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失落民间的相册,引发了摄影界、学术界的无尽话题,也成为人类学研究的生动标本。
这是一个普通中国人连续六十二年的留影,从1907年到1968年,福州的叶景吕先生从二十七岁到八十八岁,每年一张,一张不少,整整六十二张,还有他1901年单独的照片,及1906年的结婚照、结婚四十年和六十年时和夫人的合影。每张照片下面或上面都有他亲笔所写的拍摄时间、当年的年龄及家庭、国家大事等。从**张清朝的长发蓄辫到民国的长袍马褂,一直到新中国的列宁装,照片的主人公也从英姿勃发的青年变成了矍铄老者。一张张照片,忠实记录了这位同胞从风华正茂走向人生暮年的完整过程。
一年一照,是人生的仪式。一站一坐,年度交替,是主人公的生活方式。六十几张照片,叶景吕的目光始终淡定从容。他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大起大落,但他对世间的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正是这种内心的充盈和强大,人格的独立和坚定,才造就了表面上一如既往的恬淡与笃定。他的一生,没有奇迹,也从无荒诞,点点滴滴,时时刻刻,让身边人都享受着与他共处的阳光与温情。
“叶先生安息四十年后,我偶遇了他,不惑之年的我,也重新认知了自己和生活。”对这套照片做出详尽考证工作的收藏家仝冰雪说。
肖逢先生的“私人编年史”进入到1998年,以兼并、破产为主要方式的国企改革“攻坚”阶段,在这一年的搏杀尤其惨烈。他所在的钢铁厂也没有逃过这一劫,并上演了一出悲剧:“我去了车站,看见全厂大部分职工和家属以及很多周边居民聚集在铁路两旁。路基下,武警部队陆续开来,本地警方在维持着秩序,一些工人和家属给现场的人们送来开水。停止行驶的列车没有开门,旅客们很平静地看着外面这沉重的一幕。没有人来协调劝解铁路上的人们散去,等到武警部队集结布置完成,指挥的高音喇叭响起,我们*不愿看见的事终于发生了……当天晚些时候,铁路恢复了通行。”
前不久,我参加杨葵老师的新书《过得去》读者见面会。他当年编辑的《哈佛女孩刘亦婷》正版销量将近二百万册。那个年代,中国家长望子成龙之切,让我突然联想到肖逢老师文章中的一段话:“破产后的厂里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孩子们读书普遍用功了。重工业职工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多数子弟校的教学水平比不上地方,加上厂里劳动密集型的用工机制能完全解决子女的就业,读大学本不是必须的选择。也许是破产和“铁路事件”给所有人都烙下太深刻的伤痛印记,促使孩子也懂事了很多……”
《北京四中》一文,是诗人北岛的个人回忆录。“1965年暑假收到录取通知,我终于考上北京四中。”过后一年,“文化大革命”爆发。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四中从此正式停课。“听到这一消息,我跟同学一起在教室欢呼雀跃,但自知动机不纯:那正是我数理化告急的关头——期末考试在即。”经历了两年的荒诞岁月后,他们又被裹入“上山下乡”的洪流,“北京火车站成了我们*后的课堂,新的一课是告别”。
《联大八年》是上下两册旧书,由西南联大的一个学生社团“除夕社”所编,西南联大学生出版社1946年出版。六十年前西南联大学生记录下的一百零二位教授,应该是*“原生态”的西南联大研究资料了。
对于研究回顾西南联大来说,这两册小书是珍贵的史料。收藏此书的张家荣老师说出对其的观感:
一是真实的教授。这些教授走着坐着、笑着骂着,支持或反对,学问或者政治,都在学生的面前一一展现,令人感佩。
二是真实的文字。虽是联大教授的小传,但应当是我看过*有趣也是*好的人物小传(所见有限),不是新八股,没有abc,没有一二三,感性文字,感性人物。里面的人物以细节示人,使人的形象一下子就出来了,与当下介绍人或者名人的方式有很大不同,稍稍对比一下就发现了。他们为什么能这么写?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
