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一个乌苏邦:使艺术从文明的美容院变成文明本身。他满怀信心地相信艺术会繁盛,认为“艺术的繁盛是文化性质的是后尺度”,艺术将与道德结合,而家与想像力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是作者美学理论的代表著作之一,被现代诸多学者视为20世纪的美学经典著作。书中主要阐述了作为艺术的经验与普通经验的来源——“日常生活”之间的连续性。此美学思想较前人有新的创建,在今日也有深刻的影响。
《艺术即经验》内容简介:1931年冬春之际,我应邀到哈佛大学作了十次系列讲座。讲演的科目是艺术哲学,那些讲演是这本书的缘起。这个讲座是为纪念威廉·詹姆士而设立的,我为这本书哪怕是间接地与这个杰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而感到莫大的荣幸。在进行这些讲演时,哈佛大学哲学系的同事们始终如一的友善和好客也给我留下了愉快的回忆。有关这个科目,我在对我所受的影响做出说明时,感到有点为难。这种影响也许部分可从书中所提到或所引用的作者中显示出来。我阅读这一科目的书籍已经很多年了,英文书籍阅读面较为广泛,法文的少一点,德文的则更少一点。我从那些我现在已经无法回忆起来的源泉之中汲取了很多的东西。此外,某些作者对我的影响,要远比书中所提到的大得多。说明那些直接向我提供帮助的人则比较容易。约瑟夫·拉特纳(Joseph Ratner)博士向我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出处。迈耶·夏皮罗(Meyer Schapiro)博士阅读了第12章与第13章,并提出建议供我自由地采用。欧文·埃德曼(Irwin Edman)阅读了《艺术即经验》的大部分手稿,他的建议和批评使我获益匪浅。悉尼·胡克(Sidney Hook)阅读了许多章,这些章现在的形式大都是与他讨论的结果;特别是论批评的那一章以及*后一章,就更是如此。我*需要感谢的是A.C.巴恩斯(A.C.Barnes)。这本书曾逐章与他讨论过,但他对这些章的评论和批评仅只是他对我的帮助的很小的一部分。在好几年的时间中,我从与他的谈话中得到了许多教益,许多淡活都是在他那无与伦比的藏画前进行的。这些谈话与他的书都是我关于哲学美学的思考形成的主要因素。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优点的话,那都归功于巴恩斯基金会良好的教育工作。这一工作比起当代包括科学教育在内的各门学科的优秀教育工作来,都是具有开创性的。我为这本书能够成为这个基金会所产生的广泛影响的一部分而感到高兴。感谢巴恩斯基金会允许我复制一些插图,感谢巴巴拉和威拉德·摩根为《艺术即经验》提供照片。
甚至对那些不赞同前面所说的话的读者来说,这里所作的陈述的含意对于确定问题的性质也是有益的:恢复审美经验与生活的正常过程间的连续性。对艺术及其在文明中的作用的理解既不能靠对它唱颂歌,也不能靠从一开始就专注于公认的伟大艺术品而得到加深。理论所要达到的理解只有通过迂回才能实现;回到对普通或平常的东西的经验,发现这些经验中所拥有的审美性质。只有在审美已经被分区化了,或者只有当艺术作品已经被放在了一个独特的地位,而不是作为公认的普通经验之物时,理论才会从公认的艺术作品开始,并由此出发。甚至一个粗俗的经验,如果它真的是经验的话,也比一个已经从其他方式的经验分离开来的物体更加适合于提示审美经验的内在性质。循此提示我们能发现艺术作品是怎样发展与强调在日常欣赏之物中特别有价值之处。于是,我们就会看到,艺术产品来自于后者,来自日常经验得到完全表现之时,就像煤焦油经过特别处理就变成了染料一样。许多关于艺术的理论已经存在了。要说明提出另一种关于审美的哲学的理由,就必须发现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在现有理论中进行结合与变换对喜欢这么做的人来说并不难。但是,我感到,现有理论的问题在于它们开始于一种现成的分区化的状况,或从一种出于与具体的经验对象联系而使之“精神化”的艺术观念出发。
作者:(美国)约翰·杜威(Dewey.J.) 译者:高建平约翰·杜威(Dewey.J.),美国哲学家,生于1859年,逝于1952年,曾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执教。他一生著述甚丰。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出版社分早期、中期、晚期出版了他的三个系列的文集,共有37卷,内容涉及哲学、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学术领域。他的许多著作很早就被翻译成了中文。但是,中国学术界一般只是将杜威看成是一位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学家,对他的美学介绍不多。而在国外,特别是在最近一二十年里,杜威的美学受到广泛的重视。这本《艺术即经验》,是他的美学代表作。
续书谱图解 本书特色 邓散木(一八九八-一九六三),初名铁,字钝铁,号粪翁、一夔、一足等。名居室为厕简楼,遂号厕简子。复因长于诗、书、印,而短于词、画,故亦自署...
