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有之,则先见于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中,而后中国人所作者中亦有之,然其量皆不及全书之什一,故于小说仍不详。
此稿虽专史,亦粗略也。然而有作者,三年前,偶当讲述此史,自虑不善言谈,听者或多不僚,则疏其大要,写印以赋同人;又虑钞者之劳也,乃复缩为文言,省其举例以成要略,至今用之。
然而终付排印者,写印已屡,任其事者实早劳矣,惟排字反较省。因以印也。
自编辑写印以来,四五友人或假以书籍,或助为校勘,雅意勤勤,三年如一,呜呼,于此谢之!
本书包含《中国小说史略》和《汉文学史纲要》两个部分。《中国小说史略》是部古典小说史名著,为鲁迅先生1920年至1924年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时的讲义,以1935年北京北新书局改订版为底本。该书是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开山之作,首篇为《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以下各篇分论历代小说作家、作品、流派及小说的艺术技巧、演变趋势等,始于神话与传说,迄于晚清谴责小说。《汉文学史纲要》为鲁迅1926年在厦门大学教授中国文学史课程时编写的讲义,题为《中国文学史略》;次年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授同一课程时又曾使用,改题《古代汉文学史纲要》。在作者生前未正式出版,1938年编入《鲁迅全集》时定为《汉文学史纲要》。内容主要谈的是汉文学和汉文学大家,描画出了一条脉胳清晰的数千年中国文学“进行的线索”。
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有之,则先见于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中,而后中国人所作者中亦有之,然其量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有之,则先见于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中,而后中国人所作者中亦有之,然其量皆不及全书之什一,故于小说仍不详。
此稿虽专史,亦粗略也。然而有作者,三年前,偶当讲述此史,自虑不善言谈,听者或多不惊,则疏其大要,写印以赋同人;又虑钞者之劳也,乃复缩为文言
......
然而终付排印者,写印已屡,任其事者实早劳矣,惟排字反较省,因以印也。
自编辑写印以来,四五友人或假以书籍,或助为校勘,雅意勤勤,三年如一,呜呼,于此谢之!
一九二三年十月七日夜鲁迅记于北京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七岁入私塾“三味书屋”,读诗书经传,但他更喜欢野史、杂记,同时又喜欢美术和民间文艺。十三岁时,祖父因科场案被捕入狱,父亲又患了重病,家庭由小康而坠入困顿。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家里“几乎什么也没有了”。家庭经济地位的变化,使鲁迅饱尝了世态炎凉的况味,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封建道德的虚伪。鲁迅幼年及祖父下狱后常住外婆家,使他有机会接触农民的孩子,了解农民的痛苦生活和勤劳朴素的品质。所有这些,对鲁迅后来的思想和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1898年5月鲁迅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转入江南矿务铁路学堂。在南京四年,鲁迅从维新派变法中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使他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相信“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1901年12月鲁迅从矿路学堂毕业,怀着“救国救民”的信念决定去日本留学。次年1月入东京弘文书院学习。为了表示与满清统治斗争到底、献身祖国解放事业的决心,鲁迅毅然剪掉象征种族压迫的辫子,并存照题诗,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庄严誓言。1904年鲁迅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以为“日本维新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想借此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但严酷的现实使他醒悟到改变“愚弱的国民”的精神尤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立志以文艺来唤起民众。1906年6月,鲁迅回到东京,积极参加反清爱国的革命活动,翻译与介绍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外国小说。1907年,他写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文章,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以进化论为主要武器,对形形色色的反动思潮进行猛烈的批判,提出改革中国社会的政治主张。
1909年夏,离日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教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鲁迅非常兴奋,热情地欢迎、支持这一革命。1912年1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请,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部迁往北京,先后任社会教育司科长、佥事。他亲眼看到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的丑剧,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他在寂寞和苦闷的心情中抄写碑帖,整理古籍;同时考察中国的历史,思索中国的前途。《唐宋传奇集》和《嵇康集》等大多是这个时期辑录整理的。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正在沉思、探索的鲁迅以强烈的震动,使他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和人民革命的希望。“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使鲁迅的革命精神更加振奋。从1918年起,鲁迅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这一年四月,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吃人本质,发出“救救孩子”和推翻这个社会的号召。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鲁迅“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发表了《孔乙己》、《药》等优秀短篇小说和大量匕首投枪式的杂文,以彻底反封建的思想和犀利冷峻的艺术风格,显示文学革命的实绩。
