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作家高士其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妙趣横生的比喻来向人们传播医学科学与公共卫生的知识、思想和精神。本书是关于科学小品的集结。谈的净是些生物细微琐屑的事,但是却都和人生有关:民主的纤毛细胞、大海给我们的礼物、地下王国漫游记等。本书揭开了细胞不死、生命起源的秘密。细胞为什么会永远长大,永远不死?而由细胞组成的人却得不到永生,会逐渐衰老、死亡呢?本书从生命的起源、单细胞的性生活说起,揭开细胞的不死之谜。
《菌儿自传》:百读不厌的经典科普。了解你时时接触的微生物,进入神秘的细胞世界,认识你看不见的病毒!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我国著名科学家个科普作家高士其作品。他是被全国亿万青少年亲切地称为高士其爷爷的科普大师。他认为:“科学实验也是—个战场,会有人受伤,也会有人牺牲。”他的作品、思想和精神在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少年中一代又一代地流传,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走向科学与社会变革的道路。
《菌儿自传》是高士其经典科普丛书,让你了解你时时接触的微生物,进入神秘的细胞世界。认识你看不见的病毒。作者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普及形式来使公众理解科学、理解公共卫生。以达到改变陋习、健康生活、移风易俗、文明社会的目的与宗旨。
插图:这一篇文章,是我老老实实的自述,请一位曾直接和我见过几面的人笔记出来的。我自己不会写字,写出来,就是蚂蚁也看不见。我也不曾说话,就有一点声音,恐怕苍蝇也听不到。那么,这位笔记的人,怎样接收我心里所要说的话呢?那是暂时的一种秘密,恕我不公开吧。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做菌儿。我原想取名为微子,可惜中国的古人,已经用过了这名字,而且我嫌“子”字有点大人气,不如儿字谦卑。自古中国的皇帝,都称为天子。这明明要挟老天爷的声名架子,以号召群众,使小百姓们吓得不敢抬头。古来的圣贤名哲,又都好称为子,什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真是“子”字未免太名贵了,太大模大样了,不如“儿”字来得小巧而逼真。我的身躯,永远是那么幼小。人家由一粒“细胞”出身,能积成几千,几万,几万万。细胞变成一根青草,一棵白菜,一株挂满绿叶的大树,或变成一条蚯蚓,一只蜜蜂,一头大狗、大牛,乃至于大象、大鲸,看得见,摸得着。我呢,也是由一粒细胞出身,虽然分得格外快,格外多,但只恨他们不争气,不团结,所以变来变去,总是那般一盘散沙似的,孤单单的,一颗一颗,又短又细又寒酸。惭愧惭愧,因此今日自命做“菌儿”。为“儿”的原因,是因为小。至于“菌”字的来历,实在很复杂,很渺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这么一句:“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苣。”这里的“菌”,是指一种香木。这位失意的屈先生,拿它来比喻贤者,以讽刺楚王。我的老祖宗,有没有那样清高,那样香气薰人,也无从查考。不过,现代科学家都已承认,菌是生物中之一大类。菌族菌种,很多很杂,菌子菌孙,布满地球。你们人类所最熟识者,就是煮菜煮面所用的蘑菇香蕈之类,那些像小纸伞似的东西,黑圆圆的盖,硬短短的柄,实是我们菌族里的大汉。当心呀!勿因味美而忘毒,那大菌,有的很不好惹,会毒死你们贪吃的人呀。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着重。真的,我比苍蝇的眼睛还小一千倍,比顶小一粒灰尘还轻一百倍哩。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传到现在,在生物界中,混了这几千万年,没有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没有看见过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不知道也罢,我也乐得过着逍逍遥遥的生活,没有人来搅扰。天晓得,后来,偏有一位异想天开的人,把我发现了,我的秘密,就渐渐地泄露出来,从此多事了。这消息一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大家都惊惶起来,觉得我比黑暗里的影子还可怕。然而始终没有和我对面会见过,仍然是莫名其妙,恐怖中,总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什么‘微生虫’?没有这回事,自己受了风,所以肚子痛了。”“哪里有什么病虫?这都是心火上冲,所以头上脸上生出疖子疔疮来了。”“寄生虫就说有,也没有那么凑巧,就爬到人身上来,我看,你的病总是湿气太重的缘故。”这是我亲耳听见过三位中医,对于三位病家所说的话。我在旁暗暗地好笑。他们的传统观念,病不是风生,就是火起,不是火起,就是水涌上来的,而不知冥冥之中还有我在把持活动。因为冥冥之中,他们看不见我,所以又疑云疑雨地叫道:“有鬼,有鬼!有狐精,有妖怪!”其实,哪里来的这些魔物,他们所指的,就是指我,而我却不是鬼,也不是狐精,也不是妖怪。我是真真正正,活活现现,明明白白的一种生物,一种最小最小的生物。既也是生物,为什么和人类结下这样深的大仇,天天害人生病,时时暗杀人命呢?说起来也话长,真是我有冤难伸,在这一篇自述里面,当然要分辩个明白,那是后文,暂搁不提。因为一般人,没有亲见过,关于我的身世,都是出于道听途说,传闻失真,对于我未免胡乱的称呼。虫,虫,虫——寄生虫,病虫,微生虫,都有一个字不对。我根本就不是动物的分支,当不起“虫”字这尊号。称我为寄生物,为微生物,好吗?太笼统了。配得起这两个名称的,又不止我这一种。唤我做病毒吗?太没有生气了。我虽小,仍是有生命的啊。病菌,对不对?那只是我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职业,只算是我非常时期内的行动,真是对不起。是了,是了,微菌是了,细菌是了。那固然是我的正名,却有点科学绅士气,不合于大众的口头语,而且还有点西洋气,把姓名都颠倒了。菌是我的姓。我是菌中的一族,菌是植物中的一类。菌字,口之上有草,口之内有禾,十足地表现出植物中的植物。这是寄生植物的本色。我是寄生植物中最小的儿子,所以自愿称做菌儿。以后你们如果有机缘和我见面,请不必大惊小怪,从容地和我打一个招呼,叫声菌儿好吧。
