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鬼蛇神》为马原“归隐”20年的思考。它涉及到人、鬼、兽、起源、常识、真实、假象,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他近六十年体会到的神奇和诡异尽展本书。
作品中的两位少年,李德胜和大元,一个山民、药学奇才、理发师傅、冥纸工艺师傅,他虽然看起来过的是悲惨生活,却有着清晰的人生,以天生的悟性和敏感,从乱象迷雾中直抵生命的真意;一个记者、作家、制片人、大学老师,他的人生是混迹于大千世界,却始终在混沌迷蒙之中,在似是而非的真相中苦苦思索追寻,*终回归生命本身。
半个世纪的经历与思考,什么才是马原的“原来这才是生活”?
沉寂二十年,首发长篇;
马原王者归来,依然先锋!
从1966年到2011年,北京—西藏—海南—上海,两个激情少年,半世纪离散聚合,懵懂、觉醒、求索,顺天命,个人命运与家国时代的碰撞 人生意义与宇宙神灵的追寻。
汉语写作的典范 当代文学的巅峰。
马原的新作超越了前期的先锋作品
——程永新(《收获》杂志执行主编)
马原的作品总是在文本上别开生面,给我带来秘密而持久的感动。
——格非(著名作家)
这小说把你自己贴进去,直指人心,天马行空,是你的大变局。*高海拔与*低海拔的对视,神鬼与鬼界的交错,格局大。野性生命的力,诗意涂抹,大色块拼贴,奇迹、宝物、动物等元素,一如继往地具有阅读效果。
——韩少功(著名作家)
马原是生活在人类深处的人类,长久的沉默与孤独让他只对生命的本质和万物的奥秘发出声音。这是我渴望的写作,也是我渴望的生活。
——桑格格(青年作家)
读完之后还是有一种振奋感,为您的小说所包孕的野心,以及对这野心的实现。您还是有一种很好的状态,经验与智性的结合,依然如此紧实,叙事风格也有别于您之前的小说,有新意,而且加入了一些思力深切的感悟,这种自由和肆意,也使小说有了很多旁逸斜出的味道,这可能是小说里*有意思的地方。至少我个人对这些篇章读得津津有味。
——谢有顺(著名文学评论家)
李德胜说他叫李德胜他这么说,着实吓了太元一跳。
大元说:“你怎么敢?”他没懂:“你什么意思?”什么意思?他是初三级生,大元不信他不知道这是毛主席的曾用名。大元以为的——如果连他都知道的事情,一定是五湖四海尽人皆知的事情。他长大元四岁,是大元姐姐的同龄人。那时,在大元心里,姐姐是*让他钦佩的人,她读高一。
李德胜?大元的疑窦令他受到了伤害。他拿出他的学生证,翻开首页。
是李德胜;就是,一字不错。
后来,李德胜告诉大元,他长这么大了(实足十七岁)还从来没人告诉他,毛主席的曾用名也是李德胜。老师没有,校长也没有,这说明他们那里没人知道这件事。吊罗中学的老校长也姓李,是他的本家,论起来该算是他爷爷一辈;李校长可是当地*有学问的人,连他都不曾听说过毛主席的曾用各李德胜,不然他一定会把这个事给自己的父亲提个醒。
两个孩子一本正经,反复分析了这件事的诸多可能。
其一,犯上。好在名字不是他自己起的,而给他名字的父亲已经病故;如果追查责任,也只能去阴曹地府。大元说恐怕没人愿意出差去做外调。他却说实在没人去他可以代劳,他说他自小就对阴曹地府很好奇,很想有朝一日去探个究竟。
大元说你用不着太急,早晚都会去,只怕是去了容易回来就难了。大元当时很为自己的这份幽默感而骄傲了一阵子。
