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中独具地域特色的重要一脉。特别是近代以来,一批又一批三湘英杰,以其文韬武略,叱咤风云,谱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篇章,使湖湘文化更为绚丽多彩,影响深远。为弘扬湖湘文化、砥砺湖湘后人,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决定编纂出版《湖湘文库》大型丛书。
★16开精装,岳麓书社出版
★ 《郋园读书志》全书共十六卷,按经史、子、集四部排列,计经部96目,史部96目,子部126目,集部别集类192目,集部《乾嘉诗坛点将录》人物著作116目,总集类70目
★《拾经楼紬书录》三卷,为1937年长沙叶氏拾经楼铅印本,共辑有叶启勋藏书题跋110篇
★《华鄂堂读书小识》共辑有题跋92篇,其中不乏宋元明刻本、稿抄本名家批校本,对书籍板刻年月、文字异同及各本得失,详加考订,体现了叶启发严谨的考据态度和重实物的学术风格
★《雁影斋题跋》共有90篇,每书皆记其行数、字数,印记款识,力图还原古书面目
★ 《宝鸭斋题跋》共计96篇,其间碑刻墓志、石柱铜像、瓦当鼎铭、佛本石经名帖良拓等
★ 《瓻翁题跋》七卷,该题跋旁征博引,评骘得失,细溯源流,考证期实,淹贯经史,令人折服
★ 《楚宝目录》记载文献75种,多为湘楚一带地方文献,既有大型的地方性总集,又有诸多明清别集,且对部分一般性地方人土的著作有所涉录
湖南藏书家在保存典籍的同时对自己藏书开展整理、校勘、编纂等学术活动,如藏书目录的编纂,藏书的校勘,同时也题写了大量题跋,述著述之指要,辨一书之是非,考钞刻之源流,鉴版本之优劣,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和文献保存价值。现存行世的湘籍藏书家的题跋著作主要有:叶德辉《郋园读书志》十六卷、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五卷、叶启勋《拾经楼紬书录》三卷、叶启发《华鄂堂读书小识》二巻、徐树钓《宝鸭斋题跋》二卷、徐崇立《瓻翁题跋》七卷、李希圣《雁影斋题跋》四卷、刘人熙《楚宝目录》一卷、杨昭隽《净乐宦题践》六卷等等。
《湖南近现代藏书家题跋选》将叶德辉《郋园读书志》、叶启勋《拾经楼紬书录》、叶启发《华鄂堂读书小识》、徐树钩《宝鸭斋题跋》、徐崇立《瓻翁题跋》、李希圣《雁影斋题跋》、刘人熙《楚宝目录》七种学术价值较高的题跋汇编成两册,其中《郋园读书志》因篇幅较大,编为一册,其他六种则合编此册,兹将这六种题跋略述如次:
叶德辉,字奂彬,号直山,别号郋园,湖南长沙人,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农历正月十四日。其先世本居江苏吴县洞庭西山,道光末年,祖父叶绍业因避兵乱始携眷入湘,定居长沙。父亲叶雨村,曾捐官候补知州,生子四人,叶德辉居长。他十七岁入岳麓书院就读,二十一岁补湘潭县学附生,因此又称湘潭人次年中式乡试举人。光绪十八年(1892)登王辰科进士,分发吏部主事,不久便以侍亲为由请假回乡。
《郋园读书志》是叶德辉对其庋藏书籍所作题跋的总汇,是倾注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一部著作。该书在体例上援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之例,并采钱曾《读书敏求记》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体,全书共十六卷,按经史、子、集四部排列,计经部96目,史部96目,子部126目,集部别集类192目,集部《乾嘉诗坛点将录》人物著作116目,总集类70目。
叶德辉的每一篇题跋基本上都是对一部书的概略介绍,往往首先注明作者姓名、籍贯、仕宦履历及著书大略,然后叙述作者学术的源流派别及版本缮刻之异同,还夹杂发挥自己对时事、史事的一些看法,鲜明地反映了他的个人观点。