三是真敢写。写这些教授小传的多为学生,有的很言辞很激烈,有的还用不断的反问,有的很冷静,有的很幽默,不但语言风格不同,而且里面人物风格和政治观点也不同(他们居然都能很好地相处)。还让人有点感慨的是,这些“同学”所写的教授,有的还是当权的人士,喜笑怒骂,居然不“害怕”报复。
四是编者的执着。这两种小册子印制恶劣,错字漏字不少,字迹模糊,纸张也很差,看不清楚,为了录下来,我连猜带蒙,费了不少时间,大致也就是目前这个样子了。但是当看完《后记》的时候,就会由衷地佩服编印者,并向他们致敬。
“那部分‘联大精神’失掉,实在太可惜了。”他说。
仓央嘉措活佛的诗如今风行坊间。而在《仓央嘉措圣歌七十首》的译者龙冬先生看来,“从历史背景和他生活信仰中剥离出来的仓央嘉措,已经变成一个‘情圣’了。这是对他的误读”,“仓央嘉措同他的作品,是现实、历史、文献、愤怒、沉痛、讽刺、隐喻、批判、孤独、压抑、冤屈、厌世、反抗、沉郁、缅怀、坚韧、信仰、感悟、意念、叛逆、理想、矛盾、宿命、率真、早熟、敏锐、豪放、焦虑、敏感、慈悲、预言。他无所不包,唯独不是一个‘情圣’”。
本辑藏书票为李晨老师绘制《鲁迅与他笔下的人物》。
文丛书《读库》吸纳较少被报刊和图书收入,但又深具出版价值和保留价值的中篇读本,内容主要涉及当代文化事件、文化人物和文艺评析,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书内附藏书票为李晨老师绘制《鲁迅与他笔下的人物》。
《读库1002》内容简介: 一套失落民间的相册,引发了摄影界、学术界的无尽话题,也成为人类学研究的生动标本。这是一个普通中国人连续六十二年的留影,从1907年到1968年,福州的叶景吕先生从二十七岁到八十八岁,每年一张,一张不少,整整六十二张,还有他1901年单独的照片,及1906年的结婚照、结婚四十年和六十年时和夫人的合影。每张照片下面或上面都有他亲笔所写的拍摄时间、当年的年龄及家庭、国家大事等。从**张清朝的长发蓄辫到民国的长袍马褂,一直到新中国的列宁装,照片的主人公也从英姿勃发的青年变成了矍铄老者。一张张照片,忠实记录了这位同胞从风华正茂走向人生暮年的完整过程。一年一照,是人生的仪式。一站一坐,年度交替,是主人公的生活方式。六十几张照片,叶景吕的目光始终淡定从容。他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大起大落,但他对世间的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正是这种内心的充盈和强大,人格的独立和坚定,才造就了表面上一如既往的恬淡与笃定。他的一生,没有奇迹,也从无荒诞,点点滴滴,时时刻刻,让身边人都享受着与他共处的阳光与温情。“叶先生安息四十年后,我偶遇了他,不惑之年的我,也重新认知了自己和生活。”对这套照片做出详尽考证工作的收藏家仝冰雪说。肖逢先生的“私人编年史”进入到1998年,以兼并、破产为主要方式的国企改革“攻坚”阶段,在这一年的搏杀尤其惨烈。他所在的钢铁厂也没有逃过这一劫,并上演了一出悲剧:“我去了车站,看见全厂大部分职工和家属以及很多周边居民聚集在铁路两旁。路基下,武警部队陆续开来,本地警方在维持着秩序,一些工人和家属给现场的人们送来开水。停止行驶的列车没有开门,旅客们很平静地看着外面这沉重的一幕。没有人来协调劝解铁路上的人们散去,等到武警部队集结布置完成,指挥的高音喇叭响起,我们*不愿看见的事终于发生了……当天晚些时候,铁路恢复了通行。”前不久,我参加杨葵老师的新书《过得去》读者见面会。他当年编辑的《哈佛女孩刘亦婷》正版销量将近二百万册。那个年代,中国家长望子成龙之切,让我突然联想到肖逢老师文章中的一段话:“破产后的厂里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孩子们读书普遍用功了。