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真实、清晰,关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描写滇西大战全过程。
滇缅大会战从1942年2月至1945年1月,跨时近三年,先后有30万中国军队参战,它由两阶段三部分组成:**阶段是1942年中国远征军一路**次入缅,10万大军以它瘦弱的身躯毅然扛起世界反法西斯大旗,踏上出征缅甸的征程,可惜战事失利,中国抗战生命线滇缅路被掐断,日军侵入滇西,中华民族抗日斗争进入*困难时期;第二阶段是1944年春至1945年初的缅北滇西大反攻,由中国驻印军向缅北发起反攻与中国远征军向滇西发起反攻两部分组成,这一仗,中国军队东西协同,积极配合美军太平洋战场,解救了英军英帕尔之困,一举打通中印公路,收复滇西失地。中国抗日战争从此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中国远征军滇西大反攻》择重滇西反攻部分,把这场围绕中华民族抗日生命线--滇缅路的争夺战淋漓尽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中国远征军滇西大反攻》编著者熊楚蓉。真实的历史作品。采用纪实文学的写法,通俗易懂、文笔优美,适合大众阅读。全景式地展示了滇西大反攻这一历史事件,为研究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著作。
龙云在南京与蒋介石的对话不幸言中,局势进一步恶化,淞沪会战失败,南京失陷,兰封失守,平汉、陇海两条动脉铁路线完全洞开,蒋介石扒开花园口,决堤的黄河如十万大军,但滔滔洪水没有挡住侵略者的步伐,战火燎原,洪水泛滥,44县变为泽国,89万人成水鬼,近500万人倾家荡产,尸横遍地,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日军大举南进,国民党100万大军激战武汉,长江两岸硝烟滚滚,湘鄂豫皖战火连天,蒋介石再次把日本拖入中国深渊,日本几乎把全国的兵力都投到这个巨大的战场,26个半师团、40万兵力参战,日本国内只剩下1个近卫师团了。这一场大血拼,日军死伤20万,速决中国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这场血拼中,中国军队几十万将士倒下,武汉失陷。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浴血中中国政府实现了悲壮的“空间换时间”,江浙的工厂、学校、机关及不愿在沦陷区的人们得以仓皇后撤。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偌大的中国已失去半壁河山。偏处西南一隅,重庆政府已丧失了91%的关税,97%的机器制造业与95%的面粉工业,中国抗战进入艰苦的储备力量等待反攻阶段。不过蒋介石还是把劲提得十足:“我们本部18个省份,哪怕丢了15省,只要川黔滇3省能够巩固无恙,一定可以战胜任何的强敌,恢复一切的失地”。蒋介石的这份自信,实际上更多的建立在国际援助上。
但是,国际援助需要的通道何在?
就在武汉失陷的前几天,10月21日广州失陷,中国东南沿海城市相继沦陷。
中国*重要的海上补给线被切断,蒋介石期望的香港与越南海防港也都靠不住了,蒋介石自然盯紧了龙云。
万幸的是,按“先求通,后求好”的要求,滇缅路总算抢出来了。在东南沿海口岸丢失殆尽时,滇缅路通车了。
这条路修得太及时了。这是中国人民用*低的造价,*快的速度,*原始的手段,在*艰苦的条件下建成的公路。
宋子文作为蒋介石的私人特使,正在美国八方游说争取外援,这条路给宋子文增添了底气,有了路,物资才可能运进来。向中国输送援华物资的条件成熟了。
美国总统对中国开始刮目相看,他力主《租借物资条例》不仅适应欧洲国家,同样适应于中国。
当年底,美国与中国政府签订《桐油贷款》,通过出售中国内地的桐油及其他矿产资源,蒋介石终于得到他希望的美援。
1938年11月下旬,疲敝的“斯坦霍尔”轮终于抵近仰光港。接船的中国官员伸长了脖子,太阳缓缓从海平面跳出,轮船在柔和的霞光中开始显身,听到它粗壮的鸣笛了,仰光港上守候了一夜的人们发出由衷的欢呼。
这艘满载援华抗日物资的英国轮船,11月初就从苏联黑海港口奥得萨出发,在海上颠簸了20多天,一路惊涛骇浪,终于来到西南太平洋的北海湾。哪知风云变换,法国政府突然下令禁止军用物资过境,“斯坦霍尔”是无法在越南海防港靠岸了。要知道,越南早已在中法战争后沦为法属殖民地,在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当局的阻扰下,这只货船只得改驶缅甸仰光港。
滇缅路已经通车,这批抗日物资很快经仰光--曼德勒--腊戌铁路,转滇缅公路运抵国内。
这是**批经过滇缅路运入中国的外国援华物资。以后滇缅路日渐繁忙起来。
其实,滇缅路还没有完工。这路的边沟、边坡还没有完成,好多路段只有半幅通车,那过大的坡度,夹角太小的急转弯,陈旧的代用桥涵,坑坑洼洼的路面,给人草率通车的概念。
在这条路上跑车,司机们戏称为“走钢丝”。一遇雨季,路上塌方,这“钢丝”就更难走了。不过,参加到走钢丝的车辆越来越多。国民党交通部西南运输处下设十几个运输大队4000多辆汽车,国民党军队27个汽车兵团中14个兵团的运输力量都调到滇缅公路来抢运物资,为了支援抗日,3000多华侨司机组成南洋机工队,自带车辆加入了西南运输处。除了西南运输处的车辆,许多私车也参加了进来。进入了这“走钢丝”的队伍。
滇缅路上车轮滚滚,尘土飞扬,一车车的军火、汽油、汽车、机械及医疗用品通过滇缅路运到国内。一车车的桐油、猪鬃、锡、钨砂又通过这条路运到仰光。
畹町,这个原来只有一片芭茅、三四间草房的小村子在车轮的滚动下突然长大,一排排新房,八方人汇,这个“太阳当顶”的边境地一下冒出了一座小镇。一批批援华物资通过这里运到内地,*忙时,这畹町桥口岸平均每分钟就有1辆车出入。
据统计,仅1939年2月至12月,每月运输量就达2544吨,而1940年每月达到5116吨,以后运量激增,1939年-1941年3年时间,经腊戌运到昆明的各种物资369161吨,平均月运货10254吨,*高月运量达18000吨。这个运输量竟相当于一条铁路线!
