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33年—2014年7月7日
籍贯:浙江永康
职务: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成就:佛教学家、中国哲学史家和宗教学家
方立天,1933年生于浙江永康,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工作至今。1984年经国务院特批直接由讲师晋升为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历任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顾问;中国佛教协会顾问;《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宗教研究》丛刊主编、《宗教社会科学》丛刊主编;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书院导师等。方立天先生著作等身,是享誉海内外的佛教学家、中国哲学史家。
方立天教授曾多次赴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以及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大学、学术团体,进行学术访问、交流、讲学,推动了海内外学术交流。方立天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从教50年来,培养了大批本科生和40余名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人员。50年来,方先生已出版了10部专著,7部论文集,主编、合编、合著18部,发表佛学、中国哲学、宗教、文化和治学等各类文章370多篇。当代中国宗教学奠基人、已故著名宗教学家、中国哲学史家任继愈先生曾亲为题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给予热情的鼓励。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撰联“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精思穷微著作传九州”相赠,反映了方立天教授50年来的学术生涯和学术成就。
主要经历
1961年,北京大学毕业的方立天先生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从事中国哲学史教研工作,确立了以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为研究重点。
1962年,为了对佛教有比较准确的了解,方立天先生到中国佛学院进修8个月。
1964年,在《新建设》第三期发表《道安的佛教哲学思想》,在第8-9期发表《慧远佛教因果报应说批判》。
1965年,在《哲学研究》第五期发表《试论慧远的佛教哲学思想》,《新建设》第八期发表《僧肇的形而上学》。美国的《中国哲学研究》杂志将其《试论慧远的佛教哲学思想》一文翻译为英文发表。
1969年到1972年,方立天先生和许多教授一起被发配到江西省余江农场劳动。
198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方立天先生的《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这部历史18年才完成的文集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在初版13年后,于1995年再版,2002年三版。
1984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慧远及其佛学》。同年,国务院将方立天先生从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
1980到1990年,中华书局陆续出版方立天先生和师友们一起编辑的《中国佛教思想史料选编》共4卷10余册。
198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华严金师子章校释》。这部校释得到了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的高度评价,成为古籍整理的范本。
198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初版《佛教哲学》。1986年该书获得中国图书荣誉奖,198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图书优秀奖,1995年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同年,方立天先生开始了培养研究生的工作。
1988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初版《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1992年二版,1997年三版。
1990年,由中华书局初版《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1992年二版。
1991年,《佛教哲学》出版增订版,加上了认识论部分,体系更加完整。
1993年,《佛教哲学》被翻译成韩文在韩国出版。
2001年,方立天先生为教育部选中,成为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基地的领军人物,中国人民大学也由此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宗教学教研重镇。
200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初版《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下卷。
2014年7月7日9时26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主要著述
学术论文
杨曾宪,1948年出生于青岛,山东即墨人。1965年开始自修人文学科,文革中亦未间断。1967年高三毕业。1969年开始在码头、工厂、学校、街道干过各种临时工,...
美国莱斯大学钱南秀教授,因患癌症,不幸于2022年11月16日在休斯敦逝世,享年75岁。 钱南秀教授1947年6月18日生于南京,198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
生平简介 沈文凡,文学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带头人。担任吉林大学文学院学术、学位、教学以及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委...
傅谨,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1979年3月考入浙江师范学院,在大学期间即开始关注与从事文艺理论研究。1984年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师从蔡良骥副教授...
霍松林,1921年9月生,甘肃天水人。幼承家学,1944年,以优异成绩考取重庆中央大学(后迁至南京),攻读中国文学专业。有幸接受了胡小石、朱东润、罗根泽、汪辟疆...
彭明,1924年12月生,河南夏邑人。1945年12月,入华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史地系学习。1947、1948年在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先后师从胡华与范文澜先生攻...
相期辽海,平生只为钓诗客; 独向瀛洲,世间又少说唐人。 沉痛悼念广州大学吴相洲教授! 广州大学吴相洲教授2021年4月2日下午4时,因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享年...
昂智慧,女,1964年生, 1987年获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学位,1994年获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获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
刘扬忠,1946年2月生,贵州大方县人。1968年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任中学语文教员近十年。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师从吴世昌先生,专治唐...
傅熹年,著名建筑历史学家、文物鉴定专家,启功先生的私淑弟子。祖籍四川省江安县,1933年1月生于北京。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建设部...
生平简介 武振玉,女,1963年1月生,辽宁新宾人,满族。历史学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1年9月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1985年7月毕...
袁行霈,字春澍,1936年4月18日生于济南,原籍江苏武进。著名古典文学专家,享誉海内外。现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学研究》年刊主编、北京大学校...
生平简介 1914年11月21日,李埏出生于云南省行林县(原路南县)。四岁入私塾,十岁后就读于昆明市立第一小学、省立第一中学。1935年7月,以全省第一名的优异...
陈惠琴,女,1957年5月生。1977 年考入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80年到泉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1987年考入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