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书的主人公,是魏晋时期一个非常著名的文人群体——“竹林七贤”。
“魏晋”这两个字,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
就历史言,魏晋是个乱世:王纲解钮,礼崩乐坏,伦常失序,群雄并起,“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致使神州板荡,生灵涂炭。一句话,天下大乱,且乱得不能再乱!
就文化言,魏晋是个花园:思想自由,价值多元,个性张扬,文艺勃兴,上可与先秦相媲美,下则为盛唐开先河,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一句话,美不胜收,怎一个美字了得!
魏晋,就好比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三峡”:一则是,地势诡谲,险象环生,逼仄处,山重水复疑无路;一则是,峰回路转,移步换景,开豁时,无限风光在险峰!
魏晋,有说不尽的金戈铁马,英雄无悔;魏晋,更有道不完的剑胆琴心,名士风流。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唯有真性情,才有佳故事,《竹林七贤》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七个人的一百年:快活的真相赴死的谜底。《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百家讲坛》栏目坚持“《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节目制作理念,不断培养专家、学者的公众意识,不断强化媒体为受众着想的服务意识。
《竹林七贤》的主人公,是史上*风流的“七人小组”——竹林七贤。他们是: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向秀、阮成、王戎。了解“七贤”,关键在找到一把钥匙——曹马之争——曹氏家族和司马氏家族为争夺*高统治权而展开的一系列错综复杂、旷日持久、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因此,《竹林七贤》——是讲“演员”的故事:如何在权力斗争*敏感、*微妙、*残酷之际,表演杂技般悬走于生死一线?是讲“狂人”的故事:当避世成为奢侈,活着成为难题,如何装疯卖傻也能保持一份人的尊严,使生命进发自由的思想光芒?也是讲“公务员”的故事:在权力伏击圈中、在政治网罗中,要不要“站队”?要不要“跟人”?或者干脆走人?更是山高水长的一段友情佳话:萍聚,是一场人生盛宴;星散,是一曲红尘哀歌……
向秀和山涛是同乡,都是河内怀县人,估计在山涛担任河内郡功曹的时候,就认识了年轻的向秀。后来山涛把向秀介绍给嵇康、阮籍,于是加入竹林之游。在七贤中,向秀和嵇康的年龄相仿,关系也最好。向秀可以说是嵇康的死党。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为了和嵇康常见面,他竟然把家搬到了山阳,和嵇康住得很近。这足以说明嵇康的人格魅力有多强。当时,还有一个东平的名士,叫吕安。他和嵇康、向秀的关系也很好。由于性情相投,他也搬到山阳来隐居了。于是在竹林之游中,形成了一个“铁三角”关系。向秀有的时候和吕安一起种菜灌园,白食其力。有时候又和嵇康一起锻铁,不亦乐乎。山阳这个地方是产煤的,冶铁业很发达。根据文献的记载,嵇康和向秀打铁的动力是靠水力发动的,而且两个人分工合作。嵇康扬锤打铁,向秀负责拉风箱,配合默契。两人制作的铁器,有农具,也有日常用品。据说北宋大文豪苏轼有一把拐杖,就是嵇康的作品。灌园、打铁之外,向秀还有一个爱好,就是读书。向秀喜欢钻研学问,尤其喜欢《庄子》。有一次,他对嵇康和吕安说,他想为《庄子》一书做注释。两人一听都不以为然,劝他不要干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向秀不听,坚持不懈地注《庄子》,终于大功告成。他把完成的《庄子注》交给嵇康、吕安。二人读过之后,叹为观止,惊呼:“庄生不死矣!”这部著作后来虽然没有全本流传,但向秀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却是相当重要的。以上,我们把竹林七贤的另外四位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有一点必须交代,就是这七个人物并不是总在一起活动的,时间、地点、人数都经常变动。平时三三两两各自活动,偶尔才呼朋引伴,把臂人林。客观地说,七贤如数到齐的可能性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多。第二是痴名。痴,也可以理解为怪、狂、傲。这是阮籍性格上最为显著的特征。用现在的话说,阮籍很另类,很酷。《晋书·阮籍传》载:“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说阮籍容貌瑰整秀杰,志向宏大,气魄豪放。他的性格桀骜不驯,一切都由着性子来,不愿受世俗的束缚和羁绊。喜怒不形于色,就是深藏不露,无论喜悦还是愤怒,脸上一概看不出来。阮籍平常的生活很随性,要么把自己关在家里做“宅男”,什么都不干,一天到晚就是看书,一看就是好几个月;要么就是出去做“驴友”,游山玩水,一连几天不回家。兴之所至,常常忘记了形骸躯体的存在,真是不折不扣的得意忘形。因为这些原因,阮籍给人留下一个“痴”的印象。而痴气,并不是呆气、傻气,而是一种不同流俗的狂狷之气、不平之气,是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有个故事说,阮籍17岁的时候,有一次随他的叔父到东郡。东郡的治所在今天河南的濮阳,离阮籍的老家陈留郡不远,而陈留郡和东郡都是兖州刺史部的辖区。当时的兖州刺史名叫王昶(chang),是个很有权势名气的人物,曾做过曹丕的幕僚,可能和阮籍的父亲阮瑀有旧。他听说阮籍有才,便请他来相见。可是没想到,阮籍见到王昶,来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一整天都不说一句话。王昶被他弄得没脾气,认为这个少年深不可测。
刘强,笔名留白,1970年生于河南正阳。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长期从事《世说新语》和魏晋风度的研究,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著有:《世说新语会评》(风凰出版社),《曾胡治兵语录增补本译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今月曾经照古人:古诗今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种风流吾最爱:世说新语今读》(人物篇、典故风俗篇两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随笔杂文集《有刺的书囊》(中国青年出版社)等。2010年l0月,在《百家讲坛》开讲《竹林七贤》。
被遗忘的盛世 本书特色 《万历十五年》之后,又一部具有颠覆意义的经典之作,以后读史时代的视角再现大明王朝的中兴盛世。解读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盛世,挖掘出值得鉴戒与反...
