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幌马车之歌》既是历史,也是具有小说形式的非虚构的文学作品;准确地说,它应该还是以具有理想主义的历史与人物为素材的报告文学。一九四九年对于大陆人来说,我们获得了解放,而对于台湾同样有着革命理想的年青人们将如何面对蒋介石政府的高压继续坚持人生理想?
《幌马车之歌》真诚地面对钟浩东们那段曾经真实存在过却被刻意湮灭或扭曲的台湾历史,帮助我们比较全面地认识台湾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过程,进而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在两岸历史的长河当中所站的时空位置,从而作出自我反省与批判。
以民众史的眼界,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在台湾的“战后”提出成功、深刻、感人而有力的“战后结算”,这就是《幌马车之歌》的突出而值得感谢的成就。
——陈映真
历史就是要有像蓝博洲这般一旦咬住就不松口的牛头犬。在追踪,在记录,在钉孤只。凡记下的就存在。
——侯孝贤
《幌马车之歌》的庞大结构虽然得力于历史真实的人物、时代与事件,但是作者沉稳的笔调,退到事件背后的采访者极其谦虚的心情,都说明他已有更宽大的胸臆去看历史、社会、生命的苦与乐吧。
——蒋勋
蓝博洲另辟蹊径,在《幌马车之歌》中糅合新闻、史录、访晤及虚构形式,重现历史(白色恐怖)事件的“不可”重现性。
——王德威
十六七年前,我们都在看《人间杂志》的时候,看到了蓝博洲的《美好的世纪》和《幌马车之歌》。那两篇东西真的是先驱。
也是那个时候,我拍了《悲情城市》。就电影技术上的突破而言,是台湾**部采取“同步录音”的电影,但某些部分仍得事后补录或配音。譬如押房难友们唱的《幌马车之歌》,要有空间声,不能在录音室录,所以特别开拔到金瓜石矿区废置的福利站空屋去唱,四个人,我、谢材俊、天心,和惟一会日文的天心的母亲(刘慕沙),日文歌词用注音符号标示发音,这样录成的。
之后,好像辜负了很多人的期待,我岔开去拍阿公李天禄的故事《戏梦人生》(阿公年纪太大不赶快拍会来不及),要到1995年《好男好女》,我才以《幌马车之歌》为题材,把压缩在《悲情城市》后半结局的时空重新再做处理。并且从预算中拨出资金拍受难人访谈的纪录片《我们为什么不歌唱》,由蓝博洲和关晓荣负责执行。
《好男好女》开拍时蒋碧玉还在,次年1月10日她病逝,我们大队人马在广东出外景,包括蓝博洲(被我拉来饰演偕同钟浩东、蒋碧玉夫妇投身大陆参加抗日的萧道应医生),大家听到消息似都茫然无甚感慨。25日拍完回台湾,26日就是蒋碧玉出殡。丧礼上多是“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的老同学们,我在分镜笔记本上随手写:再过些年一切也淡忘了,一人只得一生,自然法则,生死成毁无可逃处。
这好像很无情。
对照当时我拍此片采取的结构手段,戏中戏,现实,与往事。戏中戏叫做《好男好女》,正在排练和准备开拍中,背景是1940年抗日战争到50年代白色恐怖大逮捕。现实是90年代台湾现状。往事是饰演蒋碧玉的女演员,与男人一段短暂的同居时光,男人遭殂击后,她拿到和解金存活至今。三条线*后交织在一起,女演员混淆了她与蒋碧玉,而男人的死似乎替代了钟浩东。女演员已分不清是半世纪前年轻男女为革命奋斗的理想世界呢?是半世纪后当下的现实?
看来形式复杂,野心很大,其实可能是一种闪躲。闪躲当时我自己在面对这个题目时候,其实身心各方面皆准备不足的困境。如果今天我来拍,我会直接而朴素地拍。
所以,世人将如何记得这些事呢?有人说:“我们从古至今都一个样,没有变得更好,也不会变得更好。历史上因我们的罪而牺牲的人,简直是死得轻如鸿毛,我们回报以更多的罪恶。”
那么“历史与现场”这套书系有何作用?蓝博洲数十年来在这个题目上做的追踪研究,不是枉然?
当然不是,从来就不是。
历史就是要有像蓝博洲这般一旦咬住就不松口的牛头犬。在追踪,在记录。凡记下的就存在。
凡记下的,是活口,是证人,不要以为可以篡改或抹杀,这不就是历史之眼吗。我无法想象,没有这双眼睛的世界,会是怎么样的一个世界!
