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学术系列之“海外中国法研究译丛”·中国法律形象的一面: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法》主要内容包括:论中国的法律观、传统中国法律的基本观念、道·理与法——黄老之学中的三个关键性概念、中国法思想的基础、将人际关系符号化的法与作为行为定量评价的法等。
《中国法律形象的一面--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法》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学术系列之“海外中国法研究译丛”之一,由张中秋主编。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部分关于法的观念,第二部分关于法的传统,第三部分关于法的制度等。
张中秋,男,1962年生,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比较法律文化与中国法律文化理论;代表作有《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中日法律文化交流比较研究》和《原理及其意义——探索中国法律文化之道》。
《尘缘3:缘结天界卷》内容简介:纪若尘重返人间。天下混战,道德宗死伤无数,清虚宫惨遭灭门。大罗金仙以消灭九幽之火为名,背着天帝强行派遣天兵天将围剿纪若尘,却被屡...
孤儿移民文盲法国首富巴黎的无冕之王犹太叛徒、“法奸”、盖世太保?辛德勒、慈善家、反法西斯英雄?……纷乱的“二战”史中最复杂的人物之一约瑟夫·乔诺维奇是非功过待您...
《成就员工》内容简介:如何形成员工和企业相互成就的飞轮效应,成就员工?莱绅通灵创始人沈东军三十年管理智慧分享。相信对创业者
被上司的命令“控制”;被父母的干涉“左右”;在朋友或伴侣的不合理请求面前“委曲求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因为不好意思“吃哑巴亏”……人生太多被动的时刻,让你感到哑...
考琳·麦卡洛(Colleen McCullough, 1937- ),澳大利亚当代女作家。1977年,她以自己全部的生活积累,创作出版了呕心沥血之作《荆棘鸟》。...
《女性制作艺术:历史主体审美》一书从女性主义的视角阐释了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之下的女性艺术家与其作品之间的复杂关系。探讨了
布坎南的這本《自由的界限》發表於1975年,是他少有的幾部獨立發表的專著。該書篇幅雖不大,卻系統總結了公共選擇理論的基本理念﹑思路和核心觀點,讀者不僅可以從中看...
彭刚,1969年生,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学士,清华大学历史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曾为哈佛大学燕京学社、法国国家社会科学...
作品目录序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宗教文本历史上的先例 本土佛经 变文和讲经文 禅籍 其他可能的影响源 前教派时期的三部宝卷 全真道
查尔斯·蒂利(1929—2008) 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被誉为“21世纪社会学之父”。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伯滕威泽社会科学教授,曾在特拉华大学、哈佛...
作者(德)赫尔穆特·伯蒂格,德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曾任《法兰克福评论报》编辑。著有《乌托邦之后:当代德语文学史》《海边的策兰》等,作品《四七社》获得2013年莱比...
门仓多仁亚知名料理生活家。母亲为德国人,父亲为日本人,生长于德国、日本和美国。国际基督教大学毕业后,进入外资证券公司工作。先后于东京、伦敦、香港等地工作。婚后因...
“全世界只有一个爱玲”她看过的云,她行过的路,她住过的城,她爱过的人,她写过的心,她流过的泪,她冷眼过的民国世界……她擅写皓月,却不得团圆。张爱玲是一个传奇,在...
结直肠癌-患者护理与家庭照顾 本书特色 编者根据临床工作中患者、患者亲属常常提出的问题,设置了治疗与护理篇、营养与饮食篇、用药篇、心理帮助篇、功能康复篇、日常生...
工作勤奋、业绩亮眼,却总无缘升职加薪?常因他人的玩笑和触碰感到不适,却被批评“太敏感”?“温和=好欺负”“积极=强势”?面对伤害总是保持沉默或无从开口?职场不公...
丽莎·波拉德(Lisa Pollard),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威明顿分校历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现代中东研究、女性与性别研究、殖民主义等。
心隨意動,坐吃八方。
实用脊柱外科学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分5编,为总论、脊柱损伤、脊柱畸形、脊柱疾病和脊柱相关疾病。总论包括脊柱外科应用解剖、胚胎学和脊柱的成长、脊柱的生物力学、临床...
被海外媒体誉为继《哈利•波特》之后“全球第二大畅销书”的美国终极幻想小说《末世迷踪》,是一套15本的系列小说。首部《末世迷踪》于1995年8月问世以来,全套系列...
这是一本关于“诡计”的短篇故事集,是英国传奇作家罗尔德·达尔为成人而写的童话。在这里,你会读到:被丈夫情人霸占大衣的牙医太太,弑君不成反被杀的公主,借儿子之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