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父子两人和约翰夫妇骑摩托车从明尼苏达到加州,跨越美国大陆,旅行的过程与一个青年斐德洛研修科学技术与西方经典,寻求自我的解脱,以及探寻生命的意义的过程相互穿插。一路上父亲以一场哲学肖陶扩的形式,将见到的自然景色,野外露营的经历,夜晚旅店的谈话,机车修护技术等等日常生活与西方从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哲学的深入浅出的阐述与评论相结合,进行了对形而上学传统的主客体二元论的反思,以及对科学与艺术,知识与价值,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与物质,机械论与神秘主义,西方与东方等西方二分法划分下的事物间的关系的思考。并潜入自己的过去,探寻在现代文明下自己精神的分裂的起源,完成了一次自我心灵与人类文明的探索,从而获得了心灵的完整与平静。
这是一部奇特而有趣的哲学读物,作者进行了大量科学技术哲学以及其他哲学方面的讨论,见解独特而又机智。同时它又是一部心灵自传,在与西方两千年来哲学传统的深入理解与争辩中,作者一度精神上不堪重负,但*终寻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名获得了自我拯救。成就了作者洒脱通达的人生观,让整本书亲切而又富有乐趣。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是一本内容奇特而有趣的书,作者在70年代的一个夏季,单独骑摩托车从明尼苏达州到加州,走遍穷乡僻壤,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向他十一岁的儿子倾吐,这个男人在游历中体悟生命意义、获得自我拯救的过程,但在美国出版后,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十余年间,销量达到了800万册。纽约时报评论道:“深刻而重要。充满对我们生活中的两难处境的洞见。是*高等级的精神娱乐。”“我们时代*深刻、*重要的畅销书之一”。现在看来,如果说本书有什么特别之处,那还是因为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奇异思考,提出了当今人类生活中许多共通的精神困惑。中间透露了他对生命真相、生存本质的看法,行文优美、简洁而动人。
左手都不用从车把上抬起来,我低头看了一眼表,现在是早上八点半。虽然车速高达六十英里,但是迎面而来的风依旧潮热难忍。我不禁想,这一大早就已经这么闷热,到了下午可该如何是好啊!
我们现在的位置是中部大草原,路旁的沼泽飘来刺鼻的气味。这些沼泽满布四周,大大小小数以千计,正适合猎鸭。我们正由明州的双子城朝西北的达科他州前进。目前走的是双车道的旧公路,自从几年前有一条平行的四线干道通车后,这条路上的车辆就少多了。车子经过沼泽,空气突然变得清凉起来,而不一会儿过了沼泽,又恢复了原来的闷热。
能骑摩托车来走一遭的确是件乐事,虽然这里不是什么名山大川,也没有寻幽览胜之处,但这正是它迷人之处。从这里走过,紧绷的神经便都松弛下来了,颠簸的水泥路两边是草坡和水烛(正式学名为香蒲,为生于水边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茎的前端会生出圆柱状的小花繁生,形似蜡烛,故通称为水烛--译者注),并且长着水草的沼泽和更茂盛的水烛一直在前方绵延。有的时候四周又是一片开阔的水域,只要仔细瞧瞧就会远远看见在水烛边上栖息的野鸭,此外还有乌龟……你看,那儿有一只红翅膀的乌鸫(又名百舌,为一种生活于北美大草原的鸣禽--译者注)。
我拍了拍克里斯的膝盖,指给他看。
“什么事?”他大声嚷道。
“有一只乌鸫!”
他嘟囔了句什么,我没有听见,就大声喊回去:“你说什么?”