重工业职工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多数子弟校的教学水平比不上地方,加上厂里劳动密集型的用工机制能完全解决子女的就业,读大学本不是必须的选择。也许是破产和“铁路事件”给所有人都烙下太深刻的伤痛印记,促使孩子也懂事了很多……”《北京四中》一文,是诗人北岛的个人回忆录。“1965年暑假收到录取通知,我终于考上北京四中。”过后一年,“文化大革命”爆发。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四中从此正式停课。“听到这一消息,我跟同学一起在教室欢呼雀跃,但自知动机不纯:那正是我数理化告急的关头——期末考试在即。”经历了两年的荒诞岁月后,他们又被裹入“上山下乡”的洪流,“北京火车站成了我们*后的课堂,新的一课是告别”。《联大八年》是上下两册旧书,由西南联大的一个学生社团“除夕社”所编,西南联大学生出版社1946年出版。六十年前西南联大学生记录下的一百零二位教授,应该是*“原生态”的西南联大研究资料了。对于研究回顾西南联大来说,这两册小书是珍贵的史料。收藏此书的张家荣老师说出对其的观感:一是真实的教授。这些教授走着坐着、笑着骂着,支持或反对,学问或者政治,都在学生的面前一一展现,令人感佩。二是真实的文字。虽是联大教授的小传,但应当是我看过*有趣也是*好的人物小传(所见有限),不是新八股,没有ABC,没有一二三,感性文字,感性人物。里面的人物以细节示人,使人的形象一下子就出来了,与当下介绍人或者名人的方式有很大不同,稍稍对比一下就发现了。他们为什么能这么写?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三是真敢写。写这些教授小传的多为学生,有的很言辞很激烈,有的还用不断的反问,有的很冷静,有的很幽默,不但语言风格不同,而且里面人物风格和政治观点也不同(他们居然都能很好地相处)。还让人有点感慨的是,这些“同学”所写的教授,有的还是当权的人士,喜笑怒骂,居然不“害怕”报复。四是编者的执着。这两种小册子印制恶劣,错字漏字不少,字迹模糊,纸张也很差,看不清楚,为了录下来,我连猜带蒙,费了不少时间,大致也就是目前这个样子了。但是当看完《后记》的时候,就会由衷地佩服编印者,并向他们致敬。“那部分‘联大精神’失掉,实在太可惜了。”他说。仓央嘉措活佛的诗如今风行坊间。而在《仓央嘉措圣歌七十首》的译者龙冬先生看来,“从历史背景和他生活信仰中剥离出来的仓央嘉措,已经变成一个‘情圣’了。这是对他的误读”,“仓央嘉措同他的作品,是现实、历史、文献、愤怒、沉痛、讽刺、隐喻、批判、孤独、压抑、冤屈、厌世、反抗、沉郁、缅怀、坚韧、信仰、感悟、意念、叛逆、理想、矛盾、宿命、率真、早熟、敏锐、豪放、焦虑、敏感、慈悲、预言。他无所不包,唯独不是一个‘情圣’”。本辑藏书票为李晨老师绘制《鲁迅与他笔下的人物》。
张立宪,河北赵县人,著名出版人,作家。因喜好数字六,以老六自称,网名见招拆招。现居北京。参与创办《足球之夜》、《生活资讯》等杂志。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策划过一些文艺类图书,如《大话西游宝典》、《独立精神》、《事关江湖》、《家卫森林》等,并出版有个人著作《记忆碎片》,新版名字为《闪开,让我们歌唱八十年代》。现任《读库》主编,跨工种作业,独立完成一本书的策划、组稿、编稿、设计、印刷、宣传、发行各环节,涉及编辑、美术、财务、公关、销售诸领域。 以一人之力,创出中国出版界持续出版一种读书品牌《读库》的奇迹。无论从内容、版式还是到装帧,其追求完美及一丝不苟,均令许多出版界同行汗颜。其所开设的读书博客,成了“读库”迷实现诸种交流的良好平台。
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 内容简介 一九七七年之夏,金耀基院长自香港来台,访余于士林外双溪素书楼寓庐。是为余两人初次之相识。耀基告余,拟为新亚创办一「...
