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雄鹰”诞生;招募与训练;验证;克里特岛之役;非洲战役;东线作战;特种作战;武器与装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伞兵历经多次重大战役,攻无不克,正式奠定其无可动摇的精锐地位。虽然德国伞兵之后失去了双翼、不再从天而降,但他们依然在北非、俄国、义大利和法国搭乘装甲运兵车,甚至徒步奋勇作战,无愧於他们在成为伞兵之前经历过的严格训练。《二次大战的德国伞兵》通过精彩的照片向读者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的精英部队——伞兵。本书由克里斯·麦纳著。
公元1928年,6名美军士兵搭乘一架轰炸机,在得州凯利机场(KellyField)上空跳伞,并在着陆后架设了一挺机枪。这次演习是由威廉·米契尔(William.Mitchell,绰号比利Billy)准将指挥,目的在于验证他所提出的革命性崭新战术——“空降突击”。1918年10月,米契尔在担任美国驻法国陆军航空队司令时,已提议运用尚未经过测试的空降突击,作为促使**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手段。有别于在德军防线前进行标准(且所费不赀)的正面突击,米契尔主张让整个美军第l师在美宁一鲁瑟拉勒(Menin-Roselare)地区的德军防线后方空降,他相信此举可以在敌军后方造成极度混乱,而使整条德军战线崩溃。然而因为后勤无法支援,且交战双方签字休战(双方于1918年11月签署停战协定),再加上米契尔建议空降突击作战于1919年2月发动;同时军中同僚们普遍蔑视他的观点,所以这个构想*终成为泡影。直到1940年,美国军方才完全接受他的想法。然而在其他国家,伞兵建制的阻碍就没有这么大了。早在1800年,法国官员们便曾亲眼目睹安德烈·杰克·加贺内欣(Andre-JacquesGarnetin)跳伞,这可能是世界上首次由军方赞助的跳伞行动。到了1889年4月,美国人查尔斯·雷洛克斯(CharlesLeroux)在资深德国军官面前,从1000米(3300英尺)的高度跳伞,从那时起,部署空降部队的想法就在全欧洲生了根。之后,德国陆军上将阿尔佛列德·冯·施利芬将军(AlfredGrafvonSchlieffen,在两年内升任参谋总长)提出,运用部署跳伞部队方式开拓出突击战的新领域;并特别指出,此一手段可针对用其他方法难以接近的敌军总部进行垂直突袭,进而造成冲击。不过施利芬也注意到,早期雷洛克斯的技术还无法做到军事行动所要求的定位控制。然而,随着1911年意大利人发明背包式降落伞,再加上**次世界大战初期出现了性能可靠的飞机以及降落伞技术的改良,跳伞技术日趋成熟。德国人奥图·海因克(OttoHeinke)开发出一款飞行员专用的降落伞,并在德国**位女性跳伞员凯特·保卢斯(KfithePaulus)的主导下进行批量生产(她自1890年起就曾多次执行实验性跳伞)。在俄国,在**次世界大战前跳伞是一项体育运动,然而这项运动并未减损其军事价值;到了1918年,苏俄红军成立了一小批伞兵部队,到了1930年这批部队已经具备参与陆军演习的专业能力。在意大利,1927年时,陆军已拥有自身的试验部队(意大利也在1920年代研发出**款可靠的引张带式降落伞);到了1938年,他们正式编成了一个伞兵连部队。苏联的首次试验性作战,是对“敌军总部”进行小规模攻击(这让我们想起施利芬的计划),1935年投入1000名伞兵,1936年投入5000名空降人员,这些人员成功地在指定的降落区着陆。这些演习对未来军事作战的后续影响可说是十分深远;许多外国观察员,包括英国陆军上校阿奇巴尔德·魏菲尔(ArchibaldWavell)和德军参谋本部的高级官员和数名通讯员,一致认为这些演习为战略开启了新的领域。德国伞兵诞生的背景1933年,德国有了受过跳伞训练的战斗部队。见证俄国人的演习无疑是德国进一步发展跳伞训练的催化剂,但**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军事学说的转变也是因素之一。对于**次世界大战的多数参战国来说,大规模正面突击的集中机动作战战术(centraltacticalmanoeuvre)后患无穷,因为部队在开阔的地形前进,遭遇到创新进步的机枪,容易导致灾难性的伤亡。许多战术专家均承认这一点,并且希望能设计出更有效率的方式来作战。英军经过一阵摸索后发展出战车,1916年在索穆河(Somme)时,笨重、机动性差、配备6磅炮(six-pounderguns)的马克Ⅰ型(MarkⅠ)战车对德国步兵产生了心理震撼,使他们放弃阵地不战自退。相对地,德国人探索出运用飞机来支援地面部队攻击,并提倡更有弹性的战术——“间接突击”(攻击并占领次要的阵地,其效果可导致主要目标攻陷)。新战术需要新的兵源,而德国人也希望创建“突击部队”,经由特别训练,使他们能够在震撼攻击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发展虽然不能使壕沟在**次世界大战时被废弃,但是在1918年之后,“机动”和“弹性”成为展望未来的战术要求。1927年,英国陆军成立了实验性装甲部队(EAF,ExperimentalArmouredForce),这是一个原型战斗部队,将战车、机枪班和炮兵混合成一个完全机械化的组织。同一时间,法国、苏联和德国也开始探索装甲部队的突击技巧。后来在1938年11月成为机动部队总监的海因茨·古德林(HeinzGuderian),曾深入钻研装甲作战理论,*后归纳出一个结论——无论对攻势或守势行动来说,机动性均为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1933年,德国空军(Luftwaffe)技术办公室主任乌德特将军(Udet),在美国目睹了寇蒂斯(Curtiss)F8C俯冲轰炸机的飞行后深受鼓舞,返国后便委托设计出未来将成为容克(Junkers)Ju-87的斯图卡(Stuka)俯冲轰炸机。在西方,有关战争应如何进行的观点正快速转变,而空军和机动装甲部队获得大部分人青睐,德国伞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伞兵部队可运用于空降突击中,为德军地面部队提供了*终的机动性,并且能够完全改变战场的范围和动力。他们借由降落伞或是(专门设计的)滑翔机来部署,让指挥官有机会以多元战术来超越地面作战的局限。P9-13……