叶启勋《拾经楼紬书录》三卷。叶启勋(1900-1972),字定侯,号更生。湖南长沙人。叶德辉三弟叶徳炯次子。以藏书知名亦通晓目录学。家有藏书楼名“拾经楼”、藏书达10多万卷。编有《拾经楼书目》、《拾经楼紬书录》等。
叶启勋爱书嗜书,名钞佳椠把玩不歇,他在《(拾经楼紬书录》中多次写道:“余幼承家学,性喜蓄书,十数年间,聚书十万卷有奇,凡先世父观古堂中所无者,辄以重值得之”,“唯余而立之年,半以书相依如命,流离颠沛,伴侣皆书,嗜之笃、缘之悭,两相及也”。这种酷爱典籍的习气直接承之于其伯父叶德辉,声家学渊源颇深。叶德辉藏书臻富,闳识旷才,傅增湘将其与清四大藏书家瞿、陆、丁、杨相提并论。叶启勋四五岁时就开始对家族藏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年愈长,兴愈浓,叶德辉遂以簿录版本之学见教,叶启勋等朝夕追随,日与书棚贾客周旋,且叶德辉每得一书就题写一跋,或校其文字异同,或述其版刻源流,而启勋兄弟所得亦必呈请审定,叶德辉的博极群书、贯通经史让启勋兄弟从小就耳濡目染,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叶启勋藏书大部分得自道州何氏藏书,《紬书录》中“得自道州何氏”字样比比皆是,据叶启勋自叙:“余向得何氏书数千卷,大都名人批校旧钞,或经蝼叟书根书面,或一再批点圈读。”且多为旧椠名钞,罕传秘籍。傅增湘有幸流连其书橱,乐此不疲:“余披玩竟日夕,手籍其要于瞥记中,其*著者如:宋刊则有《韵补》、《古史》、《宣和书谱》,秘钞则有汲古阁影宋之《重续千字文》雁里草堂之《广川书跋》,名校则有毛斧季之《春渚纪闻》、何义门之《オ调集》,而陈焘甫之《自堂存稿》十三卷本,足补秘阁阙遗,尤可宝贵。”
叶启勋藏书不仅注重宋刊元刻、全本佳椠的收藏,且对一些残佚本、孤本尤为珍视。在《文山先生全集二十卷(明嘉靖三十九年张元谕刻本)》的题跋中记载道:“是其时早已散落在外,今又散失第四卷及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共七卷,盖已失其半矣…喜其国宝累累,刻本稀见,且书上绫签犹是当日供奉原书手迹,固不欲以其残缺弃之。”又其《鹤溪文稿四册(手稿本)》题跋云:“今此本初藏袁氏,完好无缺,余两次得其半,始得其全。非余之好事日日留心,此稿几成残帙。”这种集腋成裘的收藏方式对于文献的留存、流传有很大的意义。
湖南图书馆藏《拾经楼紬书录》三卷,为1937年长沙叶氏拾经楼铅印本,共辑有叶启勋藏书题跋110篇。其间论述藏书源流,版本递嬗,学术流派,颇见其版本目录学术功底之深。叶启发《华鄂堂读书小识》四卷。叶启发(1902-1952),字东明,湖南长沙人,叶德辉之从子,有藏书之所华鄂堂,著有《华鄂堂读书小识》等。
叶启发和叶启勋兄弟兴趣相投,志笃好版本目录之学,共承家学衣钵,藏书互通,两兄弟“自髫岭即好搜访旧籍,日游厂肆不倦。见有重本、异本,不论其为钞、为刻,必购归藏之。暇则取以互勘,订其同异”。其藏善本琳琅,“明代著名如锡山秦柄雁里草堂、江左文征明玉兰草堂、安阳秦西岩穴砚斋、虞山毛晋汲古阁诸家钞本均有一二插架焉”,也有大部分得自道州何氏,“学使(何绍基)以金石法书名家,储藏甚富。宋元旧刻、批校稿本归余兄弟插架者甚多,无不精美绝伦”,“以宋椠《宣和书谱》、《韵补》《梦溪笔谈》、毛钞《重续千字文》为*,其余元明旧椠、批校稿本不下五千卷也”。然而藏书未有聚而不散者,叶启发兄弟充栋连橱的藏书也难逃散佚的厄运,“戊寅九月,湘垣兵火,寓舍悉成灰烬。藏书同罹浩劫,毁损十之四五,此书仅存其半。迁居西乡,清检箧笥时,腊月冰冻,北风怒号,似亦为残籍作不半之鸣,而助余之伤感者也”。兄弟同罹浩劫,却仍不改读书藏书之志气。
《华鄂堂读书小识》共辑有题跋92篇,其中不乏宋元明刻本、稿抄本名家批校本,对书籍板刻年月、文字异同及各本得失,详加考订,体现了叶启发严谨的考据态度和重实物的学术风格。《海东金石记四卷、附一卷(翁方纲、树崑手稿本)》一篇题跋中撰者写道:“盖虽艺术小道,必与学问相通,非仅以为玩好之物也。金石碑刻真伪杂糅,地不爱宝,出土日多。非目见原物,仅凭记载,则未有不为稗贩所误者矣。”又《古史六十卷(宋衢州小字本)》题跋中,详述古籍版式特征,旁征博引,指出前人因补版卷口上有“嘉靖九年”、“嘉靖己未”、“万历十年补”等字样就认定是明人所刻的谬误,得出“是知版本之学非目见原书,仅凭记载,未有不为耳食之言所误者矣”的结论,足见其重实物的考证思想。
