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妙趣横生,令人莞尔。作者带读者去亲身体验讣告的历史和那些直到他们消失才会引起我们注意的、不同寻常的生命,从一个非常有趣的角度描述了人类*后的历程讣告的历史和习俗。
1.罗纳德·里根、戴安娜王妃、马龙·白兰度、杰奎琳·奥纳西斯、伊莉莎白·泰勒、凯瑟琳·赫本……所有名人*经典的人生告别信,首次全文呈现。
2.入选美国年度*有趣图书。
3.*夸张!*刻薄!*庄重而悲痛!*冠冕堂皇!*搞笑!*催人泪下!*令人回味!*意想不到!*虚张声势!世界上*有趣的阅读,就在讣告栏里!
**章悠游死亡国度
好些年前我就发现,同一个行当里,只要死起人来,总是一连串一连串地死,把报纸一角的讣告栏填得满满的。成群结队,多得连报纸都盛不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年事已高的女影星和另一位年事已高的女影星并肩谢幕,离开人生的舞台;职业联赛的棒球名手双双出局,退出生命的角逐——这种事我们见过多少?多得让人瘆得慌。某几天,死的全是雕塑家,过些日子却齐齐换成了漫画卡通界开疆拓土的老前辈。2004年6月13日,《纽约时报》一位编辑绝望之下,一挥手祭出一个大标题,统管两个对仗工整的消息:两位海军陆战队老兵同于本日辞世,时代不同却同因拯救战友荣获国会勋章。
这种事绝不仅仅是巧合,当然也绝不是负责殡葬消息的编辑所能妄加揣测的。这就叫神异。*近又有一对儿讣告,让人看了毛骨悚然。死者之一名叫保罗·温切尔,他曾为《小熊维尼》里的小老虎配音;另一位死者名叫约翰·菲德勒,为《小熊维尼》里的小猪配音。只相差一天,两位配音者永远沉默了。我把这两份讣告放进了我的剪报集,紧挨着1986年10月25日的两则消息——那一天,《纽约日报》并列刊载了两位科学家的讣告,一位分离出了维他命C,另一位分离出了维他命K;一位九十三岁,另一位九十二岁;一位留下三栏遗言,另一位两栏;一位从得自芝加哥屠宰场的数以吨计的牛肾中提取出了维他命,另一位从数以吨计的母猪卵巢中提取出了雌性荷尔蒙。这么多大同小异之处,有胆子的话,你自己琢磨去吧。他们的大名是阿尔伯特·森特一乔尔吉和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伊西,维他命C博士和维他命K博士,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同一天离开人世。
难道他们是受了约翰·亚当斯和托马斯·杰斐逊的启发不成?1826年,美国第二、第三届总统同时撒手人寰,时间是7月4日,离他们签署《独立宣言》正好五十年。《纽约美国人报》这样写道:
7月4日,托马斯·杰斐逊停止了呼吸,他那位和他同样伟大的对手1也于同日辞世。如此离奇的际遇,真令人惊奇不已却又赞叹连连。我们完全赞同一家波士顿报纸的说法:如果上帝遣下火车火马迎接他们荣登天堂2,那种场面也许会更加壮观,但却无法进一步增加这两位爱国志士的荣光。一生之中,他们无比珍爱的莫过于自由,自由也*终由他们昭告天下,建立并确立。在自由到来五十周年之际,两位“载入史册”的爱国者溘然长逝。在人类的各种周年活动中,我们从未发现还有比这更动人、更美好的纪念。这种事不可能完全出于巧合。
是啊,这种事肯定不可能完全出于巧合。冥冥之中,自有一股神秘力量。要寻觅这股力量的踪迹,还有比讣告栏更好的地方吗?
