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个国家主席被光身裹在被中运往异地“监护”,*后以“烈性传染病患者”的身份被秘密火化!
“文化大革命”风暴骤起,国家主席刘少奇被当作“党内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的总头目”和“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遭到批判与陷害。1966年冬,刘少奇被隔离与批斗;1967年,彻底与外界及亲人失去联系。1969年,重病中的刘少奇被裹在一床被子里,运往河南开封“监护”;同年11月,含冤逝世。短短三年内,究竟发生了什么?致使一个国家主席竟以“烈性传染病患者”的身份被秘密火化!
刘少奇研究专家黄峥经过多方搜集与整理,精心编选了刘少奇的家人、机要秘书以及专家学者等人所撰写的回忆与研究文章,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刘少奇从1966年“文革”开始到1969年含冤去世期间的种种经历和遭遇,为读者准确了解历史、全面认识刘少奇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与视角。
黄峥编著的《刘少奇的*后岁月》内容介绍:短短三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个国家主席被光身裹在被中运往异地“监护”,*后以“烈性传染病患者”的身份被秘密火化!“文化大革命”风暴骤起,国家主席刘少奇被当作“党内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的总头目”和“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遭到批判与陷害。1966年冬,刘少奇被隔离与批斗;1967年,彻底与外界及亲人失去联系。1969年,重病中的刘少奇被裹在一床被子里,运往河南开封“监护”;同年11月,含冤逝世。短短三年内,究竟发生了什么 致使一个国家主席竟以“烈性传染病患者”的身份被秘密火化!刘少奇研究专家黄峥经过多方搜集与整理,精心编选了刘少奇的家人、机要秘书以及专家学者等人所撰写的回忆与研究文章,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刘少奇从1966年“文革”开始到1969年含冤去世期间的种种经历和遭遇,为读者准确了解历史、全面认识刘少奇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与视角。
正如少奇同志在处境*艰险时所说:“好在历史是由人民写的”,历史宣告了林彪、“四人帮”一伙阴谋的彻底破产。历史对新中国的每个创建者和领导者都是公正的,不会忘记任何人的功绩。和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朱德同志一样,刘少奇同志将永远活在我国各族人民的心中。
——邓小平在刘少奇追悼大会上致的悼词
前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几十年来一贯忠于党和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文化大革命”前夕,由于对党内和国内形势作了违反实际的估计,提出了党内存在一条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随后又提出了存在一个以刘少奇同志为首的所谓资产阶级司令部,这些论断是完全错误和不能成立的。林彪、“四人帮”一伙出于篡夺党和国家*高领导权、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的反革命目的,利用这种情况,捏造材料,蓄意对刘少奇同志进行政治陷害和人身迫害,并把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诬为刘少奇的代理人,统统打倒,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这是我党历史上*大的冤案,必须彻底平反。
——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公报
中共历史上*大的一桩冤案
北京城西的玉渊潭东北侧,有一个风景幽雅、设施考究的去处,人称钓鱼台。传说金章宗完璟在这个地方钓过鱼,钓鱼台由此得名。金代还有一个文人叫王郁,也曾在这里“筑台垂钓”,可见当时这一带大概鱼不少。到了清代,乾隆皇帝也看中了这块地方。他调集大批工匠在这里整治湖面,大兴土木修建行宫,盖起了登漪亭、潇碧轩、养源斋等别墅型建筑,成为一处著名的皇家园林。1949年后,人民政府经过多年修葺建设,把钓鱼台辟为国宾馆,用以接待*重要的来宾,作为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下榻之地。
中央文革小组成立后,江青坚持要把文革小组的办公地点设在钓鱼台。她自己率先搬进来占据了地势、环境优裕的11号楼。其他文革小组要员也陆陆续续跟着搬了进来。陈伯达进了15号楼,康生占了8号楼,张春桥、姚文元住了16号楼,王力、关锋、戚本禹等散住在16号楼等处,可谓各得其所,优哉游哉!
