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俄罗斯》这本书是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冯骥才先生在二〇〇二年应俄罗斯作协邀,访问俄罗斯后,所写的在俄罗斯的所见所闻以及本人的感受。按照作家本人的话说“是一份随感式的档案”。全书约九万字,一百二十多幅图片,可谓是图文并茂,书中内容以散文式的叙述通俗易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本读起来非常轻松,但也包含着很强知识性的好书。
这个产生过普希金、列夫·托尔期泰、柴可夫斯基、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列宾和列维坦的俄罗斯,在经历了翻天航的革命和覆地般的解体之后,今天到底怎样?
他们彻底扔掉了“前苏联”吗?他们也在激烈地“反传统”吗?他们正被美国人“美国化”吗?
冯骥才这本书这样告诉你——“俄罗斯在变与不变之间。变的是社会与政治;不变的是历史的精神与文化的情怀”……
这《倾听俄罗斯》是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冯骥才先生在二〇〇二年应俄罗斯作协邀,访问俄罗斯后,所写的在俄罗斯的所见所闻以及本人的感受。按照作家本人的话说“是一份随感式的档案”。全书约九万字,一百二十多幅图片,可谓是图文并茂,书中内容以散文式的叙述通俗易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本读起来非常轻松,但也包含着很强知识性的好书。
插图:冷美人现在,我把我的答案跳到我们回国时经过机场海关的经历上。海关的公职人员是位女性。她瘦高,手指细长,皮肤很白,眼睛是蓝色的,栗色的卷发从帽檐下冒出来。如果她唱歌、跳舞、微笑,一定挺好看。但是此时此地,她却摆出一副绝情的样子。一张挺不错的小脸像紧锁的门,一切温情的东西都锁在里面了。她决不抬眼瞧你,分明表示她不屑瞧你一眼。她根本不说话,只是打着否定的手势,或摇头。她很高傲吗?当然不止于此。我发现她验关时,任何一个细节都故意拖长时间。她审阅乘客的申报单时,好像每个字都是生僻字。有时,她会忽然扭过头去怔一会儿神,完全无视排着长队的乘客们,对乘客们讨好她的表情根本不领情。我的一位同胞——一位在武汉大学的教授,被邀请来莫斯科开会。他在街头买了两幅纯商品性的油画,硬被她扣住,说是艺术品,不能带走。这位教授找来他的俄方邀请者说情也没用。她反而摇头摇得愈来愈坚决,直到那位武汉的教授放弃了油画,怏怏地上了飞机。在这一瞬间,叫我感受到权力的至高无上。这种感觉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实在太熟悉了。计划经济是权力至上的时代。计划的体现者就是权力的拥有者。大大小小的公职人员都是权力的化身。权力好像魔鬼,一旦附体,那是很难办的。我想好,我要拿出自己的经验来对付她——逢到我报关时,我便把申报单、没有花掉的美金、护照、相机,一样样全摆在桌上,再把背包的拉链拉开,任凭她使用权力。她抬头看我一眼。我这才发现这位俄罗斯的冷美人的一双眼睛,像双筒猎枪的两个枪孔,其实并不好看。她的眉毛僵直,鼻骨过高,嘴唇很硬,好像鱼嘴。唇上似乎还有一些软髭?怎么,她不是挺好看的么?美与不美,其实更重要的是你对它的感觉。我的经验告诉我:当权者更需要的是你认可他说了算。于是我的表情不卑不亢。因为我知道,“亢”的结果必定招致她的对立与刁难,“卑”的结果只能唤起她捉弄你的欲望。我让我的表情平静和麻木,一句话——一切由你决定。她似乎很认真又很挑剔地审阅了我的申报单,抬起头再看我一眼。我的表情依然是——由你决定。她这才举起图章啪地盖下来。谢天谢地,我心里想。于是,我明白这一切便是俄罗斯人当今“慢”的本质了。还是体制的和人为的原因。尽管旧体制已经瓦解,习惯却是一种顽疾。此外,还有人文的原因,这我要放在后边说。我的邀请者俄罗斯作家协会负责外联的阿列克说,我下榻的旅合是莫斯科大学的招待所,这使我兴趣盎然。莫斯科大学是世界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它的招待所也一定充溢着学府的气息。然而,当我走进这个好似废仓库一般的水泥盒子里,我恍惚觉得接机人员把我们送错了地方。大厅服务处发黏的柜台、坐垫内的弹簧坏得一塌糊涂的沙发、拴在一个大铁疙瘩上的房间钥匙、运行起来哐当乱响的电梯,再有便是房间里变黄变黯的粉墙、老式的洁具、比窗子小的窗帘、坏电视、蟑螂;一台冰箱只要插上电门便会发生可怕的轰鸣,好像马上就要爆炸。只有墙角的一幅印在木版上的圣像是新的。这种近些年风行起来的代替了原先领袖像的圣像,大都习惯地斜挂在墙角。这是东正教徒的习惯,为了在室内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它。待我确认所面临的一切正确无误。我立刻判断出我的邀请者手头的拮据。尽管当前俄罗斯的经济生活比中国差上一截,但一路而来时,我已经看到了形形色色、蛮不错的商店和旅店。我知道,我的邀请者已经倾尽其力,但只能把我们送进这种旅店。我们当然不能埋怨热情的邀请者,任何人都不能对朋友嫌贫爱富,轻视穷朋友是可耻的。而且我认为这样却很好,正好!我可以亲身体验到当今俄罗斯作家与文学到底是怎样的处境。这正是我要知道的!一个完全断绝了国家支持的作家组织怎么生存,为什么而生存?它们和西方作家的行业工会的组织一样吗?只为了作家的福利与版权而斗争吗?而我那些俄国的同行作家们呢?他们已经由前苏联时代那种国家“一揽子全包”的方式,变成现在的撒手不管,任由市场的优胜劣汰了吗?那么,他们的文学艰辛吗?饥饿吗?乞讨吗?挺得住吗?浮躁吗?闹着下海吗?改写畅销书和电视连续剧或者按照电视连续剧的规律写小说吗?搞笑、作秀或吊人胃口吗?还是给媒体送私生活的“猛料”来提高自己的商品性吗?他们和列夫·托尔斯泰相差十万八千里了吧?
