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作家高士其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妙趣横生的比喻来向人们传播医学科学与公共卫生的知识、思想和精神。本书是关于科学小品的集结。谈的净是些生物细微琐屑的事,但是却都和人生有关:民主的纤毛细胞、大海给我们的礼物、地下王国漫游记等。本书揭开了细胞不死、生命起源的秘密。细胞为什么会永远长大,永远不死?而由细胞组成的人却得不到永生,会逐渐衰老、死亡呢?本书从生命的起源、单细胞的性生活说起,揭开细胞的不死之谜。
《菌儿自传》:百读不厌的经典科普。了解你时时接触的微生物,进入神秘的细胞世界,认识你看不见的病毒!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我国著名科学家个科普作家高士其作品。他是被全国亿万青少年亲切地称为高士其爷爷的科普大师。他认为:“科学实验也是—个战场,会有人受伤,也会有人牺牲。”他的作品、思想和精神在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少年中一代又一代地流传,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走向科学与社会变革的道路。
《菌儿自传》是高士其经典科普丛书,让你了解你时时接触的微生物,进入神秘的细胞世界。认识你看不见的病毒。作者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普及形式来使公众理解科学、理解公共卫生。以达到改变陋习、健康生活、移风易俗、文明社会的目的与宗旨。
插图:这一篇文章,是我老老实实的自述,请一位曾直接和我见过几面的人笔记出来的。我自己不会写字,写出来,就是蚂蚁也看不见。我也不曾说话,就有一点声音,恐怕苍蝇也听不到。那么,这位笔记的人,怎样接收我心里所要说的话呢?那是暂时的一种秘密,恕我不公开吧。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做菌儿。我原想取名为微子,可惜中国的古人,已经用过了这名字,而且我嫌“子”字有点大人气,不如儿字谦卑。自古中国的皇帝,都称为天子。这明明要挟老天爷的声名架子,以号召群众,使小百姓们吓得不敢抬头。古来的圣贤名哲,又都好称为子,什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真是“子”字未免太名贵了,太大模大样了,不如“儿”字来得小巧而逼真。我的身躯,永远是那么幼小。人家由一粒“细胞”出身,能积成几千,几万,几万万。细胞变成一根青草,一棵白菜,一株挂满绿叶的大树,或变成一条蚯蚓,一只蜜蜂,一头大狗、大牛,乃至于大象、大鲸,看得见,摸得着。我呢,也是由一粒细胞出身,虽然分得格外快,格外多,但只恨他们不争气,不团结,所以变来变去,总是那般一盘散沙似的,孤单单的,一颗一颗,又短又细又寒酸。惭愧惭愧,因此今日自命做“菌儿”。为“儿”的原因,是因为小。至于“菌”字的来历,实在很复杂,很渺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这么一句:“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苣。”这里的“菌”,是指一种香木。这位失意的屈先生,拿它来比喻贤者,以讽刺楚王。我的老祖宗,有没有那样清高,那样香气薰人,也无从查考。不过,现代科学家都已承认,菌是生物中之一大类。菌族菌种,很多很杂,菌子菌孙,布满地球。你们人类所最熟识者,就是煮菜煮面所用的蘑菇香蕈之类,那些像小纸伞似的东西,黑圆圆的盖,硬短短的柄,实是我们菌族里的大汉。当心呀!勿因味美而忘毒,那大菌,有的很不好惹,会毒死你们贪吃的人呀。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着重。真的,我比苍蝇的眼睛还小一千倍,比顶小一粒灰尘还轻一百倍哩。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传到现在,在生物界中,混了这几千万年,没有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没有看见过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不知道也罢,我也乐得过着逍逍遥遥的生活,没有人来搅扰。天晓得,后来,偏有一位异想天开的人,把我发现了,我的秘密,就渐渐地泄露出来,从此多事了。这消息一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大家都惊惶起来,觉得我比黑暗里的影子还可怕。然而始终没有和我对面会见过,仍然是莫名其妙,恐怖中,总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什么‘微生虫’?没有这回事,自己受了风,所以肚子痛了。”“哪里有什么病虫?这都是心火上冲,所以头上脸上生出疖子疔疮来了。”“寄生虫就说有,也没有那么凑巧,就爬到人身上来,我看,你的病总是湿气太重的缘故。”这是我亲耳听见过三位中医,对于三位病家所说的话。我在旁暗暗地好笑。他们的传统观念,病不是风生,就是火起,不是火起,就是水涌上来的,而不知冥冥之中还有我在把持活动。因为冥冥之中,他们看不见我,所以又疑云疑雨地叫道:“有鬼,有鬼!有狐精,有妖怪!”其实,哪里来的这些魔物,他们所指的,就是指我,而我却不是鬼,也不是狐精,也不是妖怪。我是真真正正,活活现现,明明白白的一种生物,一种最小最小的生物。既也是生物,为什么和人类结下这样深的大仇,天天害人生病,时时暗杀人命呢?说起来也话长,真是我有冤难伸,在这一篇自述里面,当然要分辩个明白,那是后文,暂搁不提。因为一般人,没有亲见过,关于我的身世,都是出于道听途说,传闻失真,对于我未免胡乱的称呼。虫,虫,虫——寄生虫,病虫,微生虫,都有一个字不对。我根本就不是动物的分支,当不起“虫”字这尊号。称我为寄生物,为微生物,好吗?太笼统了。配得起这两个名称的,又不止我这一种。唤我做病毒吗?太没有生气了。我虽小,仍是有生命的啊。病菌,对不对?那只是我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职业,只算是我非常时期内的行动,真是对不起。是了,是了,微菌是了,细菌是了。那固然是我的正名,却有点科学绅士气,不合于大众的口头语,而且还有点西洋气,把姓名都颠倒了。菌是我的姓。我是菌中的一族,菌是植物中的一类。菌字,口之上有草,口之内有禾,十足地表现出植物中的植物。这是寄生植物的本色。我是寄生植物中最小的儿子,所以自愿称做菌儿。以后你们如果有机缘和我见面,请不必大惊小怪,从容地和我打一个招呼,叫声菌儿好吧。