其二,若无人追究就尽早改名。那个年代还没有身份证,也没有网络,无须担心全国联网的难题如何破解;只要去街道派出所登个记就万事大吉。他皱起眉头,他家在山里,没有街道组织。大元自作聪明问他是否有派出所,他说有,公社里有个派出所,有六个警察;所长跟他家还沾带一点远亲。这就对了,找这个远亲所长,马上更名叫李文革。不行。他这辈犯这个“德”字;下辈犯坚,下下辈才犯文。大元馊主意一个接一个:那就李德尚;尚为高。他再也想不出更好的点子,只好默许。这也让大元很是得意了一回。
其三,若碰上不依不饶的角色,非要把这个事追究到底,李德胜的日子恐怕就不会好过了。冒“四个伟大”(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之名,其罪可以说要定多大就能定多大,当年类似的案子绝对不乏先例。分析到这一步时,两个孩子不由得胆寒着身子发抖了。
那些讨论都是在夜深人静时他们躲在铁道科学研究院的草地上进行的;发抖了回到房间里,回到大家中间(他们睡在已经拆除了排椅的礼堂,每人一铺榻榻米地铺;七八十人共居一室),胆寒和打抖即刻被赶到了九霄云外,一下子释然了。
七八十个中学生欢聚一堂啊。
不!释然的只有大元,李德胜依然眉头紧锁。
想想也是。事情在他身上,大元再怎么说这说那其实无关痛痒。而且那个晚上由于他木讷口拙,分析与解答的事情主要由大元来承担。
大元来北京的那列车因为北京火车站过分拥堵而被调度到通州,一九六六年通州还是通县。通县城内有好多回族居民,饭店也多是蓝底白字招牌,大字写着“清真”。京城京郊的饭店比别处要多,主要街道都被大大小小的饭店充塞得满满的。
一九六六年后半年,北京人口骤增,饭店买卖空前兴隆。再有就是小吃,江北的小吃*数京津,花样多味道独特,而且多带民族风味。
吃食堂尽管不花钱,主副食却过分单调。如果手边宽绰,串联学生也偶尔到小饭馆换换口味。大元在小摊上买了两角钱杂碎,进了一家清真馆。
迎面过来一位胖师傅:“我说学生,那是什么?”他面色红润。
大元给闹愣了:“什么什么?”“你拿的什么?”口气分明重了。
“什么意思?”“你把什么东西带进来了?!”“有话不会好好说吗?横什么?”胖师傅的脸顿时发紫了,扯着嗓子不管不顾地大骂:“小杂种,给我滚出去!”大元给他一掌搡在门上,头撞碎了玻璃,暗红色的血顺着头发滴下来。
一旁一个男孩火了,脸像纸一样白,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胖师傅。那包杂碎摊在地上裹满泥垢,也许还和上几滴新血。
“你动手打人。”那男孩声音很低,但是清清楚楚。
“打的就是这个小杂种!”“你不用叫唤,说不清楚饶不了你。”胖师傅对围过来的人高叫,借以得到声援:“他把黑毛子杂碎带进来了!”厨师、跑堂和顾客一片哗然,大元危险了。
“你瞎了?!趴地下闻闻,那是羊杂碎。”胖师傅有些不安,哈腰捡起一块放在鼻子跟前,不再吱声了。
男孩咬住牙扶起大元:“咱们回来算账,回头见。”大元给背着去了医院,包扎后在住处躺倒养息。就在当天晚上他昏睡时,街里出事了,几百名串联学生围住那个回民饭店,要那个打人的师傅出来。事后,他说本城市民也出动了许多与学生对峙,一直僵了多半夜,饭店的玻璃都给砸了,*后胖师傅出来当众认错才算了结。
尽管有许多学生护持,胖师傅还是挨了许多石子。他态度一直和蔼,对飞来的石子赔着笑脸,显得少见的宽容。后来大元收到他送来的八瓶罐头,大元伤口愈合后都送还给他了。
