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幌马车之歌》既是历史,也是具有小说形式的非虚构的文学作品;准确地说,它应该还是以具有理想主义的历史与人物为素材的报告文学。一九四九年对于大陆人来说,我们获得了解放,而对于台湾同样有着革命理想的年青人们将如何面对蒋介石政府的高压继续坚持人生理想?
《幌马车之歌》真诚地面对钟浩东们那段曾经真实存在过却被刻意湮灭或扭曲的台湾历史,帮助我们比较全面地认识台湾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过程,进而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在两岸历史的长河当中所站的时空位置,从而作出自我反省与批判。
以民众史的眼界,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在台湾的“战后”提出成功、深刻、感人而有力的“战后结算”,这就是《幌马车之歌》的突出而值得感谢的成就。
——陈映真
历史就是要有像蓝博洲这般一旦咬住就不松口的牛头犬。在追踪,在记录,在钉孤只。凡记下的就存在。
——侯孝贤
《幌马车之歌》的庞大结构虽然得力于历史真实的人物、时代与事件,但是作者沉稳的笔调,退到事件背后的采访者极其谦虚的心情,都说明他已有更宽大的胸臆去看历史、社会、生命的苦与乐吧。
——蒋勋
蓝博洲另辟蹊径,在《幌马车之歌》中糅合新闻、史录、访晤及虚构形式,重现历史(白色恐怖)事件的“不可”重现性。
——王德威
十六七年前,我们都在看《人间杂志》的时候,看到了蓝博洲的《美好的世纪》和《幌马车之歌》。那两篇东西真的是先驱。
也是那个时候,我拍了《悲情城市》。就电影技术上的突破而言,是台湾**部采取“同步录音”的电影,但某些部分仍得事后补录或配音。譬如押房难友们唱的《幌马车之歌》,要有空间声,不能在录音室录,所以特别开拔到金瓜石矿区废置的福利站空屋去唱,四个人,我、谢材俊、天心,和惟一会日文的天心的母亲(刘慕沙),日文歌词用注音符号标示发音,这样录成的。
之后,好像辜负了很多人的期待,我岔开去拍阿公李天禄的故事《戏梦人生》(阿公年纪太大不赶快拍会来不及),要到1995年《好男好女》,我才以《幌马车之歌》为题材,把压缩在《悲情城市》后半结局的时空重新再做处理。并且从预算中拨出资金拍受难人访谈的纪录片《我们为什么不歌唱》,由蓝博洲和关晓荣负责执行。
《好男好女》开拍时蒋碧玉还在,次年1月10日她病逝,我们大队人马在广东出外景,包括蓝博洲(被我拉来饰演偕同钟浩东、蒋碧玉夫妇投身大陆参加抗日的萧道应医生),大家听到消息似都茫然无甚感慨。25日拍完回台湾,26日就是蒋碧玉出殡。丧礼上多是“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的老同学们,我在分镜笔记本上随手写:再过些年一切也淡忘了,一人只得一生,自然法则,生死成毁无可逃处。
这好像很无情。
对照当时我拍此片采取的结构手段,戏中戏,现实,与往事。戏中戏叫做《好男好女》,正在排练和准备开拍中,背景是1940年抗日战争到50年代白色恐怖大逮捕。现实是90年代台湾现状。往事是饰演蒋碧玉的女演员,与男人一段短暂的同居时光,男人遭殂击后,她拿到和解金存活至今。三条线*后交织在一起,女演员混淆了她与蒋碧玉,而男人的死似乎替代了钟浩东。女演员已分不清是半世纪前年轻男女为革命奋斗的理想世界呢?是半世纪后当下的现实?
看来形式复杂,野心很大,其实可能是一种闪躲。闪躲当时我自己在面对这个题目时候,其实身心各方面皆准备不足的困境。如果今天我来拍,我会直接而朴素地拍。
所以,世人将如何记得这些事呢?有人说:“我们从古至今都一个样,没有变得更好,也不会变得更好。历史上因我们的罪而牺牲的人,简直是死得轻如鸿毛,我们回报以更多的罪恶。”
那么“历史与现场”这套书系有何作用?蓝博洲数十年来在这个题目上做的追踪研究,不是枉然?
当然不是,从来就不是。
历史就是要有像蓝博洲这般一旦咬住就不松口的牛头犬。在追踪,在记录。凡记下的就存在。
凡记下的,是活口,是证人,不要以为可以篡改或抹杀,这不就是历史之眼吗。我无法想象,没有这双眼睛的世界,会是怎么样的一个世界!
