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福利经济学乃至整个现代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社会选择理论始于阿罗1951年出版的这本《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它是研究如何把个人偏好集合成为社会偏好,个人选择集合成为社会选择的过程。 在《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一书中,作者提出了"线性定理",即:在每个社会成员对一切可能的社会经济结构各有其特定的偏好"序列"的情况下,要找出一个在逻辑上不与个人偏好序列相矛盾的全社会的偏好序列是不可能的。 阿罗还认为,社会福利函数必须在已知社会所有成员的个人偏好次序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程序把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归纳成为单一的社会偏好次序,才能从社会偏好次序中确定*优社会位置。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第2版)》内容简介:自1951年《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第2版)》**版问世以来,社会选择领域的著述已经汗牛充栋。众所周知,《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第2版)》奠基于前贤们对社会福利性质的思索,并试图提供一套系统的研究方法以总结以前的成就;社会选择理论中的一些准则常常被心照不宣地接受,我们的方法可以澄清这些准则的内在涵义,并揭示出它们的不一致性。在(《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第二版)新译本即将出版之际,我想在一个稍微广阔的视角下反思一下《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第2版)》的主题:人类生活*鲜明的特点之一,乃是合作的存在。我们万难想像,人类生活中还有不依赖于他人,不希求他人帮助的方面。经济学的主题在于“交换可以获益”,而交换必定依赖他人的存在。市场制造出了一种“人人独立行动”的幻觉,然而市场本身却是社会的建构。市场要能有效运行并发挥作用,少不了人们的通力协作。当然,市场并非合作的惟一形式。由于人类的儿童期漫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所以相形之下,家庭是更为有力的合作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也开始担负起了某些协同合作的任务。合作并不是人类的惟一特点。很多动物,甚至某些植物也能合作。在演化中,它们因合作而更易生存。
%插图:第二种价值判断规定(dictate),福利的真实分配不能单纯以金钱多少来衡量。正如萨缪尔森教授指出的,这种福利判断与任何对于备选社会状态的定义良好的社会排序是不一致的。[8]在一个给定环境中,实际收入的分配必然随着个人口味的变化而变化。故而,对于一个个人口味的给定集合(由所有个人对自己消费束的排序关系代表)和给定的环境,存在一种对于购买力的(以某种方法定义的)给定分配,从这样的分配出发,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交换不断进行,直到达到最优状态。给定真实收入的分配状况和个人口味,就惟一地决定了作为一种社会状态的最终结果。所以,一个给定的伦理体系就是一种规则,它定义了从给定的环境出发选择社会状态的方法,它使被选择的社会状态成为所有个人口味的函数。并且保证对于一个给定的口味集合,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期望选择具有一致性——这意味着选择函数是从所有社会状态的弱序中导出的。故而,本节讨论的伦理框架(我们可以称之为伯格森社会福利函数)的形式是这样的:它是一种规则,按照这个规则,从每个可能的代表口味的个人排序可得到一个社会排序。于是,从数学上看,伯格森社会福利函数具有我们已经讨论过的社会福利函数的形式,然而,对于不同的问题,例如,个人排序到底是代表口味还是价值观,整个函数是假设一致同意的特定价值观的最终产物,还是一种不同价值体系的调和方法,对伯格森社会福利函数的解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如果口味的范围并没被预先限定(我们只要求它是真正的口味,亦即,无论它们如何被定义,都只与个人自己的消费有关),那么伯格森社会福利函数实际上与个人主义假设下的社会福利函数是同构的。所以,个人主义假设下的可能性定理(定理3的推论)在此适用:我们无法构建一个伯格森社会福利函数,亦即满足价值判断(1)和(2)的社会福利函数,使之满足条件2-5,并且对任何个人口味的集合给出一个真正的社会排序。
%作者:(美国)肯尼斯·J.阿罗(Arrow K.J.) 译者:丁建锋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第2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肯尼斯.J.阿罗代表作*新中译本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第2版)》内容简介:自1951年《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第2版)》**版问世以来,社会选择领域的著述已经汗牛充栋。众所周知,《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第2版)》奠基于前贤们对社会福利性质的思索,并试图提供一套系统的研究方法以总结以前的成就;社会选择理论中的一些准则常常被心照不宣地接受,我们的方法可以澄清这些准则的内在涵义,并揭示出它们的不一致性。在(《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第二版)新译本即将出版之际,我想在一个稍微广阔的视角下反思一下《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第2版)》的主题:人类生活*鲜明的特点之一,乃是合作的存在。我们万难想像,人类生活中还有不依赖于他人,不希求他人帮助的方面。经济学的主题在于“交换可以获益”,而交换必定依赖他人的存在。市场制造出了一种“人人独立行动”的幻觉,然而市场本身却是社会的建构。市场要能有效运行并发挥作用,少不了人们的通力协作。当然,市场并非合作的惟一形式。由于人类的儿童期漫长,离不开父母的养育,所以相形之下,家庭是更为有力的合作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也开始担负起了某些协同合作的任务。合作并不是人类的惟一特点。很多动物,甚至某些植物也能合作。在演化中,它们因合作而更易生存。
