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作者写给胡风先生的信札142封(编者注:实为145封),兹据复印件编注发表,提供一种新又学史料。
1997年,梅志先生复印了作者这些信,由《新文学史料》编辑部转交给作者,原件仍存胡风先生家。同年,作者也将胡风先生给自己的信的复印件由《新文学史料》编辑部转交梅志先生,原件仍存作者处。
作者给胡风先生的这些信札(包括明信片),写作时间是自1943年10月起,至1952年12月止。现在看来,可能有个别散失而外,这142封是现存的全部。作者得到的复印件除有个别脱页、模糊外,都还清楚。
编注原则是按时间编排,标明写信人和受信人地址,加简要注释。所有文字、格式、称呼、署名等等,全照原来。复印件个别脱页、模糊处,都已注明。
2006年4月14日,舒芜记.
《舒芜致胡风书信全编》是作者写给胡风先生的信札142封(编者注:实为145封),兹据复印件编注发表,提供一种新文学史料。1997年,梅志先生复印了作者这些信,由《新文学史料》编辑部转交给作者,原件仍存胡风先生家。同年,作者也将胡风先生给自己的信的复印件由《新文学史料》编辑部转交梅志先生,原件仍存作者处。作者给胡风先生的这些信札(包括明信片),写作时间是自1943年10月起,至1952年12月止。现在看来,可能有个别散失而外,这142封是现 存的全部。作者得到的复印件除有个别脱页、模糊外,都还清楚。编注原则是按时间编排,标明写信人和受信人 地址,加简要注释。所有文字、格式、称呼、署名等等,全照原来。复印件个别脱页、模糊处,都已注明。
晓谷兄:久不得信,不知在那混乱的大城市里,你们如何了?自接你最近几封信后,我常想着你所指出来的问题。刚才,把生活论旧稿四章翻开来看了一看,忽然触目惊心,真不知道那样“低徊趣味”的东西,当时怎么写了出来,写出来又是预备给谁看的。不说那些正在行动中的人,就是此刻的自己,一看了最初的几行,也是满肚子不舒服。我论生活,却忘了生活的最重要的一个特质,就是“向前”。只有向前,才把握得住全面,才把握得住新生的萌芽。以前我也侈谈什么新生的萌芽,却忘了自己并未冲过去,自己内部就没有新生的萌芽。我近年来,对许多问题的考虑,竞都从一个反感出发,这真是现在想来大可怕的事。因为对机械家的浮夸的反感,竞至于有意识的专以浇冷水为事,这是多么糟糕的呢?我把“看得更远”如老人的凝炼,竟误以缠绵伤感实之,结果真成了向后看,而居然还自以为深刻,这岂不是又要走上苦雨斋的旧路了么?于是我又想起贵兼在渝时对我的旧诗的批评,他说我是“失败的美”,是“先把自己站在挨打的地位再唱歌”,当时还觉得他这话有些可笑,现在想来,倒是被他不幸而言中了。我又想起,《故事新编》里也就说过:“我久已不投在变化中了,怎能变化人呢?”是的,自己不冲上去,是无力引人来冲的。侈谈新的萌芽,倘自己不先就猛扑向那里,是没有丝毫意义的。一个胜利的精神,真是非常必要。倘不能如江河直下,先把对象卷进来卷向前去再说话,是没有谁来听的。而况还不是别人听不听的问题,而是自己的发展和危机的问题。近年来,已自觉得渐渐开口不得,有喑哑之势,倘长此以往,真不堪设想。我先前居然还谬谈到有一种暗想:暗自责备时代的浮夸。现在想来,才知道,时代永不会错误,错误永不在时代。凡觉得时代有错者,一定自己已是相当之糟了。这些话,你和宁兄都早向我说过,可是不知怎么,总感不到切实的意义。但又不知怎么,今天突然一触发,于是有了鲜明的感觉,于是并且懂得了,这一两年来,你和宁兄对我的一切批评,原来都是在这一点上贯通的。是的,不错,历史上就有许多证明。即如北邻大国新生之初,幼稚浮嚣者甚多,对之有反感者更多,可是,只有高,和他们战斗得到胜利。因为他不是用低徊伤感来作战的,而是用更真更大更高的热情来作战的,他是肯定了基本上的胜利精神来作战的。又如眼前事,齐同来此教书,学生对之崇拜无已,先前我就知道学生们大抵崇拜《新生代》,也以为可笑,现在一想,也知道,那书的成功,也就由于那“向前冲”的姿态,虽然是很不真实的。而且,老人的伟大,也就在这里吧!我想,我常看老人之作,却于此点未取得深刻的教训,真不知如何看的。你前次信,我回信时还说什么“要和读者的浮夸斗争”,也不知当时如何想的。北邻流行的文学,我一向总觉得格格不入,但细细分析,这格格不入之中,也就有许多不好的东西。恐怕他们也只有就在那条路上进展下去的吧!此外,难道还要他们回头?现在,我觉得委靡得太久了,再下去,难免要变成台静农那样,必须振作才行。生活论旧稿已成者,决定丢去,即刻另行起头。你先前向我说的意见,当时都不知如何实行,现在自己有了实感,我想可以行了。要赶快,要振作,要向前,这是我的订以自励的原则。有些“激动”之类,所以拉杂的即刻写了出来。其实这月末旬,借钱买小菜已久,是要待下月初才有钱买邮票发出的。又,不知上海情形如何,故由宁兄转。
舒芜(1922--2009)作家、文学理论家。原名方管,学名方硅德,字重禹。安徽桐城人。解放前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副教授,江苏省立江苏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解放后,任南宁高中校长,l953年由南宁调北京,先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担任编审。主要专著有《挂剑集》、《说梦录》、《周作人的是非功过》、《舒芜集》(共八卷)等。