像这样的巧合不是每天都有,但你只要开始搜集,不出一个星期,一个别具慧眼的收藏便会初具规模。合众国际社的一位老牌摄影师,搭配美联社的另一位老牌摄影师;一位神学教授,加一位牧师、一位嬷嬷;一位名叫亚瑟的作家,一位名叫艾伦的建筑师,还有一位画家名叫阿洛伊斯3;一个产科医生,另一个还是产科医生;僻街便捷停车法则发明者,与之相对的是伊夫林·伍德便捷阅读法则的创造人之一;为好莱坞工业体系服务的几名成员:一位发型师、一位宴会承办商、一位服装设计师。戴安娜王妃和特蕾莎修女!加里·格兰特1和德西·阿纳兹2!全世界**小王国的首脑(梵蒂冈,约翰·保罗二世)对应全世界第二小王国的领袖(摩纳哥,雷尼尔王子)。
我的脑子没有毛病,以上组合完全是认真读报的收获。每天读报完毕,洗净双手油墨和一身俗务之后,我都会静思默想存在于这个大宇宙中的那种神秘的和谐。每当这种时候,我就会想起一些童年逝去之后便再未出现的念头。比如守护天使。我从前一心以为这类天使有点像我们的另一个自我,时刻守护着我们,像个鬼影似的,跟着我们走来走去。有没有这种可能:也许我们拥有的并不是天使,而是一个备份,以确保我们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比如能分离出维他命ABCD之类的人物,就有两个备份在那儿,免得出什么岔子。再比如那位给小老虎配音的人,小猪的配音者就是他的备份。
我有个朋友喜欢搜集有关“公交车坠崖”的报纸大标题。要是知道这种东西多么容易弄到,你准会大吃一惊。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到处都有公交车滚进山沟,栽入峡谷。这些事故千人一面,不用说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处理这类消息的报纸编辑们看样子已经彻底认输了,再也想不出什么新鲜点子。几乎所有大标题都是这个格式:××国公交车坠崖,××人遇难。《纽约时报》有一次报道说,巴西公交车坠崖,十人遇难。坠崖的其实是一辆卡车,根本不是什么公交车。习惯成自然,老套路难改啊。
公交车坠崖的事儿,我把它看做一种意象,表现出走向死亡的历程。我们中的许多人昨天乘车坠崖了,大家彼此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共同点就是乘上了同一辆公交车。这里所说的公交车也许是真正意义上的公交车——巴西南方一个省不是有我们的十个人滚落悬崖了吗?但它同样也可能是个比喻,是一辆想象中的公交车。星期六,它肚子里装的是两个研究维他命的科学家;星期天,货物换成了在好莱坞当女佣的一群女士。
之所以要把死亡具象化为一辆公交车,不用说,我是想用这种办法尽量抓住这个难以想象的概念。某一天,我们还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第二天却往旁边一栽,一下子没影儿了。谁知道那一刻坐在我们身边的会是什么人?水门事件起诉检察官阿奇博尔德·考克斯的同座是水门事件辩方律师山姆·达什;劳伦斯·韦尔克1和他的伴奏喇叭手一曲重奏,双双出门;荷兰王国女王与加拿大冷冻食品王国国王相伴离开人生盛宴;和《原子科学家学报》主编共同辞世的是一个名为“大爆炸”的摇滚乐队的主吉他手。这些组合,我全部收进剪报集。
每天早上,裹在蓝色塑料包装袋里的《纽约时报》都会送到我的手中。这份报纸向来兢兢业业地报道重要人物的逝世消息,从来不曾漏报一位。每一天都是全新的,每一天都充斥着要人的讣告。我沏上一杯茶,穿着拖鞋的双脚往什么东西上一搭,打开还没有落下任何污渍的新闻纸页。讣告这玩意儿,刚一刊登出来,便已成为历史。我知道,总有那么一天,也许就在本书付梓之日,纳尔逊·曼德拉和罗莎·帕克斯1的名字就将出现在讣告栏里。这两位老人家至今还没在那个地方露面,真让我敬畏不已。1973年毕加索去世时(1973年4月8日),我睡得死死的;1991年迈尔斯·戴维斯2死时,我也错过了。他们是那个时代的代表,我却错过了他们人生故事的终点。至于我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至少到目前为止,以我的名气,还不大好说成是“我的时代”。
那么,我究竟是生活在谁的时代?这个人的事业是成功还是失败?他是一帆风顺还是注定不幸?他的岁数比我大些还是小些?他知道如何生活吗?我使劲摇晃着报纸:告诉我什么才叫幸福的生活,把它的秘密告诉我!