湖南图书馆藏有《华鄂堂读书小识》四卷的稿本。
李希圣《雁影斋题跋》四卷。李希圣(1863-1905),字亦元,号卧公,湖南湘乡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刑部主事。光绪二十八年(1902)充京师大学堂提调。初治训诂,通古今治法尝纂《光绪会计录》以总综财赋,又草《律例损益议》,张百熙等极重之。其人オ气横溢,博学工文,有名公卿间。著有《雁影斋诗存》传世。
湖南巴陵方功惠碧琳琅馆藏书名满海内,其搜讨至勤,好书有奇癖,闻人家善本,必多方钩致之,不可得则辗转传抄,期于**,所入尽耗于书,为卷几盈五十万,宋刻元钞,罕见秘本卷帙浩繁。李希圣与方功惠孙方湘宾为旧交,时湘宾尽辇其书至京师出售,而李希圣恰幽忧独居,于是方湘宾请其厘定书目,梳理典籍,因而李得见皇皇五十万卷巨制,“遇旧椠精钞,随意记录,间加考证,以备遗忘”,“迨庚子夏五,红巾难作,湘宾仓卒南归,书亦稍稍为人售去。余所记,盖不及百种,于方氏藏书,不过九牛之一毛而已”。
《雁影斋题跋》共有90篇,每书皆记其行数、字数,印记款识,力图还原古书面目。李氏有意挑选古刻秘钞记录在案,傅增湘曾考证道:“顾余详览全编,录人宋刻凡二十四种,元刻凡三十三种。第其中如《仪礼图》、《古今源流至论》、《く韩》、《柳》二集皆元刻也,而误以为宋本。赵汸《春秋》三种,《宋史》、《稽古录》、《百川学海》、《李文公集》、《欧阳文忠集》、《存复斋集》皆明刻也,而误以为元本。”李希圣坐拥书城,潜心考究,“于卷帙之异同,版刻之行格,收藏之印识,成条分缕析,详著于编。使后人ー展卷之顷而宛若自见其书,如问影于镜中,而图纹于掌上”,考证精审,记录綦详,是一部颇具考索价值的版本目录学术著作。
湖南图书馆藏有该书1935年湘乡李氏铅印本。
徐树钩《宝鸭斋题跋》三卷。徐树钓(1842-1910),字衡士,号叔鸿,清成丰七年(1857)举人。历任户部候补主事,福建司郎中,军机章京,江南道、山西道、京畿道监察御史,布政使,江准淮扬海兵备道兼按察使。究心于金石碑版考据之学,收藏金石墨拓、历代名家字画数千种,秦砖汉瓦数百种,其族侄徐崇立也赞叹道:“先生以金石书法名海内,收藏甚富。”著有《宝鸭斋詩草》、《宝鸭斋题跋》、《宝鸭斋金石拓存》、《淮海咏归》、《长郡题名录》等。又因藏有晋代王献之《鸭头丸帖》真迹而命名其藏室“宝鸭斋”,徐崇立在《瓻翁题跋•王大令鸭头丸帖真迹拓本跋(族父叔鸿布政藏)》慨叹道:“此真迹藏族父家,童年习闻而无缘一见。”现这件真迹藏于上海博物馆,已影印出版。
《宝鸭斋题跋》共计96篇,其间碑刻墓志、石柱铜像、瓦当鼎铭、佛本石经名帖良拓等,不ー而足。不仅释文考证周详,精当严谨,且见解独到,评述中的,妙语连珠。其对金石碑帖、书法古画的鉴赏,体现了徐树钓精湛的金石之学、书画之学的学术功力。如《宋拓圣教序》:“宋拓《圣教序》不断本精神完美,古色古香,无线裂纹,自是无上妙品。”《高盛碑》:“东魏《高盛碑》昨年出土,文阙不全,字体疏散,略有篆法,古意尚存。”《乞伏保达墓志》:“北齐书方整极滞,此《志》用笔操纵,独具一种疏诞之气,与隋钦江正议大夫《宁赞碑》笔意相似,风韵流利,当为北齐书之冠。”
湖南图书馆疲有该书凊宣统二年(1910)宏文社石印本。
徐崇立《瓻翁题跋》七卷。徐崇立(1872-1951),字健石,一字剑石,号兼民,一号园,晚号额叟。长沙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次年考取内阁中书。工诗文,善书法。笔耕不辍,著有《瓻园印册》、《瓻翁题跋》、《瓻翁文集》《瓻叟印册》、《瓻园印编》、《岭海雪泥》、《盍簪馆文稿》、《瓻园文钞》、《瓻园从稿》、《鉴古斋文存》等大量书稿、书法作品藏书题跋传世。1)甲五十首前典会十光。,三徐崇立极喜收藏古书碑帖书画,“前清光绪乙已,予以保值内图,僦居宣武门外之香炉营,距琉璃厂甚近,间曹无事,时从碑估搜求墨本,此为予搜集金石之始”。徐崇立的金石收集从繁闹无比的京都琉璃厂伊始,经数十年的苦心征集,共得古籍碑帖十万余卷(件),并进行校勘、批注题跋,成为长沙清末民国年间的著名书画碑帖收藏家。其彍书处有园、盍簪馆。1951年其遗嘱将藏书和碑帖字画以及自著抄稿本等,悉数捐赠给湖南图书馆。