休养生息话家庭 本书特色 俗文化,古而不老,历久而弥新。它在人们的身边,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趣。总结俗文化,剔其糟粕,吸收其精华,...
看上去很高雅:《新周刊》艺术观 本书特色 《看上去很高雅:<新周刊>艺术观》是《新周刊》“观点供应商”文丛二十年精选系列丛书之一,以《新周刊》的艺术观为主题。“...
這是一個不屬於戀愛或親情,純粹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故事。故事中的兩位主角一直探詢著,該為他們長期以來所編織的關係,冠上什麼名詞。毫無鋒利之處,卻能傷人的刀刃,是...
我们要我们的自由-胡适思想录-(八) 本书特色 胡适,汉族,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近代中日文艺学话语的转型及其关系之研究 本书特色 《近代中日文艺学话语的转型及其关系之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近代中日文艺学话语的转型及其关系之研究 目录 绪论...
诸葛村 本书特色 诸葛村位于浙江兰溪西部的一个三县交界处,这里地产丰富,人文荟萃,是一代名相诸葛亮后裔*大的一个聚居地。传统文化与市井文化的交融与冲突,给村中近...
文化批评往何处去-八十年代末后的中国文化讨论 内容简介 文化批评基于独立的思想和判断。它是知识分子介入社会事务和公共政治的公民行为;它剖析、评价与“共同的善”相...
行走中国人类的财富与骄傲.中国瑰宝 内容简介 200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我国的河南安阳殷墟和四川卧龙大熊猫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至此,包括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在内...
寿安宫-天堂的拐弯 本书特色 '故宫秘境丛书'描写了故宫的七处'隐秘角落':武英殿、慈宁花园、昭仁殿、寿安宫、文渊阁、倦勤斋、景阳宫。 所谓的'秘境'是对大多数...
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西方文论经典-(第二卷) 本书特色 高建平、丁国旗主编的这本《西方文论经典(第 2卷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共选收了40多篇西方 文论的经...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一战》内容简介:本书为袁腾飞继代表作《这个历史挺靠谱》之后,精心创作的最新力作。袁腾飞运用新
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 本书特色 本书原题The Consonantal System of Old Chinese,刊载于AsiaMajor 9(1962):58...
中国民族语言文学研究论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有“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20世纪中国苗族文学纵横谈”、“哈萨克英雄史诗研究概况”、“文学表达的民间资源”...
珊娜雅.羅曼(Sanaya Roman)一位智慧溫柔的心靈老師,開啟了無數人更大的潛能。多年潛心整合歐林訊息,提出一個有系統的課程,協助人們轉化自己的人生,發現...
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道德败坏、刚愎自用,为何神话故事还可以广为传诵?手无一兵一卒的教皇格利哥里七世为何能让手握重兵的皇帝亨利四世站在冰天雪地里悔罪?为了信仰的自由...
歇后语大词典 目录 第—章 人**节 品德安分守己背信轻诺大公无私得意攀附权势品德卑劣欺哄瞒骗其他谦虚勤劳节俭奢侈浪费贪得无厌虚荣虚伪以怨报德争名夺利助人为乐自...
作者簡介三津田信三日本奈良縣出身,曾任出版社編輯,籌畫過一系列懸疑、驚悚、怪奇風格的叢書。2001年以《忌館:恐怖小說家的棲息之處》正式出道,2010年以《如水...
嬉皮士:美国主流社会的叛逆一代 本书特色 新视野文库”的宗旨,是为读者“穿越时空,神游历史”提供一条“时光隧道”。在**批出版的书籍中,我们得以窥见:从古代埃及...
梁漱溟全集-第二卷 本书特色 梁漱溟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学术思想和社会活动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深为人们所关注。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