就是这条仓促诞生的公路,以它稚嫩的身躯支撑着中国抗战,成为中国唯一的战时物资运输线。
这条抗战物资运输线对于浴血奋战中的中国讲就是一条输血管!
日本且能放过这条路!罪恶的魔爪向滇缅路扑来。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血幕已经拉开,欧洲正在流血,德军的闪电攻击象疯狂的旋风迅速席卷西欧,法国战败投降。日本乘机加紧亚太地区攻势,6月,日军进占法国在东南亚的法属印地支那,中越边界被封锁,中越铁路被切断。
日军再向英国施压,军舰开到了香港边界,武力威胁下,英国政府被迫同意从当年7月18日起,暂停由缅甸向中国运送抗日物资三个月,滇缅路被封死了。
日本打出两手,一手以外交施压封锁滇缅路,另一手是惯用的伎俩,狂轰烂炸破坏公路。
滇缅路通车没有两个月,日本就制定出《昭和十三年秋季以后对华处理办法》,明确把切断中国对外联络线,切断中国输入武器的路线作为日军的重要作战任务。
为此,日海军司令部参谋长大川内传七少将出任指挥官的“滇缅路封锁委员会”成立了,轰炸滇缅路成为这个部队的专职任务。
1940年10月,1000日军从海防港登陆,占领了越南河内机场。大川站在河内机场高高的指挥塔上,他的脚下整齐排列着100多架战机,在南国火热的阳光照射下,机身上那块膏药图象涂抹着鲜血,格外刺眼。这个趾高气扬的侵略者不无得意,他一挥手,几十架战机呼啸升空,卷起一阵旋风,很快,银色的机队拖着烟雾钻进云层,湛蓝的天空只留下一片凌乱的白烟。这是他派出的又一批轰炸机,目标直指滇缅路上重要桥梁惠通桥、功果桥。
依靠这个空军基地,日军已经掌控了滇缅路的制空权。
1940年10月,滇缅路已被英国封锁了三个月,好多物资被积压。在美国的干预下,英国终于开放滇缅路了。各式汽车排着长队,一辆接着一辆,沿着蜿蜒的公路慢慢爬行。有的车况差,爬山很吃力,眼看着它哮喘着一点一点往上撑,跟在后面的司机急躁地鸣着喇叭,扯着嗓子直叫,想超又超不过,路太窄了,只有吊着慢慢走。路上很是热闹。
正午时分,澜沧江上空的云还没有散开,雾气在山谷中飘悠,突然,震耳的轰鸣声穿过浓雾,日机来了!司机们停止了吵骂,大叫“熄火!熄火!”,有手脚快的,已跑到附近山地,跑得慢的只有躲到公路边。
日军从云雾中投下上百枚炸弹,功果桥附件的飞龙桥被炸飞了。
好险!感谢浓密的大雾,日机炸弹投偏了,功果桥安然无恙。车队又慢慢沿着蜿蜒的公路爬行。
第三天,日机又来了,这次27架日军直冲功果桥来,炸弹击起滔天白浪,江岸上汽车着火了,满车物资化为灰烬,更糟的是那装载弹药的车一遇火星就爆炸,引起了一串爆炸声。
这一次,功果桥的两根主索被炸断了,不过,桥还没有断。但功果桥附近的青龙桥坍塌了。
功果桥等三桥被炸,惊动了重庆,得知“输血管道交通未阻”,蒋介石提起的心才放下来。
惠通桥,这座落在“世界第二大峡谷”里的桥梁,并不比功果桥幸运,两岸的参天石崖没有吓退疯狂的日机,亡命徒拼着命向这狭长河谷钻来。还是这个血腥的10月,35架日机分四批轮番轰炸惠通桥,200多枚炸弹在这峡谷炸响,山崩石裂,江水如柱,火光混着烟雾水雾把整个河谷吞没。这次轰炸,惠通桥桥面中弹,支撑桥的9根主索、6根吊索被炸断。10名护路人员伤亡。
桥,不能断!人们生死度外,冒着危险抢修桥梁,以个人生命与这抗日生命线比,滇西人能够掂出它的分量。仅仅18个小时,公路又恢复通车了!