他一把掀开我头盔的后半部,喊道:“我已经看过好多只了,老爸。”
“喔!”我大声回应,然后点点头,的确,十一岁大的孩子对红翅乌鸫是不会有什么感觉的。
要对这事儿有感觉,需要上点儿年纪,对我而言,这感觉里面掺杂着许多他不曾有过的回忆。很久以前,那些寒风瑟瑟的早晨,沼泽中的水草都已枯黄,水烛在冷风的吹拂中摇曳,我们穿着高筒靴站在沼泽里,等待日出,等待猎鸭时候的到来,而四周踩过的烂泥正散发出一股刺鼻的气味。冬天的时候,沼泽结冰了,我踩在冰上,四周是枯萎的水烛,在我面前除了蒙蒙的天空,只剩下一片死寂和酷寒,这时候不会有乌鸫的踪迹。然而现在是七月,它们都回来了,处处显得生机勃勃,沼泽里面是一片唧唧的虫鸣和小鸟啁啾的欢闹之声,不知有多少生命正在我们周围呈现着盎然的生机,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骑摩托车旅游和其他的方式完全不同。坐在汽车里,你只是被局限在一个小空间之内,因为已经习惯了,你意识不到从车窗向外看风景和看电视差不多。你只是个被动的观众,景物只能呆板地从窗外飞驰而过。
骑摩托车可就不同了。它没有什么车窗玻璃在面前阻挡你的视野,你会感到自己和大自然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你就处在景致之中,而不再是观众,你能感受到那种身临其境的震撼。脚下飞驰而过的是实实在在的水泥公路,和你走过的土地没有两样。它结结实实地躺在那儿,虽然因为车速快而显得模糊,但是你可以随时停车,及时感受它的存在,让那份踏实感深深印在你的脑海中。
我和克里斯以及那些骑在前面的朋友,正准备到蒙大拿州一游,或许还可以骑得更远一点也说不定。我们刻意避免按照固定的行程前进,宁可随心所欲地走走停停,因为旅游本身远比赶赴某一个目的地更加惬意。现在我们在度假,想走一走支线,石子铺的乡间小路是*好不过的选择了。然后才是州际干道,下下之选才是高速公路。我们打算好好欣赏一下沿途的风光景致,所以要好好享受旅游的过程,不会干那种在很短时间之内游览几个景点的煞风景的事。这样一来我们心情大好,崎岖的山路虽然漫长,但是骑摩托车却是一种享受--倾斜的身体可以顺着山势忽左忽右,不像在车厢里被晃得东倒西歪。要是一路上车子少那就更好了,同时也比较安全。我认为路边要是没有广告牌或是休息站什么的,景色一定更美:不论是路旁的树丛,地上的小草或是园里的果树都长到齐肩高,沿途时不时还有小孩向你挥手,也有大人从屋里走到廊前看看是谁经过。一旦你停车问路或是想了解什么当地的情况,你得到的回答往往出乎意料:他们会问你打哪儿来,已经骑了多久,热情而又滔滔不绝地和你神侃半天,简直比你还要兴奋。
我们夫妻俩和一些老友迷上这种乡间小路已经有好些年了。当初为了调剂一下或是为了去另一条干道而走捷径,都不免要骑上一段。每次我们都会惊讶于景色的美丽,骑回原路时便有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我们经常这么骑,后来才明白道理其实很简单:这些乡间小路和一般的干道迥然不同,就连沿线居住的居民的生活步调和个性也不一样。他们一直都没有离开过本地,所以可以很悠闲地和你寒暄问候、谈天说地,那感觉好极了。反而是那些早就搬到城市里的人和他们的子子孙孙迷失了,忘记了这种情怀。这实在是一个宝贵的发现。我在想,为什么我们这么久之后才会对其着迷。我们早已看过却仿佛没有看到,或者说是环境使我们视而不见,蒙骗了我们,让我们以为真正的生活是在大都市里,而这里只不过是落后的穷乡僻壤。这的确是件令人迷惘的事,就好像真理已经在敲你的门,而你却说:“走开,我正在寻找真理。”所以真理掉头就走了。哎,这种现象真是让人不解。
然而我们一旦迷上这种旅游方式,就再也忘不了那些风景宜人的小路,忘不了那些消磨了很多个周末、夜晚和假日的美好时光。我们成了真正的乡野骑手迷,只要骑到那里就会有值得一看的景物。
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在地图上目测出好的旅游路线。比如说,如果地图上路线很曲折那就对了,因为这表示可能有山丘在此。如果是由乡镇通往都市的干道那就糟了。*好的路线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那种,而且有一条便捷的副线。如果你出了一座大镇预备往东北走,那么肯定不可能一出城就走上好长一段路,往往你会先朝北走一阵子,然后再往东走,之后再往北走,然后就到了一条当地人才走的小路。
……
我却因为写了一部人们把它和《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相比较的书而感到甚受恭维。我希望拙作(《时间简史》)和《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样使人们觉得,他们不必自处于伟大的智慧及哲学的问题之外。
——著名物理学家 史蒂芬?霍金
我尝试用许多事情来吸引球员,让他们更集中注意力。比如,在旅途中,我会拿出像《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样的哲学书让他们阅读……一次,我们没有坐飞机,而是租了一辆汽车从西雅图开到了波特兰。我想让球员们像波西格在《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一样,沉浸在景色之中,达到一种完全不同的精神状态。
——芝加哥公牛队教练 菲尔?杰克逊
真挚、无邪、质朴而可信……它是小说、游记、追索、一组演讲和非宗教性的告白。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罗伯特·M.波西格(Robert M.
