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书》是一部散文集子,共收22篇短文,其内容涉及回忆青春时光;谈论一些作家如安妮宝贝、毕飞宇、刘震云亦舒等;也有追忆与唐德刚的交往,当然还有书与书店的故事。总而言之是关于“书人书事”的一部集子。
《海豚书馆·我书》是一部散文集子,共收22篇短文,其内容涉及回忆青春时光;谈论一些作家如安妮宝贝、毕飞宇、刘震云亦舒等;也有追忆与唐德刚的交往,当然还有书与书店的故事。总而言之是关于“书人书事”的一部集子。
我会到政治大学历史系就读:纯属偶然。一九八○年代初期,好不容易服完预官役,从军中退伍下来的我,始终担心学艺不精,万一出意外,代志就大条了,所以尽管有台北工专土木科的学历,还是不愿(或不敢)进入职场,造桥铺路盖房子。因为从小到大,对历史的兴趣始终不减,想了想,干脆转行,插班考入台大历史系。先是半工半读在夜间部过了一年,越读越好玩后,又考进日问部读了半学期,然后,就被退学了。退学之事,早有心理准备,倒也没多少惊慌。接下来一面准备高考,一面在补习班当导师。累了,就读闲书,《当代》、《人间》,以及当时风起云涌的党外杂志,成了我的最爱。如此这般一年之后,却名落孙山,且很让人啼笑皆非的,竟是作文不及格,差了一点五分所致。这下可好,学史不成,当吏也没份。到此,总算有点“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忧愁了。某日,我从外返家,在楼梯问踢到一张报纸。从小习惯,路上有字纸,总会捡起来看看。那是一张《中央日报》,我平常不看的,心血来潮边走边翻了一下,却看到“政大招收转学生”的公告。在此之前,政大从来不招转学生。我一看,心下暗喜,柳暗花明又一村,那就随缘去政大好了。彼时报名即将截止,我急忙准备证件,在最后一刻报上了名,也顺利考取了,第三次重读大二。我进入政大时,已是“高龄”二十八的老骨头。由于前此颇经历了一些世事沧桑,对于历史研究,非常有兴趣;对于起早上课,却没多少力气,能免则免。多半的时间,都是窝在租屋处乱读书。很多课,开学去一次,缴交选课单;考试了,去一次,应试作答;同学通风报信老师可能点名,再去一次,听唤举手应卯。真正从头到尾,每堂都到的,绝无仅有。想了半天,张哲郎老师的“明史”,大概是上得最勤快的一门课了。政大的前身是“中央政治学校”,老校长就是蒋介石,党校色彩浓厚。照理说,校风应该很严饬。然而,在我的经验里,别的系我不敢说,至少历史系是自由到了极点,比起台大,有过之而无不及。甚且,我对于政大的喜爱,还远超过台大。原因是,台大卧虎藏龙,台大人自视甚高,同学情感疏离,大家各忙各的,谁也不太理谁。我在台大日间部挂单半学期,从进到出,认识的同学不会超过五人。反之,政大的同窗感情便亲密许多,不但同班有所谓“学伴”,同系里,学长(姊)学弟(妹)之间,也都组成“家族”,互相照应,相处得非常融洽。记忆里,在政大的日子,除了看书打球,一年四季吃火锅,大概是印象最深刻的了。政大靠山,气候凉爽,常时有雨,扣掉暑假真正称得上热的那几个月,其他时间里,天天适合吃火锅闲聊鬼扯淡。最常见的是,午饭过后便开始约人,有负责采买的,有提供场地的,几个人围着一只锅,七嘴八舌几双筷子,便可消磨掉一整个晚上了。我在政大吃过的火锅难计其数,最后都有些怕了。