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名家经典书系:矛盾小说精选》选收了茅盾先生经典的短篇小说7篇,中篇小说2篇。精选了除农村三部曲和《林家铺子》外,还收录了《创造》、《幻灭》、《动摇》等另外5部中短篇小说。茅盾的长篇小说蜚声文坛,影响广泛,开创了史诗式长篇小说文体,促成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文体的成熟。他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与长篇小说一样,始终秉持着对社会对人生深刻变化的剖析,在剖析中科学地记录社会的深刻变化。
《矛盾小说精选》选收的小说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学典型,并十分注重作品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和重大性,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提供了一幅中国现代社会演变的宏阔的历史画卷。
茅盾是我国“五四”以来现代文学运动的先驱者和开拓者之一。他以具有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创作、精深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众多的文学翻译作品,在文学史上竖起了一座丰碑。茅盾的小说顺应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社会现实的变化,对鲁迅开创的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文体进行了新的拓展,并向中长篇延伸,大大提高了中国现代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反映人的心灵的深度。由于茅盾的创作,中国的现代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开始走向了成熟。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的一个大家庭中,1981年在北京逝世。茅盾的一生始终置身于时代运动的浪潮中,并从中汲取营养来指导他的文学创作。茅盾自小就接受了比较开明的家庭教育,读过私塾,也读过“新学”。其父沈永锡思想开明,是当时的“维新派”人物。由于父亲早逝,茅盾是在母亲的教育下成长的。
中学时代的茅盾就开始积极地投身于辛亥革命的浪潮之中,因学潮被嘉兴府中学斥退后,茅盾转入杭州的安定中学。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类。预科三年期满后,由于家境窘迫,茅盾于1916年8月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工作。此时,他开始翻译、编辑中外书籍,并开始发表文章。
五四运动期间,茅盾以新文学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和拥护者的姿态为之呐喊助威。1920年,他发表((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和《新旧文学评议之评议》等论文,开始倡导“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主张。1921年,他与郑振铎、叶圣陶等人创建“文学研究会”,并接手曾被鸳鸯蝴蝶派占据的《小说月报》的编辑工作,将之改革成了新文学的坚固阵地之一。茅盾不仅编辑了大量“新潮小说”,而且还从理论上予以大力支持,发表了一系列文学论文,进一步阐述和完善“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主张,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学运动的发展。这一时期,茅盾还致力于介绍和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特别是对俄国文学和前苏联文学,做了大量介绍和翻译工作,并给予高度的评价。
与此同时,茅盾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茅盾是*早从事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革命知识分子之一。1920年他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并参与筹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1925年直接参加了“五卅运动”,并于同年作为左派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代表,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留广州工作,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茅盾返沪。1926年底,北伐军占领武汉,成立国民政府,茅盾赴武汉,任国民政府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1927年春,出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1927年“四一二政变”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茅盾撤离武汉,隐居上海。
从1925年至1927年这一阶段,可以说,茅盾一直处在革命运动的中心,接触了大量的人和事,极大丰富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不仅为他今后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大量生动的素材,而且对他创作思想的形成也颇为重要,影响深远。“四一二政变”,给许多思想上没有充分准备的革命知识分子带来了精神上的沉重打击。茅盾正是在这种情状下,带着极为痛苦与矛盾的心境开始从事小说创作。从1927年秋至1928年6月,茅盾很快完成了小说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的创作。
1928年7月,茅盾东渡日本,这一时期完成了短篇小说集《野蔷薇》和《泥泞》、《陀螺》、《色盲》等短篇小说,同时还潜心撰写关于中国神话和欧洲神话的论著,先后出版了《神话杂论》、《中国神话研究ABc》、《六个欧洲文学家》、《骑士文学ABc》《近代文学面面观))、《现代文学杂论》等著作,并以《读<倪焕之>》等论文参与国内关于“革命文学”的争论。
1930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国,积极参加了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活动,并一度担任其执行书记,与鲁迅先生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和社会斗争,促进了左翼文学的蓬勃发展。同年冬天,茅盾开始写作两部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中篇小说《路》和《三人行》。
在左联期间,特别是1932年前后到1937年抗战爆发,是茅盾创作的鼎盛时期,长篇小说《子夜》的问世,奠定了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代表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创作由此走向成熟。而《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短篇小说的发表,不仅拓展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土小说的题材范围,而且赋予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充分展示了茅盾强大的创作生命力。
抗战时期,茅盾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和剧本《清明前后》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文革”时期,曾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1981年辞世。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后定名为“茅盾文学奖”),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茅盾文学奖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坛*重要的文学奖项之一。
