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这个家园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仅仅不过几十年功夫,无论精神方面、社会方面,还是物质方面,我们看到的都是西方化的世界(梁漱溟,1921)。更没有谁能预料到,这个“大变局”居然激荡了100多年。尤其是在今天所谓全球化的浪潮下,原本可以与工业文明相互哺育的农耕文明日益衰微,渐行渐远,我们的传统家园已经被冲刷地无法辨认和难以回返。
《汉品02:说园》关注的是中国的“传统园林”。我们希望能从当代文人的眼光而非传统的专业性的角度来体验和传达对于文人园林的感悟。因此,摄影师、画家和诗人是我们的首选——从他们独特的视角来探寻自己对于园林的印象,以及编排与之相关的各种叙事。《汉品02:说园》还有一个次主题,套用音乐上的术语,如果“园林”是“主部主题”,那么“汉字”就是“副部主题”。接续《汉品01》介绍的雕版木活字手工印刷的《老族谱》,在《汉品02》中,我们的阅读将从木活字的前世今生、田野寻访宁化木活字出发,一直到宏观的汉字与文化、微观的印刷字体设计的历史,*后到汉字系统的再造——这通常被归类为当代艺术中的“精神实验”,把作为中国文化传承基因系列的古老汉字还原为一个充溢着生命感、时空感的开放系统。
《汉品》是一系列试图寻找重返我们传统家园之路的丛书。《汉品》系列图书尊崇艺术的学术高度,不避讳艺术的商业价值。让有学术高度的艺术贴近商业和生活,让商业和生活可以更艺术。《汉品》着重中国传统艺术的再生,致力挖掘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元素和实用价值,将其当代化和国际化。
说园及其他
《汉品》本辑的专题是“说园”,关注的是中国的“传统园林”。我们希望能从当代文人的眼光而非传统的专业性的角度来体验和传达对于文人园林的感悟。因此,摄影师、画家和诗人是我们的首选——从他们独特的视角来探寻自己对于园林的印象,以及编排与之相关的各种叙事。比如洪磊,很多年前,他就因拍摄了大量与园林相关的作品而声名鹊起。与郎静山不同的是,洪磊对传统元素的汲取更多带有略显病态的表现主义式的反省和批判。在《园林札记》中,洪磊的相机换成了笔。通过随手拈来的考证索隐,洪磊传达了他对庭园设计和布局的臆想,其中更多带有一种精神分析式的揣测,与时论多有相异之处。唐克扬的文章则指出了当代的“传统园林”功能上的改变,导致了空间设计原则的改变,从而被景观化和标本化了。“说园”专题当然不会忽略视觉作品,沈勤和董文胜有关园林的作品分别从水墨和摄影两种媒材表达了他们对园林的空寂想象与场景虚拟,前者萧疏,后者诡谲,均非实证,代之以身临其境的体悟与阐发。值得一提的还有冯峰的《亭》,行文素朴,情在其中。他画画、做装置,后者多半师古人,半添新辞,颇有多愁善感的公子兀自一人在精神世界里修补残梦之意。此外,“说园”中的其他文章还涉及在加拿大营造“苏州园林”的故事、日本的庭园印象以及三位苏州诗人关于园林的游记和诗歌等等。
园林剳记
文图 洪磊
壹
迂回。一种人生的处世态度,总之当他面对一个强权或者劲敌时,抑或是被迫的,抑或是采取这样的一个微妙方法,不作直面的冲突,以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为首要。回廊作为建筑形态,通常是庭园主人的心理写照,回廊的漫长曲折也是主人的人生态度。
1. 沧浪亭
宋代诗人苏舜钦因罢职闲居苏州,以四万钱买下五代孙承佑池馆废园,兴土木改建修筑,并傍水造亭,有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
苏州庭园大都以水域或山石作为园的造景主体,房舍和大小院落交错于园内,而回廊往往连接游走所有房舍。沧浪亭的主体景色是以山林为核心,长廊依山起伏围看山林,这个院子里的走廊是为看复廊外的水面,内外是靠漏窗来沟通,山水在观者眼睛来回转动时融汇,以达到清高自守,清朗独善的沧浪情怀。苏舜钦的回廊很是有他非凡的刻画,他把长廊设计得漫长,而有起伏高低,这在其他的庭园里没有见过。这样起伏高低地行走,真的不知道下一步脚下会是怎样的遭遇。可见苏舜钦的官僚生活是多么地艰辛,甚至是跌宕起伏的。
2. 淑春园
乾隆宠爱和珅,和珅得到了京城西郊未名湖周围的土地,修建了“淑春园”。乾隆死后嘉庆掌权,新皇帝的新举措之一就是逮捕和珅,没收了和珅的全部家产并处死了他。广为流传的和珅家产清单中,淑春园内有64座亭子,1003间房舍,357处回廊,当然还有上万两黄金白银。357处回廊?这样的数目的回廊,颇让人惊讶,恐怕这是私家庭园里的回廊之最了。
左靖,1970年11月生。策展人、《汉品》主编。2002年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三年展——中国艺术三年展(现更名为南京三年展);2006年底创办《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2008年和张亚璇创办“中国独立影像档案馆”;2011年和张献民发起“艺术空间独立电影放映联盟”;2011年和欧宁发起碧山共同体计划,并策划“2010碧山丰年祭”。他在北京、南京、广州等地策划过很多当代艺术和独立电影展览,他还应邀在奥地利、西班牙、智利、日本、巴西和挪威的一些艺术中心和博物馆策划展览和项目。他曾担任南视觉美术馆(南京)执行馆长、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艺术总监。
《黑客攻防从入门到精通:命令版(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紧紧围绕黑客命令与实际应用展开,在剖析了黑客入侵中常用到的命令,便于
中国古代风俗文化丛书-人神之间 内容简介 现实存在的“人”和虚无缥缈的“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关系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使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就和神打...
