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曼殊大师绝大部分原创作品,包括诗、小说、杂著、书札等,是苏曼殊文学因缘全纪录,本书装帧雅致,配有四色印刷插页,既方便阅读,又是收藏及赠送佳品。
在35年陡峭奇绝的人生中,苏曼殊游走在钟鼓梵音、红颜情爱与时代洪流之间,那些爱与别离、热血与沉寂都无法安放他的孤独灵魂,他是风流倜傥的才子,是历尽情劫的情僧,亦是红尘的孤独旅人。
曼殊是个风流和尚,人极聪颖,诗、文、书、画都造上乘,是大有情人,是大无情人。有情说他也谈恋爱,无情说他当和尚。
——陈独秀
曼殊是一个很有天分的人,看他的绝句与小品文可以知道,又生就一副浪漫的性情,颇足以代表革命前后的文艺界的风气。
——周作人
在缓缓滑过脑际难以计数的词汇中,我努力说服着自己,极勉强地选择了“形为心役”一词来为苏曼殊三十五年的坎坷人生来作出终结性的评语。
——林语堂
苏曼殊,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画家,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谢冕评价他的诗说:“苏曼殊无疑是中国诗史上最后一位把旧体诗做到极致的诗人,他是古典诗一座最后的山峰。”
我仍然无法深知 本书特色80年代中国第三代诗歌运动产生,诗歌团体旗帜林立,流派众多。虽然轰轰烈烈的诗歌运动已经过去,但毋庸置疑,那些活跃于80年代的优秀诗人创造...
名诗珍藏系列--叶赛宁诗歌精选 内容简介 叶赛宁,苏联俄罗斯诗人。他早期的诗洋溢着浓郁的大自然气息,富有民歌情调。他善于表现那“无法表现”的田野和森林的美,表现...
民国名刊简金 寒水悲风 内容简介 本书分新随感录;世间百态;书边漫语;民间采风等几部分,内容包括: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运命、论毛笔之类等。...
闻一多作品新编 内容简介 滥觞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国现代文学,虽然只有三十年的短暂历程,但在东西方文化浪潮的交汇与激荡之中,却风生水起、云蒸霞蔚,涌现出一代灿若...
陶庵梦忆/(明)张岱 本书特色 本书为明朝散文家张岱所著,也是张岱传世作品中著名的一部。该书成书于甲申明亡(1644年)之后,直至乾隆四十年(1794年)才初版...
《红楼是本政治书》内容简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躲在贾府后花园里的哥哥妹妹们又岂能例外。在《红楼梦》风花雪月的
马未都说(车上篇) 本书特色 人情:记人之善,忘人之过。——《三国志》事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文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汉书》杂谈:尺有所短...
学者神探之谜 内容简介 赵成文,中国刑警学院刑事技术教授。专业技术一级警监。著名痕检专家、形貌专家。1988年因突出贡献,公安部为赵成文荣记个人二等功。1990...
《水印》内容简介:《水印:威尼斯随笔》是布罗茨基对于威尼斯这个最美丽的城市所描绘的最为机智、优雅而又迷人的肖像,将这个城市
挥之不去的”冷血杀手” 内容简介 《挥不去的“冷血杀手”》系“叶永烈看世界”丛书之一,“9·11”恐怖袭击事件是举世瞩目的大事,虽然过去了几年,但“9·11”改...
《品牌管理(第4版)》内容简介:本书是在借鉴现代国内外卓越企业品牌实践以及国内外蕞新的品牌管理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谋划成章的,以
1889年,白朗宁在威尼斯逝世前不久,把一个镶嵌细工的木盒交托给他的儿子,里面珍藏着他和妻子间的全部书信。1898年,两位诗人间
梁晓声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梁晓声关于个人成长和人生价值思索的经典散文篇目。 这里有理想主义者梁晓声犀利的一面——用文字叩问社会良知,探寻...
黄孝阳-乱世 本书特色 川地南坪镇,一座荒诞之城,一片乱世群像。这个群像中有国军将领,有特务,有地下党,有袍哥行会,有草寇悍匪,有地痞无赖,包含了民国末年一个江...
白门秋柳 内容简介 风景与历史的交融渗透,这是黄裳的一个创造,也是黄裳散文的独门功夫。因游记散文而卓然一家并广为人知的,大约只有黄裳了。数十年中,他乐此不疲,写...
陈云文选(第二卷) 内容简介 这本文选,收入了陈云同志自一九四九年八月至一九五六年七月的重要著作共五十二篇,多数没有公开发表过。从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到一九五六...
母心佛心 内容简介 琦君,被美国《读者文摘》选载文章*多的华语作家;集散文家、小说家、词人、学者于一身的女作家。台湾近三十年来人气*旺的女作家;她的文章巧妙自然...
生活片 本书特色 ★中国*著名屌丝,自封屌丝协会主席。一个如此诚实、爱憎分明的家伙。★被誉为*具才华和潜力的中国年轻一代作家。是《时尚先生》、《收获》*受欢迎青...
《旅行之道》内容简介:“在你成为道路之前,你不能走上那条路。”著名旅行文学家保罗·索鲁总结之作:文学×旅行 我是所有我读过的
书生留得一分狂 本书特色 本书书名取自书稿所收第二篇篇名;《书生留得一分狂》又取自作者访问美国女作家木令耆时在她家书房发现的一幅字中的一句,这幅字是由武汉大学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