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年:1950年12月
籍贯:湖北江陵人
职务: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
专长:古文字学、考古学、楚史楚文化、古代货币
黄锡全,男,汉族,1950年12月出生,湖北省江陵县(现为荆州市荆州区)人。1975年8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期间参加了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城址及江陵纪南城遗址的田野发掘。
1975年8月~1978年10月在湖北省博物馆工作,任文物考古队副队长,参与主持了湖北随州曾侯乙大墓及江陵楚故都纪南城遗址的大型考古发掘工作。
1978年10月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师从著名古文字学家、文献学家、考古学家于省吾教授,学习中国古文字学,分别于1981和1984年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是恢复学位制度后的中国首批博士。
1985~1993年执教于武汉大学历史系,任考古专业教研室副主任及研究生导师。1988年8月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5月晋升为教授。其间至杭州参加了国务院古籍整理与出版规划领导小组下达的重点项目《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和《殷墟甲骨刻辞类纂》的编纂工作。
1993年11月调至北京,先后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国钱币博物馆副馆长,《中国钱币》杂志主编,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及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等,以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中国钱币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钱币》杂志编委会主任、《中国钱币丛书》主编、国际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执委(ICOMON)、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及中国博物馆学会、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与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等。
黄锡全在古文字学、考古学、楚史楚文化、古代货币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尤其对楚系文字、楚文化及传抄古文、先秦货币等有浓厚兴趣。出版学术著作10部(含合作与主编),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其博士论文《〈汗简〉注释》,1990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为利用古文字材料正确评价、恢复传钞“古文”的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学术界的称赞,被誉为“是一部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的学术专著”。此项研究成果,获得1989-1990年度美国王安汉学奖助金和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全国首届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奖。
在古文字学方面的学术成果已汇集为《古文字论丛》,1999年由台湾艺文印书馆出版,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 内容几乎涉及古文字学领域的各个分支学科,而且几乎篇篇都有翔实的材料和新颖的见解,是一部内容广泛、盛义纷呈的学术论文集”。如通过考证发现难解的“秦王卑命钟”中的“竟平王”指楚平王这一论断,就得到近年出土楚国竹简的证实,考证宋代出土的楚公逆钟铭文中没有所谓的楚先祖“吴回”,铭文读法又得到近年山西晋侯墓地出土楚公逆钟的证实,受到学术界的高度称赞。
在古代货币方面,论文《三晋两周小方足布的国别及有关问题初论》,获第二届中国钱币学术最高奖——金泉奖。论著《先秦货币研究》和《先秦货币通论》,2001年分别由中华书局和紫禁城出版社同时出版。这是他自1993年调入中国钱币博物馆工作以来,发挥其古文字学、考古学的专长,花了数年心血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精心研究的重要成果,有不少新的创获和突破,是半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钱币学著作,代表了当今先秦货币的研究水平,受到学术界的普遍称赞。其中《先秦货币通论》已获得第三届中国钱币学会优秀学术成果“金泉奖”。
与人合作编著的由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下达的大型国家项目《殷墟甲骨刻辞摹释总集》和《殷墟甲骨刻辞类纂》,相继由中华书局于1988、1989年出版,并分别获1992年全国古籍出版优秀图书一等奖和1992年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黄锡全不仅专业功底深厚,而且实践经验丰富,鉴定水平一流。自1993年调至中国钱币博物馆工作以来,一直分管征集保管工作,是博物馆文物鉴定小组的具体负责人,馆内征集的货币实物,基本上都亲自过目过,尤其是具有本馆收藏特色的各种先秦货币、历代钱币精品孤品等。他鉴定文物,除了根据坑口锈色、大小轻重、时代特征外,还具有高水平的根据文字特点和考古类型学的方法鉴别真伪的能力,有不少具有争议的钱币、青铜器类实物,就是他从这些方面作出最后裁断的。
学术著述
一、著作
二、论文
生平简介 何兹全,1911年9月7日生,山东菏泽人。1935年在北平大学史学系毕业后,去日本留学,翌年因病回国。1939-1940年接受中英庚款董事会的专款资助...
傅谨,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1979年3月考入浙江师范学院,在大学期间即开始关注与从事文艺理论研究。1984年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师从蔡良骥副教授...
麻天祥,男,1948年生于河南。幼入学,嗜读书。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医学专科学校,从医十余年。80年代初弃医从文,并获英语本科学历。1986年底考取西北大学中...
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1924年2月生,江苏无锡县前洲镇人。1948年毕业于无锡国专。1949年5月在苏南行署工作。1950年任教于无锡市第一女中。19...
人物简介 王曾瑜(1939—),上海人,1957—196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62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实习研究员,1979年任助理研究员,198...
人物简介 曹旭,字升之,号梦雨轩主人。 1947年至1958年,童年和小学在农村度过; 1959年至1967年在上海读完小学和中学; 1968年11月至1978...
傅璇琮,1933年生,浙江宁波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助教。1958年调至商务印书馆,度过了几个月的悠闲清静的“就着斜阳余晖,手执一卷白天尚未...
一、生平简介 杨成凯,1941年9月生,山东招远人,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现代汉语语法,现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1973年12月至1974年7月...
郭建勋,男,汉族,1954年6月出生,湖南涟源人。中学毕业后曾当过工人、中学教师。1983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娄底分院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
董治安,1934年7月生,江苏徐州人。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留校任教,此后一直在山东大学从事中国先秦两汉文学和文献的教学研究工作,1992年起...
生平简介 瞿同祖1910年7月12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书香世家,因与其祖父同在庚戌年出生,故命名同祖。幼承庭训,奠国学之始基,少年时代先后就读北京育英中学、汇文...
李时人,1949年生,辽宁锦州人。现任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兼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导师。 1968年高中毕业后当过插队知青和工厂工人,有...
傅绍良,男,汉族,1962年8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澧县。1984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4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霍松林先生,198...
扬之水,1954年生,原名赵丽雅,浙江诸暨人。“扬之水”系其笔名,出自《诗经·国风·郑风》:“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1970年初中毕业,于北京...