1920年秋天开始,鲁迅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教中国古典文学,并坚持文学创作。《中国小说史略》就是根据教课讲义整理成的文学史专著。1921年12月鲁迅写成著名小说《阿Q正传》。作品通过雇农阿Q这个典型,鞭挞封建制度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精神奴役,深刻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这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丰碑。1923年和1926年相继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展示了辛亥革命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广阔的生活画面。散文诗集《野草》也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1925年,围绕“女师大风潮”,鲁迅同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自由派进行尖锐的斗争。1926年1月,在大革命高潮声中发表著名杂文《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提出“打落水狗”彻底革命的口号。在“三·一八”惨案中,面对反动军阀的血腥暴行,鲁迅愤慨地指出:“血债必须用同物来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同年八月,因受反动军阀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执教,著有《汉文学史纲要》和优秀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五篇。这些散文笔调优美、含蓄,感情深沉、激宕,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1927年1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发表了著名文章《庆祝沪宁克服的那一边》,热烈赞颂革命,发出“永远进击”的号召。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鲁迅因营救中山大学学生无效,愤而辞去该校一切职务。血的事实使鲁迅“轰毁”了进化论思想,认识到“青年必胜于老人”的偏颇,向共产主义的思想飞跃。
1927年9月底,鲁迅到上海定居。从此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和文艺运动。在1928年文学论争中,鲁迅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刻地进行自我解剖,确信“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长期阶级斗争的磨炼和艰苦的自我教育,使鲁迅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鲁迅最后的十年,在党的领导下,在新文学的战场上,冲锋陷阵,浴血奋战。他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并先后参加了革命互济会、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他还主编和与人合编过《语丝》、《奔流》、《前哨》等革命刊物,倡导过文艺大众化运动和新兴木刻运动,培养了不少革命作家。他以杂文为武器,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文人进行英勇、坚决的斗争,揭露他们充当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走狗的丑恶嘴脸。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鲁迅怀着极大的喜悦,向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发了贺电,表达了对党和毛主席的崇敬和热爱。
鲁迅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积劳成疾,但谢绝到国外就医。“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坚持在中国战斗到最后一息。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终年五十六岁。鲁迅的“治丧委员会”由毛泽东、蔡元培、宋庆龄、茅盾等人组成。上海各界敬献的“民族魂”旗帜,覆盖着他的遗体。中共中央从延安发来唁电,谨表哀悼。当鲁迅遗体在虹桥公墓安葬时,成千上万的群众赶来送殡。解放后,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主席亲书“鲁迅先生之墓”六个大字,出版了《鲁迅全集》二十卷,《鲁迅书信集》和《鲁迅日记》各两卷。鲁迅著作已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为传颂,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热爱。
马瑞芳重校评批聊斋志异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马瑞芳,著名聊斋学家、红学家、散文家、小说家,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央视《...
歐美文學史上首部同志情色小說英國大文豪王爾德唯一長篇男色鉅作親歷十九世紀末「貴族仕紳限定」超淫奢狂歡晚宴年輕富商與鋼琴師
本书背景为晚清时期的上海,主线剧情围绕着新新日报馆的记者梁启与清末科技发明达人谭四展开,叙述了二人结伴共同解决在“铁爵爷
中国古代诗学探论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诗学探论/俗文化研究丛书》编著者吴晟。 本书从术语、本体、内构、文化等方面,对中国古代诗学中的一些理论与创作问题,作了尝试...
明四大家--文征明 内容简介 绘画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表达观念与情感的一种特殊方式。世界各民族的绘画,由于其历史背景各异,美学观念的...
清宫秘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根据原上海文业书局出版的王皓沅所著《清宫秘史》校订而成的。书中配置了若干幅绘制精美的插图,以便收到文图并茂的效果。全书绝大部分是根据史...
《间奏:余华的音乐笔记》收入了余华关于音乐的随笔,是音乐与文学相融合的产物,体现了艺术是相通的这一特质。全书主要包括了音乐
曲阜--孔孟桑梓之邦 本书特色 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孔子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无人能与之相比的,他的思想几千年来被注入到人们的灵魂深...
《人间词话》一书乃是王氏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向来极受学术界
文学理论十讲 本书特色 感受思辨的圆足和理论的穿透力的同时,引发的可能不全是对文学的审视……文学理论十讲 内容简介南帆共挑选十个文艺美学的前沿问题,如文学与纯文...
《来自“深扎”第一线的报告——沈洋文学作品评论》简介《来自“深扎”第一线的报告——沈洋文学作品评论》由云南人民出版社正式
明诗话 榕城诗话 闽游诗话 内容简介 《明诗话》(外二种)由三本书组成,即《明诗话》、《闽?诗话》、《榕城诗话》。《明诗话》是清代闽人苏之琨辑录的有明一代的诗话...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本书特色 《1966-1976的地下文学》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文革”十年地下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因为地下文学的研究工作尚在初步,《1...
清代学术概论 本书特色 《清代学术概论》: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此其语*妙于形容。……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
文化伦理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现当代小说创作与发展,充分展示了现代人内心的情感困扰和道德焦虑,从20世纪初的国民性批判,到21世纪初直面人性...
魏南河,三十初頭,大學美術系教授,顛狂熱愛古物之外,佔為己用、獨自欣賞是他的怪癖,人前,他是「魏教授」,人後他成了「魏叫
本书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作者鲍桑葵为英国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和社会学家。本书系统地阐发了作者的政治观点,按他所
这本《诗经》收录全部305篇,每篇诗歌都配有相应的解释及译文,使读者更容易理解。目录 国风·周南关雎葛覃卷耳楞木螽斯桃天兔置
灯下西窗·美国文学与美国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即有对美国文学的总体介绍,又有对具体作家及具体作品的深入分析,更有对美国社会文化的介绍。是一本了解美国文学与美国文化...
还有一次机会 内容简介 河由溪而生,因此它没有开头,河因海而终结,因此它没有尾巴——河便是如此无始无终,所以没有人能使它停下来……还有一次机会 目录 集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