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一直以来被美国多所大学作为中国历史课程的基本教材,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等宏大背景出发,对一个帝国如何从建立秩序走向强盛、又如何*终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境,作为总体的解剖和透视。作者在强调中国社会内在发展动力的基础上,结合内外两方面因素来解释中华帝制的衰落,超越当时中国史研究领域中盛行的“冲击一反应”研究模式。
本书共分11个章节,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等宏大背景出发,对一个帝国如何从建立秩序走向强盛、又如何*终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境,作为总体的解剖和透视。具体内容包括农民、绅士、商人、王朝循环、满族的兴起、清初与盛世、西方国家的入侵、侵略与叛乱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中华帝制的衰落》一直以来被美国多所大学作为中国历史课程的基本教材,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等宏大背景出发,对一个帝国如何从建立秩序走向强盛、又如何*终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境,作为总体的解剖和透视。作者在强调中国社会内在发展动力的基础上,结合内外两方面因素来解释中华帝制的衰落,超越当时中国史研究领域中盛行的“冲击一反应”研究模式。
农民的刻板形象中国共产主义革命提高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用毛泽东的话表述就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然而,无论多么真诚地想对传统中国的农民致意,历史学家发现对老百姓重要性的欣赏只是情感上的,要超越这点极为困难。尽管历史记载充满了他们的身影,然而对于当时人而言,这些耕作帝国土地、养活了帝国统治者的“黎庶”只是一个抽象的刻板形象。他们无闻无名,只能由统治者来定义。直到近代,他们才获得自我的政治实在,开始学会为自己说话。在20世纪的革命以前,中国农民被描绘成两种不同甚至矛盾的形象。第一种是将农民看做勤劳的自耕农。儒家的重农主义者喜欢将他们视为农业社会的中流砥柱。由于农业被奉为“本业”,因此农民理论上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超过“工”“商”,仅低于管理帝国的“士”。勤俭是理想化的农民形象,他们艰辛劳作,乐意交税,来回报统治者家长式的关心与爱护,这样的关爱是统治者理应慷慨给予的。然而,农民也被视为是叛逆的。第二个同样令人熟悉的儒家式描述:这些“黎庶”是一群负重而沉默寡言的牲畜,很容易变为“红巾军”或狂热异端,间歇性地攻击主人。每当时局变坏、饥荒肆虐,农民军便在绝望与愤怒当中壮大,他们攻城略地、驱逐官吏。中国政治理论家们认为这些大众运动极具重要性,他们的反抗代表了上天对现任帝王统治的否决。虽然很少有叛乱领袖掌权,但是他们领导的运动却预示了一个新朝代的来临。这两种并存而又完全不同的角色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并不矛盾。农民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今天仍然如此。他们扎根在土地上,受季节支配,常常一生都在从事繁重的日常劳作。当政治腐败、经济匮乏发生时,他们便从这一角色走出来,稍后就坚定地依附于叛军中激进的佛教先知或野心勃勃的匪首。不难看到,梁启超——1898年的改革者,将清朝几个世纪的统治看做一个漫长而血腥的农民暴乱史。仅19世纪,中国官方资料就记载了无数暴乱,留下一幅社会根基不稳、混乱持久的景象。这只是其中的一面,却被晚清异常紧张的阶层关系所扭曲。1800年,帝国遭遇经济困顿,它逐渐将中国农民几个世纪的非暴力积怨汇聚起来。
于建嵘,法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著作有《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等。2003年获《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诤言奖”;2004年获《南方周末》“特别致敬人物”称号;2005年获《中国新闻周刊》“三农研究(专著)奖”;2008年分别获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组织评选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农村人物”称号,《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魅力人物”称号。
国家宝藏-2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全新推出的大型纪录片,以1949年至2009年新中国文物保护60年的发展历程为时间坐标,涵盖了...
《数据库系统内幕》内容简介:本书旨在指导开发者理解现代数据库和存储引擎背后的内部概念,包含从众多书籍、论文、博客和多个开源
西北联大 本书特色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暨西南联大、西北联大建校80周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泳作序并推荐西北联大 内容简介 《西...
商末周初大变局 本书特色 本书从商末周初大变局说起,剖析前一个强大王朝衰落的原因,并解读新崛起王朝是如何找到切入点,一点点强大并吞噬前一个王朝的。正所谓&ldq...
本书是劳榦先生的论文集,共收录作者中英文论文46篇,内容涉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思想、社会、地理与边疆、历法、考古与文字、
本书把中国嵌入到19世纪殖民主义的历史之中,指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不仅仅是枪炮、商品和各种侵略行为,它还是一个文化过程,一
永恒的记忆-苏联专家基列夫的中国情结 内容简介 基列夫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我国长春**汽车制造厂时派到一汽工作的动力专家,他在华工作近四年,工作认真,严格...
诗与真-近代欧洲浪漫主义史学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研究西方史学史,除了要研究历代西方历史学家的史学思想之外,“特别要研究社会转型与历史处于重大转折时期的史学思潮,...
1950-2000-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全二册) 本书特色《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1950~2000)》(上下册)以20世纪后50年中国史学重要事件和重要著...
江宁织造-(全2册) 本书特色 清朝初年,康熙皇帝雄才大略,先后剪除鳌拜、平定三藩、统一台湾,使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复苏,治世之风渐显。然平静的外表下其实危机四伏...
老照片-南京旧影-高清典藏本 本书特色 这些年民间收藏大热,老照片,尤其是与南京有关的影像,开始为藏家追捧。没见过的老照片不断发现,藏在民间的宝贝,远比我们所能...
奥斯曼帝国 本书特色 奥斯曼帝国,一个发轫于小亚细亚的征服者,它依靠好勇的草原传统和坚定的圣战信仰迅速崛起;它处于东西文明的交汇之处,掌握东西陆上交通达6个世纪...
中国美术史:精装索引版 本书特色 《中国美术史》是一部研究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六章篇幅和大量传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贵文物资料,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
《战争的面目》内容简介:本书是二战史学者约翰·基根的成名作,主要选取三个历史片段,解读真实的战争是怎样进行的。这三场经典战
《质与量的未来》内容简介:本书是备受推崇的畅销书《质与量的战争》的姊妹篇。作者针对中国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质与量的乱象以及由量
出土墓志所见中古谱牒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的家谱编纂和家谱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传世家谱虽汗牛充栋,确几乎全部集中在宋代以后,主要是明清时期。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历史与逻辑》内容简介:本书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意识形态思想上的一致性,通过详细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内容简介:☆200万册畅销升级版!4年精心修订,新增20%从未发表内容。☆精心设计每篇文章的重点内容,帮助读者
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扩张和海通时代的到来,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的一个部分,也就是梁启超所说的“世界之中国”.然而,不同于
本书是作者毕生成果完整而定论性体现之一。它以精警生动的文笔,得心应手的叙述,熨贴入微的观察,展现了学术大家的最高智慧,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