不打不成交,胖师傅成了大元和那男孩的朋友。以后十几年大元每次进京时,都要弯到通县去看望胖师傅,他想在北京买点什么也都托胖师傅办,胖师傅没有不尽心的。大元后来买的火炬牌自行车就是劳这位回民厨师的大驾。
大元实在无意亵渎人家的宗教信仰,他能够理解对方由误会而生的愤怒。他因此结交了一位异族的忘年朋友。儿时他常常为意外地获得礼物而高兴,现在看来,有时意外的丧失和意外的获得一样,都可以使人大喜过望。
听说,围饭馆的都是大元他们一趟火车来的,虽然他们素昧平生,但他们都应着“人不亲土亲”的俗谚来了。这类举动未免狭隘,可并非是谁组织召集的,如果硬要究其所以然,只能说这种老乡观念是一种狭隘的原始意识吧。
对于大元更重要的收获是那个男孩。那个大他四岁的男孩,从海南岛南端的吊罗山先是去了中国*北端的漠河,之后搭上与大元他们同一辆列车到北京。通县成了这两个男人的故事开始的地方。故事开始的时候两个男人都还是男孩,其中大一点的男孩成了另一个的救命恩人。史无前例的大串联成为这两个男人冬远友谊的缘起。
他说他叫李德胜。
P2-5
……
《南方周末》:《牛鬼蛇神》是一部充满形式感的长篇小说,小说主旨是人神鬼,集中描述了他一生中所有有关神、神迹、神奇的经验。
《深圳特区报》:上世纪90年代,当小说的价值越来越边缘化,作为先锋小说的代表人物马原悲怆地宣告了封笔,转而去当教师、去拍电影,然而在选择“漫长的告别”20年后重新推出长篇新作,这确有点“震撼”。
《中国青年报》:马原在《百窘》中评价安德烈?纪德的中篇小说《窄门》时说:这是一部你读完后钦佩不已的小说,却不知道为何如此钦佩。我反复地阅读《牛鬼蛇神》,觉得一切都正常。但读完之后,只剩下钦佩不已。
《东方早报》:25年前,马原的长篇小说《上下都很平坦》发表,奠定其“先锋小说”的始祖地位;20年前,马原离开了小说创作;10年前,马原宣告“小说已死”;半个月前,马原带着30万字的小说《牛鬼蛇神》重回人们的视野。
《南国早报》:马原最新长篇小说《牛鬼蛇神》面世,这个消息鼓动起许多人的文学热情……许多人把自己的周末时光,交给了马原笔下的文字和思想。
《信息时报》:在封笔20年后,先锋派作家马原重返文坛……尽管小说尚未与读者见面,但已引起文学界的普遍关注。
《北京日报》:20年后,马原重又出山写小说,无疑会引起文学界的普遍关注。
《新京报》:马原备受关注的新长篇《牛鬼蛇神》终于面世了。时隔20多年,马原再次以作家的身份回归。
《新民晚报》:马原说,小说家的故事里总会或多或少泄露一点个人的小秘密,《牛鬼蛇神》的主旨是人神鬼三者,其中关乎神的部分最大,他于是将他一生中所有有关神、神迹、神奇的经验集中到这一部小说当中。
马原,当代知名作家,曾是先锋派的开拓者之一,25年前即有人称“马原是作家的偶像”。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其著名的“叙述圈套” 开创了中国小说界“以形式为内容”的风气,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作者,著有《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上下都很平坦》等。20年前,马原离开小说创作;10年前,马原宣告“小说已死”;“归隐”20年后,马原带着《牛鬼蛇神》重回人们的视野。
初刻拍案惊奇 本书特色 无论古代还是现在,它们都很畅销,《初刻拍案惊奇》正是其一。初刻拍案惊奇 目录 卷之一 转运汉巧遇洞庭红 波斯胡指破鼍龙壳卷之二 姚滴珠避...
