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的阴云曾笼罩全球达半世纪之久,当这场意识形态和政治对抗于1990年戛然而止时,哪怕再见多识广或权倾一时的人也不禁大惊失色。冷战究竟因何终结?又为何延绵了如此之久?对于这场乔治·h·w·布什总统口中的“人心之争”,著名历史学家梅尔文·p·莱夫勒基于新近公布的档案在本书中给出了独到的诠释。
莱夫勒将读者带回到了美苏两国领导人试图纾解敌对状态的四个重要历史时刻,并探究了他们因何无功而返:1945年斯大林和杜鲁门适时规划了新政策;1953年马林科夫和艾森豪威尔探寻了和平的机会;1962年肯尼迪、赫鲁晓夫、约翰逊尝试缓解紧张局势;1975年勃日列涅夫和卡特旨在维持缓和状态。莱夫勒指出,这些领导人无不窥探到了和平的曙光,然而由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压力、同盟国和庇护国的施压、国际体系的发展态势,以及他们自身的不快回忆,他们还是任由自己深陷似乎周而复始的敌对怪圈。
尽管历经僵局与失败,到了20世纪80年代,里根、布什,特别是戈尔巴乔夫终于还是摆脱了曾束缚各自前任的政策方针与思维定势。莱夫勒用细致的分析展示了两极世界的格局如何重构而成,以及在历经数十年的对峙之后这一胜利具有何等重大的意义——不仅是为两个超级大国,更是为整个世界洗涤了冷战的阴霾。
本书可被视为国际关系史和冷战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他在书中甄选出冷战过程中的五个关键时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斯大林和杜鲁门的全球战略目标和政策;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马林科夫和艾森豪威尔探索实现和平的可能;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后,赫鲁晓夫与肯尼迪、林登·b·约翰逊尝试缓和紧张局势;1975年赫尔辛基欧安会议后,勃列日涅夫和卡特旨在维持美苏缓和;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其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而进行的努力及里根、布什的反应。书中着重探讨了如下几个问题:冷战缘起和终结;冷战的持续未升级;以及为何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人都欲寻求和平的机会而和平迟迟未能到来。
“凭借对细节的敏锐把握、对领导人个人决策的关注,以及一丝不苟的评论分析,莱夫勒为读者带来了引人入胜的重要新观点。这一划时代的研究超越了诸多冷战研究中的常规论点,将笔墨聚焦于安全策略及优势转换的实质:斗争的焦点在于哪一种政体更能满足人民需求并构建更为美好的世界。”——罗伯特·杰维斯,哥伦比亚大学“冷战起源与终结的原因永远无法盖棺定论,但梅尔文·莱夫勒的这本基于大量美国及前苏联档案资料的新作,提出了最为前沿的观点。莱夫勒跳脱出了以往的窠臼,既没有采用历史修正派的观点,将美国视为挑起战端的罪魁祸首,也没有接纳冷战必胜主义的说法,将苏联的垮台看作美国面对苏联顽固抵抗仍保持坚忍不拔的佐证。莱夫勒的观点讲述了担心重蹈覆辙的两国领导人,在矛盾激突的关键时刻任由冲突愈演愈烈,以至难以收场。而当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与罗纳德·里根这两位伟人最终意识到,对彼此的畏惧不过杯弓蛇影,冷战才由此落下帷幕。”——约翰·b·朱迪斯,《帝国蠢行》作者“此书以生动的语言和睿智的视角解读冷战的始末。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研究的西方权威之一,梅尔文·莱夫勒探索了大量新资料,从美苏对抗史中截取了五个关键时刻,予以立意新颖又不失启发的分析。他对冷战中历任领导人的刻画令人信服又言简意赅。正如莱夫勒所描述的,那些领导人所经历的内心挣扎、艰难抉择和最终成功显示了在这个动荡不定的世界中,领导层在维护和平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诺尔曼·m·奈马克,斯坦福大学“梅尔文·莱夫勒对冷战期间的关键阶段进行了出色的审视。他兼顾了对组织机构与执行部门的强调分析,这样的视角始终发人深省。本书不落俗套、旁征博引、引人入胜而又生动逼真,是既能让普通读者‘好看’,又能让专家学者‘看好’的上乘佳作,也定将成为冷战研究的经典文本。”——马克·克拉默,哈佛大学
梅尔文·P·莱夫勒,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EdwardStettinius教授,著有《共产主义的幽灵:美国与冷战的起源,1917—1953》以及荣获班克罗夫特奖的《实力优势:国家安全、杜鲁门政府和冷战》。
晚清政治与传统文化 本书特色 《晚清政治与传统文化》是一部史论文集。朱东安先生毕生研究晚清政治以及与曾国藩相关的历史事件,对历史资料的占有和研究方法都有独到之处...
