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曰》是《柏杨版资治通鉴》的精华版,是柏杨本人从72册白话文《资治通鉴》中精选出862则,以“《柏杨曰》——读通鉴,论历史”为名重新结集,以示与原著“臣光曰”的不同立场。
《柏杨曰》可以说是《资治通鉴》*精彩的故事、*精彩的人物加上柏杨*精彩的解读与分析。
柏杨论史,一向以人性为本,藐视权力,向往自由,激情与理性兼存,思想与文字并美。《柏杨曰》一书史料运用独到,一事一议,角度新颖,语言优美,引人入胜;比教科书呈现更多历史真相,比传奇小说蕴涵更多人文关怀,是一部“现代视角下的中国历史启示录”。
春秋时代晋国(首府新田【山西曲沃】),长期以来都在魏、赵、韩三大家族控制之下,国君不过徒拥虚名。但形式上,晋国仍是一个完整的独立封国,魏、赵、韩不过三大豪门。公元前403年,周王国(首都洛阳【河南洛阳东白马寺东】)国王(三十八任威烈王)姬午,下令擢升三大家族族长,瓜分晋国领土,分别建立封国,成为国君。晋国在被瓜分后,只剩下一小片国土。司马光认为这是历史上一件大事,所著《资治通鉴》就从这一年开始;又写出长长的一篇评论,指出姬午破坏礼教,不能正名,导致圣贤后裔当国君的封国,全部消灭;人民受到涂炭,几乎死绝。
司马光从没有一本专书或一篇专文,完整地表达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立场,却在《资治通鉴》“臣光日”评语里,陆陆续续、零零星星地透露无遗(这是写给皇帝看的,所以称“臣光”)。当十一世纪宋王朝宰相王安石先生推行政治改革,以图拯救正奔向死亡之谷的帝国之时,司一巧光率领传统保守的知识分子群,坚决抵制。结果改革失败,腐烂加速,半个中国,丧失在北方新崛起的金帝国之手。
在“臣光日”中,可以充分看出司马光的意识形态,他有一种崇古的狂热,和一种维持现状的固执。他关心的是官僚群和大地主群的利益,远超过关心人民的利益。我们了解他的基本立场后,才能了解他苦口婆心全力以赴的目的何在。
司马光*服膺的是孔丘的正名主义,现代人对正名的认知是:“是什么就是什么。”当选总统还没有就职,是“总统当选人”;就职之后,则是“总统”;下台摆地摊,则是“小贩”。而孔丘的正名认知,却恰恰相反:“是什么偏不是什么。”具体地说:“曾经是什么,就永远是什么。”楚王国早就是一个王国,身为首领的酋长早就是自称和被称国王,可是《春秋》却咬定牙关,硬称楚国王是“楚子”,你不是说你是国王么,我偏偏称你五百年前周国王初封你时的那个官位——“子爵”,因为你本来就是“子爵”!这种胶柱鼓瑟式讲礼教、定名分的正名主义,在当时不过是为了对抗动乱的一种手段,然而,发展下来却成为一种政治意淫,不切实际,而且把自己陷入一个被嘲笑的困局。
公元前478年,齐国国君(三十任平公)姜骜先生,跟鲁国国君(二十八任哀公)姬蒋先生,在蒙邑(山东蒙阴)举行高阶层会议,二人见面时,姜骜向姬蒋叩头(八世纪之前,中国人席地而坐——正确地说,是坐在自己的小腿上,所谓叩头,只是深深地把头俯下。这跟八世纪后必须屈辱地先行双膝跪地的叩头不同),这是所有礼节中*尊敬的一种。可是,鲁国国君姬蒋,却双手一拱,只作了一个揖。这情形跟现代社会交际场合,你先伸手,对方却不伸手,只微微地点一下头一样。姜骜跟他的随从大臣,都怒不可遏。鲁国宰相引经据典地说:“依照礼教的规定,国君见国君,不过作揖,国君只有见国王时才叩头,你们怎么连这都不懂?”齐国确实不懂,不过不久就懂了。四年后的公元前474年,两国国君在顾邑(山东鄄城)再度会盟,齐国早就准备妥当,届时一声令下,跳出几个壮士,抓住姬蒋,强迫他向姜骜叩头。这时礼教派不上用场,姬蒋只好叩头。齐国为这件事,还编了一首诗歌:“鲁国人冥顽不灵/多少年都不清醒/使我们难以为情/他们死守着儒书/引起无谓的纷争。”公元前五世纪二十年代就成为笑柄的这种礼教,司马光不但用来评论同为公元前五世纪九十年代的三家分晋,还在该笑柄发生后一千五百年的十一世纪,拿到桌面上膜拜。
