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国古代佛教绘画》为丛书之一,介绍了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有关内容。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国古代佛教绘画》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佛教绘画源于古印度,初随佛教从印度传入,后来逐渐发展而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特色,是一门国际性的显学。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宗教、考古、历史、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参与佛教绘画研究的学者也有许多不同专业,且有各国多地,并可分为欧美、日本、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等几个组区。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中国古代佛教绘画》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有关内容。
(二)佛教绘画的发展
在佛教刚刚兴起的时期,古印度佛教绘画艺术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原始佛教艺术时期、贵霜时期和笈多时期。
原始佛教艺术时期。这一时期是指阿育王时代及其稍后时期。阿育王当政期间,实行领土扩张政策,统一了印度大部。据说,在扩张领土过程中他残酷地屠杀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在此之后他醒悟过来,对自己的残暴行为感到强烈的自责。所以他和他的大臣们皈依佛门,把佛教定为国教,佛教得到了大力的推广,迅速发展起来。这个时期的佛教艺术以雕塑作品为主,主要是石柱雕刻,大塔的塔门及围栏的浮雕以及摩崖雕刻。对于当时的佛教绘画没有遗留下来实物,所以无从考证。印度有名的佛教石窟阿旃石窟现存早的壁画,是公元前1世纪的作品,内容是佛传图和佛本生故事,从其艺术技巧和内容来看,在它之前应该是有绘画作品存在的。
贵霜时期的佛教绘画。阿育王死后,国家渐渐衰落以至灭亡。在此之后,大约公元1世纪中叶,居住在中国西域的大月氏人建立了贵霜帝国,到了第三代王伽腻色伽王时达到鼎盛,形成东到葱岭,西到咸海,包括中亚和印度的大帝国。伽腻色伽王和阿育王一样笃信佛教,并大力发扬。这一时期几乎没有什么佛教绘画作品流传下来,现存的全都是雕刻作品,雕刻艺术可以分为犍陀罗(佛像带有浓重的希腊风格,这种希腊化的佛像被称为犍陀罗佛教艺术,犍陀罗艺术注重人体骨骼结构、衣饰线条以及表情的细微变化)和马图拉(马图拉式佛像是从犍陀罗佛像演化而来,其造型比犍陀罗佛像更加印度化。早期风格质朴粗拙,成型期有体形丰满、圆润,富有肉感的特点)两种不同的样式,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笈多时期的佛教绘画。笈多时期的佛教绘画艺术现存的主要是阿旃陀绘画艺术,它位于南印度德干高原文达雅山的悬崖上,现存29个石窟,一部分是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所建。壁画的主要内容是佛传故事,即佛陀一生的经历,包括诞生、降魔、成道、说法、涅槃等过程,此外还有印度古代民间和宫廷生活景象的描绘。从艺术形式和风格来看,是属于笈多时期的古典佛教艺术。就其所在地理位置而言,我们可以推知它很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基本上是印度本土文化的产物,因此,更为强调世俗生活场面的描绘。如第十七窟的佛说法图,是描述一个宗教故事场景:说法,听众云集,尤其贵人命妇(贵族有官阶的妇女们),气势浩荡,纷至沓来。再如第十七窟前廊后壁残存的奏乐图,表现飞天乘云而至,饶有生机。图中美人临镜梳妆,侍女旁立,一个手捧脂粉,一个举执飞拂,自然雅致。太子与嫔妃劝酒图,极尽娥婉之情状,临窗窥视的侍女和门外众多的美女,都是风姿楚楚,艳丽动人。这些表现的都是世俗生活的场景,与佛教的观念完全不同。到此为止,印度佛教艺术的内在精神已经完全为一种外在的极力渲染和装饰所冲淡,已经不能再体现佛教的基本观念和思想内容。从壁画的艺术成就来看,它却达到了一个高峰。作品的风格沉着洗练,设色典雅华丽,并带有的抒情意味,注重人物的形神兼备和意境的表达。画中的每一个场面,不仅描绘精细,而且富于变化,人物体态丰满,形体典雅,肤色富有质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公元3世纪中叶,贵霜帝国逐步衰落,丧失了对各个地区的统治权。公元4世纪上半叶,原摩揭陀国的一个小国君旃陀罗笈多二世时日臻繁盛,它继承了印度本土的文化传统,大力推行具有印度特色的文化,信奉印度教,但也不排斥佛教和其他宗教。这些变化对佛教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促使佛教艺术更多地具有印度文化色彩。笈多时期的佛教艺术,也叫笈多样式艺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马图拉样式,另一种是萨拉那特样式(这种佛像的造型有着印度人的脸形,希腊式的鼻子,冥想的眼神,整齐的螺发,颈部三道折痕,硕大华丽的光环等,与同时代的马图拉式佛像类似。所不同的是,萨拉那特式佛像的薄衣,较马图拉式佛像更加细薄透明,几乎全无衣褶),而前者是典型的笈多样式艺术。
笈多时期的佛教绘画容纳和吸收了犍陀罗艺术和马图拉艺术的特点而进一步发展,在艺术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同时它也逐渐脱离了佛教的基本精神而变得本土化和世俗化。内在精神的缺失使作品走向形式化的道路,这也意味着印度佛教艺术的衰落。
《国际摄影基础教程·摄影构图》由英国资深摄影人、教育家、作家大卫·普拉克尔精心编著而成.并由欧洲著名艺术图书出版社AVA社授
大谷英之:1931年出生于日本大分县汤布院,东京摄影大学毕业,曾利用业余时间,在银座Nikon沙龙举办题为“白蜡病的恐怖”的个人摄影展。著有《畸形猿的控诉――对...
