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适性建筑会以其形态、运作方式与场所对发展中的环境做出回应,以适应新的用途。本书创新性地探讨了这种新的建筑类型,从临时性广告围板到充气建筑,再到医院和体育馆等设施。全书共分两部分。**部分以跨学科领域的研究视角,回顾了可适性建筑的先例及其历史、文化与社会背景。第二部分围绕可适性建筑的四个特征——适应、改造、移动、交互,探讨建筑如何对使用者的需求做出回应,并对这种建筑的设计类型、设计形态、设计方法和设计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书图文并茂、观点明晰,内容跨越了建筑、产品设计以及室内设计等学科,首次广泛、具体而深入地对越来越趋于动态和变化性的当代城市建筑设计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设计前瞻性与理论指导性。
该书具有系统性、前瞻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特点,介绍了一种跨学科、多功能、创新性的当代设计形式,以解决现实与未来的技术、社会以及经济等问题,反映了国际建筑设计领域的新理念和新动态,对我国的设计领域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罗伯特?克罗恩伯格是利物浦建筑学院的教授,他在移动式建筑类型、建筑形态和实验性住宅设计的技术影响方面,均具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与出版物。他已著有多本著作,其中包括《移动式建筑》、《运动中的住宅:移动式建筑的类型、历史和发展》,以及《机器的精神:技术作为建筑设计中的一种灵感》。
《决策的艺术》内容简介:上大学该学什么专业? 该换份工作,还是自己创业? 该现在结婚,还是再等等? 该要小孩了吗,什么时候要?
史晨碑-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第一辑) 本书特色 成品尺寸:碑阳:1816*926mm 碑阴:1816*926mm为著名的汉碑之一。传为蔡邕书。结字工整精细,...
《古琴》内容简介:这是一个关于古琴的故事。1961年,年轻的瑞典姑娘林西莉来到北京大学,在溥雪斋、管平湖、査阜西等古琴大师的指
世界经典标志大全 本书特色 ★ 大16开精装,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1版1印★ 汇集全世界经典的标志案例约5500例★ 一部具有文化性、艺术性、知识性、观赏...
设计+咖啡 本书特色 全球风行的工作新观念,只工作,不上班!我没有任何的知识、智慧、全凭着一己的兴趣与兴之所至的想法,而拥有了今天这样的局面,虽然只是小小的成就...
皇甫诞碑-中国历代经典碑帖 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经典碑帖:欧阳询·皇甫诞碑》正书,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也称《皇甫君碑》。二十八行,行五...
杨志卖刀 本书特色 施耐庵编著的《杨志卖刀(精)》(彩图版)是王弘力运用中国画所特有的表现形式创作的连环画作品。它不是王弘力随意宣泄艺术才情的即兴产物,而是经过...
古典建筑与雕塑装饰艺术-第1卷 本书特色本套汇编丛书《古典建筑与雕塑装饰艺术》是欧洲建筑师及雕塑家raguenet历经长达十多年的时间游历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文德斯论电影》收集了文德斯早期电影学院学生时代所作的电影笔记与摇滚乐评,而至晚近对德国电影界的批判,以及对电影前途的省
表演的艺术-斯特拉.阿德勒的22堂表演课 本书特色本书是全面深入了解斯特拉学派表演技法及思想的权威著作。 全书将斯特拉生前的课堂录音与演讲笔记整理为22堂不同主...
配色设计从入门到精通 本书特色 《配色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内容规划出基础篇和主题篇两大部分,集中探讨了配色设计的基础和关键问题。通过对配色设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详...
《无限的网:草间弥生自传》内容简介:世界前卫艺术家草间弥生的亲笔自传。撼动人心的自我剖白,天才艺术家的救赎之路。草间弥生,
艺术词典 内容简介 本词典对绘画、雕塑、建筑、装饰、应用艺术、平面设计及摄影技巧等艺术领域的2000多条术语进行图文并茂、直观扼要的定义和解释。当一个术语在不同...
艺术的殿堂 本书特色 ★ 8开精装,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意大利原版引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意大利终身代表弗朗西斯科·卡鲁索大使作序★ 由意大利著名新闻记者马尔科...
《Swift 3开发指南》内容简介:本书是基于Xcode8编写而成的,通过大量通俗易懂的案例全面讲解了Swift语言开发的相关内容。书中包含
佉卢文书在我国境内的出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古代印欧语诸族的迁徙和分布提供了新的线索,也为说明古代塔里木盆地绿洲国家的社
《地质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以地质学教科书为中心(1853-1937)》内容简介:本书以近代地质学、矿物学译著及教科书为研究对象,梳
中国曲艺经典唱段100首 本书特色 中国曲艺曲种繁多,音乐丰富。南北方曾有二百多个曲种,历来有“南弹北鼓”之说,即南方以弹词为代表,北方以鼓词为代表,它们在艺术...
作者阿洛瓦·里格尔,19世纪后期奥地利著名艺术史家,维也纳艺术史学派成员,艺术史学科的重要创始人之一,著有《风格问题》、《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等。里格尔作为艺术...
川西手艺人 本书特色 一部中国民间手艺人的传奇缩影木匠、石匠、泥水匠、铁匠、篾匠、打更匠…在四川西部的农村和乡镇,曾活跃着一批这样的能人,他们或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