司马光是一位正统的儒家学派学者,竭力反对古代所没有的任何东西和任何改革现状的措施。他跟宋王朝六任帝(神宗)赵顼先生之间,有一段生动的对话,充分表露出这种思想。赵顼曾经问他:“西汉王朝,如果一直守着它**任宰相萧何制定的法律规章,不加改变,你以为可以吗?”司马光回答说:“当然可以,岂止守着西汉王朝可以,即令夏、商、周王朝所制定的法律规章,一直用到今天(十一世纪)的话,也都十分适当。刘彻(七任武帝)改变祖宗的法,盗匪遂遍中国。刘爽(十一任元帝)改变父亲的法,西汉王朝因之衰弱。所以,祖宗所制定的法律规章,绝对不可有任何改变。”司马光的政治思想是一项狂热偏执的时代反动,跟鲁国国君(二十八任哀公)姬蒋先生一样,只能把事情搞得更糟。赵、魏、韩三大家族,瓜分晋国,司马光断定,如果周国王不加封爵,他们如果自称为封国国君,那就是叛逆,遇到像姜小白(齐国十六任国君桓公)或姬重耳(晋国二十四任国君文公)这样的人,就会兴兵讨伐。然而事实俱在,楚王国首领早就自称和被称国王,并没有人封他,那可是*早的和*典型的叛逆,而且跟姜小白、姬重耳同一个时代,撞了个正着,姜、姬二人岂敢给楚王一记耳光?对称“国王”的叛逆,都干瞪眼,怎么能预卜对不过称“国君”的叛逆,就动手把他干掉?封国林立下的国君们,他们自己互相攻杀,大吃小、强吃弱,从没有人因为谁是国王加封过的“圣贤的后裔”而饶了对方的。怎么偏偏赵、魏、韩会由于是国王加封的而没人敢碰?而且恰恰相反,碰他们的人可多的是,就在加封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01年),秦国就攻击魏国。
司马光还犯了举证的错误。周王国所以残存,不是因为他们国王遵守名分——仅只遵守名分,便可保持政权不坠,天下没有这回事。而是它太弱太小,不构成力量,而又有残余的利用价值。卫国比周王国生存更久,难道卫国比周王国更为美妙?至于子启先生之宁愿国亡也不愿当君王,不知道是听谁说的。史实是:子受辛先生以嫡子身份继承帝位时,根本没有人拥护庶子子启夺权!不是他不敢,而是他不能。犹如柏杨先生,不是我不敢当美国总统,而是我不能当美国总统。吴季札是另一种情势,他如果当了国王,才是遵守礼教;拒绝当国王,反而破坏礼教,因为老爹下令兄终弟及,哥哥们都严格遵守,只有吴季札公然背叛“君”“父”,以致引起流血政变。
司马光这位儒家学派大师,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中,没有民主观念,更没有人权观念,只有强烈的维护既得利益阶层的奴性。他要求的是,平民必须安于被统治的现状。等级不可改变,名分不可改变;君王永远是君王,平民永远是平民,夹在当中的司马光所属的以做官为唯一职业的知识分子——士大夫阶层,永远是士大夫。赵、魏、韩三大家族瓜分晋国,是一项可能促使平民惊醒的巨响,拆穿了礼教的,和等级、名分不可改变的神话。因为礼教、等级、名分,全部来自官位和权力。姬发先生如果不使朝歌(河南淇县)“血流漂杵”,他和他爹姬昌先生,哪里来的礼教?哪里来的尊严等级?哪里来的高贵名分?当平民觉醒,了解礼教只是保护既得利益阶层的铁丝网,尊严的等级、高贵的名分,自己同样可以争取到手时,士大夫才发生真正的恐慌。司马光看出平民借着三家分晋这件事的启示,可能培养出独立思考能力,不禁又气又惧,遂在“臣光日”中,要求皇帝重建统治者和既得利益者永恒的权威。不过,连司马光自己,也不能坚守他的立场,《资治通鉴》中,对叛逆的楚王国头目,只好仍称“楚王”,不敢称“楚子”。P1-3
走向圣坛的乞丐-洪武皇帝十一讲 目录 **讲生逢元末的苦命少年像那个时代一样,元末朱家的苦难生活口有异香、红光烛天走向圣坛的乞丐-洪武皇帝十一讲 节选 《走向圣...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29.80) 本书特色 冯友兰,世界公认的中国现代哲学家,治中国哲学史迄今无出其右。一九四六至四七年,先生正值盛年,受聘美国宾夕法尼...