于仓和,台北人,1980年生,先后就读辅仁大学德文系与政治大学外交研究所,译有《隆美尔的装甲部队》、《列宁格勒战役》、《篱墙之战》、《极地战争》、《二次大战的德国伞兵》、《二次大战的德国海军》、《二次大战的德国空军》、《纳尔逊和他的无敌征战》与《野蛮恶毒的维京人》等书。
史学理念与史家生存 本书特色 雷戈*的《史学理念与史家生存》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历史学的本质,历史知识的性质和特征,并对后现代史学的理论结构和思想局限进行了系统分析...
1950-2000-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全二册) 本书特色《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1950~2000)》(上下册)以20世纪后50年中国史学重要事件和重要著...
《形而上学俱乐部》内容简介:美国经历了一场内战,其政府形态却没有遭遇变革。内战期间,美国没有抛弃宪法,没有暂停选举,也没有
史家名著书系:欧洲文明的曙光 本书特色 ★颠覆欧洲早期文化传播旅程;★考古历史相结合、实地考察与典籍研究相结合;★作者被盛赞为欧洲现代考古学之父史家名著书系:欧...
中国史学入门-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这部书自从初版以来,曾有日文译本在日本出版;还有香港刊行的本子。据知也有人译成英文。可惜的是,这些本子缺了一大块,原因是编者自...
本书是一个历史学者对"东欧"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现状的观察与评论。有现象,有分析,对于读者了解目前"新欧洲"的真实情况,颇
十五二十-6 本书特色 兽流泛滥成兽啸,人们即将迎来灭顶之灾,而这个时候,天空竟有一个神奇的光团出现,竟然是失踪已久的露露公主?!性命相连的爱娜与些罗士将何去何...
中世纪的人们-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66 本书特色 在《中世纪的人们》**版付梓后的多年中,艾琳·帕瓦继续收集零散的笔记,并且为本书的扩充版本计划了数篇论文。但...
陈平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
万依,1925年生,清史专家。专事书法和宫廷历史的研究。曾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并担任中国古都学会理事、北京史研究会理事
《金银岛》内容简介:《金银岛》是一部长篇小说,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寻宝冒险故事。本来过着普通人生活的吉姆偶然得
《PMP 5A备考宝典(全彩图解)》内容简介:PMP备考者和项目管理者必读,PMP是目前含金量极高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从事项目
《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内容简介:随着“大智移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会计学科专业建设
《庄子说什么》内容简介:《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的合集,内容丰富玄奥,思想博大精深。本书
《零基础学电工》内容简介:本书以电工领域的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安排电工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内容。结合电工行
《开窍了,学习会上瘾》内容简介:为什么孩子总是学不进去?因为他在学习上没开窍!本书是家庭教育专家、名师李波写给家长和学生的
命运的决战-话说中国新世纪青少年必读-1945年至1949年的中国故事-19-(全2册) 本书特色 【解放战争时期】 从1945年9月抗战...
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本书特色 《纽约时报》畅销书,《华尔街日报》、《远东经济评论》*佳亚洲题材图书 *冷酷的战争,*辛辣的笔触 *动人的故事残酷...
世界遗产在中国-世界自然遗产 本书特色 38集系列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用美丽流畅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画龙点睛的解说,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
《宪法与澳门基本法》内容简介:本书从宪法的基本理论、宪法规范的国家治理体系、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机构、澳门基本法原理、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