《瓻翁题跋》七卷,题跋篇目有数百篇之巨,作者重检旧籍,梳理篇目,“此册外如陶斋金石之属并分别部居,略加诠次,盖片楮小幅*易散佚,襞积丛残汇为一编,流揽藏莽皆便,犹四部之外复有从书也”。其间尺牍长联,手札长卷,诗书扇面,碑刻金石,塔铭造象,等等,藏品类型丰富,珍奇芸萃。也记录了诸多其族父徐树钩的藏品,如徐树钩所藏的太康梁氏砖,“秦权散布人间者以陈簠斋藏莽为多,次则陶斋,次则族父叔鸿按察”。
该题跋旁征博引,评骘得失,细溯源流,考证期实,淹贯经史,令人折服。且作者常常对一藏品反复展玩,赏鉴不已。如钟绍京书转轮王经真迹跋,作者在甲戌、已卯、丙寅七タ后、丙寅七月既望、小除前タ、己已秋等不同的时间段把玩赏析,题下诸多精彩评断,且见解深刻,评语生动形象:“此纸隐隐犹见花纹,萝藤连蔓,岁久剥蚀。一经影印,墨色与花纹蒙混,遂致斑驳,文字有不可辨识者。是《经》用笔舒和而秀劲,盖由毫丰而颖健故,刚柔适宜,使转活泼,作楷书而有神,行之妙谛犹可窥见。
湖南图书馆藏有该书稿本。
刘人熙《楚宝目录》一卷。刘人熙(1844-1919),湖南浏阳人。字艮生,号蔚庐。光绪三年(1877)进土,任工部主事、纂修、总校官。光绪十年任会典馆纂修官。光绪十五年(1889)外调直隶州知州。后游历豫、赣、桂等省,官至广西道员。光绪三十二年(1906)返湘,任中路师范监督,旋任湖南教育总会会长。湖南光复后任都督府民政司长。1914年创办船山学社,任社长,编辑《船山学报》。汤芗铭被逐后,出任湖南督军兼省长。1918年与上海爱国人士组织“策进永久和平会”,任会长,致书南北,要求停战。著有《蔚庐诗文集》等。
本着弘扬乡邦文献的责任感,用文献来流传乡邦先贤的流风余韵,刘人熙萌发了编撰《楚宝目录》和搜集地方文献的念头,“辄购求大湖南北遗书,同人好事多举目录相告,往往得之”,恰巧长沙徐树铭于宣武城南之兰冕胡同建忠义祠,规模壮丽,因将所得书庋藏其中,供广大两湖官员翻阅。而其开办的这所楚宝藏书处,实际上就是同乡会图书馆,被人视为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之滥觞。
《楚宝目录》记载文献75种,多为湘楚一带地方文献,既有大型的地方性总集,如《湖南文征》、《楚宝》、《沅湘耆旧集》等等,又有诸多明清别集,如湖湘名人贺长龄、魏源、罗泽南、唐鉴、邓显鹤、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刘蓉、李元度、王先谦等人的著述,湖北的有明黄网杜浚、明黄网王同轨、孝感程正揆、黄州吴升东等人的著作,且对部分一般性地方人土的著作有所涉录,如明长沙黄学谦的《照杯亭遗草》八卷、清茶陵彭维新的《墨香阁集》十四卷、清测阳向燮的《巨湖山樵诗草》一卷等等,每书均有内容提要,或录书前后之序跋,或引述作者之生平事略,留存了一定的地方性史料。编者投石问路,希冀引起更多人的共同关注:“为时既迫,遗漏甚多,所望藏书之家或捐置,或代购,交管理处付价,庶几寧乳益多,以是编为嚆矢,可也。”
“楚宝三千余卷,俱作书橱,藏于忠义祠,同乡诸君子愿借阅者,知会管理书籍处开橱交付。”其藏书处管理相当严格,图书有专门的人员管理,“其管理之人每年筹津贴银四十两,自光绪十五年起由湖南结局直年先期约请京官十人于湖广馆祀文昌日探阄为定,以免推诿。既定之后,交付锁钥,同至忠义祠,按照书目一一点对,下年交付接管之人。如有遗失,按照所开价目加倍赔缴,由接管之人购补”,不仅有资金来源的保障要求,且制定了图书交接和责任制度,防止遗失,体现了其藏书观念的新颖和开放。
此次校点,均以湖南图书馆藏本为底本。
洪秀全 洪仁玕-近代名人文库精粹 本书特色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浩瀚深广、源远流长,其中近代名家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它涵储着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近...