钓鱼台成了“文化大革命”的前线指挥部。中央文革小组的大员们,在这里密室策划,基层点火,把个平静的中国搅得天下大乱,浊浪滚滚。
在中央文革小组指挥“文化大革命”的诸多繁杂事务当中,有一件事是他们始终紧抓不放的,这就是千方百计打倒刘少奇。
中央文革一帮人,还有林彪一伙,几乎都是靠反刘少奇起家和攫取高位的。随着“文化大革命”的进展,他们获得了处理刘少奇专案的权力。为剪除后患,他们加紧从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两方面入手,置刘少奇于死地。
他们首先控制了刘少奇专案的领导权。“刘少奇专案组”的组长是执掌公安大权的谢富治,他是专案工作的前台负责人。但帅上有帅,谢富治又唯江青的马首是瞻。1968年2月22日,他在专案组的一份报告上批道:“大叛徒刘少奇一案,主要工作都是由江青同志亲自抓的。今后一切重要情况的报告和请示都要直接先报告江青同志。”他还专门开会向专案人员交待:“要有组织观念,脑子里要有个江青同志,重大事要请示江青同志,有利于把案子搞好,有利于把叛徒抓完,有利于把文化大革命搞好。”还有一个康生,他作为中央常委分管这个专案,也加入了穷凶极恶迫害刘少奇的行列。刘少奇的命运落到这伙人手里,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为了搞到刘少奇的“罪证材料”,江青、康生、谢富治等人真正是不惜代价,不择手段,使尽了浑身解数。他们建立了庞大的“刘少奇专案组”,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在全国范围内搜索材料。光为寻找“1929年在沈阳被捕叛变”的证据,就在沈阳组织了400人的“彻查队伍”,调阅的敌伪档案汗牛充栋,结果一无所获。为逼取口供,他们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抓来一批人审讯,仅专案组直接关押的就达64人。把这些人抓来之后,他们采取勒令交代、长期隔离、日夜审讯、轮番批斗、软硬兼施等手段,编造假情况,拼凑能陷害刘少奇的伪证。
1968年9月,在江青、康生的一再催逼下,谢富治指挥“刘少奇专案组”日夜奋战,终于整出了三份所谓“罪证材料”,陆续送到了钓鱼台11号楼江青的手里。
江青审阅后用极端的语言为刘少奇问题定了性。9月16日,她虚张声势地批示道:“我愤怒!我憎恨!一定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刘少奇是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大特务、大反革命,可说是五毒俱全的*阴险、*凶狠、*狡猾、*歹毒的阶级敌人。”林彪、康生、陈伯达也都批了意见,林彪还特别提出“向出色地指导专案工作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江青同志致敬!”
1968年10月13日至31日,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召开了。这次会议极不正常。195名中共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竟有71%的人被打成“叛徒”、“特务”、“里通外国”、“反党分子”,剥夺了他们出席会议的权利。97名中央委员当中,除上次全会以来去世10人外,允许参加这次会议的只有40人。开会时从候补中央委员中有选择地补了10人为中央委员,才勉强过半数。允许出席会议的候补中央委员只有9人。而扩大进来出席会议的中央文革小组、军委办事组成员和“文化大革命”以来提升的各类人员达74人,超过总人数的一半。
江青、康生、谢富治关在钓鱼台紧张策划,把逼供得来的三份“罪证材料”综合改写成《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由张春桥修改定稿后提交中共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报告中提出:“撤销刘少奇党内外一切职务,永远开除党籍,并继续清算刘少奇及其同伙叛党叛国的罪行。”
在强大的政治压力和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全会在*后一天批准了这个用伪证写成的《审查报告》,从而铸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大的一桩冤案。但就在这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中,中共中央委员陈少敏还是不畏高压,在讨论《审查报告》时拒不表示同意,在全会表决通过时坚决不举手。
这时在中南海福禄居,刘少奇已是重病缠身。对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和关于专案的种种情况,他一无所知。在对他立案、审查、定案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人向他透露过有关专案的消息,更没有人来听取过他的任何申述。为了捍卫自己的政治生命,他曾经几次三番地口头争辩、书面申诉,但这一切均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精神上的重重打击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下降,使刘少奇的身体急剧地垮下来了。1968年3月以后,他的病情明显加重。4月12日中央警卫局整理的《刘少奇情况反映》写道:“据大夫检查:刘的神智不大清楚,表现定向,辨别不清,表情呆板,对问话没有反应,说不清一句完整的话。两脚移动吃力,走路迈不开步。在穿衣、安假牙时,几次发现上下倒穿、倒安的情况,当别人告其错了时,还不知纠正。”
由于得不到有效的医治,刘少奇的病情终于恶化。7月9日,他的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转为支气管肺炎,生命危急。这时才赶紧从北京医院和军队医院调来几个医生组织抢救。医生们会诊提出,“现病人的情况处于十分危重的状态,随时可能发生意外”,建议将病人撤离监护环境住院治疗,但得不到批准。没办法,只好从北京医院拉来一些医疗器械,就地治疗。
刘少奇的卧室很快布置成了病房,放上了氧气钢瓶、点滴注射吊架。经过抢救医治,到7月24日刘少奇总算又缓了过来,脱离了危险期。