《幌马车之歌》出版于1991年,今天新版再出,我谨以此文与蓝博洲其勉。
蓝博洲,1960年,生于台湾苗栗一个客籍工人家庭。辅仁大学法文系毕业。1983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87年初,加入陈映真先生创办的《人间》杂志报告文学队伍,从此展开迄今仍在进行的台湾民众史调查、研究与写作。主要著作:《寻找祖国三千里》(长篇小说,2010)、《藤缠树》(长篇小说,2002)、 《一个青年小说家的诞生》(长篇小说,2004)、《台湾好女人》 (历史报道,2001)、 《消失在历史迷雾中的作家身影》(历史报道,2001)、《幌马车之歌》(历史报导,1991)、《我们为甚么不歌唱》(五〇年代白色恐怖纪录电影,1995)、《台湾思想起》四十集(五。年代白色恐怖纪录电视,1997)。获奖纪录一、1988年,《幌马车之歌》获洪醒夫小说奖。二、1992年,《幌马车之歌》获选为1991年《联合文学》十大好书第一名(作家票选)。三、2001年,《台湾好女人》获《联合报》读书人年度十大好书奖。四、2001年, 《消失在历史迷雾中的作家身影》获优良图书金鼎奖。六、2002年,长篇小说《藤缠树》获《联合报》读书人及《中国时报》开卷版年度十大好书奖。
流年清澈 本书特色 蓝角是20世纪*后二十年影响颇巨的诗人。《流年清澈》是作者近年致力写作的一本个人诗学随笔集。该随笔集从心灵出发,谈乡野,谈足球,谈读书,反思...
第30届青春诗会诗丛:有关可能生活的十种想象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自己的死者、他从身上取下苹果、斯芬克斯圆柱舞、请给我彻底的贫乏、先生,请站起来再死一次...
繁星春水 本书特色 本书是冰心的诗集,从中不难看出冰心纯美的文字、细腻的笔致。让你宛如重温儿时的梦,和她一起在野外的夜晚躺在草地上数星星。繁星春水 内容简介 《...
新书--快乐的死 本书特色 《快乐的死》为加缪的小说处女作,完成于他二十四岁那年,但直至他去世后才出版。在一桩精心设计的谋杀案之后,梅尔索获得了人人羡慕的财富,...
新书--苏童作品系列--河岸 本书特色 该书呈现的是上世纪70年代的残酷青春,故事展现了库文轩、库东亮父子的荒诞命运,展现了生命的卑微与顽强,青春成长的烦恼与历...
懒洋洋的日子 本书特色 现代人生活忙碌紧张,看似很充实。实则是他们经常会在忙乱中感受到一种空洞。本书中讲到的懒洋洋不是倦怠不是颓废,是一种从容生活的艺术,是自信...
《谁的到来,恰逢花开》内容简介:《谁的到来,恰逢花开:摇曳在宋词里的锦瑟年华》的作者精心选取了宋词中的精品之作,并从词中的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28.00) 本书特色推荐购买《周作人散文集》(全4册) 推荐购买《人生不过如此》(林语堂著) 推荐购买《忆往述往》(季羡林著)柏杨-丑陋的...
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现在浙江杭州)或庐陵(现在江西吉
我的人生笔记:六十年的原声带/叶文玲著 本书特色 人生笔记虽然不等同于个人自传,毕竟是事事亲历件件是实的“写真”,完成这么一部“写真笔记”,用心更可能用血泪,写...
《超越追赶:中国创新之路》内容简介:中国式增长如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中国企业“超越追赶”的路径与模式是什么?如何用创新
柳泉诗词赏析-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 本书特色 《柳永诗词赏析》是“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系列之一,由马玮编著。 《柳永诗词赏析》简介: ...
沈从文妙语录 本书特色 到将来,你会懂我。 ——沈从文 沈从文不仅是一个思想超前的预言家,而且是一个无怨无悔的战士。他一生都在战斗,而且是注定要失败的...
《芒克的诗》内容为:按照艾兹拉·庞德的说法,一个人如果要成为诗人,他首先应该做的事就是:在十六岁以前把所有可能读到的好诗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本书特色 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名声、财产、知识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
卖汗人 本书特色 樊专砚的《卖汗人》人物描写形象生动,感情细腻,每个故事跌宕起伏,具有可读性,富有哲理性,是一部值得细细回味的短篇小说集。卖汗人 内容简介 樊专...
绝色 本书特色 1、小怀旧版,龙年董桥七十了——董桥说:我扎扎实实用功了几十年,我正正直直生活了几十年,我计计较较衡量了每一个字,我没有辜负签上我的名字的每一篇...
经典国学读本:秦观诗词选 本书特色 时代变迁,经典之风采不衰;文化演进,传统之魅力更著。古人有登高怀远之概,今天有探幽访胜之思。经典国学读本:秦观诗词选 内容简...
静观集 本书特色 《静观集》是雨果诗集的合集,包括《惩罚集》《静观集》《凶年集》三部。其中,《惩罚集》是一部政治讽刺诗集,是雨果在人生征途的重大转折点上创作出来...
《游戏力:笑声,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与勇气》内容简介:本书的重点是解决孩子常见的行为问题,激发孩子内在的自信力,重建父母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