到了今天,许多朋友都知道,我一听到吃火锅便摇头,原因是:“这辈子的配额,早在政大用光啦。”学生之间感情如此,师生之间也是这样。政大历史系另一个“优良系风”是老师超爱跟学生聚餐,有时老师大宴生徒,有时学生邀老师小酌。酒酣耳热之时,师徒笑谈学界掌故,门派招数,乃至月旦人物,讲讲八卦笑话,举座尽欢,天地一家春。末了,大家各拎一瓶啤酒,去到堤防,就着月色,续摊再喝再谈。老师醉了,平日不苟言笑的,开始用英语演讲;原来玩世不恭的,忽然语重心长。学生们看在眼里,听人心中,有时哈哈大笑,有时成了终身受用的话语。彼时的政大,是个典型的大学城,没什么声色场所,撞球问、电动游乐场,开一间倒一间,仅有的录像带出租店,也是奄奄一息。入夜八点过后,人去街空,寒夜有雨时,显得格外萧索。这样的宁静小镇,非常适合闭门读书,或,打麻将。我记得同班男同学,有几位格外热衷方城之戏,由于宿舍无容战之处,趁着韩国室友返国省亲时,跑到我的住处,打了一夜麻将,越打精神越好,隔天大清早,还敲我房门,邀我一起上山,说是“指南宫吃早餐不用钱!”这件事,我谨记在心,老想去吃吃看,但因懒得爬山数阶梯,终此政大岁月,毕竟还是没吃过免费的指南宫早餐。我在政大历史系念了三年书,课上得不多,乱七八糟的书却念了很多,这辈子大约不可能再有那样专心致志的岁月了。我向来不爱跟图书馆借书,中正图书馆却是我常时爱晃荡的场所。这地方,藏书够多,开架随你抽,冷气够强不怕热。夏日午后,我经常跑进去,随便抓本笔记小说,乱翻乱读,读着读着,倦了,就趴在桌上蒙头睡觉,等到手臂触冷,张眼猛然发觉流了一桌的口水都凉了,于是赶忙醒来,擦擦嘴擦擦桌子,翻书再读,读累又睡。两三回合过去,兴尽精神好,再不想读书了。于是走出图书馆,在号称“堕落的天堂”的那一片阶梯上找了个位置坐下。此时黄昏正向晚,“醉(生)梦(死)溪”水声潺潺,堤防远处落日余晖犹存,下课归巢的全校女生,燕瘦环肥,一个接一个从你眼前走过,阶梯上三两成堆的登徒子男生边看边品论,简直快乐极了,忽然有人发声赞叹:“靠,我们这些学妹,真是发育得越来越好了!”全场不禁一片哄然——这种单纯的穷快活,追想此生,大约也是难再有了。一九八九年,我在政大的日子,逐渐接近尾声。为了准备研究所考试,每天终宵苦读,早上五点钟,准时去堤防散步,准时跟早起运动的顾立三老师鞠躬说早安。每个星期,准时帮党外杂志写稿一篇,赚取生活费,日子过得紧凑而充实,整体社会气氛则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母亲经常打电话给我,总会再三叮咛:不准上街游行。四月的某一天,女友照例为我买来一份《自立晚报》,头版赫然就是双拳紧握,被烧得全身焦黑的郑南榕尸体。郑南榕自焚的消息,早些时候,我便已知道了。真正看到照片时,却让我彻底心碎,再也忍不住,抱着女友放声大哭:“他们真的做了!他们真的这样做了!”到了六月,整个校园乱哄哄的,有发海报,有静坐,有演讲联署,还有号召上街游行的。我心事如潮涌,却无力到了极点,连着好几个月都无法读书,整天就是睡觉打球,什么正事也不想做,一直到了秋天过后,方才慢慢平静下来,有气无力地又准备起考试了。
红嘴白牙-用真话埋葬虚伪和谎言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位勇敢而具有担当精神的央视记者写的一部饶舌与当下热点和冰点的警世篇。作者用真话埋葬虚伪和谎言。还原事实真相,揭...
