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一直以来被美国多所大学作为中国历史课程的基本教材,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等宏大背景出发,对一个帝国如何从建立秩序走向强盛、又如何*终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境,作为总体的解剖和透视。作者在强调中国社会内在发展动力的基础上,结合内外两方面因素来解释中华帝制的衰落,超越当时中国史研究领域中盛行的“冲击一反应”研究模式。
本书共分11个章节,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等宏大背景出发,对一个帝国如何从建立秩序走向强盛、又如何*终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境,作为总体的解剖和透视。具体内容包括农民、绅士、商人、王朝循环、满族的兴起、清初与盛世、西方国家的入侵、侵略与叛乱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中华帝制的衰落》一直以来被美国多所大学作为中国历史课程的基本教材,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等宏大背景出发,对一个帝国如何从建立秩序走向强盛、又如何*终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境,作为总体的解剖和透视。作者在强调中国社会内在发展动力的基础上,结合内外两方面因素来解释中华帝制的衰落,超越当时中国史研究领域中盛行的“冲击一反应”研究模式。
农民的刻板形象中国共产主义革命提高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用毛泽东的话表述就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然而,无论多么真诚地想对传统中国的农民致意,历史学家发现对老百姓重要性的欣赏只是情感上的,要超越这点极为困难。尽管历史记载充满了他们的身影,然而对于当时人而言,这些耕作帝国土地、养活了帝国统治者的“黎庶”只是一个抽象的刻板形象。他们无闻无名,只能由统治者来定义。直到近代,他们才获得自我的政治实在,开始学会为自己说话。在20世纪的革命以前,中国农民被描绘成两种不同甚至矛盾的形象。第一种是将农民看做勤劳的自耕农。儒家的重农主义者喜欢将他们视为农业社会的中流砥柱。由于农业被奉为“本业”,因此农民理论上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超过“工”“商”,仅低于管理帝国的“士”。勤俭是理想化的农民形象,他们艰辛劳作,乐意交税,来回报统治者家长式的关心与爱护,这样的关爱是统治者理应慷慨给予的。然而,农民也被视为是叛逆的。第二个同样令人熟悉的儒家式描述:这些“黎庶”是一群负重而沉默寡言的牲畜,很容易变为“红巾军”或狂热异端,间歇性地攻击主人。每当时局变坏、饥荒肆虐,农民军便在绝望与愤怒当中壮大,他们攻城略地、驱逐官吏。中国政治理论家们认为这些大众运动极具重要性,他们的反抗代表了上天对现任帝王统治的否决。虽然很少有叛乱领袖掌权,但是他们领导的运动却预示了一个新朝代的来临。这两种并存而又完全不同的角色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并不矛盾。农民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今天仍然如此。他们扎根在土地上,受季节支配,常常一生都在从事繁重的日常劳作。当政治腐败、经济匮乏发生时,他们便从这一角色走出来,稍后就坚定地依附于叛军中激进的佛教先知或野心勃勃的匪首。不难看到,梁启超——1898年的改革者,将清朝几个世纪的统治看做一个漫长而血腥的农民暴乱史。仅19世纪,中国官方资料就记载了无数暴乱,留下一幅社会根基不稳、混乱持久的景象。这只是其中的一面,却被晚清异常紧张的阶层关系所扭曲。1800年,帝国遭遇经济困顿,它逐渐将中国农民几个世纪的非暴力积怨汇聚起来。
于建嵘,法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著作有《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等。2003年获《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诤言奖”;2004年获《南方周末》“特别致敬人物”称号;2005年获《中国新闻周刊》“三农研究(专著)奖”;2008年分别获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组织评选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农村人物”称号,《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魅力人物”称号。
秦淮志 内容简介 《秦淮志/南京稀见文献丛刊》以百里秦淮河为主线,上起源头,下至人江口,详细记载了秦淮河流域特别是十里秦淮两岸的历代才子佳人趣闻轶事和风物胜景,...
《范式的变更:新报刊史书写》内容简介:本书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团队这几年对于新报刊史书写探索的文集结晶。其中包括:
启蒙时代 本书特色 启蒙运动是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所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提介科学技术,把理性...
国史新论-新校本 本书特色 《国史新论(新校本)》作者钱穆“旨求通俗,义取综合”,从中国的社会文化演变、传统的政治教育制度等多个侧面,融古今、贯诸端,对中国几千...
西北哥老会与辛亥革命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政治史、文化史、社会史和心态史等多种分支结合的方法综合性地研究西北哥老会与辛亥革命的动态关系。从追溯西北哥老会的形...
项楚论敦煌学 内容简介 大家风范,超卓见识,专题导读,昭示治学津染,开拓视野,助成博雅通才。项楚论敦煌学 目录 出版弁言序敦煌文学杂考释亡名与敦煌文学“但存方寸...
史集:第一卷:第二分册 本书特色 《史集》是中世纪波斯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拉施特(1247—1318)主编的一部久享盛名的世界史名著,是研究中世纪亚欧各国的历史,...
乾隆御批通鉴 内容简介 《乾隆御批通鉴》,是译注者辑录清代官修《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中乾隆帝的“御批”而成。《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一名《御批通鉴辑览》,是在乾隆帝...
匈奴帝国传奇:彩图版 内容简介 寻找2000年前失落的华夏儿女……公元2004年未,2500多名匈牙利公民向政府提出申清,要求政府承认他们是“匈奴族”。尽管这一...
世界历史一本通 目录 古代世界早期人类2岩石画4*早的农民6远古时代的巨石8铁器时代10早期的城市12古埃及14美索不达米亚16古代中国和印度18纸张的生产及应...
治大国:古代中国的正义两难 本书特色 这本书主要探讨的是古人所面临的伦理上的两难困境,关注了思想家在各种流行的社会观念和社会思潮中所扮演的角色,探讨古人对正义问...
《文化的解释》内容简介:《文化的解释》是格尔茨文化人类学研究论文的精选集。该书全面梳理了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里的误区,对文化
清代传记文选 本书特色 此次整理出版的《清代传记文选》手稿,现藏于青海民族大学,是李文实先生选注清代记事文选四种(传记、叙记、碑志、杂记)之一。是书在体例上祖述...
(精)两河文明三千年(上下)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大象出版社出版★ 法国作家乔治·鲁撰写的一部两河文明的通史性著作★ 华东师大亚述学专家李海峰教授和陈艳丽...
武则天帝王笔记 本书特色 她,一介弱质女流,却稳坐龙庭;她,一抹盛世红颜,却让天下为之臣服。 她82年人生的每一天都生死攸关,而她赢得了每一次决斗...
明末农民战争史-修订版 本书特色 历史学家顾诚先生开山之作遍查近1000种方志 正说李自成、张献忠补齐作者生前亲笔添加的万余言资料,初版已脱销近30年为配合...
中世纪思想的演化 本书特色 大卫·瑙尔斯编著的《中世纪思想的演化》不是一部中世纪思想的纲要,更非一部中世纪思想史。其目的不如说在于展示中世纪思想的一些主要流派,...
教育科学文化卷-辽宋西夏金代通史-肆 内容简介 《辽宋西夏金代通史》是根据享誉海内外的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和漆侠先生的提议,由漆侠先生与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组织编...
这是一本公共政策领域最经典的优秀教科书,初版于1972年,经过不断修订再版,到2005年,已经是第11版。它哺育了整整一代美国大学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本书特色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收录了唐长孺先生所撰的十三篇论文,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的研究,并获得了一系列富于启迪性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