昌淦桥被炸,抢修桥梁已经赶不上时间,就在这卡脖子的咽喉地段,一个浮动渡船诞生了。144只空油桶组成的大浮船,载着运送物资的汽车,在50个壮汉的牵拉下,慢慢由江对岸移到江的这边。桥虽然不能通车,而车却过了江。
从1940年10月18日到1941年2月27日,大川内传七出动日机400多架次,日机沿着滇缅路飞行,罪恶的炸弹在勉强通行的车路上留下一个个深坑,造成边坡垮塌,桥梁损坏,路更难行了。*不幸的是车辆中弹,装运弹药和汽油的车,遇火就爆,在一片火光后,车烧成一个空架,而车上的人则早已变为木炭了。
由于日机轰炸,仅西南运输处每年损失的汽车就达700多辆,这个数还不算路上的其他私人车辆。
大川内传七得意地向上汇报了他的成绩,日本东京广播马上大肆渲传:“滇缅公路已断,三个月内无通车希望”。
大川内传七显然夸大了他的成绩,路是炸不断的,在沿线民工的奋力抢修下,滇缅路依然车轮滚滚。
这条中国抗日生命线,中国决不会放弃!
……
熊楚蓉,西南大学历史系毕业,1990年即与罗洪章等合作著有《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纪实》,此书为国内最早研究远征军的著作,在该领域有很大影响力。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内容简介 收入自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至2009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这段时间的重要文献,共70篇,约65万字。其中,中共...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 本书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既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本书辑录了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富有...
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 本书特色 国内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著作各种各样,涉及领域也十分广泛,但至今很少有一本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和理论、并将其上升...
晚清政治与传统文化 本书特色 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文化,经过两三千年的长期发展,在*后一个封建王朝——曾国藩生活的清代,又再度辉煌,不仅鸿儒迭现,硕果累累,且...
舌剑出鞘--二战中的舆论战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火已经熄灭了整整60年了。时至今日,我们再翻开历史的画卷,穿过战争的硝烟,展望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舆论战,...
迈克尔•G•罗斯金(Michael G. Roskin),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学家,曾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莱康明大学政治科学系主任,教授。在政治科学和比较政治学领域颇...
乔石谈民主与法制-下 本书特色 《乔石谈民主与法制(下)(精)》编著者乔石。该书分上下两集。上集( 1985年9月至1992年12月)主要谈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苏共执政模式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独有的理论视角、详尽的历史资料,对苏共执政理念、执政体制、执政方略、执政党自身建设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对于了解...
大学丛书·中国人权史:生存权篇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历史学家毛汉光,台湾隋唐史学界很重要的学者,其相关著作皆有很高水平★ 本书为...
毛泽东与斯大林会晤纪实 内容简介 毛泽东和斯大林是两位伟大的历史巨人,是中国和苏联一代革命人民的领袖。在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上,他们有共同的认识,也有过意见分歧;...
右翼美国:美国保守派的实力 本书特色 本书具有很深的洞察力.它应该可以帮助美国人明白,在过去40年中.他们的政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或许是不可逆转的变化。 ...
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版 内容简介 《资本论》是马克思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一直居于中心的位...
中国开发区治理与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为政治与公共治理研究文库系列丛书,内容主要涉及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与服务型政府研究。对这些重大课题的研究...
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中国梦重要论述 本书特色 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中国梦重要论述编写组编著的《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中国梦重要论述》结合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历次讲话,...
克里斯托尔·约根森,获伦敦大学学院博士学位,瑞典军事史专家,出版了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几本著作,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国的抗日战争应追溯到1931年“9·18”事变,整个抗战共经历14年。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枪响,使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在民族危
新工党.新福利国家?-英国社会政策中的第三条路 本书特色 本书虽然着重于讨论具体的政策问题,但由于注重了对涉及社会政策的重大理论问题的梳理鉴别,它实际上是一本把...
权与血 本书特色 毛泽东生前*爱读“明史”,“西安事变”后,被囚系的张学良尤爱研坊“明史”。 权与血 内容简介 明帝国,堪称中国旧王朝*黑暗的长时期政权,宫闱大...
《房地产税收面对面:实务与案例(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作者朱光磊拥有丰富的房地产财税工作经验,本书是其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
徐向前的非常之路 本书特色 元帅的非常之路丛书。本书作者张麟,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传记作家;中国老教授协会第三、四届理事。1944年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