我是一个中国的美国人-李敦白口述历史 本书特色 一个深度参与中国当代历史进程的美国人 以独特的视角、罕有的诚实与宽广的胸怀 讲述他一生执着追求理想、跌宕起伏乃至...
日落香江:香港对日作战纪实 本书特色 香港对日作战是二战期间中国抗日战争和国际太平洋战争的重要一役。香港在战争期间经历的苦难、奋斗、胜利和遗憾,与战争带...
《老子》内容简介:《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中国道家的主要经典。《老子》共5000余言,原分上下两篇,通常称上篇为《道经》,
唐朝穿越指南-长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册 本书特色 中古汉语是鸟语;唐朝没有椅子坐;新娘结婚穿蓝衣;日落后在街上行走会被城管捉住打屁股;唐前期花500万可购得五万平...
葡萄牙人在印度 本书特色 《新编剑桥印度史:葡萄牙人在印度》以客观的数据和可查证的多方史实,分析研究了葡萄牙人从15世纪到达印度后,双方相互的影响和作用。内容包...
《卖马的女人》内容简介:被利益诱惑的人总是心存侥幸,但命运从不放过任何侥幸。星野花江是一个相貌平平的单身女子。她从未获得过
腾冲史话 内容简介 《云南名城史话丛书:腾冲史话》主要内容包括从考古资料看腾冲、“乘象之国”的滇越、汉代五铢钱在腾冲、从藤充到腾冲、南诏大理时期的腾冲佛寺、三征...
资治通鉴-诠释 本书特色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文献典籍中现存的*大的编年体通史。该书旨在:“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所以“专取有关国...
◎日本亞馬遜暢銷排行榜冠軍,甫出版即引起全日本民眾熱烈討論及廻響你十七歲時在做什麼?我十七歲時,在硫磺島上,一個慘絶人寰
《不可思议的蜘蛛》内容简介:蜘蛛是最常见的动物之一,有的外貌奇丑、有的步履蹒跚、有的能走善跳,可谓千奇百怪。本书针对青少年
民族的构建(亚洲精英及其民族身份认同) 内容简介 在20世纪,民族国家主导了各种政体和民族的组织方式和身份认同,其权威性和力量非其他的观念可比,与其他时代也很不...
贵族-历史与传承 本书特色时至今日,法国贵族对独树一格和卓越品质的追求是否仍有意义?还是与当下颂扬的社会公正和追求平等的主流文化背道而驰?贵族,以承袭原则为基础...
纪连海谈论语 本书特色1.富有知识性、哲理性和可读性,尽量指导艰难晦涩的传统文化予以通俗化、现实化的演绎,以古今中外的精彩案例解析深刻的文化内涵,让传统文化焕发...
血溅龙袍-中国王朝内争实录 本书特色 《血溅龙袍》这本书,通过再现历史上篡夺君权的事例,展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一个侧面 。在再现与展示的过程中...
《黄锦奎评传》内容简介:本书为我国知名学者黄锦奎的个人评传。全书共分十二章,第一章以“《黄锦奎选集》出版暨学术思想研讨会”
罪证-从东京审判看日本侵华鸦片战争 本书特色 本书是**部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检察方所提供的证据文件、军事法庭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词为考察视角、介绍日本侵华期...
一想到德国人民,我常常不免黯然神伤,他们作为个人来说,个个可贵,作为整体来说,却又那么可怜……在第三帝国短促的生命的前半
《素描一本通:铅笔绘画教程零基础入门》内容简介:本书是专为初学者打造的零基础素描入门教程,书中不仅有基本的素描技法,更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