打那以后,刘少奇只能整天躺在床上,在重病的折磨下苦熬。他已经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可得不到应有的护理。他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他不知道自己的妻子儿女眼下身在何方,遭遇怎样?只有严密的监视仍像影子一样从早到晚跟随着他。
刘少奇的家人已经不可能来看望他、照顾他了。这个时候,他的妻子王光美正被关在秦城监狱一间阴暗霉湿的牢房里;在包头某国防工厂任副总工程师的长子刘允斌,已在1967年底挨斗后卧轨自尽;在内蒙古自治区计委工作的长女刘爱琴,正被关在“牛棚”里,不准回家;在七机部一院当技术员的次子刘允若,1967年被江青点名后被捕人狱。原来一直同刘少奇、王光美生活在一起的4个子女,也早巳被赶出家门,流落各处:19岁的平平被关在单人牢房;17岁的源源四处逃亡,1968年12月又被抓进拘留所;15岁的亭亭一个人住在学校,还时不时要她检查;年仅7岁的小小也饱受欺负和歧视。
刘少奇的病情反反复复,频繁发作,一次比一次严重。1968年10月11日以后,他不能用嘴吃东西了,医护人员只好对他实行从鼻孔插管灌食。这种维持生命的方式,一直继续到他逝世。
1969年7月,刘少奇的支气管肺炎再度大发作:高烧,咳嗽,呼吸加快,两肺湿罗音明显增多,心率加快。医生们又紧急会诊,一致认为他的病情已经相当严重:“因他年龄大,久病长期卧床,消瘦,抵抗力极差,容易发生休克、心力衰竭、糖尿病酸中毒等并发症,故预后不良,可能随时发生死亡。”经过一阵紧张的抢救治疗,病情总算又暂时稳定了下来。
到了10月份,中国北部边疆局势紧张,战云聚集,毛泽东作出了国际形势有可能突然恶化的估计。10月17日,正在苏州休养的林彪以副统帅的资格发出指示,要求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全国据此进行大规模备战行动。
在这种背景下,中共中央决定将一些重要的审查对象分别转移外地。刘少奇当然首当其冲,决定将他送往河南开封。
10月17日晚,一架伊尔-14型飞机早已停在北京西郊机场待命。19点23分,躺在担架上的刘少奇,在两名专案人员的押送下,被七手八脚抬上飞机。由于走得匆忙,有关人员只给刘少奇套了一件上衣,连裤子鞋袜都没穿,就用一条被子往他身上一裹,放在了担架上。
飞机到开封机场着陆已是21点30分。同机跟去的还有一名医生、两名护士和原卫士长李太和。刘少奇被抬下飞机直送监护地点——开封市革命委员会机关一号楼小天井院。
这个地方是旧中国的同和裕银行。小院四周是连接着的三层楼房的墙面,墙体高大坚固,只有一条安装了铁门的通道可以出去。刘少奇被安置在北楼一层一个套房的里间。在通道门口和刘少奇卧室门口布置了两道警戒线,还有昼夜24小时双哨床前监视。警卫方面确是严密到了万无一失。
这些如临大敌般的看管措施显得荒唐可笑,实际上也毫无意义。因为刘少奇已经病得神智昏迷,不能下床了。
11月6日,从北京跟来的人全部奉命返回。刘少奇的监护、医疗工作完全交由开封驻军负责。
看管、护理刘少奇的人员是从开封驻军部队抽调来的。尽管事前他们都接受了“激发对刘少奇阶级仇恨”的阶级教育、保密教育,可大家还是十分惊讶:眼前所见的景象,同报纸上所谓“*凶恶敌人”的说法,反差实在太大,怎么也对不起头来。他们看到的是,这位“重点监护对象”瘦成皮包骨头,病得奄奄一息,靠鼻饲维持生命,似乎连说一句话的气力都没有了。
到开封没有几天,刘少奇的病情就发作了3次。第三次是在11月10日,刘少奇又高烧不退。当地医护人员限于水平和条件,又不熟悉病史,只得仍按肺炎治疗。
11月12日凌晨1时许,刘少奇身体状况急趋恶化,发生点头张口呼吸、嘴唇发紫等现象,吸氧后也不见改变。值班护士仍按原处方用药,到6点38分,发觉情况不妙,连忙叫其他医护人员来抢救,然而为时已晚。6点42分医护人员到齐,3分钟后,刘少奇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71岁。
此刻,是1969年11月12日早晨6点45分,离刘少奇被送往开封还不到26天。在他临终前后,身边没有一个亲属。他的妻子儿女在几年时间里对他的生死下落一点也不知道,一直到林彪灭亡后的1972年,才得知刘少奇已于3年前离开了人世。
11月13日午夜,刘少奇的遗体被送到开封火葬场秘密火化。
火化手续是从北京赶来的专案组人员办的,登记申请人时冒用了刘原的名字。对死者则填了“刘卫黄”这个刘少奇少年时曾经用过但不为外界所知的名字。
刘少奇的骨灰被装在一个临时从商店买来的普通木质骨灰盒里,交费后寄存在开封火葬场骨灰存放室。火葬场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是谁的骨灰。中国广大的老百姓,更是对刘少奇之死毫无所知。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普通关键词:刘少奇文革冤案政治
事件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独家披露
黄峥,江苏省启东市人,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71年11月起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工作,1979年3月进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班学习,1980年9月毕业后调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历任刘少奇研究处处长、第二编研部副主任、当代文献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刘少奇研究分会副会长等职,1995年被评为研究员职称,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作品有:《刘少奇一生》《刘少奇传》(两卷,副主编)、《刘少奇年谱》(两卷,副主编)、《刘少奇研究》《王光美访谈录》《刘少奇大辞典》(主编)、《刘少奇冤案始末》、12集电视文献片《刘少奇》(总撰稿)、大型传记性画册《刘少奇》《薄一波》《万里》《荣毅仁》《王光英》(主编或副主编)等。
秦淮八艳之陈圆圆传:冲冠一怒为红颜 本书特色 她是秦楼楚馆里男人们争相一睹的头牌,她是“色甲天下之色,声甲天下之声”的绝世名伶,她是吴三桂“冲关一怒为红颜”的红...