《幌马车之歌》出版于1991年,今天新版再出,我谨以此文与蓝博洲其勉。
蓝博洲,1960年,生于台湾苗栗一个客籍工人家庭。辅仁大学法文系毕业。1983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87年初,加入陈映真先生创办的《人间》杂志报告文学队伍,从此展开迄今仍在进行的台湾民众史调查、研究与写作。主要著作:《寻找祖国三千里》(长篇小说,2010)、《藤缠树》(长篇小说,2002)、 《一个青年小说家的诞生》(长篇小说,2004)、《台湾好女人》 (历史报道,2001)、 《消失在历史迷雾中的作家身影》(历史报道,2001)、《幌马车之歌》(历史报导,1991)、《我们为甚么不歌唱》(五〇年代白色恐怖纪录电影,1995)、《台湾思想起》四十集(五。年代白色恐怖纪录电视,1997)。获奖纪录一、1988年,《幌马车之歌》获洪醒夫小说奖。二、1992年,《幌马车之歌》获选为1991年《联合文学》十大好书第一名(作家票选)。三、2001年,《台湾好女人》获《联合报》读书人年度十大好书奖。四、2001年, 《消失在历史迷雾中的作家身影》获优良图书金鼎奖。六、2002年,长篇小说《藤缠树》获《联合报》读书人及《中国时报》开卷版年度十大好书奖。
诗人漫游记 文坛琐忆 本书特色 威廉·亨利·戴维斯编著的《诗人漫游记文坛琐忆》以作者的流浪生活为线索,刻画了他在那些年代结识的几十个人物的形象,向读者揭开了英国...
《反正竞赛还很长》内容简介:正当事业巅峰之际,罗英石把自己送到最遥远的地方:冰岛,展开了一趟事前毫无计划的极光探寻之旅。本
诗经(国学基本丛书) 内容简介 《诗经》作为著名的《十三经》之一,在封建社会中,一直具有“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
燕山诗话 本书特色 罗孚,原名罗承勋。1921年生于广西桂林。1941年在桂林加入《大公报》,先后在桂林、重庆、香港三地《大公报》工作。任香港《新晚报》...
小书虫系列纪德读书日记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阅读感兴趣者、安德烈收录了作家安德烈??纪德对名家名作的真实点评,让读者领略一种奇特的法式读书风格。 小书虫系列纪...
傲慢与偏见-外国文学名著新译 本书特色 在这部作品中,智慧的伟力得到充分的施展,因而,对人性透彻的理解,对其千姿百态的恰如其分的描述,四处洋溢的机智幽默,所有这...
妈妈和我和妈妈 本书特色 纽约时报畅销书??一本关于传奇作家与自己母亲关系的感人回忆录,也是所有母亲都应该读一读的书。 1.原生家庭的创伤与幼年的痛苦,是很多人...
于坚集卷:0档案 本书特色 于坚的写作大体起始于上个世纪的80年代,他是一开始写作就受到关注的写作者,现在他是中国文坛上的一个名人,是中国先锋派诗歌的代表之一,...
中译经典文库·世界文学名著: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说选(全译本)(精装) 内容简介 莫泊桑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短篇小说大师,1880年《羊脂球》的发表使他一举成名,...
《生活曾经这样》内容简介:格林的文学创作和成就与他的思想矛盾甚至精神疾患息息相关、互为表里,他的人生就像他的小说,而他本人
心灵卷-你若盛开 清风自来 本书特色 读者编委会集《读者》杂志三十年来的精粹,编录而成“读者35年典藏”系列丛书九本,浸泡在社会斑驳的大染缸中,人的心灵不可避免...
诗词十六讲 本书特色 《诗词十六讲》辑录了吴梅的《词学通论》、朱自清的《诗言志辩》及古典诗学论文4篇(朱自清3篇,闻一多1篇),《词学通论》从了解词学、欣赏词作...
《健身食典:针对中国健身者的运动营养指南》内容简介:这是一本专门针对中国健身者的运动营养全书,由运动营养学、人类临床营养学
胡适精选集 本书特色 书中精心选取胡适一生所著的诗歌、演讲、戏剧、学术论文等作品,是一本*真实还原大师笔触和心境的知识读本。胡适的诗作、演讲和文学论著,代表着民...
鲁迅全集:一九三八年版(套装共20册)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初版《鲁迅全集》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与许广平发起并主持出版,蔡元...
朱自清:新诗杂话(典藏版) 本书特色 本书是朱自清先生专门讨论新诗的著作,收有十五篇论作和一篇译文。对于新诗,作者相信意义的分析是欣赏的基础,故全书多从“解诗”...
新文学评论-2013/4 VOL.2 NO.4 本书特色 黄永林、阎志、张永健主编的《新文学评论(2013\4)》中有“作家语录:叶兆言”、“山东论坛·流动的文...
《20 ~ 30 岁,我拿十年做什么?》内容简介:对每个人来说,20-30岁这十年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十年。以至于人们常常会说:“你20多岁
道德论丛-普鲁塔克全集-(全四卷)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吉林出版集团出版★ 普鲁塔克,被誉为“西方的孔子”,辅弼两位盛世贤君哈德良皇帝和图拉真皇帝,铸就百...
本书精选了当代最负盛名的十二位欧美诗人——菲利普·拉金、查尔斯·西密克、露易斯·格吕克、伊丽莎白·詹宁斯、保罗·穆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