高士其,(1905-1988)福建福州人,科学家、教育家、作家、残疾人社会活动家。早年留学美国,因科学实验致残。归国后从事科普创作与抗日救亡。新中国成立后撰著数百万字科学作品,被亿万青少年亲切地称为“高士其爷爷”。创建新中国科协、中国科普研究所等,为中国科普事业的奠基人。为表彰他对科学与人类进步所作的贡献,中国政府授予“中华民族英雄”称号。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授予星座命名,国际编号3704号星为“高士其星”。
小牛顿科学馆19--电 磁悬浮列车 内容简介 《小牛顿科学馆》的编辑理念和特色:确信“科学传真,图文并解”是孩童吸收科学知识较有效的方式。参考先进国家同阶段科学...
我的野外生存指南(共四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套书中既有生动有趣的图画,又有简单明了的文字说明,二者相辅相成,让小朋友们轻而易举...
《雨果的少年时代:傅雷文学集》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傅雷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其中“小说散文”三篇,分别是“梦中”“回忆的一
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写给行外人的物理之书,荣获了美国科学图书奖,第七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并得到伦敦大学物理学教授大卫·玻姆、佐...
爆米花数学童话 图形和空间18:美丽的大树公寓上下左右 本书特色 "欢迎来到美丽的大树公寓!免收房租啦!"森林里到处都贴着树叶广告。原来是猫头鹰奶奶盖了温暖舒适...
末日来临-可怕的科学 本书特色 这是一套全球畅销的大型科普丛书,包括科学、数学、地理、人文等各个领域,由著名科普作家与天才插画家合力打造,是21世纪初在全世界影...
动物王国大冒险-让孩子脑洞大开的1000个奇思妙想 本书特色 关于大千世界的奇趣百科,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 海豚为什么有丝绸般光滑的皮肤?为什...
带孩子第一次认身体 本书特色 “我从哪里来”?“鼻涕是怎么产生的”?“人为什么会流泪”?“便便是怎么形成的”?从没在市场上见过如此吸引眼球的科普图册,开本超大,...
你一定要知道的伟大发明 内容简介 书中有些篇章介绍了两个独立的发明,而这两个发明是另~个发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例如,摩天大楼的发明离不开另外两个发明:...
你从小应该知道的世界著名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 本书特色 对于孩子们来说,读一部影响世界的名人的传记,便是经历了一次深远的思想之旅,打开了一扇启迪成长的智慧之门...
贯通篇-东京大学通识讲座 本书特色 本书为日本东京大学通识讲座辑录,讲座打破文理界限,以东京大学特有的“自由七艺”理念为核心,重新引导知...
尖端科学-大家达·芬奇 本书特色 我们生活的世界靠一个巨大的智慧体系支撑着——科学。科学很深奥,拿起一本《科学》杂志,里面的文章,我们可能连一个句子都看不懂。我...
《抓住十二只喜鹊的尾巴》内容简介:我凝望着冠山雀琥珀色的眼睛 轻抚湿地苇莺柔软无比的羽毛 听山雀放声歌唱 嗅羽翼与松脂芬芳 …
天文篇 本书特色 《不知道的世界(升级版):天文篇》荣获了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科普图书一等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天文篇 内容简介 1O年前的《...
《CMOS集成电路EDA技术(第2版)》内容简介:集成电路发展到今天,单芯片内能够集成高达百亿个晶体管,在集成电路的设计中需要依靠
《形势比人强:观念的力量》内容简介:☆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本书结合当下年轻人关心的问题,从经济学角度深入剖析社会运行规律
走近科学名著 本书特色 《走近科学名著》编著者刘晓君。《走近科学名著》立足于广阔的科学史背景,选取对科学史、科学发展和人类社会影响深刻而久远的十部著作:欧几里德...
科学史100个大场面-Q书架.爱拼科普.穿越!-2 本书特色 《Q书架·爱拼科普穿越:科学史100个大场面2》以小学和初中课本为基准筛选内容,除课本内容外,还包...
孩子学口才的第一本书 本书特色 《“小橘灯”亲子学堂丛书:孩子学口才的**本书》内容涉及各种有关孩子全面成长的焦点问题,并且汇集了各类教育论坛热议度*高的话题,...
西顿动物记(全5册) 本书特色 小朋友们都喜欢动物吧?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人饲养着自己喜爱的小狗、小猫、金鱼、乌龟等小动物。如果你听说过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一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