大家评大家 本书特色 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文学领域涌现了一大批散文名家——鲁迅、周作人、林语堂、老舍、丰子恺、郁达夫、朱自清、徐志摩、沈从文、郭沫若、茅盾、曹聚...
冯至译作选 本书特色 《冯至译作选》收录冯至翻译的歌德、荷尔德林、海涅、尼采、里尔克和布莱希特等德国诗人的诗歌作品一百首,如脍炙人口的《普罗米修士》《乘着歌声的...
沉默的墙 本书特色 人可以做许多事,但人不可以做一切事;人可以有野心,但人不可以没有禁忌,哪怕是对一堵墙……沉默的墙 内容简介 著名作家梁晓声近年来始终恪守着主...
当代散文-秦牧散文选集 内容简介 《秦牧散文选集》选编作者1949年后的散文38篇,包括《在遥远的海岸上》、《海滩拾贝》、《镜泊湖风采》、《长街灯语》等。秦牧(...
《文物中的物理》内容简介:大家常从历史与艺术的角度欣赏文物,却忽略了其中隐藏的科技密码。本书则以物理学各分支学科(力学、光
贵妃东渡-名家美文集 本书特色 五轮塔下埋藏了一段中日友谊的传说,一出历史悲剧想当然大团圆式的结尾,这一点,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有着共同的思维定式。世间的...
汤姆·索耶历险记 本书特色 这本《汤姆·索耶历险记》由莫雅平译,是美国近代大作家马克·吐温(1835—1910)的名作。一百多年以来,这部以儿童为主角的历险小说...
无活着就要有趣洒脱 本书特色 本书是老舍先生数十年散文创作生涯的代表作品,精心甄选,倾心排版,首度集结。生的真谛不仅在于外在的获得,更在于内心的充盈和富足。这世...
琥珀 本书特色 “因为你,我害怕死去。”“如果你的灵魂住到了另一个身体我还爱不爱你?如果你的眉毛变了,眼睛变了,气息变了,声...
《十七无尾风》内容简介:女孩裴璇的班里转来了新男生,名字叫蒲白,她觉得蒲白行为古怪,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跟踪他,最后
清华园日记 本书特色 《清华园日记》是季羡林先生1932年8月22日至1934年8月11日于清华大学学习期间所写的日记。书中详细记录了季羡林先生那些青春往事,因...
秋 本书特色 本书系由陈子善、蔡翔主编,中国现代名家经典作品中攫取精华篇目,按主题分为:《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囊括了鲁...
走读记(中国与日本之间:文学散札) 本书特色 日本究竟是怎样的?日本的文学又是怎样的?恐怕要切身体会一番才能下结论。中日之间有很多纠缠不清的历史问题,当然也不能...
《最后一个道士3》内容简介:上下五千年,有关中国神话的传说,一共有两段,分别是昆仑神话和蜀山神话。为何至三千年前,再无新神话
读诗吧:刘半农与他的诗 本书特色 诗集分为关于“诗人”“关于诗”“诗抄”“音...
唐宋词选讲 本书特色 “名家品经典”系列为现当代著名学者鉴赏、品读中国古典诗、词、文、小说的著作集成,旨在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本系列作者均为现当...
中国小说史略 本书特色 《中国小说史略》原是鲁迅在北京大学讲中国小说历史的讲义,共二十八篇,1924年成书,1925年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本书为鲁迅先生编撰的中...
《基金投资入门与进阶指南》内容简介:本书从零基础起步,针对基金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讲解,让
双年诗经 本书特色 《双年诗经:中国当代诗歌导读暨中国当代诗歌奖获得者作品集2015-2016》是一本较为特殊的诗歌选本,它囊括的不仅是诗的阅读,还有包括诗歌评...
海泉的诗 本书特色 《泪的一生》、《满足》、《守候淡泊一一赠友人陆毅》、《我想活得像首诗》、《童》、《灯下一隅》……《海泉的诗》收入了胡海泉从学生时代至今一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