高士其,(1905-1988)福建福州人,科学家、教育家、作家、残疾人社会活动家。早年留学美国,因科学实验致残。归国后从事科普创作与抗日救亡。新中国成立后撰著数百万字科学作品,被亿万青少年亲切地称为“高士其爷爷”。创建新中国科协、中国科普研究所等,为中国科普事业的奠基人。为表彰他对科学与人类进步所作的贡献,中国政府授予“中华民族英雄”称号。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授予星座命名,国际编号3704号星为“高士其星”。
猛禽-可怕的动物 本书特色 好奇:这些你都知道吗?求知:你会成为可怕动物“小专家”。神奇X光透视图:只要对着台灯一看,身体里的骨头一下子都映出来了!简简单单,无...
新发现丛书-昆虫征服世界 本书特色 应对全球变暖,人类*后的王牌是什么?世界是否存在,信息学*新的答案是什么?从猿到人,由猿变来的人又会变成什么?信仰给人力量,...
漫话高速列车 本书特色 什么是动车组?它与机车有什么不同?有多少种动车组?动车组为什么跑得快?……——饱览动车组风驰电掣的精彩!《漫话高速列车》由中国科协科普专...
昆虫记-(共二册)(美绘版) 内容简介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散文作家法布尔的传世巨著。世界一代又一代读者从中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哲理和思想。我国法布...
什么是什么10 声学探秘 本书特色 声音是如何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又是如何传入我们脑中的 为什么我们能够分辨出小号或是竖琴的演奏声 为什么超音速飞机从我们...
《终极求生》内容简介:276个硬技能,关键时刻能救命。生存大师贝尔·格里尔斯毫无保留地将多年求生经验集结成书,提供掌握求生技能
神奇的校车06:走近微生物 内容简介 《蒲公英科学阅读系列神奇校车6:走近微生物(阅读版)》是美国国家图书馆推荐给所有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的课外自然科普读物。全美...
《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介绍了我国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现状、国外职教体系衔接体制机制、应用型人
昆虫记 本书特色 《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
成语故事365(上下)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出处清晰,便于查找、语言通俗,明白畅达、词汇丰富,部分配有插图★ 趣味性强,不过于拘...
矿物与岩石图鉴 本书特色 《矿物与岩石图鉴》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231种矿物和65种岩石,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类别、成分、硬度、特征、成因、鉴定、比重、解理、...
(奇巧篇)-点亮孩子心灵的智慧故事 本书特色 为了帮助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掌握智慧,陈文道编著的《点亮孩子心灵的智慧故事》参照中学语文、历史、政治课本中所出现的...
《十万个为什么》彩图版 本书特色 *具人气的问题、*专业的解答、*新鲜的资讯,中国孩子*喜爱的科普读物。大量的精美图片以及趣味漫画穿插其中,带给你全新的科普阅读...
预测未来-剑桥年度主题讲座 本书特色 剑桥年度主题讲座,横跨人文、科学\艺术的年度盛宴,全球8位*前沿专家汇聚剑桥,斯蒂芬?杰伊?古尔德/哈佛大学生物学教授,刘...
《学者的责任:中国学者在抗日战争中》内容简介:本书精选了十五位近现代知名学者和思想家,如梁漱溟、胡适、钱端升、马相伯等在抗
第一推动丛书:宇宙为家 本书特色 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追寻科学本身的原动力,或曰追寻其**推动力。同时,科学的这种追求精神本身,又成为社...
仪礼-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第二辑) 本书特色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仪礼(第2辑)》:国学经典书系。仪礼-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第二辑) 内...
《经典图鉴珍藏:药用植物》收录了世界各地700余种药用植物,配有1500余幅彩色照片,在作者的精心编纂下,使读者能轻松地掌握识别
《毛公鼎 散氏盘》内容简介: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清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出土于陕西岐山,历陈介祺、叶恭绰等人递
《不愤怒的父母》内容简介:如何让孩子更合作,家庭更幸福?剖析愤怒背后的六种信念,展示平复愤怒的四种艺术,提供管理愤怒的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