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海角七号》导演魏德圣的首部自传性作品,是解读和诠释《海角七号》的心灵密码。
在《海角七号》风靡台湾之前,默默无闻的小导演魏德圣,面对失业的困顿、无聊的日常,哀而不伤,调侃人生,自我安慰,独自摸索。
仿佛鱼缸里困惑孤独的“黄金鱼将”,仿佛古老民族的先知“撒母耳”, 在台北的大街、台南的小巷中,小导演魏德圣踽踽独行,仍旧追逐着梦想,创作心中*伟大的剧本。
这本书所记录的,是一条生于鱼缸却向往大海的骄傲的鱼,和一个致力于写出伟大剧本的失业导演,他们各自生命中想要超越平凡,却又囿于现实、苦闷彷徨的八个月。黄金鱼*终越过了彩虹,翱翔于天际,失业导演后来也拍出了《海角七号》和《赛德克·巴莱》,取得了难以想象的巨大成功。然而在困顿中等待突破的心情值得被书写,也应该被阅读,如魏德圣所说,“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里头找到一些感动的力量,找到一种呼应,仿佛在说,你们并不孤独”。
给还在等待中的人
自从《海角七号》上映、引发观众进戏院看国片的热潮等令人意外的回响之后,我的生命确实产生了许多连我自己都还需要时间去适应的变化。
很多人都说,《海角七号》算是在不景气的年代中,创造了一连串令人振奋的奇迹。我想这本书的再版,应该也可以算是其中之一吧!
这本书,诚如书名所述,其实谈的是我多年前失业的那段时间,面对人生*苦闷、*彷徨,在现实的压力下茫然失措,却仍旧凭着一股甚至不奢望别人能理解的信念,一边写着一本不知道何时才可以开拍的台湾史剧本,一边以日记形式诚实地记录下彼时种种的心情点滴。
那段时间,我想着故事、说着故事,也改着故事,虽然心中坚信它就是我等待多时的重大突破,却仍然不知道它会不会成功,甚至不知道它还要让我等多久。
无论是悲欢交集还是山穷水尽,这本书所述说的,无疑就是一种在困顿中等待突破的心情。而很多时候,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即使已经尽了全力,还是难免要被动地等待未知的未来发生。
所以这本书,其实是要献给每一个还在等待中的人。而这其实和我后来是否拍出了《海角七号》,或者《海角七号》缔造了什么成绩无关。这本书,只是想给那些还在漫长等待中独自摸索的人一些安慰。因为我也曾经是一个无人闻问的小人物,所以我特别能感受那种在不确定的困局中仍想奋力一搏的心情。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里头找到一些感动的力量,找到一种呼应;仿佛在说,你们并不孤独——而等待,确实是会有所回报的。
二○○八年十月六日于台北
【日记选摘】
八月二十七日(星期一)
当我发现我一天还是只能做不到三个小时的工作的时候,我决定不再回家吃午饭了。其中一个原因是……我总觉得我的午饭都有一点被虐待的感觉。我每次想多炒一样菜来吃时,丈母娘总是说:“不用啦!这样就够了……”
这篇不能让妻子看到,妻子是个孝顺的女儿,她会骂死我!
其实我一直很喜欢在家吃饭的感觉……我在台北生活十几年了,在住进这新房子之前,从没办法自己做菜煮饭。只能天天吃快餐。每次,特别是晚上,当我提着快餐经过人家家里,看见餐桌上一盘盘的菜肴,我就直流口水……那种吃饭的方式真是羡慕死了我们这些流浪的游子……我很愿意为了一餐美味专程回家,但是我说过丈母娘是个节省的传统妇女,她总是觉得中午只有两个人,随便吃吃就可以了。但是这却让我没了回家吃饭的念头。
我可以想象,我如果没有回家吃午饭的话,她一个人一定是吃得更糟更随便了,为此我也真的有点难过不舍,毕竟她年纪都那么大了……她又怕迷路,方圆几百里内,她就只敢走到河边的传统市场……每次想到丢下她一个人在家发呆,我就有一种罪恶感,但是我又……我还是决定午餐在外面吃。
我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把工作时间分成上午一个半小时,下午一个半小时,中午时间吃过饭后,找家书店看看书或打打盹。我发现这样的效果极好。
八月十三日(星期一)
今天一早,妻子没叫我起床载她上班,自己去坐车。我知道她这个举动并不是要我多睡点,而是一定又在闹别扭了。
这是我*受不了她的地方。她总是莫名其妙地生气,我永远不知道她在气什么,问也不讲。我*受不了人家对我不理不睬,问话不回答,那真是会让我觉得自己像个白痴。我也常常因为这种状况对她发火。就以往而言,我们吵架翻脸不会超过第二天,因为我总是会先认错、和好。然后再问她为什么,但这次我决定跟她僵到底。天下哪里有“对不起!我错了!但可不可以告诉我错在哪里?”这种不合逻辑的话。我决定要给她一个教训。
晚上,我先进屋。
“你今天没去载恁某?”丈母娘问。她总是在我面前称自己女儿叫“恁某”。
“没有……”我有点尴尬地回答。
晚上,我们三个人如同以往,守了一整晚的电视,却稀稀疏疏地没说两句话。我和妻子甚至是连一个字都没交谈。
妻子先回房睡觉,我憋着满腹的鸟气无处发。我去把那塞在角落的哑铃拿来发泄我的暴戾之气……我满身大汗地喘着……我知道丈母娘早看出我和妻子有事情,只是不好意思讲。
“妈,歹势啦!我和阮某冤家,这几天可能会较少讲话,你别想太多……”我趁她要进房睡时对她解释。
“喔,没关系啦!……啊是在冤什么事情?”她问。
“我也不知道……”
她笑着进房。
魏德圣,1969年生。1993年至1996年间参与多部电影和电视制作,同时还不断创作,1994年以剧本《卖冰的儿子》获得台湾优良电影剧本奖。2000年担任《双瞳》的策划兼副导演,又因完成描写“雾社事件”的剧本《赛德克‧巴莱》而再次荣获该奖。2008年以电影《海角七号》为台湾电影开启了崭新的一页。
耶稣传 本书特色勒内作品中的耶稣,年轻、俊秀、富有智慧和才气,敏感而富有同情心。他的死引起的是人们的巨大悲痛、惋惜和困惑,却没有带给人们丝毫的恐惧感。这个人就像...
