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德彪西一生*经典的乐评集,在这本书里,作者用力地探讨着音乐、作曲家、社会、人生的关系。是我们了解印象主义音乐,并通过印象主义音乐了解艺术与人生的一扇窗口。作者语言幽默,批评结合自身的经历,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那个年代的音乐与世情。
法文原创经典译丛 第二辑(精装)
这是一套全面介绍法国文学艺术领域文艺理论、思想观念和批评方法的书。它汇集了法国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各个流派首创的或者**的文艺理论,对我们认识文学艺术史上各个流派的思想、理论和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第二辑共四册:
《热爱音乐:德彪西论音乐艺术》
《文学渴了:法朗士评论精选集》
《福楼拜文学书简》
《热爱绘画》
热爱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德彪西一生*经典的随笔集
★让音乐走向“现代主义”的开山之作
★一位大师关于音乐的文学作品
★让朗朗在巴黎音乐节倾情致敬的大师作品
★强烈影响日本现代电影导演、动画制作人、音乐大师的宝典
★被誉为法国音乐殿堂不可多得的丰碑
★了解印象主义音乐和现代音乐的一扇窗口
★让人快乐、让人遐想、让人浪漫的书
伦勃朗(1606—1669)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画家之一,荷兰人,跟那个喜欢画向日葵的人是老乡,曾经左右了整个欧洲的绘画方向。
这样一位画坛泰斗,早在青年时代二十一二岁的时候就显示出奇特的取向,偏爱老年人,他的油画和版画里全是老年人。他画他年老的母亲,画《旧约》里那些大祭司、长老和先知,全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年老的母亲是一个干瘪的、掉了牙的、满脸皱纹、皮肤松弛的形象。他在画母亲时,让时间停住,好看自己爱她,看她变老。他以一种异样的光辉笼罩着年迈的母亲,那是薄暮时分夕阳的余辉,是夜间的灯光,是黄昏时分的暗淡光线。画面的夜色在扩展,真让人不知道白天还是否会再来,老太太还是否能活到白天。在他看来,人的命运非常容易被毁,人的肉体经不起岁月的磨耗,必然会坏死。人活着就是走向衰老,走向死亡,走向虚无。他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提香、丁托列托。那些新生的复兴者追求永恒之美,认为完美的思想应该表现在完善的人体上。“春天是他们的季节,维纳斯是他们心之所系,阳光是他们适宜的环境,青春是他们的视野。”而年轻的伦勃朗都不追求美,认为美并不是一种价值标准。
他并不特别注重年轻人或成年人美丽的形体,认为男人中没有“伟丈夫”,女人中没有“美人儿”。他不把目光从一张张衰老的脸上移开。“昏暗是他的地域,黄昏是他的时辰,冬天是他的季节。”他的许多画色调偏沉偏暗,多是半明半暗,尤其越近老年,他的画里的光线越来越少,人称他为“黑暗王子”。一六六三年他接近花甲之年那幅难得的带笑模样的自画像,其背景就是正降临的夜色把一切笼罩在深深的、原始的冷冻之中。然而,年老与年轻、死亡与生命是相依相通的。伦勃朗最后一幅画《圣殿的画面》,画的是一个因高龄而行动困难的老人怀里抱着一个刚刚诞生的婴儿。这无疑是一个象征:与老年和死亡相依相随是是正在产生的、充满希望的生命。
伦勃朗是一个独立不羁的人,他在年轻的时候就给自己立了一句座右铭:“心里理所当然地重视的:荣誉重于财富。”成年之后他说:“我寻求的不是人,是自由。”他的一个学生证实:他在画画的时候,即使世界上最伟大的君主前来求见,他也不会见人家,来访者要么干等着,要么待他愿意接见时再来。他与什么人都交往,什么人他都画。同代的许多人指责他,要他改弦更张,但他充耳不闻。于是人家说这个怪人一意孤行,固执己见,脑袋是个榆木疙瘩,不懂得何谓有教养。有些评论家抨击说,伦勃朗要画一幅女人裸体画时,不选择希望的维纳斯为模特儿,而选择一个洗衣妇或者谷仓里一个粗笨女工。而且把她松弛的乳房,变形的双手,甚至腰间衣服的皱褶,腿上皱巴巴的松紧袜带,统统都照画下来。评论家甚至指头他这样做是出于“异端的偏见”。对这些指责、抨击、指头伦勃朗一概不予理会,依然我行我素,继续与“地位低下”的人交往。因为他认为人不管地位高低,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至于绘画题材,他见什么取什么,有什么取什么。尤其十七世纪三十年代他的风俗画和版画,集中地表现乞丐、流浪者、瞎眼的暴传、流动商贩、独臂汉、卖油煎饼的女贩子、打绑腿的农人等。而在为名人和地方显贵画肖像时,他的才华则全部被抑制住了。可是当他把自己的才华淋淳尽致地发挥出来时,他画出的作品又可能不被人理解。他至少有两件作品遭到客户的拒绝。一次是安东尼奥·鲁弗把向他预订的《荷马》退给了他,请他“画完”。一次是阿姆斯特凡市议会的议员把预订的作品退给了他,也请他修改。伦勃朗当然都说不,因为不是他的作品有问题,而是他们没看民生,他们认为他这种一挥而就不加修饰的作品“没画完”,甚至“不像一幅画”。
由于伦勃朗行为“怪异”,“不入流”,尤其由于化与不应该交往的人交往,加之他挥霍钱财,法官宣布了他破产。而由于他坚持自己的绘画风格,这时他的画比卖不出去了,再也没有客户登门订画。已到老年的伦勃朗处于非常悲惨的境地。人们看到这个老头儿举止古怪,在自己的宽袖长袍上擦画笔,而且竟然居住在犹太人区,平日里不是沉默寡言,就是冷嘲热讽,总是为自己的良心辩解。在命运的打击下,这一代宗师还远不到人生的垂暮之年,六十三岁就离开了人世。
德彪西,法国作曲家,“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最具影响的音乐革新家。对自然景物画面的描绘,引起人们遐想的声音,对早已消逝的梦境的回忆以及某些生活场景的再现等,是他作品内容的主要领域,他的音乐作品以及思想至今在日本颇有影响。
绝妙好歌.中外怀旧歌曲 内容简介 0世纪50~70年代是我国人民满怀革命理想和火热激情的年代。本书收集了这一时期*广为流传的中外歌曲180首,洋溢着明朗奋发和健...
