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政治学:压力之下的公共领导能力》:这是一本关于政府危机管理中的领导艺术和公共关系策略的学术著作,从新的角度深化了政府危机管理研究。该著作认为,危机管理已经成为现代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危机时刻,组织和组织成员都希望他们的领导能把面临的危机降低到*小的程度,而批评者和官僚体制的竞争者试图抓住危机时刻对当前的统治者和他们的政策进行攻击。在特殊的情境下,政策制定者必须在某种程度上树立常规性的危机意识,鼓励从过去的经验中进行集体学习。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危机管理政治学:压力之下的公共领导能力》作者研究了领导者如何处理他们面临的挑战、政治风险和面临的机会。
《危机管理政治学:压力之下的公共领导能力》是一本来自公共政策和国际安全方面专家的重要的原创性著作。危机管理已经成为当代治理的显著特征。在危机时期,社会和组织的成员都希望他们的领导能把身边危机的影响减至*低程度;与此同时,批评家和官场的竞争对手总是竭力抓住危机,以抨击在任的统治者及其政策。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中,决策者必须以某种方式建立一种正常的管理模式,并且鼓励从危机经验中进行集体学习。在这一独特而又全面的分析中,作者考察了领导者是如何处理他们面临的战略性挑战,所遭遇的政治风险和机遇,他们所犯的错误,需要避开的陷阱,以及他们所寻求的远离危机的途径。《危机管理政治学:压力之下的公共领导能力》是在一个十多年的合作和跨国性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并且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跨学科的研究视角。
这一特殊的组织特征的明显后果是对数据资料的解释成为政治过程的主题。通过公共机构内部或者之间官僚性的信息来往,对数据资料的解释和对证据的权衡得以告知:不同的价值和各种团体利益开始起作用。每个人的立场取决于其所处的位置。一定程度的官僚政治是有益于一个组织的健康发展的。毕竟,正是决策者之间过度的同质性和一致性使得用一种新的观点解释数据资料很困难,而当一个人想真实地预测和评估新近形成的威胁时,这种新的观点常常又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无限制的组织内部的冲突和毫无意义的交流最后产生了一种类似衰弱的效应:信息和分析不再被视为某些现实环境的表现,而是一开始就被看做是正在进行的政府内部争斗中讨价还价的杠杆和武器。结果,信息被过滤、淡化、曲解、润饰或者因为与目前的形势完全无关的理由而被偷偷地删减。这将我们带到了解释缺乏关于迫近危机的高质量情报的第二个原因:政府内部缺乏促进意义感知的快速机制。这样的机制是自发地出现,还是要求智能设计依然模糊。然而,很清楚,构建这样的机制是领导的责任。看来,很少有组织——不论是公共的还是私有的——能适当地设置这些集体意义感知的机制。
作者:(荷兰)阿金·伯恩(Arjen Boin) (荷兰)保罗·特哈特(Paul Thart) (瑞典)埃瑞克·斯特恩(Eric Stern) 等 译者:赵凤萍 胡杨 樊红敏阿金·伯恩(ARJEN BOIN),荷兰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公共管理系副教授。他是《精工打造公共机构》(Crafting Public Institutions)(2001)一书的作者,他还与乌里尔·罗森塔尔和路易斯。康福特(Louis Comfort)共同编辑了《管理危机:威胁、困境与机会》(Managing Crises;Threats,Dilemmas,Opportunities)(2001)一书。保罗·特哈特(PAUL.THART),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荷兰乌特勒支大学乌特勒支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教授。他的著作包括《认识政策的惨败》(Understanding PolicyFiascoes)(1 996),《超越团体迷思》(Beyond Groupthink)(1997)以及《公共治理中的成与败》。埃瑞克·斯特恩(ERIC STERN),瑞典国防学院危机管理研究培训中心(CRISMART)主任、政府学代理教授,瑞典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University)政府学副教授,同时也是《危机决策:一种认知的制度路径》(Crisis Decisionmaking;A Cognitive Innsdtutional Approach)(1999)一书的作者。邦特·桑德留斯(BENG/SUNDELIUS),瑞典危机管理研究培训中心的创始主任,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政府学教授,瑞典应急管理局首席科学家,负责推动本国安全领域的研究工作。
古往今来,通过战争赢取和平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而战略的运用则在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以各种战略为体系,通过战
宿命的败退-太平洋战场几场关键性战役 本书特色 太平洋战争是一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也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生在海洋上的*惨烈的战斗,本书致力于全面忠实地...
错误估计形式,铤而走险引发战争序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国家发生剧烈震荡和变化,苏联国势衰落,华约赖以存在的政治基
基辛格越战回忆录 本书特色 越南战争是冷战时代的一次历史性的战争,也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对外军事行动中*有争议的战争。由于其巨大的争议性,基辛格博士将这场战争称之为...
《社区睦邻中心》内容简介:杨浦睦邻中心的建设、运作以及其在提供有价值社会服务方面的模式化运方面积累了雄厚的实践经验,不断推
故事就是历史 兵器的故事 本书特色 古代社会,掠夺战争频繁,而战争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兵器,因此兵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防御敌人,兵器有时也是身份地位...
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 本书特色 《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编辑推荐:中国人向往民主政治,以戊戌变法...
大国外交-高端讲坛 本书特色 《大国外交》为高端讲坛系列之一。《高端讲坛》系列简介: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和文化大国,中国的力量逐渐得到全世界的认同。中国影...
清代进士群体与学术文化 内容简介 科举制度首创于中国,是中国古代制度中*具特色的内容之一。本书对清代进士群体与学术文化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2600多名清代进...
《合作社商人法律制度研究》内容简介:本书基于商法视角,首次提出了合作社商人学说,并在结构上采取逻辑递进方式进行章节安排,具
1921-1949-中国共产党执政历程-第一卷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的过程,也是在局部范围执政的过程。在革命根据地...
《单向度的人》内容简介:★西方青年学生的精神导师,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 ★“新左派运动教父”马尔库塞最负盛名之作,西方六〇
我是台湾人 更是中国人 本书特色 ▲本书是王炳忠先生个人的全景纪实,这种成长既指的是王先生从孩童时代成长为有为青年,更是指王先生在政治领地思想的成长。全书主要分...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研究 本书特色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研究》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为研究对象,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第二野战军的11个军-开国雄兵 本书特色 我们从这里走来──《开国雄兵》序言徐 焰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现代人流行的歌声中往往也表达着一种“寻根热”。人...
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的中文译本问世,基于两个理由,我们应该重视与推介。第一,这是一本极为出众的菱,问题意识精准明晰,论证结构紧密犀利,也涵盖了丰富又扎实...
中国黑室-谍海奇遇 本书特色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黑室——谍海奇遇》是《美国“密码之父”雅德利黑室系列丛书》之一,是一本军事题材类图书。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
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 本书特色 《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介绍20世纪上半期的...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第三版 本书特色 本书系统论述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客观概述了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总体情...
社会权力与公民社会 本书特色 郭道晖教授的社会权力论,从独立的视角论述了一组内在相通的多层面网络理论,像这样具有方向指导意义的实践性很强的论点不断在中国涌现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