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九四九年以后文学,应重视“物的结构与属性”。文学紧紧地与政治、意识形态捆绑,制度力量非常强大,个人微不足道,写什么和怎样写是规定动作,取决于文艺政策和部署,大事,川青几乎皆非偶然、孤立,牵一发动全局,有复杂深刻的背景。戈德曼所谓“当今世界好似一架拥有自动调节装置的现代机器”,非常适合描述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文学。
从蛛丝马迹、寸丝半粟人手,用手术刀式的严谨解剖桩桩案例,走进新中国前三十年现场,探问当代文学史真相。
寂寞茅盾
晚近二三十年,茅盾从泰斗、大师,急遽跌落为被人轻慢的对象。生前名动天下,身后文名寂寞,这巨大反差的存在,乃不争之事实。进而观察,他的一生竟然充满了不如意,说来难以置信一二十世纪中国的长篇小说巨匠茅盾,未尽其才。
路翎底气质
我们必须在谈论路翎时提到凡•高、茫茫人海中,这两个背影是相似的——那不仅由于他们离开时的样子,更由于他们的经历、精神气质和艺术面貌。
少年维特,长眠人寨
他用自己犹如冰炭的人生轨迹,提出了二十世纪的“郭沫若难题”。一个具有成为“文艺复兴百科全书式人物”*佳潜质的人,*后那样谢幕了。这让人意识到,中国的现代转型虽然已历百年,现代器物、现代景观也灿然可观,但在文化上、精神上,离“现代”仿佛还在路上。
反复——舒芜的路
看他走过的曲折道路,看他如何为激情支配、未经理性澄清即着手似是而非的思想活动,*后又看到他一旦面对巨大现实权威,忧祸惧难,矫志伪心,金蝉脱壳……这好像是个人品格问题,但在深处,关乎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的探究。
迷案辨踪——《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前前后后
它的命运是一笔糊涂账,在当代文学历史上,所有遭批判的作品,唯有这篇小说所经历的过程扑朔迷离,让人如坠五里雾,几成五十年代一桩文学“迷案”这笔“糊涂账”的“糊涂”之处,根植于整个国家政治从“新萌动”到“始料不及”的突变。作为一篇作品,虽小、不起眼,却是戏剧性的一九五七年很完整的缩影。
屈服——陈企霞事件始末
《典型文案》内容简介:对一九四九年以后文学,应重视“物的结构与属性”。文学紧紧地与政治、意识形态捆绑,制度力量非常强大,个人微不足道,写什么和怎样写是规定动作,取决于文艺政策和部署,大事,川青几乎皆非偶然、孤立,牵一发动全局,有复杂深刻的背景。戈德曼所谓“当今世界好似一架拥有自动调节装置的现代机器”,非常适合描述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文学。
在做官这件事情上,他心态是矛盾的;然而对于文学和创作,他却只有由衷的爱好。这不独是才赋所致,也是性格上自我考量之后,所做的确认与选择。当年,“从牯岭到东京”,茅盾由政治革命激流中心抽身,转入“卖文为生”的职业作家角色,是他对自己人生的一次全面和理智的估衡。他觉得,较诸纵横天下、折冲揖让,自己更适合灯下吮毫、垂文自见。否则,“沈雁冰”不会变成“茅盾”。可另一方面,“茅盾”也终究是从“沈雁冰”变化而来,他的意识,连同他的文学追求,与纯书斋背景的人文知识者是不同的。他做不到,抑或也不屑于去当一个远离政治远离现实社会的个人主义作家。相反,他愿意与政治和现实社会,具有紧密关系和渠道,一直保持“在场”而非“离场”的身份。把这些综合起来看,大致上,茅盾愿意有一定的官职(或与此相当的诸般“待遇”——它们与一个人参政之深浅有关),不过,最好是个闲职,以便他能够拥有不少的自己支配的时间,去从事创作。实际当然并不如愿。只当作协主席还好说,那是荣誉性的。关键在于文化部部长之任,外事内务纷至沓来、应接不暇。那些迎来送往、赴宴看戏、开会出访,让放不下创作念头且性素好静的茅盾,牢骚颇甚。一九五五、一九五六、一九五八年,处事一贯隐抑的他,三次按捺不住情绪,而公然加以流露。一次,是他于一九五五年初致函周恩来,请求减少出国次数和免掉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委职务,并给予创作假。信中提到自己解放后无任何创作成果(“五年来,我不曾写作”),而这样一个人,竟然“在作家协会又居于负责者的地位”.使他“精神上实在既惭愧又痛苦”。婉转提出,“如果总理以为还值得让我一试”。请求给予“一个短时期的写作假”,先写成大纲供领导审查,“如果大纲可用,那时再请假(这就需要较多的日子)”。这种请假方式,也是茅盾性格的体现——通常,他习惯于以“徐图缓进”的节奏来表达和实现意愿。经周恩来批示,茅盾得到三个月创作假,至于卸职之请则未允。如所皆知,茅盾晚期小说重要作品《霜叶红似二月花》和《锻炼》,所出版的都仅为原计划很少一部分,他续完两作的愿望非常强烈。此次请假,显然以此为目的。但获假之后,据其家人回忆,他忽然觉得“请假三个月却去续写旧作”,“无法向人解释”,转念于“只有创作现实的题材”。于是,拟新写一本反映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运动的长篇小说。他去上海搜集素材,并写出了大纲,但不知何故,似乎未如当初报告中所说,提交领导方面审查,“再请假”的行动也没有发生。
神圣的地域文化承续-当代关中文学场的生成与建构探源 内容简介 专著力求内容创新。首先是框架方面,在"场域"的框架内论述关中文学场的生成与建构,以相互联系的场域内...