《必要的改革:中国改革的路径与选择》内容简介:《必要的改革》是一本足以唤起你对中国改革和发展20年五味杂陈的思索和回忆的书。
《突厥汗国与欧亚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由陈凌著。突厥是欧亚古代史上最重要的游牧民族之一,突厥学也一直是国际学术研究的重点
汉画像砖造型艺术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包括:汉画像砖艺术概述、汉画像砖的题材和内容、汉画像砖的印模艺术造型法则、汉画像砖印模艺术形式美的规律、汉画像...
《景观设计手绘教程》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全面讲解景观手绘设计的综合教程,该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涵盖了景观手绘设计的方
《中国风儿童立体剪纸·生肖篇》内容简介:《中国风儿童立体剪纸·生肖篇》是《中国风·立体剪纸》、《中国风立体剪纸·动物篇》、
欧阳询化度寺碑-历代传世碑帖精粹-09-彩色本 本书特色 《化度寺碑》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邕禅师,俗姓郭,山西介休人,隋唐时高僧,唐贞...
大观太清楼帖宋拓真本-全九卷 内容简介 宋大颧初,徽宗赵佶因太宗时所刻《淳化秘阁法帖》年久板已皴裂,不能複拓,兼以原帖標题多误,诏出墨跡更定匯次,命蔡京书签及卷...
艺术与救赎-本雅明艺术理论研究 本书特色 因现实苦难的激励,本雅明穿行于基督教、犹太教和马克思主义等不同视域,开始了他的艺术救赎之旅。本书在“...
他是奥逊•威尔斯、黑泽明、赛尔乔•莱翁内、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马丁•斯科塞斯、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贝尔纳多•贝托鲁奇、让-吕克•
赵孟頫-历代名家书心经 内容简介 赵孟頻(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别署水精宫道人、鸥波”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赵氏博...
欧阳询《九成宫碑》结构布局.章法解析 本书特色 本书以欧阳询《九成宫碑》为中心,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顺序,重视书法的实用性与创作,系统介绍欧阳询《九成宫碑》的结构...
《每天一堂趣味历史课》内容简介: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千千万万有趣的事件。本书虽不能将它们一一道来,但尽可能选取一些有意思的故事
赵孟頫吴兴赋 归去来辞-翰墨字帖-历代经典碑帖集粹 本书特色 赵孟频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元史》说 他“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古今”。实际上,他 是以楷...
《作为隐喻的建筑》是一部关于解构主义的理论著作,集中反映了1980年代身处后现代思潮旋涡中的作者在日本语境下对“解构”方法的
刘曾复京剧文存 本书特色 刘曾复先生在生理学界和京剧界都是**人物。他兼顾科学研究与艺术爱好,并都做到了顶级。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一生爱戏,...
论语-田英章田雪松硬笔楷书描临本 本书特色 国学,汉学也。涵盖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等,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精髓。《田英章田雪松硬笔楷书描临本》推出《国学经典》系列精选...
《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即是对族氏铭文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首先界定了族氏铭文的概念和《商周青铜
《新技术与新智慧时代的中国影视新生态》内容简介: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正推动着中国社会由信息时代向智慧时代演进。近年来,蓬勃发展
历代碑帖经典 (册页版):唐 颜真卿颜勤礼碑 本书特色 ★8开经折装,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军颜君神道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