《战败者: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1917-1923》内容简介: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来说,1918年11月11日即意味着战争的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猎民新村调查 本书特色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猎民新村调查》: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中国民族经济村庄在调查丛书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猎民新村调查 内...
成语里的中国历史 本书特色 宣传语:一本以成语为线,联结中国历史的著作,图文并茂、简明有趣,新鲜实用,尤其适合中学生阅读。编辑推荐:1. 本书选取了一百个耳熟能...
明代的皇帝个个性格鲜明,明代各朝也因皇帝的鲜明个性而有不同的气象。高阳披览明史,将明朝的皇帝从头至尾一一道来,叙其登皇位
Dazzlinginitsoriginality,wittyandperceptiveinunearthingpatternsofbehaviorthathis...
《时间的战争:五百年钟表博弈史》内容简介:钟表的历史,既是一部技术史、商业史,又是一部文化史、生活史,更是一部战争史。近代
铁证-王艾甫抗日藏品精选 本书特色山西省左权县是华北抗日的指挥地,是晋冀鲁豫边区的中心县、试验县。左权籍收藏家王艾甫先生,毕生致力于抗日战争藏品收集,整理了“二...
《兄弟在清华和北航的日子(第四辑)》内容简介:每一代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的故事。该书记录的是20世纪80年代,一对亲兄弟求学奋斗的
新编剑桥中世纪史 第1卷 约500年至约700年 本书特色 本卷的29篇论文,按时间顺序和地域以及专题研究编排,是“罗马世界转型”的历史指南。本卷基于可用史料尽...
织锦篇-沈从文说文物 本书特色 著名文学大家沈从文1949年以后转行做了历史文物研究专家,把满腔爱与美的热忱投入到六千年间中华文物上,专注地和坛子、罐子、绸子、...
高飞,笔名高飞天曌、明空、天曌,作家、画家,中央电视台CCTV-7频道《军迷淘天下》栏目主持人。1979年生,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
《网络安全应急管理与技术实践》内容简介:本书共分为3篇。第1篇从网络安全应急响应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多年从事安全管理、应急服
黄远生,中国近代著名新闻记者。1885年1月15日生。江西九江人,原名黄为基,字远庸,远生系笔名。1904年考中进士。自幼受到良好的
戊戌变法史事考 本书特色 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相关的研究已经很多,本书的研究仍能使人耳目一新。大量档案材料的披露,包括收藏于北京的中国**历史档案馆...
历史侦探: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 本书特色 国际知名孙中山研究权威学者黄宇和院士,把几十年来结合档案钻研、实地调查、博览群书与历史想象的治史方法与经验,撰写成书。...
《电池储能系统调频技术》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对电池储能系统参与电力调频的可行性与价值进行分析,确定此项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WAS4 消亡的骑士 本书特色 《消亡的骑士》是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德国少年儿童百科知识全书。WAS4 消亡的骑士 内容简介 简介激烈的战斗、无畏的英雄和精...
《戴敦邦手录红楼梦诗词集》内容简介:八旬中国国画大师手录《红楼梦》诗词曲赋 一本汉字化的《红楼梦》画册 《戴敦邦手录红楼梦诗
话说中国 新世纪的曙光(下) 本书特色 《话说中国》是一部以当前历史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的□□成果为底蕴,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方式,配以大量精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