在长达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茅盾作为“为人生而艺术”*热切的主张者和实践者,站在社会前列,深入现实,正视现实,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矛盾,表现时代精神。茅盾不仅是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也是重要的文学理论家,在其大量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的论文中,茅盾反复强调“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认为文学作品必须反映时代精神和广阔的社会人生,这不仅要求作家能洞察社会生活的各个横断面,而且还要透视社会发展的方向,从而真实地全面地反映社会现象和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思想状况,使文学成为社会历史的画卷。与此同时,茅盾成功地刻画了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历史画卷,成就了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作品。
茅盾主要是以小说创作闻名于世的。他的长篇小说蜚声文坛,影响广泛,开创了史诗式长篇小说文体,促成了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文体的成熟。他的优秀中短篇小说也因思想的深刻和精湛的艺术表现而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茅盾根据一年多来经历的大革命中的一些人物、事件,以及原来写下的一个小说提纲,创作出了他的**部小说《幻灭》。发表时用什么笔名却颇费周折。后来,他想到当前革命与反革命的矛盾、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这大变动时代的矛盾,以及自己生活和思想上的矛盾,就随手在《幻灭》的题目下面写了个新的笔名:矛盾。叶圣陶认为小说写得很好,但是对于笔名,则建议把“矛”改为“茅”,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就有了“茅盾”。不久,茅盾又发表了《动摇》、《追求》,两年后与《幻灭》合成三部曲以《蚀》为名,由开明书店出版。在《蚀》的扉页上,茅盾写下这样的题词:“生命之火尚在我胸中燃炽,青春之力尚在我血管中奔流,我眼尚能谛视,我脑尚能消纳,尚能思维,该还有我报答厚爱的读者诸君及此世界万千的人生战士的机会。营营之声,不能扰我心,我惟以此自勉自励。”193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子夜》,则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拥有着独特的地位,与同一时期的其他长篇小说创作,如老舍的《骆驼祥子》、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李劫人的《死水微澜》等,共同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及其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成熟。
茅盾的中、短篇小说创作,与长篇小说一样,始终秉持着对社会对人生深刻变化的剖析,在剖析中科学地真实记录社会深刻变化。正因如此,茅盾的小说创作被评论家归类为社会剖析派。这种“深刻的剖析”是建立在对社会对人生深刻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的。正如当年郁达夫所指出的,茅盾“惟其阅世深了,所以行文每不忘社会”。
茅盾说:“我严格按照生活的真实来写,我相信,只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就能打动读者的心,使读者认清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我是经验了人生才来做小说的,而不是为了说明什么才来做小说的。”茅盾与其他写自我经历为主的作家*大的不同,在于他是理性的小说家,他有着较大的气度、气势和气魄。茅盾认为,“一个做小说的人不但须有广博的生活经验,亦必须有一个训练过的头脑能够分析那复杂的社会现象”;“伟大的作家,不但是一个艺术家,而且同时是思想家,——在现代,并且同时一定是不倦的战士”。
茅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从各个阶级的人与人的关系分析中,揭示出特定历史时期生活内容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从作者的许多作品对人物活动及其社会环境的描写中就可见一斑。例如《蚀》三部曲,其对革命知识分子心灵世界的描摹就是建立在大革命前后动荡时代的背景之上的,以客观描述的方法艺术地再现大革命失败前后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心灵历程。描绘和记录时代的史诗性质的作品《子夜》,充分表现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民族工商业陷于困境的时代特征,通过各式各样的人物描写,反映了不同社会集团与阶级和人与人之间尖锐的矛盾和斗争。
茅盾小说史诗般的宏阔和厚重,在于它所展现的广阔的历史画卷式的社会生活。茅盾的小说,异常注重题材的选择及在立意上的开掘,总是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敏锐的洞察力去捕捉那些能够充分把握时代脉搏的重大题材。他的小说,无一不与剧烈的社会变革密切相关。
茅盾在1920年代末的早期创作,以《蚀》三部曲、《虹》以及收入《野蔷薇》中的短篇小说为代表,集中取材于从“五四”到大革命失败期间青年知识分子的生活,透过他们的心灵历程来反映当时中国由社会革命所引起的剧烈的社会变革。193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创作鼎盛阶段,以《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与长篇巨著《子夜》为代表。这一时期,茅盾着眼于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波澜壮阔地表现了整个1930年代中国社会的都市、城镇、农村的阶级矛盾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相交织的社会现实和发展趋势。茅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小说创作,如《**阶段的故事》、《走上岗位》与《惊蛰》、《春天》等,也无不取材于当时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
茅盾小说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刻性与广阔性,表现在作者在描摹社会生活、展现社会背景、揭示时代精神的同时,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茅盾的小说中,人物形象是多种多样的。农民、工人、小市民、知识分子、时代女性、买办资本家、民族资本家、地主恶霸、地下革命者、市井恶棍等,可谓无所不包。在准确把握人物阶级属性的同时,他还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去揭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因而他笔下的诸多人物都具有典型意义。如“农村三部曲”中的老一代农民老通宝、新一代农民多多头,《创造》与《蚀》三部曲与《虹》等小说中的时代女性娴娴、静女士、孙舞阳、章秋柳、梅行素,《子夜》中的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茅盾小说所呈现的宏阔的史诗性和创作态度上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这也恰恰是今天的文学创作所忽视和欠缺的。
《黎明之前》内容简介:本书是田汉的剧作集,收录了《名优之死》《黎明之前》《卢沟桥》《最后的胜利》等剧作。田汉是我国戏剧领域
沸腾的钱途-2 本书特色 地下钱庄是资本运作的训练场,也是智慧交锋的集中营;这里不但有沸腾的资本,更有扭曲的人性以及疯狂的野心。《跟“钱庄”老板学赚钱》是“沸腾...