西方现代悲剧论稿 内容简介 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作品所显示的一些基本观念与前两位悲剧家已有显著的不同。欧里庇得斯主要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度日趋衰落、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
拜厄钢琴基本教程-作品第101号 本书特色 拜厄的《拜厄钢琴基本教程(作品第101号)》分为两个部分,**阶段是固定位置的五指练习,第二阶段是音阶练习。大部分曲...
变奏曲.奏鸣曲Op.6.进行曲-贝多芬钢琴四手联弹曲集-第一卷-中外文对照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前言、华尔斯坦伯爵的主题与八个变奏WoO67、奏鸣曲Op...
一个可爱的老头儿,作品屡登《纽约客》封面,在他七八十岁的时候,突然希望将自己半生的心得、故事,讲给一个年轻人听,让他们能
目录编者致谢撰稿人第一章艺术史与语言:若干问题(萨林•柯马尔/伊万•卡斯克尔)第二章在场(让一弗朗索瓦•利奥塔)第三章书写与
《伦勃朗油画:伦勃朗诞辰400周年典藏版》收录了伦勃朗的著名作品,以纪念伦勃朗诞辰400周年。伦勃朗·哈门斯·凡·莱恩(Rembrand
想要使你的角色和故事更吸引人、更复杂,比以往的作品都更加新颖吗?《经典人物原型45种》能帮助你探索最普遍的男性和女性原型,
阴法鲁(1915—2002),山东肥城人,著名古典文献学者,音乐史、舞蹈史专家。193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39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毕业。1942年...
本书收集20世纪至今具有代表性的西方艺术理论文献27篇,主要涉及艺术理论基本问题、现代主义与先锋派、艺术与其社会语境、艺术史
玄幻世界的鼻祖,包罗神州的上古奇书以山为经以海为纬的旷世奇作,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动物、植物、神怪、应有尽有,气象万千!剪
世界经典智慧文丛-西方音乐的历史 本书特色 《西方音乐的历史》是根据1923年德国西南广播公司“广播中学”音乐系列讲座的节目主持人保罗。贝克的演讲稿改编而成。保...
本书是一本清晰明了的入门手册,适合那些想要了解如何运作、录音和推广乐队的初级和中级独立音乐人。本书涵盖并整理了多种专业技
葛饰北斋(1760年-1849年)被称做屹立于世界的浮世绘巨人。提起日本就要说到富士山,说到富士山,就会说到北斋。他被公认为日本艺
莎士比亚历史剧选-世界名著名译文库-全译本 本书特色 《世界名著名译文库·莎士比亚集:莎士比亚历史剧选》收录了翻译大家朱生豪先生的几本经典莎士比亚历史剧,原汁原...
洪深与二十世纪中外现代戏剧 本书特色 《洪深与二十世纪中外现代戏剧》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洪深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在他长达数十年的戏剧实践中,从编、导...
董捷,男,1980年4月生于浙江杭州,黑龙江宁安人。200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这是一部“披头士”乐队的真实历史,讲述者是那些真正了解他们的人——他们的儿时玩伴、朋友、家人、竞争对手、情人、老师、乐手同行等——还有约翰·列侬、保罗·麦卡特尼...
肖邦钢琴协奏曲两首 内容简介 肖邦一生仅创作了两首钢琴协奏曲,而且都属于华沙时期之作。f小调(作品21)协奏曲写于一八二九年,出版于一八三六年。e小调协奏曲(作...
《电子舞曲手册(第2版)》由专业的制作人和重混音乐人撰写,结合了舞曲制作的艺术与技术,内容经过了充分调研且行文优美。综合地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