【内容简介】《Lens·视觉003:不需要安全感就是自由》展现了一系列摄影家们对本土社会长达数十年的记录。“二战”后,面对战争废
毛泽东诗词辨析 内容简介 臧克家先生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个说不尽的话题。”几十年来,毛泽东诗词研究专家、学者及爱好者,在这个“研究不竭的领域”里辛勤耕耘,取得了...
中国现代解诗学的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自现代汉语诗歌尤其是现代派新诗产生以来,就一直面临“难懂”的质疑。本书针对这一问题,在朱自清、闻一多等人“解诗”努力的基础...
中医健身术-(修订本) 内容简介 祖国医学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它对于中华儿女的世代绵延,体质的健壮,劳动能力的增强,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人...
慶國班布達單于被囚,柳殘夢已奪得王位!?那段一起逃命的日子彷彿還是昨天的事,一起腹背受敵、一起身受重傷,但這一切,卻又只
《殷海光政治哲学思想研究》采用史论结合、比较分析的方法,将其前后期思想进行对照分析,殷海光由前期对自由主义的钟情式理解转
品水浒-品事篇 本书特色 告诉你怎样解读《水浒》 告诉你为什么写《水浒》 要以是非善恶评《水浒》 别带阶级感情读《水浒》 不再一知半解读《水浒》 不再无的放矢评...
读书指南 本书特色 梁启超先生一生横跨政治与学术两个领域,并且都留下了光彩夺目的成就。他早年以一支健笔横扫专制统治,“举国趋之,如饮狂泉”;晚年从事教育...
南宋至近代-安徽文学史-第二卷 本书特色 陈友冰、刘良政编著的这本《安徽文学史(第2卷南宋至近代)》论述了元明清时期安徽的代表作家、文学流派、文学集团(如邺下文...
《章太炎国学讲义》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两次具有代表性的公开讲学记录,较系统地展示国学的概貌,是国学爱好者及研究者
词学三著-邓乔彬学术文集-第六卷 本书特色 本丛书为邓乔彬教授30多年从事古代文学与艺术研究成果的结集。《邓乔彬学术文集》按内容及篇幅分为12卷。本丛书运用综合...
拟南芥,悬疑推理作者,于2012年秋开始创作推理小说,已在《男生女生》《推理世界》《最推理》《超好看》等杂志累积发表五十万字
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内容简介 《古诗考索》收录了程千帆先生关于古典诗歌研究的三十二篇代表性文章。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 节选 《古诗考索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精)》由...
本书论述的不仅仅是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它在稍广的意义上涉及到资产阶级社会的矛盾。商人和制造业主创建了这一新世界。十六世纪后
中国侠文艺史 内容简介 侠意象与侠义叙事在中国有两干多年了,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独特的话语系统。始于史传文学,史传文学衰,继之于武侠诗歌,唐代大盛;诗歌衰...
《那山那人那狗》主要内容:在湘西崇峻幽深的大山里,乡村邮路蜿蜒着穿过山岭、河流和村庄,连接着山里人和外面的世界,这是一条
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典范-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唐宋八大家”是指我国唐宋时期八个著名的散文家。包括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曾...
新文学评论:2013/1 本书特色 《新文学评论(2013\\1)》(作者黄永林、阎志、张永健)收录了《民国视野下文艺民族形式论争的区域特征》;《中国新文学批评...
借东西的小人复仇记 节选 《借东西的小人复仇记》内容简介:波德一家逃离了阁楼里的囚禁生活,回到了模型村庄里的家,因为害怕普拉特夫妇再度前来,他们在斯皮勒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