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书的主人公,是魏晋时期一个非常著名的文人群体——“竹林七贤”。
“魏晋”这两个字,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
就历史言,魏晋是个乱世:王纲解钮,礼崩乐坏,伦常失序,群雄并起,“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致使神州板荡,生灵涂炭。一句话,天下大乱,且乱得不能再乱!
就文化言,魏晋是个花园:思想自由,价值多元,个性张扬,文艺勃兴,上可与先秦相媲美,下则为盛唐开先河,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一句话,美不胜收,怎一个美字了得!
魏晋,就好比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三峡”:一则是,地势诡谲,险象环生,逼仄处,山重水复疑无路;一则是,峰回路转,移步换景,开豁时,无限风光在险峰!
魏晋,有说不尽的金戈铁马,英雄无悔;魏晋,更有道不完的剑胆琴心,名士风流。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唯有真性情,才有佳故事,《竹林七贤》以作者在CCTV-10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七个人的一百年:快活的真相赴死的谜底。《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百家讲坛》栏目坚持“《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节目制作理念,不断培养专家、学者的公众意识,不断强化媒体为受众着想的服务意识。
《竹林七贤》的主人公,是史上*风流的“七人小组”——竹林七贤。他们是: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向秀、阮成、王戎。了解“七贤”,关键在找到一把钥匙——曹马之争——曹氏家族和司马氏家族为争夺*高统治权而展开的一系列错综复杂、旷日持久、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因此,《竹林七贤》——是讲“演员”的故事:如何在权力斗争*敏感、*微妙、*残酷之际,表演杂技般悬走于生死一线?是讲“狂人”的故事:当避世成为奢侈,活着成为难题,如何装疯卖傻也能保持一份人的尊严,使生命进发自由的思想光芒?也是讲“公务员”的故事:在权力伏击圈中、在政治网罗中,要不要“站队”?要不要“跟人”?或者干脆走人?更是山高水长的一段友情佳话:萍聚,是一场人生盛宴;星散,是一曲红尘哀歌……
向秀和山涛是同乡,都是河内怀县人,估计在山涛担任河内郡功曹的时候,就认识了年轻的向秀。后来山涛把向秀介绍给嵇康、阮籍,于是加入竹林之游。在七贤中,向秀和嵇康的年龄相仿,关系也最好。向秀可以说是嵇康的死党。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为了和嵇康常见面,他竟然把家搬到了山阳,和嵇康住得很近。这足以说明嵇康的人格魅力有多强。当时,还有一个东平的名士,叫吕安。他和嵇康、向秀的关系也很好。由于性情相投,他也搬到山阳来隐居了。于是在竹林之游中,形成了一个“铁三角”关系。向秀有的时候和吕安一起种菜灌园,白食其力。有时候又和嵇康一起锻铁,不亦乐乎。山阳这个地方是产煤的,冶铁业很发达。根据文献的记载,嵇康和向秀打铁的动力是靠水力发动的,而且两个人分工合作。嵇康扬锤打铁,向秀负责拉风箱,配合默契。两人制作的铁器,有农具,也有日常用品。据说北宋大文豪苏轼有一把拐杖,就是嵇康的作品。灌园、打铁之外,向秀还有一个爱好,就是读书。向秀喜欢钻研学问,尤其喜欢《庄子》。有一次,他对嵇康和吕安说,他想为《庄子》一书做注释。两人一听都不以为然,劝他不要干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向秀不听,坚持不懈地注《庄子》,终于大功告成。他把完成的《庄子注》交给嵇康、吕安。二人读过之后,叹为观止,惊呼:“庄生不死矣!”这部著作后来虽然没有全本流传,但向秀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却是相当重要的。以上,我们把竹林七贤的另外四位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有一点必须交代,就是这七个人物并不是总在一起活动的,时间、地点、人数都经常变动。平时三三两两各自活动,偶尔才呼朋引伴,把臂人林。客观地说,七贤如数到齐的可能性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多。第二是痴名。痴,也可以理解为怪、狂、傲。这是阮籍性格上最为显著的特征。用现在的话说,阮籍很另类,很酷。《晋书·阮籍传》载:“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说阮籍容貌瑰整秀杰,志向宏大,气魄豪放。他的性格桀骜不驯,一切都由着性子来,不愿受世俗的束缚和羁绊。喜怒不形于色,就是深藏不露,无论喜悦还是愤怒,脸上一概看不出来。阮籍平常的生活很随性,要么把自己关在家里做“宅男”,什么都不干,一天到晚就是看书,一看就是好几个月;要么就是出去做“驴友”,游山玩水,一连几天不回家。兴之所至,常常忘记了形骸躯体的存在,真是不折不扣的得意忘形。因为这些原因,阮籍给人留下一个“痴”的印象。而痴气,并不是呆气、傻气,而是一种不同流俗的狂狷之气、不平之气,是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有个故事说,阮籍17岁的时候,有一次随他的叔父到东郡。东郡的治所在今天河南的濮阳,离阮籍的老家陈留郡不远,而陈留郡和东郡都是兖州刺史部的辖区。当时的兖州刺史名叫王昶(chang),是个很有权势名气的人物,曾做过曹丕的幕僚,可能和阮籍的父亲阮瑀有旧。他听说阮籍有才,便请他来相见。可是没想到,阮籍见到王昶,来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一整天都不说一句话。王昶被他弄得没脾气,认为这个少年深不可测。
刘强,笔名留白,1970年生于河南正阳。上海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长期从事《世说新语》和魏晋风度的研究,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著有:《世说新语会评》(风凰出版社),《曾胡治兵语录增补本译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今月曾经照古人:古诗今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种风流吾最爱:世说新语今读》(人物篇、典故风俗篇两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随笔杂文集《有刺的书囊》(中国青年出版社)等。2010年l0月,在《百家讲坛》开讲《竹林七贤》。
甲骨文字编-全四册 本书特色 李宗焜编著的《甲骨文字编(共4册)》收录了目前所见到的几乎全部甲骨字形,总计46635文。字形据拓片原大精确摹写,依自然分类法归类...