《东南亚女性的政治参与》内容简介:本书主要研究东南亚国家女性的政治参与,包括大众参与和权力参与。通过对东南亚主要国家女性参
百姓讲述:1:救亡!救亡! 本书特色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编委会编的《百姓讲述(1救亡救亡)/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期间,一些小人物参与抗日宣传的亲...
如果这是宋史3 内容简介 这是*美好的时代,也是*糟糕的时代.贤相辈出,却无力扭转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疲于西陲小国的疯狂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
新出青铜器研究-(增订版)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2016年1版1印,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作者李学勤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曾多次参加青铜器的鉴...
病榻上的龙 本书特色 历史上皇帝的死因向来是备受大众关注、并能引起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本书选取了从春秋时期的晋景公、蔡桓公到清代嘉庆帝间的25位帝王作为研究...
民国官场实录 本书特色 《民国官场实录》由事件亲历者亲口讲述或亲笔撰文,还原一桩桩卖官鬻爵、贪赃枉法、营私舞弊的官场丑剧,以及民国官吏施政下一件件冤案、惨案的真...
《社群商业》内容简介:《社群商业:社群经济时代的掘金法则》首先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环境出发,提出了互联网社群这一新型商业
甲午战争史 本书特色 《甲午战争史》史料渊富,考订精严,书中史识不凡,多独到之笔。作者把自己的智慧与心血都灌进了全里,这是他奉献给读者*宝贵而真挚的贡品。 —...
北齐书-(全二册) 内容简介 李百药撰的《北齐书(共2册)》共五十卷,内容记载了公元五三四年前后北魏分裂,东魏政权建立,中经五五○年齐代东魏,到五七七年齐亡为止...
图说天下:中国通史(下卷) 本书特色 黯淡的刀光剑影,远去的鼓角争鸣,尘封的简牍丹青,神秘的地宫王陵,在这里汇聚、复原成一幅有色有色、鲜活灵动的历史画卷。中国学...
《资本与商业模式顶层设计》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实例的形式,具体讲述了企业为什么需要做顶层设计、投资成长型企业的股权最挣钱、股
《明季北略(套装共2册)》共二十四卷,起自万历二十三年(1595)清太祖努尔哈赤兴起东北,止于崇祯十七年(1644)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草原帝国(缩译彩图本) 内容简介 我们甚少将目光投身中亚,而恰恰是对中亚的无数次争夺,改写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无论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还是鲜卑人、契丹人、女真...
《帝国的年代(1875—1914)》内容简介:《见识丛书·帝国的年代:1875—1914》是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的第三部。资本年代的矛
中国史学史资料汇编 内容简介 作为《历史学基础课系列教材配套用书》之一,这本“《中国史学史资料汇编》”主要是与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史》相配合而编纂成书的。...
鬼话连篇-历代笔记中的仙佛神怪-插图珍藏版 本书特色 《鬼话连篇:历代笔记中的仙佛鬼怪》是著名学者岂水先生编纂的一部历史著作。他从上千种笔记小说中辑成此书,探寻...
《四月的沉醉》内容简介:这本诗集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春芳近二十年来诗歌创作的精选。诗中显现她直接的生命感觉,表现出她对
《西柏坡:新中国前夜的小山村》内容简介:1947年3月,率领中央机关撤离延安,于次年5月辗转来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在西柏坡近一
《海洋帝国》内容简介:1588年,英国皇家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这一胜利成就了一段传奇,在接下来的数百年中,帝国的财富、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