变色龙: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全译本 本书特色 ★毫无疑问,契诃夫的艺术在欧洲文学中属于*有力的一类。——托马斯·曼★人们对我说,卡特琳·曼斯菲尔德写了一些好的短...
新声及其他-巴金选集-九 本书特色 《巴金选集:新声及其他(第9卷)》:巴金自选独家授权。新声及其他-巴金选集-九 目录 《新声集》选(1950-1958)序黄...
《中信国学大典·汉书》内容简介: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
杜牧选集-中国古典文学名家选集 本书特色 杜牧与李商隐齐名,是中晚唐的杰出诗人。本书共选注其诗137首,文19篇,所选基本代表了杜牧文学创作的水平,选注者在原冯...
有一种候鸟 内容简介 陈少聪的散文文笔优美而不浮华,具有女性特有的细腻。她的作品中穿插有不少文化历史掌故,可读性强。作者在记录国内外生活际遇与感思中包含了独特的...
《论文与治学》内容简介:作为一直从事社会学研究并在中国社会学界颇受尊重的前辈学者,郑也夫教授通过讲述个人的治学经历和经验心
人生的驿站 内容简介 严家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笔名严謇、稼兮。1933年11月出生于上海。1958年北京大学副博士研究生肄业,留校工作至今。19...
人间有味是清欢-古诗词中的风雅饮食 本书特色 《人间有味是清欢:古诗词中的风雅饮食》诗人词人不仅盛赞美食给人带来的愉悦与享受,也更多地在诗词中加入了自己关于美食...
读书美谈 本书特色 《中外名家书话经典》是一部两卷本的中外名家关于书与读书的随笔名篇荟萃,该书兼有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并极具时代感,为当今读书人难得...
老照片温情系列我的母亲 本书特色 在《老照片》陆续出版20年之余,我们冀望与更多的青少年读者一起成长,通过共同翻看《老照片》开阔阅读视野,增长人生阅历,增添人文...
古诗选 本书特色 我国诗歌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就开始产生的《诗经》,战国时伟大诗人屈原创作的《楚辞》,两汉乐府民歌和文人诗歌,一直到魏晋...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主要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2015~
王维 本书特色 王维的诗在整个中国古典诗歌中自成一派,影响久远。自魏晋而兴的山水田园诗,在王维那里得到了一次全面的总结和显著的提高。王维于各种诗体无所不长,堪称...
丁玲文萃 本书特色 《水》在各方面都表示了丁玲的表现才能的与日俱增进一步的开展。这是以1931年中国十六省的水灾作为背景的。遭了水灾的农民群众是故事听主人公。这...
佳期如梦,似水年华 本书特色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提高文化修养,还能感受人生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真正的读书,是源自心灵。只有从心灵发出的热爱,才是*纯粹...
宋词故事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气吞万里如虎;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坊犹奏别离歌;子规啼月小楼西;无言独上西楼;梦里不知身是客; 凤笙休向泪时吹;长烟落日孤城闭;无可...
烈火中的青春:69位兵团烈士寻访纪实 本书特色 《烈火中的青春:69位兵团烈士寻访纪实》:用真实再现烈火中英雄之魂,以真情谱写又一曲青春之歌。老鬼又一部与青春有...
倪焕之——中国文库 内容简介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
一个告密者的自白 本书特色西方职业经理人交锋东方层级化管理体系秘密资金转移管道透析大型企业并购黑幕◆ 一桩总金额超过22 亿美元的财务丑闻;◆ 一场震惊国际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