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雄鹰”诞生;招募与训练;验证;克里特岛之役;非洲战役;东线作战;特种作战;武器与装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伞兵历经多次重大战役,攻无不克,正式奠定其无可动摇的精锐地位。虽然德国伞兵之后失去了双翼、不再从天而降,但他们依然在北非、俄国、义大利和法国搭乘装甲运兵车,甚至徒步奋勇作战,无愧於他们在成为伞兵之前经历过的严格训练。《二次大战的德国伞兵》通过精彩的照片向读者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的精英部队——伞兵。本书由克里斯·麦纳著。
公元1928年,6名美军士兵搭乘一架轰炸机,在得州凯利机场(KellyField)上空跳伞,并在着陆后架设了一挺机枪。这次演习是由威廉·米契尔(William.Mitchell,绰号比利Billy)准将指挥,目的在于验证他所提出的革命性崭新战术——“空降突击”。1918年10月,米契尔在担任美国驻法国陆军航空队司令时,已提议运用尚未经过测试的空降突击,作为促使**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手段。有别于在德军防线前进行标准(且所费不赀)的正面突击,米契尔主张让整个美军第l师在美宁一鲁瑟拉勒(Menin-Roselare)地区的德军防线后方空降,他相信此举可以在敌军后方造成极度混乱,而使整条德军战线崩溃。然而因为后勤无法支援,且交战双方签字休战(双方于1918年11月签署停战协定),再加上米契尔建议空降突击作战于1919年2月发动;同时军中同僚们普遍蔑视他的观点,所以这个构想*终成为泡影。直到1940年,美国军方才完全接受他的想法。然而在其他国家,伞兵建制的阻碍就没有这么大了。早在1800年,法国官员们便曾亲眼目睹安德烈·杰克·加贺内欣(Andre-JacquesGarnetin)跳伞,这可能是世界上首次由军方赞助的跳伞行动。到了1889年4月,美国人查尔斯·雷洛克斯(CharlesLeroux)在资深德国军官面前,从1000米(3300英尺)的高度跳伞,从那时起,部署空降部队的想法就在全欧洲生了根。之后,德国陆军上将阿尔佛列德·冯·施利芬将军(AlfredGrafvonSchlieffen,在两年内升任参谋总长)提出,运用部署跳伞部队方式开拓出突击战的新领域;并特别指出,此一手段可针对用其他方法难以接近的敌军总部进行垂直突袭,进而造成冲击。不过施利芬也注意到,早期雷洛克斯的技术还无法做到军事行动所要求的定位控制。然而,随着1911年意大利人发明背包式降落伞,再加上**次世界大战初期出现了性能可靠的飞机以及降落伞技术的改良,跳伞技术日趋成熟。德国人奥图·海因克(OttoHeinke)开发出一款飞行员专用的降落伞,并在德国**位女性跳伞员凯特·保卢斯(KfithePaulus)的主导下进行批量生产(她自1890年起就曾多次执行实验性跳伞)。在俄国,在**次世界大战前跳伞是一项体育运动,然而这项运动并未减损其军事价值;到了1918年,苏俄红军成立了一小批伞兵部队,到了1930年这批部队已经具备参与陆军演习的专业能力。在意大利,1927年时,陆军已拥有自身的试验部队(意大利也在1920年代研发出**款可靠的引张带式降落伞);到了1938年,他们正式编成了一个伞兵连部队。苏联的首次试验性作战,是对“敌军总部”进行小规模攻击(这让我们想起施利芬的计划),1935年投入1000名伞兵,1936年投入5000名空降人员,这些人员成功地在指定的降落区着陆。这些演习对未来军事作战的后续影响可说是十分深远;许多外国观察员,包括英国陆军上校阿奇巴尔德·魏菲尔(ArchibaldWavell)和德军参谋本部的高级官员和数名通讯员,一致认为这些演习为战略开启了新的领域。德国伞兵诞生的背景1933年,德国有了受过跳伞训练的战斗部队。见证俄国人的演习无疑是德国进一步发展跳伞训练的催化剂,但**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军事学说的转变也是因素之一。对于**次世界大战的多数参战国来说,大规模正面突击的集中机动作战战术(centraltacticalmanoeuvre)后患无穷,因为部队在开阔的地形前进,遭遇到创新进步的机枪,容易导致灾难性的伤亡。许多战术专家均承认这一点,并且希望能设计出更有效率的方式来作战。英军经过一阵摸索后发展出战车,1916年在索穆河(Somme)时,笨重、机动性差、配备6磅炮(six-pounderguns)的马克Ⅰ型(MarkⅠ)战车对德国步兵产生了心理震撼,使他们放弃阵地不战自退。相对地,德国人探索出运用飞机来支援地面部队攻击,并提倡更有弹性的战术——“间接突击”(攻击并占领次要的阵地,其效果可导致主要目标攻陷)。新战术需要新的兵源,而德国人也希望创建“突击部队”,经由特别训练,使他们能够在震撼攻击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发展虽然不能使壕沟在**次世界大战时被废弃,但是在1918年之后,“机动”和“弹性”成为展望未来的战术要求。1927年,英国陆军成立了实验性装甲部队(EAF,ExperimentalArmouredForce),这是一个原型战斗部队,将战车、机枪班和炮兵混合成一个完全机械化的组织。同一时间,法国、苏联和德国也开始探索装甲部队的突击技巧。后来在1938年11月成为机动部队总监的海因茨·古德林(HeinzGuderian),曾深入钻研装甲作战理论,*后归纳出一个结论——无论对攻势或守势行动来说,机动性均为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1933年,德国空军(Luftwaffe)技术办公室主任乌德特将军(Udet),在美国目睹了寇蒂斯(Curtiss)F8C俯冲轰炸机的飞行后深受鼓舞,返国后便委托设计出未来将成为容克(Junkers)Ju-87的斯图卡(Stuka)俯冲轰炸机。在西方,有关战争应如何进行的观点正快速转变,而空军和机动装甲部队获得大部分人青睐,德国伞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伞兵部队可运用于空降突击中,为德军地面部队提供了*终的机动性,并且能够完全改变战场的范围和动力。他们借由降落伞或是(专门设计的)滑翔机来部署,让指挥官有机会以多元战术来超越地面作战的局限。P9-13……
