949年11月分配到北
手写印刷体-写好写快英语 本书特色 一套专门讲解英文书法的专业字帖。《写好写快英语:手写印刷体(华夏万卷)》作者于佩安从事专业英语书法教学多年,具有非常丰富的教...
《从文字到影像:分镜画面设计和电影制作流程(第2版)》电影故事的表现形式从未像今天这样丰富过,成千上万的新电影人正在利用着那
原创手绘中小学生手抄报设计300例 内容简介 手抄报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示了校园丰富多彩的生活,更是新世纪精...
红白机视觉史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硬纸盒装,新星出版社出版★ 经典游戏回忆录——本书收录170余款游戏的回顾短文,撰稿者多为游戏从业者,《森喜刚》《超级马...
韩天衡行草书唐宋诗选 内容简介 韩天衡先生是当今著名的书画篆刻家。他在艺术上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他的天智和勤奋。且不论其勤奋,就其天智而言,至少有两个方面给同道们...
艺文丛刊(第4辑)/艺文丛刊 本书特色 艺文丛刊第四辑: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细节。艺文丛刊,繁体竖排,可读可藏。艺文丛刊(第4辑)/艺文丛刊 内容简介 米芾著...
李鹤年先生书学论集初编 本书特色 李鹤年(1912—2000),祖籍浙江绍兴,世居天津。自幼秉承家学,随叔祖海楼公学习书法,临池不辍。18岁拜孟广慧为师,书艺大...
人类的艺术-房龙作品典藏-全二册 本书特色 房龙(1882—1944),美国历史学家,饮誉全球的文化普及大师,祖籍荷兰。他学识渊博、思想深邃、文笔优美,凭其在文...
流派剧目卷二-中国京剧经典剧目汇编 本书特色 百年京剧,华彩铿锵。荟萃经典,国韵流芳。京剧艺术,是传统文化*精致的载体,是民族精神*凝练的展现。中国文史出版社秉...
法斯宾德的世界 电影馆 本书特色 “德国新电影”怪杰法斯宾德(1945-1982)的创作空间横垮了电影,电视及舞台剧三个领域,其电影创作力尤其惊人。自19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