百年好合 本书特色 *王安忆作序推荐,一曲套一曲曲牌如海的女性传奇*张爱玲写的是二三十年代的都市女性,王安忆写的是一九四九年后留在上海的女人,蒋晓云写的则是远走...
《诡蝶杀人事件》内容简介:小说讲述了发生在桐城的一起高智商罪犯越狱案。用蝴蝶诡异杀人的罪犯洪胜,在法院宣判死刑当日离奇越狱
外国微型小说300篇 本书特色 这本《外国微型小说三百篇》,是《微型小说三百篇》的姊妹篇,编者希望二者珠联璧合,能够基本反映出整个微型小说世界的精彩全景和风貌。...
捕梦网 本书特色 缅因州的四个男孩,曾并肩做了一件勇敢的事。这件事无意中使他们发生巨大改变,只是他们还不知道。男孩们渐渐长大成人,有了各自的生活,但他们仍然每年...
大河拐大弯 本书特色 作家胡海洋成功地*大限度地裹挟了一切相关的事物和经验,*大限度地将时代与文化间、地域间的潜在差异隐形纠结,以狂放不羁、戏谑调侃的复调手法,...
坏女人-松本清张杰作选-#2 本书特色 1、 文学大师松本清张第二部杰作选;2、 宫部美雪主编、导读;易中天、詹宏志、杨照、止庵两岸三地文学评论家联袂推荐。3、...
上面很安静 本书特色 《上面很安静》是赫布兰德·巴克首部成人小说,2006年在荷兰出版后,荣获诸多奖项,包括“金驴耳”奖、AKO文学奖,成为当地畅销书;2009...
试验年代 本书特色 《试验年代》specimendays,普利策奖笔会/福克纳奖双料得主,《时时刻刻》作者迈克尔·坎宁安新作,《时时刻刻》制片史考特·鲁汀已买下...
张中行名作欣赏-布衣大儒 内容简介 《张中行名作欣赏:布衣大儒》收录了我国著名语言教育家、学者、作家张中行的文学作品以及著名文人们对这些作品的欣赏和评析。通过本...
肖仁福-待遇(22.00) 本书特色 在其位谋其政,谋其政来为待遇。不在其位无待遇,拐弯抹角搞关系。有条件要谋利,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谋利,利就是终极价值和毕生追...
《你是温暖,逆光而来》内容简介:她飞扬跋扈,总是将他视为私人财产,所有靠近者格杀勿论。他近乎完美,却对感情迟钝得离谱。蓦然
《克苏鲁神话Ⅲ·梦寻秘境卡达斯》内容简介: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恐怖小说体系!最受期待的权威译本,克苏鲁神话的入门宝典、检索
《上海夜奔》内容简介:我们不再那么地需要上海上世纪的30年代了,至少在形式上,毕竟70年已经过去了,我们活在新的上海历史中。南
扔在八月的路上 本书特色 爱的段落和恨的残片交织在一起,都无法回头地从我们眼前飘过。 2006年芥川奖夺冠作品,真实写照都市年轻人的痛苦和无奈。扔...
剑啸江南 本书特色 《剑啸江南》由朱颂阳著。“新江南流”破空而出!作者隐居深山十年,重笔定尽武侠恩仇!历史凶猛,爱情温柔!本书作者十多年前即寄居磐安乡下一座无人...
楼居.芸庐纪事.雪晴-沈从文小说全集-卷十二 本书特色 权威国内研究沈从文**人凌宇主编纯美国家一级美术师李晨插图全面收录作者目前面世的所有小说原貌*大程度保持...
《波琳家的遗产(珍藏版)》内容简介:本书主角为三位宫廷女性——亨利八世的第四任王后克里夫斯的安妮、第五任王后凯瑟琳·霍华德
正续彭公案(古代公案小说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古代公案小说丛书”之《正续彭公案》。这是一本清代的章回小说,小说内容丰富,千奇百怪连环案,层出不穷。同时,锄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