十一种想象 本书特色 如何想象历史?如何演绎历史人物的戏剧性命运?邱华栋在《十一种想象》中,给我们带来了想象历史的甜蜜。他天马行空地穿行在时间中,去打捞...
聚会 本书特色 《聚会》勇敢地直面了一个沉浸于悲痛之中的大家族。透过女主人公阴郁的口吻揭示了其家族的紊乱、婚姻的失败和至爱兄长的自杀共同酿成的她对自己人生的绝望...
平原上的摩西 本书特色 本书是双雪涛的首个部中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10篇作品,小说风格不一,题材有校园成长类,奇人故事类,侦探悬疑类,作者的笔调朴素,冷峻又有...
这么远那么近高中创作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夏天》首度出版独家收录远近最新创作两万字特别番外篇章温情收录热心读者读后感言手记作
如意蛋 本书特色 大风刮过.网络知名作家.在台湾已出版11本畅销书.她笔力出众,行文如流水,擅长冷幽默.她写的故事,总是越到结尾处,越见震撼与真实.大风刮过.《...
教父复仇 本书特色 《教父复仇》是传奇经典教父系列终结篇,教父家族首领与叛徒生死对决,美总统遇刺谜案缠绕黑帮内幕,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畅销小说。教父复仇 内容简介...
找死高峰会 本书特色 火辣、血腥、刺激! 全球一千万读者殷切期盼! 改编为hbo金球奖美剧《真爱如血》! 《找死高峰会》(作者莎莲·哈里斯)讲...
《碑》内容简介:本书视角独特新颖,引人入胜地呈现了主人公不凡的人生际遇、曲折爱情和心路历程,展现了抗战到解放那个年代重庆人
刻骨铭心 本书特色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很特殊的时期,军阀混战,日军侵华,而南京,则处于这一切的风口浪尖之上,《刻骨铭心》则聚焦了当时南京各个阶层...
《刺客信条:长安望》内容简介:☆武侠文学奖得主碎石,探寻《推背图》幕后的秘密,再现中华刺客传奇。☆历史与传奇的巧妙融合,媲
两个闺蜜去台湾 本书特色 66和花生是一对“友龄”超10年的中国好闺蜜。毕业后,她们因为共同的想法重聚,从同桌成了如今的创业伙伴。在迈向梦想的路上,她们会偶尔停...
心理小说-小说月报.原创版 本书特色 《小说月报》创刊于1980年。是我国创刊*早、发行量*大、*为海内外各阶层读者喜爱的文学选刊。几乎所有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中青...
世界怪奇实话-中 本书特色 日本推理作家长谷川海太郎以牧逸马笔名创作的一部故事集。世界怪奇实话-中 内容简介 《世界怪奇实话》作为一种通俗读物,我想将之写成不折...
《漫说旧时光·正红旗下》内容简介:《正红旗下》是老舍倾注极大心血却没有完成的作品。是一部以清末北京社会为背景的自传体的历史
李自成-第一卷-(全二册) 本书特色 本卷分上、下两册,所写的故事发生在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秋到次年夏。崇祯十一年十月初,北京又一次戒严。清兵再次入塞,...
莫问初阳 本书特色 狗仔不好当,初阳偷拍明星被撞破,情急之下拿“追求男神”当借口,对莫峻言表白示爱。一次,两次…多次之后,...
《啼笑因缘》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经典名著,是张恨水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主要描写旅居北平的江南大学生樊家树和
苦役列车 本书特色 第144届芥川奖受赏作品。没钱、没朋友、没恋人,如垃圾般遭人唾弃的“失败”青年,心底仍有不服输的种子,悄悄生长。哪怕生活是一趟饱含苦涩的旅程...
午夜撞见狄更斯-狄更斯离奇小说集 本书特色 《午夜撞见狄更斯:狄更斯离奇小说集》由胡明媛编译,书中的故事都是查尔斯·狄更斯的经典之作。在这里,完美的逻辑推理、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