于仓和,台北人,1980年生,先后就读辅仁大学德文系与政治大学外交研究所,译有《隆美尔的装甲部队》、《列宁格勒战役》、《篱墙之战》、《极地战争》、《二次大战的德国伞兵》、《二次大战的德国海军》、《二次大战的德国空军》、《纳尔逊和他的无敌征战》与《野蛮恶毒的维京人》等书。
《泵类推进器振动和噪声控制机理》内容简介:全书共九章,第一章阐述泵喷推进器低噪声设计的相关内容,第二章系统阐述泵类推进系统
尚书校释译论(全四册) 本书特色 《尚书校释译论(繁体版)(套装共4册)》:我国*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就是《尚书》。它是我国进入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以后*早的三个王朝...
天朝落日-中国二十王朝覆亡全景-(修订版) 本书特色 纵览历史风云,细细品味历代王朝兴衰,我们惊奇地发现:历代王朝创造繁荣的过程极为相似,其衰亡也经历了惊人相似...
影印三朝北盟會编序(鄧赏銘撰)校刊三朝北盟會编序(許涵度撰)諸家題識三朝北盟會编序(徐夢莘撰)三朝北盟會编引用書目卷一政
每位曾祖父都有个故事,这本书则是格奥尔格·弗里克的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是德国陆军中的一名狙击手。现在,格奥尔格·
史记菁华录 内容简介 《史记》以其体大思精,在我国历史著作中具有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而仅就其文章论,亦堪称典范,乃“学者断不可不读”之书。然因其“体大”,人们往...
陆九渊研究 目录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以杭州(临安)为例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代序)序言**章 家世与为学**节 出身与家世第二节 为学与立志第二章 槐堂...
《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以政治社会学和法律社会学视角,讨论中国乡村社会的权力分布、角色性质及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并用此
北宋960年-1126年-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第7册 本书特色 畅销台湾三十余年,获奖*多得历史读物:台湾金鼎奖推荐奖;台湾金鼎奖优良出版品;台湾中国文艺奖章;台...
云南名城史话丛书:大理史话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银苍玉洱;先民足迹;古城崛起;一隅辉煌;大理国都;元代大理城;明代大理城;清代大理等。云南名城史话丛书:...
图说 中国通史的故事 远古卷 本书特色 假如你不是专业史学工作者. 那么一.读懂中国历史,读此书.足矣! 你将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真切地了解到中。华。民族波...
吕思勉讲隋唐帝国 内容简介 本书以吕思勉的《隋唐五代史》为底本(原书中关于“五代十国”的三章内容未被辑入)。《隋唐五代史》是吕思勉先生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的*后一...
《林达作品系列:西班牙旅行笔记》内容简介:本书记述了作者在西班牙旅行的经历。面对西班牙既充满异域风情而又绚丽多姿的历史、艺
十五十六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 本书特色 十五、十六世纪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亚欧大陆农耕世界东西两端封建国家的农村本经济,在这两个世纪中都在发生着明显的变...
《民国衣冠》内容简介:中央研究院是民国时期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可谓民国政府的美服桂冠。本书以抗战开始后中央研究院撤至四川李庄
秦观资料汇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内容简介 本书辑集从北宋中叶至[五四]以前有关秦观研究的资料,内容大致包括:秦观生平事迹的记述,秦观作品的评论,作品和版本的...
中国古代商号 本书特色 商号与商帮文化承载了中国数千年的商业文化精髓,也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商帮文化的繁荣与振兴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的完美...
伟大的德国农民战争-(上下册) 本书特色 这部书是作者依据广泛的文献档案、文物记载和民间传闻并经过本人细心考察发辩,详尽地、真实地、生动地叙述了从1476年维尔...
东域纪程录丛:古代中国闻见录 内容简介 《东域纪程录丛》记录中世纪末叶以前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认知过程。前一部分具有序论性质,对中世纪末叶以前相关作者及其著作中关于...
罗马帝国 本书特色 “光荣属于希腊,韩大属于罗马”。从占至今,罗马始终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名字,它既指一座名城、一个帝国,也代表着一个文明、一个时代——一个西方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