文艺卷-傅雷文集 本书特色 傅雷以翻译家见知于世,译文信、达、雅三美兼擅,传誉译林,卓然一家。所译皆世界名著,抉择谨严,影响巨大。傅氏学养精深,于美术及音乐理论...
陈匪石先生遗稿 内容简介 在群星璀璨的明国词坛陈匪石先生是年辈较长的词人和卓有建树的词学家。其词学论着已经整理出版,但诗词作品只有油印本存世。陈匪石先生的诗词以...
唐诗举要 本书特色 唐王朝采取了一系列开明措施,发展社会经济,安定人民生活。经过“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中国封建社会达到繁荣昌盛的高峰,大唐帝国成为当时世界...
《青青边愁》内容简介:《青青边愁》是余光中的第六本散文集,所收几乎为作者中年时期在香港三年的作品。海峡两岸版本稀缺,几近绝
千家诗诠注详析:插图本 内容简介 明代谢枋得所编的《千家诗》选自唐宋诗人的名篇诗作,题材丰富,文字浅显,易于记诵,数百年来流传而不衰,是古典文学的入门佳作。本书...
莎士比亚全集(五) 本书特色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还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革命阶级,有与封建的、宗教的黑暗热力作斗争的革命进气。作为这一阶级的思想家和代...
人人都要谋生,谋生就免不了给人打工,无论你的教育出身如何、在私企外企、做到什么样的职位,给人打工就逃脱不了被人摆布的命运。前公司晴天霹雳般的被收购让翠贝卡明白:...
玛丽·都铎-雨果文集-第十一卷 戏剧卷 本书特色 大文豪雨果的经典戏剧作品 《吕克莱斯·波基亚》曾创下月收入八万五千法郎的纪录《玛丽·都铎》被德国电视台改编为电...
夏 本书特色 本书系由陈子善、蔡翔主编,中国现代名家经典作品中攫取精华篇目,按主题分为:《春》、《夏》、《秋》、《冬》、《风》、《花》、《雪》、《月》,囊括了鲁...
出云南记-雷平阳诗选 本书特色 《出云南记:雷平阳诗选2000-2012》,本书是诗人雷平阳既《云南记》之后推出的又一本诗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主要诗...
元明清篇-文人墨客诗生活 本书特色 “诗言志”是中国文化的正统,可以说诗歌历来便住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其文化身份...
我们最好的时光 本书特色 北海: 你翻过的每一本书,都有我的痕迹;你哼的每一首歌里,都有我的回音。 我这辈子,对于想做的事儿从来没犹豫过,生活、工作、学习都是,...
与普鲁斯特共度假日 本书特色 八位法国*学者对《追忆似水年华》的热爱和思考,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带你阅读时间和爱的滋味!与普鲁斯特共度假日 内容简介 安德烈61...
变奏 本书特色 《变奏》:我写下的,一个,又一个字,已不再是温柔的泪水,是一粒,又一粒,“令人惊叹的宝石。”当风缓下来,书页静止,我的心摇曳不止——爱啊,还是爱...
唐宋诗分类选讲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古代文学分类选讲”系列教材之一,是一部以全面介绍和品析唐宋诗歌为主旨的专门教材。书中采用分类编排的形式,将唐宋诗歌分为赠别...
《卡内基:财富的声音》内容简介:《卡内基:财富的声音》是关于某人一生的故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个由主人公亲自讲述的故事
《古希腊罗马文学》内容简介:本卷收录罗念生先生有关古希腊罗马的文艺理论,《论古希腊戏剧》、《论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以及相关
郁达夫的杭州 本书特色 里外湖的荷花,已经到了凋落的初期,堤边的杨柳,影子也淡起来了。几只残蝉,刚在告人以秋至的七月里的一个下午,我又带了行李,到了杭州。郁达夫...
父后七日 本书特色 一场笑中带泪、悲极生乐的告别仪式, 勾起马英九丧父之痛的温睛之作,粱文道、马家辉、钱文忠,奔泪,推荐,台湾“林荣三文学奖"首奖作品,出版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