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著于1873至1877年间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俄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一部杰作。《安娜·卡列尼娜》围绕两条平行而又紧密相联的线索展开:一条是女主人公安娜与青年军官伏伦斯基的爱情、婚姻和家庭故事;一条是托尔斯泰的自传性主人公列文的精神探索以及他和吉娣的爱情婚姻生活。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之一,也是俄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一部杰作。小说反映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罗斯各个阶层的家庭生活,并揭露了整个社会的贪婪、欺诈和伪善,列宁称之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作品一经发表,便引起极大的轰动,至今仍长盛不衰。安娜的形象也被认为是文学领域至今未被超越的*美的女性形象之一。一百多年来,《安娜·卡列尼娜》的巨大成功不断地得到人们的肯定与高度推崇,成为俄国文学中的稀世瑰宝、世界艺术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等。此外还创作有剧本《活尸》等。托尔斯泰的创作长达60余年,作品深刻描绘沙皇俄国的社会生活,反映出以宗法社会为基础的农民世界观的矛盾,对世界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新爱洛伊丝》内容简介:《新爱洛伊丝》是卢梭创作于1761年的书信体小说,被誉为18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全书共分六部分,小说情节从
简爱呼啸山庄阿格尼丝格累大全集 本书特色 简爱呼啸山庄阿格尼丝格累大全集 内容简介 本书是勃朗特三姐妹*负盛名的代表作的合集。勃朗特三姐妹是人类文学史上的奇葩。...
《作家榜名著:随园食单》内容简介:本书是展现中国美学生活的传世经典,畅销226年的文学奇迹之书,更是中华美食文化的真正精髓。其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太宰治恍惚與不安、希望與悔恨的人生自剖青春是人生的花朵,同時,也是焦躁、孤獨的地獄。該如何是好,
人间喜剧(5) 本书特色 法国社会将成为历史家,我只应该将当他的秘书。编制恶习与美德的清单,搜集激情的主要表现,刻画性格,选取社会上的重要事件,就若干同质的性格...
名家.名著.名译:猎人笔记 内容简介 《猎人笔记》内容简介: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威信中外有成就的大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优秀的翻译家也有自己的风格。当翻译家的风...
笑面人 内容简介 《笑面人》以十七世纪末英国社会为背景,对贵族特权作了犀利的批判,主要公格温普兰是一个贵族后裔,从小落入儿童贩子之手,被毁容摧残,脸上始终像在怪...
八十天环游地球记 本书特色 儒勒·凡尔纳编著的《八十天环游地球记》是作者的传世之作之一。该书发表之后,好评如潮。法国著名的自然主义代表作家左拉在《费加罗报(文学...
娜娜 本书特色 t>《娜娜》是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中的第九部,早在写《小酒店》的时候,左拉就有创作《娜娜》的想法。《娜娜》于一八七九年十月十五日开始在《伏...
茶花女-彩绘版 本书特色 《茶花女》是一部世界文学经典名著。作者以极其细腻的文笔,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茶花女——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其主人公茶花女美丽、真诚、富有...
基督山伯爵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100多年以来,这本书拥有了难以计数的读者和难以计数的版本,并以其深邃的魅力,至今仍影响着不少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创作...
威廉·福克纳(WillianFaulkner1897~1962),美国小说家。出生于没落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加拿大空军中服役,战后曾在大
夏夜里的人们-西兰帕卷 本书特色 影响芬兰一个世纪的文学大家 史上*慎重考究的写作者 如泉流般澄澈的芬兰风情 *安抚人心的语言,引领读者触摸纯粹的灵魂夏夜里的人...
企鹅经典:金钵记 本书特色 《金钵记》是亨利•詹姆斯所著的*后一本长篇小说,与另外两本小说《鸽翼》和《使节》并列为他后期创作成熟阶段的三大重要著作。在...
《研究之美》是计算机科学大师、“算法分析之父”高德纳(DonaldE.Knuth)在20世纪70年代旅居挪威时撰写的适用于计算机科学的一种
《第六病室》内容简介:《第六病室》是契诃夫中晚期最具代表性也是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本书以该篇小说为名,收录包括《变色龙》《第
斯普特尼克,苏联人造卫星的名字,意思是“旅伴”。沉迷于写作的少女堇,突然宣称“爱上”了她的音乐同道、年长17岁的中年美女敏
威廉·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6日在埃文河畔的英格兰小镇斯特拉特福受洗,是富商约翰·莎士比亚和他的妻子玛丽·阿登的第三个孩子。
《理论最小值:经典力学》内容简介:本书是世界知名理论物理学家、弦论创始人莱昂纳德·萨斯坎德联合物理爱好者乔治·拉保夫斯基的
《流动的盛宴》内容简介:海明威离世前的最后一部作品,真实记录了他青年时期旅居巴黎5年间的“巴漂”奋斗史。彼时的他,还没有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