插图:第二种价值判断规定(dictate),福利的真实分配不能单纯以金钱多少来衡量。正如萨缪尔森教授指出的,这种福利判断与任何对于备选社会状态的定义良好的社会排序是不一致的。[8]在一个给定环境中,实际收入的分配必然随着个人口味的变化而变化。故而,对于一个个人口味的给定集合(由所有个人对自己消费束的排序关系代表)和给定的环境,存在一种对于购买力的(以某种方法定义的)给定分配,从这样的分配出发,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交换不断进行,直到达到最优状态。给定真实收入的分配状况和个人口味,就惟一地决定了作为一种社会状态的最终结果。所以,一个给定的伦理体系就是一种规则,它定义了从给定的环境出发选择社会状态的方法,它使被选择的社会状态成为所有个人口味的函数。并且保证对于一个给定的口味集合,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期望选择具有一致性——这意味着选择函数是从所有社会状态的弱序中导出的。故而,本节讨论的伦理框架(我们可以称之为伯格森社会福利函数)的形式是这样的:它是一种规则,按照这个规则,从每个可能的代表口味的个人排序可得到一个社会排序。于是,从数学上看,伯格森社会福利函数具有我们已经讨论过的社会福利函数的形式,然而,对于不同的问题,例如,个人排序到底是代表口味还是价值观,整个函数是假设一致同意的特定价值观的最终产物,还是一种不同价值体系的调和方法,对伯格森社会福利函数的解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如果口味的范围并没被预先限定(我们只要求它是真正的口味,亦即,无论它们如何被定义,都只与个人自己的消费有关),那么伯格森社会福利函数实际上与个人主义假设下的社会福利函数是同构的。所以,个人主义假设下的可能性定理(定理3的推论)在此适用:我们无法构建一个伯格森社会福利函数,亦即满足价值判断(1)和(2)的社会福利函数,使之满足条件2-5,并且对任何个人口味的集合给出一个真正的社会排序。
作者:(美国)肯尼斯·J.阿罗(Arrow K.J.) 译者:丁建锋
2011-读书-上下全两册 本书特色 《读书(2011上下)(精)》由《读书》编辑部编。《读书》关注书里书外的人和事,探讨大书小书涉及的社会文化问题,推介不同知...
易家之言 本书特色 易中天是著名学者,更曾是家喻户晓的“学术明星”。它既有学者的见识与功夫,又有草根悲悯的情怀。他身居学术庙堂,心系家国天下;他处江湖之远,也从...
社区社会学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社区的概念;类型学的方法;生态学方法;社区作为社会系统;冲突的理论;社区的质量与生活的质量等内容。社区社会学 目录 **章社区的...
乡土中国(经典珍藏版) 本书特色 《乡土中国(经典珍藏版)》辑录的《乡土中国》、《皇权与绅权》、《内地的农村》、《乡土重建》和《生育制度》等5篇著作,是费孝通早...
神圣的欢爱:性.神话与女性肉体的政治学 本书特色 本书集中讨论伙伴关系和统治关系两种模式下的性行为。作者雄辩地指出,男女关系只有完成从传统统治关系向伙伴关系的复...
《太阳吟(经典悦读)》内容简介:本诗集选编了闻一多各时期诗歌创作中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这些诗作有个人情感的抒发,有爱国之心
理解中国的视野-汪晖学术思想评论集-(二) 本书特色本选题是国内外学界围绕汪晖近年来出版的《别求新声》、《去政治化的政治》、《东西之间的“西藏问题”》三本书,就...
陆征祥(1871-1949)是清末民初中国国势最弱、国际地位最低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外交家,身居世界、东亚、中国都在转变的乱世,承担中国外交的重担,曾任国务总理、...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 本书特色 以丰富的数据和文献资料,全面系统描述了1949年以来中国经历的五次社会流动,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总体格局。当代中国社会流动 内容...
【编辑推荐】◆新中国考古学与埃及学奠基人夏鼐先生博士学位论文中文版首度出版,中国埃及考古学扛鼎之作。◆填补古埃及珠饰研究的空白,从串珠的考古价值、研究方法、制作...
牙含章卷-师道师说-中国文化书院九秩导师文集 本书特色 弘扬中国文化在世界走向全球化的时刻要有一个观照全球的眼光,我们一方面要坚持自身文化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我们...
柯南道尔的《血字的研究(精)》创作于1887年,这是他第一本以歇洛克·福尔摩斯为主角的作品。这个故事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简要介绍了华生和福尔摩斯相识的经过,...
Mary S. Morgan,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荷兰皇家艺术和科学院海外院士,伦敦经济学院和阿姆斯特丹大学历史学和经济哲学教授。她出版了一系列历史和经济哲学方...
1949-2011-中国人事人才纪事 本书特色 潘晨光主编的这本《中国人事人才纪事(1949-2011)》整理收录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人才培养问题的...
自由、公平和效率 本书特色 本书各章以各种方式对为解决自由、公平、效率三大经济目标之间的冲突而被设计出来的经济政策和制度选择展开研究。在现代复杂经济中,国家必须...
赠给男人:让男人铭记的28种礼物 内容简介 生命无非记忆,当我们老了,或许会发现,原来我们珍藏的那些有关情感的记忆,皆与某件物品有关。我们也许无法计算自己使用过...
何天平,广播电视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获中国人民大学与日本爱知大学双博士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
B思想者书系-人类的自我毁灭 本书特色 《人类的自我毁灭》:至迟到22世纪,人类的文明将自我终结!这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也不再仅仅是一个宗教话题,凡高瞻远瞩的学...
施坚雅(G.WilliamSkinner,1925-2008)1925年2月14日出生于美国加州奥克兰,1954年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获人类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哥伦比...
最新详解英美编目规则-(第二版 2002修订本) 内容简介 到了2001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计算机文件”一词已不能涵盖所有的电子资源。第九章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