目录前言第一章前身诞生第二章检阅第三章训练第四章初战波兰第五章西线号角第六章巴尔干战役第七章入侵苏联第八章哈尔科夫第九章
《第三方评估、绩效排名与政府循证管理》内容简介:与政府部门自评估和自上而下的内部评估相比,第三方评估被认为在独立性、客观性
传世名著典藏丛书战国策精华(上下册) 本书特色 刘向著的《战国策精华(上下)》深受后世的推崇。那些几千年前的华夏精英们提炼的生存技能和成功方略依然是那么的鲜活如...
睁眼看历史-那些被掩盖的历史真相 内容简介 孔融曾经让过梨,司马光曾经砸过缸,我们的历史教育,便从这些名人的趣闻逸事开始。小半数或许是真的,大多数或许是假的,历...
1956:觉醒的世界 本书特色 1956年,被广泛赞誉为国际“觉醒之年”,全球各地的普通民众开始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聚集在大小街道...
波斯笔记(上下) 本书特色波斯帝国有三大特点:*是大,不仅囊括了中近东的所有国家,也囊括了丝绸之路南段的大部分国家;第二是统一,与秦汉帝国相似,它也是&ldqu...
在西部的天空下-美国西部的自然与历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美国人文与艺术学院院士唐纳德.沃斯特的作品。本书作者曾多次获得普利策奖的提名,其论著对世界环境史的建立与发...
20世纪中国史学重大问题论争 内容简介 20世纪的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从苦难、抗争走向胜利、振兴的历史。在这一百年中,中国史学经历了伟大的变革、严峻的考验和深刻...
1851-1911-重读晚清六十年 本书特色 历史在哪里扭曲,就要在哪里突破,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可不读的屈辱史与变革史,一个时代和一个政权的真相,当代国人应该...
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讲演录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讲演录》由陈恒、苏智良主编。该书系历年来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所做学术报告的讲演录遴选集...
《一幅画看日本》内容简介:吉卜力工作室创始人、日本动画界殿堂级人物、《萤火虫之墓》《岁月的童话》《百变狸猫》《辉夜姬物语》
《唐朝定居指南(2022版)》内容简介:本书是《唐朝穿越指南》的姊妹篇。以浅显风趣的笔调,介绍唐人衣、食、住、行、语言、娱乐、
《唯美人像摄影摆姿与拍摄教程(全彩)》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唯美人像写真+教程指南书。本书从很基础的单反入门知识开始,介绍如何选
《大海,大海》内容简介:本书是1978年布克奖获奖作品。作品描写的是年已六十的查尔斯‧阿罗比,集导演、剧作家和演员于一身,是英国
锡伯族简史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概况、族名与族源、上古至明代锡伯族先民、清代的锡伯族、民主革命时期的锡伯族、锡伯族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生活等。锡伯族简史 目录 ...
神秘脱险——秘密营救香港沦陷后困港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纪事 内容简介 1942年春,在沦陷的香港,发生一件引起中外注目的大事:数百名被日军搜捕的抗日爱国民主人士和...
品读经典 史记 本书特色 司马迁著,孔庆东主编的《史记(精选)/品读经典》是中国历史上**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
比较文明史-新石器时代至公元5世纪 本书特色 《比较文明史:新石器时代至公元5世纪》即研究世界文明体系形成历史和主要特点,以及它们之间互相关系,通过比较的视域和...
《革命与历史》内容简介:本书以1920—19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为中心,在现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脉络下,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