《大学之魂》内容简介:《大学之魂:民国老校长》在广泛搜集史料的基础上,介绍了蒋梦麟、胡适、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任鸿隽、
布罗茨谈话录 本书特色 《布罗茨基谈话录》编辑推荐:在倾听那种暴露出了分歧的对话时,你时常会去轮流地同情对话的双方。但重要的是,书中要有观点的冲突,而不仅仅是博...
从文雅柔弱的知识青年成长为血雨腥风的革命领袖终于在36岁时走上断头台——马克西米利安·罗伯斯庇尔的一生令人感慨,令人恐惧,
曼德拉的传奇人生-从囚徒到总统 本书特色 纳尔逊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生于南非特兰凯斯。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曾任南非大青年联盟...
往事与怀念 本书特色 《往事与怀念》是著名俄罗斯文学研究者、翻译家王智量教授的回忆录,对于自己人生中的坎坷以及共和国一段历史作了真实而严肃的追忆,回溯的视角更加...
柴可夫斯基传 本书特色 柴可夫斯基是全世界*受欢迎的作曲家之一。无论作为男性还是作曲家,他都备受误解,而且似乎注定饱受争议。大家都认为他性格骄纵,说他是“疯狂的...
我的零点时刻 本书特色 一个金牌主持的心路历程 一个美好时代的集体记忆首次披露主持数年春晚经历,畅谈聚光灯下的非常生活这里有,朱军主持数年春晚的幕后故事这里有,...
《打通: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的7个关键要素》内容简介:对企业和组织来说向互联网+转型已经不是对与错、该不该的问题,而是如何把
梁濑溟自述 内容简介 距今88年前,我生于北京。那是公元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癸已)。亦就是甲午中日大战前一年。甲午之战是中国近百年史中一个关键,所有种种剧烈...
丁韪良的《花甲忆记》是一部自传体的作品,它详实地记录了作者在华生活的头四十七年中的感受和他所观察到的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编辑推荐:2013,陪你倒数张国荣的璀璨年华谨以此书,献给离世十周年的张国荣献给璀璨二十周年的程蝶衣献给诞生三十周年的《风继
晚清小说家-吴趼人 内容简介 吴趼人,广东佛山人,岭南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也是中国小说史、中国近代文学史的一个重要标志。《晚清小说大家:吴趼人》在中国近...
赵朴初传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详尽地讲述了赵朴初先生从四代翰林之家出生到为弘扬佛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他有着渊博的知识,极深的佛学造诣,出色的领...
孽海枭雄戴笠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部:**部从戴笠的童年写起,一直写到戴笠担任特务处长之前20多年间的坎坷经历及思想生活状况;第二部主要反映抗战前戴笠及其主持的...
《别说你懂“英语启蒙”》内容简介:全书依照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效率和最终效果的“方法”“年龄”“母语”和“语言环境”等几个关键
尤瑟纳尔文集:虔诚的回忆 内容简介 夫人!能在您现在所在的这座古老而名声卓著的建筑物里欢迎您,这对 来说是莫大的喜悦。在这里,您当然不是**位院士,但您是**位...
此书是我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的第一本散文集。作者用平实、真情的笔墨,向读者讲述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些经历和感悟:重温了
李鸿章传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一个洋记者的视角来介绍李鸿章的作为文人和官僚在国人心中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李鸿章传 目录 原版序**章引子:李鸿章事业发轫前中国之形势...
我的前半生-图录 本书特色 群众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我的前半生(图录)》,是继出版《我的前半生》四大版本——《我的前半生》《我的前半生(全本)》《我的前半生(灰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