看起来,也有些人和我一样,喜欢一字不落地精读讣告,剪下来,收藏好。他们站在人生这座老旧舞台的背后,凝视着,研究着,看这所戏园子里新近少了谁,又有什么东西随之一去不复返。金色的阳光闪闪烁烁,照耀着新死者乘着天堂马车扶摇而上。琢磨这种事让他们心里暧洋洋的,别有一番况味。比如这位死于2005年1月的亨特·S.汤普森1吧,他是什么人?一个很有意思的奇人,一个老作家。当年是个态度激烈的新闻记者,曾经掀起过轩然大波,后来却隐居在阿斯彭的一处蜗居里,以发射自动武器为消遣。他那些肆意咆哮的署名文章,原来刊登在《滚石》、《老爷》和《花花公子》上,后来却被归置到了ESPN的网站上。六十七岁时,他开枪自杀了。一个月后,他突然成了新闻记者中的先驱、文风独特的天才、他那一代人的良心、不可取代的人物。大批仰慕者和老朋友蜂拥而至,见证他的传奇。有关亨特的奇事轶闻突然间熠熠生辉,遍布拉斯维加斯的大沙漠,其中包括不少嗑药的故事、他那位体重三百磅的波利尼西亚律师的故事,还有他如何朝尼克松的坟墓啐唾沫的故事。问题是,这些故事一月份就发表过了,各种报刊上刊发了三份他的生平介绍,详尽介绍了他的一生。在那以前,约翰尼·戴普和比尔·默里还在电影中饰演过他。但他早已消失在公众视线之外,直到他在讣告中重新露面,这些故事才重获生机,他的作品也顺势大卖。肉身速朽的亨特结束了,超凡不朽的亨特得以诞生。
死亡是个不确定因素。它是会提升某人的声誉,还是会把绳头向下一拽?阅读讣告可以弄清这一点。我剪下的**份讣告是1985年去世的洛克·赫德森1。逝世前几个月,他承认自己患有艾滋病。《人物》杂志在封面上刊登了他的大幅照片,头一次披露了他的人生内幕:在银幕之下,这位浪漫爱情片男主角其实是个充分追求肉欲享乐的同性恋。有的讣告是新闻式的,有的讣告是独家报道式的,还有的讣告讲述的是内幕故事——只要主角还能爬起来打官司,这类故事是绝不可能公之于众的。洛克·赫德森死了,我们这才有机会高兴地读到一点真材实料,而不是通常那些宛如圣徒传般的名人讣闻。大明星死时,奉迎拍马的好莱坞为他呈上的谄媚颂扬也一并死掉了。著名影评人雷克斯·里德目前就在重新叙述他写的那些讣告,比如说到珍尼特·李2,“我记得有一次和她一起吃午饭,她往嘴里送了一口食物,然后扔下叉子,恼怒地叫起来:‘我刚咽下了两颗葡萄干,应该只吃一颗的!一还有朱莉亚·柴尔德3,“从玉米渣到炸鱼片,朱莉亚什么都吃,落到厨房地板上的碎渣也要捡起来吃掉”。啧啧!
我常常遇上别的讣告读者。咖啡店里,从他们肩头溜一眼,一番对话就此开始。“喜欢讣告?”“喜欢极了,好些年了,天天读。”两眼精光四射的,这是狂热分子;眼神肃穆的,这是我们“讣教”的有德之士。其中有些人连身故告示都不放过,就是那种小广告式的文字,短短两三行,死者家人出钱,殡葬业者代笔;天天追读这个的,那是骨干中坚。我自己大都跳过去,直奔肉馅而去:新逝者的生平特写,由真正的笔杆子操刀,配以主角照片。不是每份报纸都这么大方,将版面和麾下写手用于死者生平大特写。但那些有此慷慨之举的报纸——啧啧!尤其是美国的三魁首:《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还有伦敦的四巨头:《每日电讯报》、《卫报》、《独立报》和《泰晤士报》。这些报纸都可以在因特网上读到,或是它们的网站,或是网上数据库。图书馆里一架架排着,报摊上摆着,空中小姐也会向乘客分发。但是,重视讣告的报纸并不止于上述几家,我每个星期都会新发现一种。
玛里琳·约翰逊(MarilynJohnson),专栏作家。曾为《生活》等杂志撰稿,并担任过《君子》等杂志的编辑,她的作品散见于这些杂志和其他著名刊物。
玛里琳·约翰逊曾经为戴安娜王妃、杰奎琳·奥纳西斯、伊莉莎白-泰勒、凯瑟琳·赫本、约翰尼·卡什、鲍伯·霍普和马龙白兰度等著名人物撰写讣告。很多读者以阅读她写的讣告为乐,并评价说:“如果她可以给我写上一段讣告,我即便现在死了,似乎也值得了。”甚至还打趣道:“我一定不能让她比我先死,不然就找不到更适合的人给我写讣告了。”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先秦至隋的文学家一千五百余人,是迄今收录*全的文学家辞典。所有条目内容都经过精心考订,改正了许多史籍记载中的混乱与讹误;...