邓伟摄影艺术精品 本书特色邓伟摄影艺术精品 内容简介 本书为邓伟从事摄影工作25年的纪念。不仅收入了邓伟的名人肖像作品,也有他即兴拍摄的普通百姓的肖像和世界风情...
就内容而言,这实际上是一本徒手钢笔画的教本,从入门到精通一气呵成,其绘画技巧的传授内容跨度极大。自基本绘线开始到大幅画、技术深度很高的绘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国际摄影基础教程·摄影用光》由英国资深摄影人、教育家和作家大卫·普拉克尔精心编著而成,并由欧洲著名艺术图书出版社AVA社授
“对我而言,摄影是心智、直觉与身外世界在取景框中的一次相会。摄影是一种生活方式。”——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本书是目前所有关于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出版物中资料最...
消夏百一诗·观画百咏·游艺卮言 本书特色 《消夏百一诗·观画百咏·游艺卮言(竖排版)》:历代艺术史料丛刊·书画编消夏百一诗·观画百咏·游艺卮言 内容简介 叶德辉...
吴昌硕 内容简介 画者,本于天地之灵气,结于人心之妙想。画家立于天地之间,万象在旁。神思融趣,忽然划然,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所闻所感;绝叫一声,纵横万状,以成精...
完美摄影161法则:数码单反摄影技巧精粹,ISBN:9787500697251,作者:日本DigitalPhoto编辑部编,崔雯雯译目录 基础讲座篇水平
中国绘画艺术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三位绘画大师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的绘画艺术以及几类重要绘画艺术:敦煌莫高窟、山水画、文人画和现代“中国画”。全书...
《不碍事:星云大师讲佛诗中的智慧》内容简介:在世间,功名富贵也好,为人服务也好,重要的是要人忙心闲。无心不是不用心,而是不
林泉高致 本书特色 《博雅经典:林泉高致》以《文津阁四库全书》为依据,参校其他版本,洋列异同,意在提供一个有据可查的文本。又把与之相关的三篇山水画学著述一并整理...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于创刊125年之际,邀请著名的德国塔森(TASCHEN)出版社深入挖掘《国家地理杂志》的档案库中最为精彩的照片
让水彩画达到极致的调色技法:日本绘画大师铃木辉实的水彩画配色心 本书特色 在画水彩画调色的时候,什么样的颜色混合在一起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这通常是大家关心的。...
工笔四季花卉-国画要诀-1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教授如何绘制工笔花卉的技法书,面向学习工笔画的老年人及工笔画爱好者,为他们提供一条学习工笔画的便捷之路。本书非常细...
外侨看景 本书特色 “上海老漫画”丛书是上海图书馆在2008年举行《老上海漫画馆藏文献展》之后策划的馆藏漫画艺术文献整理项目之一。之前已特邀著名美术史专家主持编...
中国古代绘画 内容简介 中国绘画*早可坐收渔利遥远的史前时代,先人们凭借灵巧的双手和丰富的想象力开启了绘画之门,古朴的岩画、多彩的陶绘、精妙的彩绘帛画、视而不见...
熊谷晃先生是日本著名的广告摄影师,以拍摄风格严谨、画面唯美著称。他将自己数十年的从业经验进行总结,向读者细致讲解了包括首
ずかな瞬間を約4年の歳月をかけて追い続けた、川内倫子の超大作『AILA』(リトルモア刊・2004年)が改訂版として生まれ変わりまし
在城市里写生-水彩的温情手绘 本书特色 当我们穿梭在公交、地铁、人群中,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时,别忘了,还有这样一片天地静静守候在你身边,等待你去发现&h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