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
翦伯赞先生所著《史料与史学》一书,是一本讲述中国古代“史料学”与“历史学”的著作。其原本于1946年4月由上海国际文化服务社出版,共收论文三篇,为《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论司马迁的历史学》及《论刘知几的历史学》。本书为增订本,新收论文亦为三篇:《略论搜集史料的方法》、《考古发现与历史研究》及《关于历史学的“三基”问题》。
关于历史学的“三基”问题
一 关于基本理论问题
二 关于基本知识问题
三 关于基本技能问题
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
一 导言
二 正史
三 正史以外的诸史
四 史部以外的群书——经、子、集
五 四部以外的各种文字记录
考古发现与历史研究
略论搜集史料的方法
一 史料与方法
二 史料探源与目录学
三 史料择别与辨伪学
四 史料辨证与考据学
五 史料的搜集整理与统计学、逻辑学及唯物辩证法
论司马迁的历史学
一 司马迁的传略
二 司马迁的历史方法一——纪传体的开创
三 司马迁的历史方法二——纪传体的活用
四 司马迁的历史批判——“太史公日”
五 余论——史料的搜集编制及其历史观
论刘知几的历史学
一 刘知几的传略
二 刘知几的著作、思想及其历史观
三 刘知几论中国历史学各流派
四 刘知几论纪传体的各部门
五 刘知几论历史学方法
六 刘知几论历史学文献
七 余论
史料的搜集,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情,它需要有认识史料的能力。我已经说过,史料,特别是考古学的史料*难认识。不但考古学的史料如此,文献上的史料也是一样。特别是文艺作品中所含的史料,有时只是描出一条灰暗不明的阴影,我们需要从那些阴影中去寻找反映。不仅文艺作品中的史料如此,即保存在所谓正史上的史料,也不是完全可以从正面看得出来的;但在它们的反面或侧面,却往往暗示出一种重要的历史内容。我们若是把这种有暗示性的史料放弃了,那便是重大的损失。举几个例子,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六年,东郡人刻石云:“始皇帝死而地分。”同年,华阴人又遮使者日:“今年祖龙死。”在这两条史料的正面,并没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但在它们的反面,却暗示出当时人民对于专制暴君的痛恨达到恶之欲其死的程度,同时也暗示出当时的贫苦农民对土地之渴望。又如同纪记始皇派徐福等人海求蓬莱仙药事,这在正面看来,不过是迷信的记录;而在反面,却暗示出当时的商业发展,已在开始寻求海外市场。又如《汉书??张骞传》记张骞在大夏见邛杖。在正面看来,不过是张骞记其所见;但在侧面,则暗示出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四川和中亚已有直接或间接的交换关系,而其商路则经由今日之缅甸、印度。……
翦伯赞,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历史学家。1924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留学。1926年回国后,南下广东参加国民革命。曾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央民族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曾主编《中国史纲要》、《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等,著有《中国史纲》、《先秦史》、《秦汉史》等。
《戏剧影视的中国故事研究》内容简介:本书是2018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暨第十一届长三角戏剧影视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共34篇。
细说北洋 本书特色 以北洋时期执政者为单元,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民国开创到东北易帜期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叙述民国肇造以来,每一时期之政治背景,国情之演变,国务...
丁治磐先生口述历史 本书特色 口述历史资料,其重要性不亚于文献档案。民国以还,内乱外患交相迭乘,史料损失,不可胜计。对历史真相的了解,需要参证当事人口述...
1803-1807-19世纪俄中关系:资料与文献-第1卷-(全三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包括当时公文、信函、命令、训令、圣旨、计划...
清前期宫廷政治释疑 本书特色 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杨珍,研究方向为清史,特别是康熙年间的研究尤为突出。清前期宫廷政治中的许多热点问题迷雾...
大唐盛世-玄宗时代的全景中国(4) 内容简介 《大唐盛世——玄宗时代的全景中国(1~4)》,洋洋洒洒4卷本,近150万言,系国内目前规模*大、内容*系统的全景式...
近代中国的历程 本书特色 《近代中国的历程(文史知识主题精华本)》(作者文史知识编辑部)收录了《近代小说中的“乡下人进城”》、《1911:革命、秩序与社会阶层之...
《吹口哨的女人》内容简介:传说中,有一群从未离开过山谷的女人,她们渴望见识真正的速度、风雪和黑暗的危险,却因此被诅咒,永远
2001-2010-新世纪中国考古新发现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考古专家白云翔、施劲松主编★ 本书是2002年到2011年“中国社...
《中华通史》是台湾著名学者陈致平先生以一人之力完成的一部颇具特色的史学巨著,自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九年出齐全部十二册,很快
三国志索引 内容简介 一、本书以中华书局一九八二年标点本《三国志》为底本编纂而成。索引的字形、标点与中华书局一九六五年版《三国志》相同,可以对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
秦汉历史文化论稿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作者有关秦汉历史文化的论稿37篇,所论多有创新,且文字平直流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良好的可读性,既可供专业研究生参考,又可...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修订版) 本书特色 全球**本西学东渐通史性著作一幅中外文化交流的生动画卷近两百张珍贵图片勾起中国人的晚清记忆晚清时期,中国学术的演变发展,...
《考古寻踪》内容简介:这是一部普及型著作,向广大读者介绍考古学和考古研究成果。书中按照人类历史发展的顺序,比较系统地概括了
白话二十五史(全四册) 本书特色 五千年兴衰成败尽收眼底,普及中国历史文化的巨著。《白话二十五史(精选第1册—第4册)(套装全4册)》是三十六位国内**专家历时...
宏观中国史(乱世卷) 内容简介 仅从本书涉及的内容来看,从先秦时期的战国时期到20世纪40年代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2430年间,中国社会处于乱世的时间就达96...
吕思勉:中国近代史 本书特色 吕思勉著,杜贞霞主编的《吕思勉中国近代史/中国学术名著丛书》具备以下特点,一是传承传统的史学理念,鉴往世兴衰,考当今得失,因此著史...
百年生活变迁:1900~2000 本书特色 翻开一张张发黄陈旧的历史档案中的照片,过去的人物,逝去的风尚又跳到眼前,波诡云谲的20世纪,像一场正在结束的电影,它...
中国当代史研究-(二) 本书特色 编辑委员会(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海光 刘 昶 许纪霖 李丹慧 李海文 李蓓蓓杨奎松 沈志华 陈 兼 陈之宏 林蕴晖 姜 进徐思彦...
波斯战火 第一个世界帝国及其西征 本书特色 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紧张关系*终发展成为公开的对抗。随后爆发了被雅典人称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冲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