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守望”丛书中有编辑家编辑《鲁迅全集》《茅盾全集》《巴金全集》的背后故事和经验谈,有编辑家与一些著名作家的交往纪实,有一批文学名著诞生经过的追记,有与书结缘的妙趣横生的回忆文章,有对书评写作与赏析之道的精彩讲述,有对破解编辑工作难题的悉心指点,有对出版管理,特别是文化、精神管理的创见,也有对书籍装帧设计的探讨,内容非常丰富。这些编辑家凭借数十年的从业经验,娓娓道来,述说他们“为书籍的一生”。他们的著述,对新一代出版人和广大读者而言,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本书是一本与青年编辑交流有关书籍装帧艺术的书。
“书林守望”丛书是一项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老编辑经验的拯救性文化工程,旨在反映编辑经验的深厚积淀,探讨编辑研究的独到心得,展示编辑境界的高尚追求,讲述编辑职业的文化魅力,体现编辑创造的不同个性。丛书约请范用、方厚枢、吴道弘、赵洛、林穗芳、熊国桢、邵益文、林君雄、周奇、王维玲、潘国彦、陈芳烈、郑一奇、聂震宁、邓中和等著名编辑家参与著述。
本书是作者在图书封面、内文设计的各个方面积累了丰厚经验后,写成的总结式著作。
《编辑与装帧》内容简介:文化是每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和灵魂,而出版事业和出版物,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物质承载者,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从事这项伟大事业的出版人,不仅是出版活动的实践者,而且是人类文化创造、积累、交流、传播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民族精神的护卫者和时代精神的弘扬者。任何时代,治书修史者都肩负着神圣的历史责任、文化责任、社会责任,在我国,这种传统一直延续了几千年。但是,目前受名利诱导和网络快餐文化的影响,出版界跟风炒作、追求市场效应一夜成名而不顾文化品位等现象时有耳闻。在种种浮躁的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出版从业者文化品格的缺失。唯其如此,为繁荣学术和民族文化而坚守文化天职、恪守社会责任的职业精神和文化追求,尤其值得在出版界大力弘扬。
鲁迅先生与书籍装帧艺术家交往密切,是装帧设计家的好朋友。他非常重视装帧家的劳动,尊重艺术家的意见。他在这方面有几件事实在令人感动。第一,鲁迅最善于倾听装帧家的意见。他自己虽然具有高深的装帧艺术修养,但他从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而是与设计者商量,倾听装帧家的意见。1933年他曾为编印《北平笺谱》写信虚心向专家讨教。在设计《未名丛书》的封面时,他特别叮嘱许钦文一定要与设计者商量,他曾提议“书名之字,是否宜用与画同一之颜色为宜,抑用黑字?”但又强调不要违背了设计者的原意。在《彷徨》封面的印制过程中,鲁迅先生再三嘱咐许钦文,一定要让设计者陶元庆看《彷徨》封面打样,强调封面一定要直到陶元庆认可之后才可以开印。第二,鲁迅先生与装帧家的心相通。他是一个最理解装帧家,敢于为装帧艺术家讲话的人。当《彷徨》的封面受到一些人指责,有人嘲笑《彷徨》封面设计者陶元庆“连一个圆圆的太阳也不会画,弄得不圆不方,歪歪斜斜,如果用圆规来画,不是既圆又好吗?”鲁迅先生立即挺身而出为陶元庆辩护,说:“你看好笑不好笑,竟有这样不懂艺术的人。”鲁迅作为一位文化人,辛辣地斥责嘲弄者“不懂艺术”,实在难能可贵。第三,鲁迅先生最善于给装帧家提建议。他多次给陶元庆写信交流对装帧的见解。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就曾建议中国的封面设计可以使用一些“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石刻上的纹样”并把自己收藏的“汉唐画像石的拓本”拿出来给陶元庆和钱君匐看,边看边讲解。后来,陶元庆为鲁迅设计《工人绥惠略夫》、《朝花夕拾》等封面都得到了青铜器纹样和石刻拓片的启示。钱君訇说:“我在设计《东方杂志》和《破垒集》书面时,也试探着从这方面发展。”正是由于鲁迅的建议,使当时的许多装帧作品“颇具民族气派”,也使设计者都感到了“这是一条道路”。第四,鲁迅先生是最早提出在封面上为设计家署名的人。在那个时代,鲁迅先生就提议:在书中适当的地方要印上书籍装帧设计者的名字。1928年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曾写道:“有一件事情不大好,记得我曾函托,于书之第一页页后面,希添上‘孙福熙作封面’,而至今没有,是对不起作者的,难以送给他。现在可否将其中一部分(四百五百部)的第一张另印。