《抒情传统与政治现实》主要内容:崇拜西洋文明,唾弃自己的文化,是现代中国人的宿命。事实上,不论是研究中国文化,还是研究中
此事岂可对人言 本书特色 欣赏他批评的胆略,莫如欣赏他传记的学识;欣赏他传记的学识,又莫如欣赏他散文中的真性情。而对人对己的幽默态度,更是我特别欣赏的品格。 —...
南宋傅干撰《注坡词》十二卷,是《东坡词》第一家注本和最早的刊本,该书对于校正苏词,存真辨伪,验明题叙,考定编年等,均提供
《沉默的大多数》内容简介:本书为王小波杂文随笔作品精选集。其中包括思想文化方面的文章,对日常生活、社会现象的评点,以及创作
夏志清原籍江苏吴县,1921年生于上海浦东。1951年获耶鲁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先后执教密歇根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匹兹堡大学等校。1969年起任哥伦比亚大学中文...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094:殷夫 胡也频 冯锵卷 本书特色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以131卷的文本规模,精选汇集了19世纪初期至20世纪中叶在上海地区出现的约270...
最受读者喜爱的文章-最全集-超值白金版 本书特色 《*受读者喜爱的文章》:一生的读书计划 永恒的收藏经典小文章大手笔 小视角大意境 小故事大道理综合《读者》杂志...
鲁迅小说集:孔乙已 本书特色 鲁迅著的《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
荒堂翻填唐宋孤词 本书特色 本书是国内首部对唐宋“孤词”进行研究和翻填的著作。这是一部关于唐宋孤词的、创作和研究并重的著作。作者考证细致,全书特色鲜明。将唐宋孤...
象形2010 本书特色 在象形聚会上,有一种粮食酒——产自江汉平原腹地一个名为熊口的小镇,诸友几乎人人喜饮。装酒的瓶子,陶瓷质,泛着釉色,当它在即将倒完余酒瓶口...
听!听!勃拉姆斯 本书特色 在物欲横流、红尘滚滚的高物质文明中,人心却沉潜在夜的黑色罅隙里,当我们享受着电脑和高技术的快捷与方便时,心理的疾病像瘟疫一样地蔓延着...
经典头版及背后的故事(上·下) 本书特色 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你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望,因为你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我们看着你举起锄头,我们看着你舞动镰刀,我们...
阿甘在跑:吴非杂文自选集 本书特色 本书选编了吴非先生百余篇有关教育的杂文精品。他通过杂文引导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将生活与教学中遇到的各种教育问题形诸笔端。充分展...
本书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权威的艾米莉·狄金森诗选。作者简介 艾米莉·狄金森与惠特曼并称为美国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而且她
恒向线 本书特色 原帖拥有在天涯社区“天涯杂谈”六十多万、“猫眼看人”四十多万的点击率,备受网友关注!12年航海、20余万海里、30多个国家和地区、50多个港口...
《AR与VR开发实战》内容简介:本书是非常好的AR和VR入门教程,适用于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学习AR和VR技术,同时由于书中附有大量
《最漫长的思念:泰戈尔经典诗选》收入泰戈尔最具代表性的两部诗集:以描绘儿童世界的天真纯洁为主旨的散文诗集《新月集》;关于
积微居读书记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杨树达十一种读书笔记:读《尚书》、读《左传》、读《国语》、读《后汉书》、读《庄子》、读《荀子》、读《商君书》、读《晏子春秋》、读...
萧红作品新编 内容简介 滥觞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虽然只有三十年的短暂历程,但在东西方文化浪潮的交汇与激荡之中,却风生水起、云蒸霞蔚,涌现出一代灿若星...
《全民阅读视野下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内容简介:该书立足于中外全民阅读理论与实践,对“全民阅读视野中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