人类群星闪耀时 本书特色 本书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世之作。本书讲述了拿破仑、歌德、托尔斯泰、西塞罗、列宁、威尔逊等伟人的历史性时刻,以独特的视角,展...
周德偉,一九○二-一九八六,湖南長沙人,一九二○年入北京大學,後留學英倫與德國,為著名經濟學家海耶克門生。一九三七年對日
《昨日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内容简介:这部回忆录从一位欧洲知识分子的视角再现了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
文坛风云续录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是文坛老龙套,打杂、跑腿、“赶任务”。离休后将自己的经历整理成史料,曾在《新文学史料》连续发表。“文革”前部分以《文坛风云录》书...
陈赓大将军 目录 **章 少年爱国者风云变幻的时代 将门后代 幼年读书生活 从等二兵到上士 年轻的共产党员第二章 投入革命激流……第三章 历史的岔路口第四章 龙...
中国书籍史传馆·流年碎影:老舍的京韵传奇 本书特色 老舍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多部。本书作者于昊燕多年来...
《杭州学刊(2017年第1期)》内容简介:本书原名《杭州研究》,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属部门的专题性工作调研的成果发布、杭州市社
中国演员访谈录 本书特色 被采访的27位演员为华语顶级演员,巩俐、章子怡、孙红雷、刘烨、葛优、陈宝国……他们既有蜚声海外的资深演员,也有新晋影帝影后。他们个性迥...
《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内容简介:阿巴斯是伊朗新浪潮电影开创者、诗意电影大师,一生拍摄了22部电影,受到黑泽明、戈达尔等
人物画名家小品--王孟奇 内容简介 中国画重笔墨、神韵、意境、再就是情趣。中国画笔墨技法可数,而幻化无穷。写意之[不可控性],使众画人难逾艺道之槛,唯大悟者可邂...
高貞白,又名高伯雨。中國現代最重要的掌故家之一。祖父楚香、父親舜琴經營名號元發行、元章盛、元得利等南北行生意。家底豐厚,
这是一部记载卡特政府期间美国对外政策和对外活动的回忆录。作者布热津斯基,在卡特执政的四年间一直担任卡特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黄克诚自述 本书特色 黄克诚在逝世前几年中对他自己的一生经历作了详细回忆,当时他双目已近失明,因此由克诚讲述,夫人唐棣华和他的子女们忠实地记录整理。文内所述之事...
美国豪门巨富史 本书特色 了解资本富豪的发家史,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财富创造的价值和意义。本书是美国“暴露”文学(所谓“扒粪运动”)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书中生...
斯人独憔悴-近代民主先驱王造时 本书特色王造时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理论家,著名的民主斗士,抗日救亡运动的先驱,是举世闻名的救国会领袖“七君子”之一。在抗日战...
齐白石研究-(第一辑) 本书特色 齐白石的故乡湘潭市举办齐白石艺术节,举行国际性的齐白石艺术研讨会并出版论文集,这不仅对齐白石艺术的传播和深入研究会起到积极的推...
拿破仑 本书特色 宋姝编写的《拿破仑(1769-1821)》以清新流畅的语言,生动地讲述了欧洲历史上*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拿破仑·波拿巴的传奇人生,精细描绘了...
《美国国家体能协会运动营养指南》内容简介:本书是美国国家体能协会(NSCA)与众位世界运动营养学家联合编写的运动营养指南。书中
大师私人话语.书信系列:生命与记忆:柏格森书信选 内容简介 《生命与记忆:柏格森书信选》作者柏格森是本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法国人常将自己各方面的成就首先归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