中国故事系列:浪漫情缘 内容简介 中国人提到讲故事,似乎只在唱摇篮曲的时候才用得着,感觉那是十分小儿科的事情。其实小儿科,不但在医学上是并非初级的,就是在所谓的...
笔墨清朝:大清才子图鉴 本书特色 清代是中国*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古代文学*后一个重要的阶段,诗、词、散文、小说、戏曲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在清代文人作家创作出的数...
黄河下游地区卷-中国饮食文化史 本书特色 《中国饮食文化史》(十卷本)是中国饮食文化研究领域中带有统领性的课题,是填补空白之作。 由中国饮食文化研...
中国字典史略--国学入门丛书 内容简介 自古读书从识字始,各种字典辞书不仅是识字的范本,要更是我们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是理解古代典籍的重要助手。中国的字书,源远流...
隋唐气象 内容简介 简介本丛书是一套精心雕琢的名家小书,又是一部匠心独具的文化简史。以“雅风美俗”为血脉,以历代民俗、文风、典制、艺文和经子等为筋骨,形塑了一幕...
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语言篇 本书特色 本书为公文写作指导书,是《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系列之第三种:语言篇。本书沿袭理论篇与实践篇的写作风格,侧重打造公务写作尤其...
国家的品格-看懂美国的第一本书 本书特色 1.诠释大国兴衰的历史秘辛 洞悉中美博弈的深层密码 2.英国史学巨擘历经10年的力作 美国版的《菊与刀》...
中国俗文化丛书 雅俗共赏话扇子 目录 一、遥远的传说(一)伏羲女娲扇障面(二)尧王舜帝始造扇(三)扇业祖师尊齐纨(四)扇面河功归八仙二、宫廷的宠物(一)周王喜用...
商周金文形体结构研究 本书特色 王兰编著的这本《商周金文形体结构研究》在已有的金文断代研究和分域研究的基础上,着眼于金文形体和结构特征的历时演变,以期宏观把握金...
天才.狂人与梅毒 本书特色 推荐理由一——梅毒名人展希特勒、哥伦布、尼采、王尔德、梵·高、林肯、贝多芬、乔伊斯、舒伯特、舒曼、福楼拜、莫泊桑……各领域杰出的天才...
吴飞,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基督教哲学、宗教人类学、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主要著作有《麦芒上的圣言——一个华北天主教群体的...
怀疑的文化 本书特色 《怀疑的文化》编著者斯蒂芬·l.卡特.我们看到宗教信仰对世俗文化的影响之巨,可谓罕有出其右者,正如《怀疑的文化》指出的,美国人有一种根深蒂...
文化视野下的《四库全书总目》 内容简介 《文化视野下的》出版已经十年了。十年来,这部从文化史的角度研究《四库全书总目》的著作,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本书以独特...
中印文化交流-季羡林学术著作选集 本书特色 季羡林先生不仅重视中印两国文化的研究,还重视两国文化的交流,他再三强调:“我们研究文化交流,决不是为研...
一九九一-一九九三-《读书》十年-(二) 本书特色 关于《读书十年(2 1991-1993)(精)》,关于扬之水和《读书》的十年,一切尽在这挑挑拣拣选出来的几十...
弟子规-插图注音读本 本书特色 《国学启蒙气质养成读本:弟子规(插图注音读本)》内文编排新颖活泼、图文并茂,由原文、注音、注释、译文、故事链接和气质养成国学知识...
《唯美人像摄影实战与后期》内容简介:本书主要讲述唯美风格人像摄影的拍摄技法与后期技术。该书由具有丰富人像摄影经验的摄影师编
《读书》十年1(1986-1990) 本书特色 1986—1996,中国社会非同寻常的关键十年,中国思想学术界历尽了兴奋、挫折与彷徨的十年。《读书》,三十年来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