Pirsig),1928年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双子城。15岁进入明尼苏达大学主修化学,后又学习哲学,之后在该校攻读传播学硕士;他曾到印度伯纳雷斯印度大学学习东方哲学,并担任修辞学教授。
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因为西方倡导的二元对立与二分法带来的分裂而困扰不已,因而一直试图寻找支离破碎的文化的整合之道,并试图建立自己“metaphysics
of
quality”的理论架构。不停地思考这些问题使他长期饱受折磨和束缚。1961年他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临床忧郁症,被多次送进医院。1963年起医院对他进行了多达28次的电休克疗法,在此期间妻子与他离婚。后来他终于不再执着于自己的理论并且出院,转而开始潜心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道德情操论:一本三代人都要读的书 内容简介 《道德情操论》是斯密的伦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59年,斯密去世前共出版过六次。全书共有七卷构成,主要阐释的是道德情...
论语 目录 前言学而篇**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公冶长篇第五雍也篇第六述而篇第七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乡党篇第十先进篇第十一颜渊篇第十二子路篇第十三宪问篇...
孔子与论语-钱穆先生全集-[新校本] 内容简介 錢穆先生全集,在臺灣經由錢賓四先生全集编輯委員會整理编輯而成,臺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一九九八年以「錢賓四先生...
经史百家思辨小品感悟 内容简介 本书是学者们对古代文史名著中珍贵的文化、艺术、哲理内涵长期思考、认真体悟的结晶,它以华美、简洁的形似把对传统文化精华的感知和体悟...
认识《圣经》文学 内容简介 人们常以为《圣经》仅仅是一部神学著作,干巴巴的,除了教条没有可取之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圣经》采用文学的手段,而不是直接的命题陈述...
这本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东晋、宋时期的中国道教史,作者从文献考证的角度,对当前道教的“道流”:江南地区的葛氏道、上清派、从
诗经-四书五经详解 内容简介 《四书五经》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所谓“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所谓“五经”,是指《周易》、《尚书》、...
废黜自我:马克思.青年黑格尔派及激进社会理论的起源 本书特色 马克思学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研究,其考据研究和文本解读研究以及取得的理论成果...
明天会怎样:雅克.德里达与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对话录 本书特色 维克.雨果曾在他的诗集《黄昏之歌》中问道:“明天会怎样”他指出“今天,所有的一切,无论是精神还是...
生者与死者 内容简介 被誉为“全景式”长篇小说的奠基者康·西蒙诺夫是苏联著名作家,他擅长表现恢弘的历史场景和深厚的人生哲理。本书是他的三部曲长篇小说《生者与死者...
近代社会思想思潮 内容简介 这套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教材主要介绍和评述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和艺术文化,力求以简约、精致、古典的文字展示其面貌和神髓。这套教材将...
新哲学(第二辑) 目录 学说广场对立和鼎立/庞朴能力本位论与21世纪实力主义文化预期/韩庆祥中国哲学:摸索与新视角春秋思想史论(下篇)──哲学突破的历史进程/余...
哲学纲要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的*新一部著作,也是他由具体的哲学研究、美学研究、思想史研究走向建构自己哲学体系之作。本书论述了他的伦理哲学、历史哲学、文化哲学三...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本书特色这是一本以禅修为主题的美文集,是都市灵修大师的倾心之作。内容涉及为人处世的方式、坦然生活的态度、宁静致远的秉性等内容。涵...
中生代思想书系:戴震学的形成—知识论述在近代中国的诞生 本书特色 戴震,是集启蒙先驱和乾嘉考据学于一身的代表人物。本书旨在探讨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与清代思想主流考...
人的精神与神圣精神 内容简介 论文的展开由四颗理想之星照亮,爱、美、善和真。作者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基督宗教当代神学家中两位杰出的大师,一个是深情地沉醉于从圣经宝...
从审美形而上学到美学谱系学-论尼采晚期美学思想中的反形而上学维度 目录 导言**节 形而上学第二节 审美形而上学**章 审美形而上学**节 悲剧的诞生:...
简说哲学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哲学入门书,全书将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关注的哲学问题分为七个专题加以叙述。在内容上,作者将哲学史上的相关内容梳理得简洁扼要、清晰流畅...
禅史钩沉(以问题为中心的思想史论述) 内容简介 当西方佛学研究进入所谓"拥抱异类"和倾听多音化的时代,【1 】汉语语境的佛学论述似乎仍然满足于在比较狭隘的历史和...
《论语》《孟子》疑义研究 内容简介 依照《论语》《孟子》的内容次序,用笔记体的形式,对两部儒家经典著作中思想、训诂、典章制度等方面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并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