《如果种子不死》内容简介:安德烈•纪德(1869—1951)是法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法国乃至整个现代西方文学史、思想史上
《平心论高鹗》内容简介:《平心论高鹗》是一本有影响的、自成一家之言的红学论著。在本书中,林语堂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的真
晚清危局中的曾国藩 本书特色 《百家讲坛》重磅作者全国新视角深度揭示官场秘诀,湖南乡性表书写曾国藩从愤青到圣人的巨变,重新解读毛泽东、蒋介石共同推崇的晚清**人...
蜀汉风云人物 内容简介 本书涉及的蜀汉风云人物包括: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庞统、黄忠、法正、刘巴、蒋琬、简雍、糜竺、孙乾、董和、董允、王平等。蜀汉风云人物 ...
留美杂忆-六十年来美国生活的回顾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钱教授回忆了毕生治学之路,于开拓思想、兼容中西文化的历程中,和国际学者相互切磋,贡献良多。附录中并收入家世渊...
贺子珍:一朵绚烂的“井冈之花” 本书特色 ☆贺子珍是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的伴侣和战友。她是上井冈山的女共产党员,与毛泽东患难相随。她经历过万里长征,飘零过异国他乡,...
罪与美-时尚女王与法国大革命 本书特色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新见证与微观真相;《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年度*佳图书;《纽约时报·书评周刊》年度特别图书;博得斯书...
丁玲传 本书特色 平实厚重的叙述、卓尔不群的解读,大量珍贵文字、图片档案披露,还你一个遥远而又亲近的丁玲!丁玲传 内容简介 这部《丁玲传》由丁玲之子蒋祖林执笔。...
破解鲁迅 本书特色 《破解鲁迅》从民俗学视角研究鲁迅的成果也得到了学界的承认,如《论鲁迅的民俗学观》、《鲁迅小说的民俗学价值》、《鲁迅国民性批判思想的由来及意义...
林肯传 本书特色 ★戴尔·卡耐基撰写的一部人物传记★经典插图★附赠英文原版总统的传奇一生。★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倾心之作。★一部富含智慧、启迪人生的经典传记。...
500色的旅行 本书特色 《500色的旅行》是一个关于年轻画家和世界上*多色彩的故事。年轻画家张杰客,足迹遍布北京、上海、苏州、沈阳,以及日本和迪拜等地,用手中...
中国摩根宁高宁 本书特色 宁高宁精彩语录:假如国企是一头牛,那我们就是放牛娃。我们帮老板看好财产,也就是放牛。牛不是我的,我不能将牛杀了。但是,放牛娃也希望过好...
千秋词主-李煜传 本书特色 全书架构大气、情节细腻,人物、故事、诗词相得益彰,好看。千秋词主-李煜传 内容简介 李煜,中国五代十国时南唐末代国君,史称李后主,也...
星星.月亮.太阳-胡适的情感世界-(增订版) 本书特色 恋爱中的胡适,星星月亮的爱、恋、嗔、痴**本全面梳理胡适情感世界的著作胡适研究的一部奇书新观点 新发现 ...
巨人三传 本书特色 人生艰苦。而对于不甘平庸凡俗的人,则是一场无休止的战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缺乏幸福的,在孤单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所以,不幸的人啊!切...
张之洞 内容简介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
沈从文传 内容简介 他从一个仅有小学学历的顽童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豪,从偏处一隅的边城走向了世界。瑞典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说:“他的价值是,包括...
《新中国第一代》开国省(市、区)委书记、省(市、区)长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半个世纪了。半个世纪,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长河中并不算长,但她的业绩,却...
路翎传 本书特色 不论路翎晚期如何挣扎,路翎的艺术生命在一九五五年已经终结了,天才的摧折已是难堪的悲剧,被摧折后的枯萎的生命挣扎,那天才余尽的残焰毕剥,则更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