邓中和,1946年生于北京。1978年到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历任美术编辑、美术编辑室副主任、主任、艺术图书编辑室主任、文化艺术编辑中心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编委、共青团中央出版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书籍装帧《中国史学入门》、《三希堂画宝》、《诡辩论》、《古董鉴藏丛书》等作品,多次在全国书籍装帧展中获得金奖、银奖、优秀设计奖;担任美术编辑和装帧设计的《毛泽东之路书系》、《中华文化集粹丛书》、《南明史》分别获得中国图书奖和国家图书奖;主要著述有:《中国美术小史》、《吴友如——中国新闻绘画第一人》、《紫禁城内的洋画家郎世宁》等;《动态的书籍——书籍装帧的整体设计与视知觉》获得全国第三届装帧论文与研究成果一等奖;2004年出版专著《书籍装帧创意设计》。被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聘为兼职教授。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修补世界:犹太人创造力的奥妙》内容简介:犹太人为什么聪明?为什么会出现诺贝尔奖中独特的“犹太现象”?犹太人创造力的奥秘究
《高校辅导员职业之道》内容简介:结合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战,访谈并记录了211、985、省属高校优秀辅导员们在实际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
版本目录学研究-第三辑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有关版本目录学研究的文章38篇,分为纪念冀淑英先生逝世十周年、典籍、目录、版本、校勘、收藏、人物、形制、保护、感言10...
《好好听话》内容简介:在世间里,好好听话只有一层含义,就是客观和主观的关系——您说话我听,即好好听话。在佛门里,“好好听话
四柱玄机-命理推断详解 本书特色 本书具有深人浅出、逻辑严谨、有理有据、语言流畅、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的特点,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容易学会与掌握。循着本书的思路,读...
专业新闻写作概论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十二章,政治新闻、外事新闻、法制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卫生新闻、文艺新闻、教育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专业新闻写作...
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的苏南样本-苏州震泽镇案例研究 本书特色 城乡一体化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课题,本书以苏南吴江震泽为样本,研究了苏南城乡一体化进程的...
莫扎特的成败:社会学视野下的音乐天才 本书特色 一部音乐社会学的名作,洞察莫扎特介乎天才与小丑间的悲欣人生,深入社会学大师埃利亚斯广阔的思想世界。莫扎特的成败:...
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 内容简介 《古代中国的节庆与歌谣》是葛兰言的代表作之一。葛兰言通过分析《诗经》中的情歌,考察了中国上古时期朴野的习俗(“俗”)是如何转化为...
《新时代民生经济学》内容简介:本书立足于如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应时代呼唤,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经济学正
《另一片天空下:走进历史的全球之旅》内容简介:旅行是一门看的学问,有心的旅行者借着眼中所见发现自我,治疗固执和偏见,追求知
精彩摘录龙树与黑格尔两位哲学家都向我们保证,否定性(目测是梵语输入法限制打不出来)是宇宙的灵魂(目测是德语重复了一遍这句
体知与人文学 内容简介 《体知与人文学》是基于一次学术会议的讨论而编成的文集。“体知”很可能不是一个新词汇,因为由之构成的两个汉字含义清晰,配搭顺便,且其意义容...
中国人的软幽默 内容简介软幽默是一种温和、含蓄、慰藉的深层次幽默。是中国人特有的精神武器和心理良药。它唤起的是理性的愉悦,依靠及里的开掘和山此及彼的想象,通过审...
应急决策知识管理系统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应用系统工程理论思想, 在分析了应急决策知识管理过程、知识管理系统结构以及应急决策领域知识特征的基础上, 结合知识管理、...
祖国的名称-百家讲坛 本书特色 人有姓名与字号,国有国号与名称。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纵横一万里广袤空间的中国,古往今来,自称众多,他称繁杂。这些伟大的自称如...
我未尽的苦难-欧洲难民危机全纪实 本书特色 2012年4月的一个下午,哈希姆家的房门被突然砸开,随后他同数百位无辜的叙利亚平民一起被投入监狱,在经历了半年的折磨...
人类情感-社会学的理论 目录 **章 人的情感第二章 为什么人类如此情感化?第三章 社会结构、文化与情感第四章 情感唤醒的基本原理第五章 交易需要与情感唤醒第六...
二十世纪以来的社会理论 本书特色 本书以社会理论大师为纲,简明扼要地勾勒了20世纪以来社会理论的发展全貌。作者以简洁易读的文字展现了社会理论具有挑战性的...
中国社会学(第六卷)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的文章集中反映了*近10年社会学界对中国发生的经济变革、正在进行的财政体制改革和转型期的社会运动等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